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713520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危机干预,临床心理科林冬梅,概念,危机:个体遭遇重大创伤性事件后,身心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导致心理失衡,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这种失衡状态便成为危机。危机事件:突然发生,无力应对的生活事件(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及个人事件)。,确定危机需要符合下列三项:(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i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3)当事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危机干预,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盒持久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障碍的发生。,常见心理应激表现,(一)情绪,情绪能够最快反应出个体的心理状态遭受创伤后,首先出问题的就是情绪。在情绪异常的情况下,其他心理活动,如认知行为等均会受到影响。,情绪改变,麻木,否认,愤怒,悲伤焦虑,害怕,易激惹内疚,责难,噩梦,感到被遗弃,孤立抑郁,(二)认知,记忆问题定向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问题不能不想灾难事件计算、决策困难,(三)躯体症状,对于部分不善于表达情感、长期压抑情感的人,可能不能及时觉察到自我的心理变化,反而躯体不适成为创伤后的唯一症状。,常见躯体症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出汗或寒战肌肉抽搐、肌肉酸痛头痛耳朵发闷“听觉丧失”疲乏月经周期紊乱性欲改变皮疹、过敏、烧灼感,(四)人格改变,若创伤未得到及时心理干预,心理问题可能固定下来,逐渐对个体人格造成影响。儿童:行为问题:不服管教、顶撞逃学/胆小、过于温顺。成人:丧失信心,难以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五)其他表现,1、对创伤的反复体验:反复不由自主回忆创伤事件,或者经常梦到灾难事件。(闯入体验)2、逃避反应:不敢接触与创伤有关的刺激或情境。3、高度的警觉性:易被惊吓、入睡困难或容易惊醒。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率快、血压高、丧失食欲等。(个人尚未获得安全感)4、分离症状:情绪麻木平淡或缺乏情绪反应;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针对性的遗忘等。(自我保护机制),(常见精神问题),ASDPTSD焦虑抑郁物质依赖(如酒、药物等)自杀,急性应激反应(ASD),时间:在强烈精神刺激之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就出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多数在一周内消失,最长不超过一个月。主要表现:情绪、行为、认知、躯体等。,既往研究,ASD患病率:6-8%受灾程度重、但灾后得到救援和支持较好的,发生率低;受灾相对较轻、支持较差的,发生率高。暴力事件目击者:3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创伤性事件后6个月内发病,也有的在1年以内甚至数年内发病。急性应激反应如果持续超过1个月,也成为PTSD。持续时间在4周以上,多数长达数月,少数长达数年甚至终生。据统计,有半数病例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多数在1年内恢复,少数持续多年不愈,或者转变为持久的人格障碍。,PTSD,终身患病率约为8%女性:10%,男性:5%儿童青少年是灾难的脆弱人群,发生率可高达30-50%。,病程与预后,30%完全恢复40%轻微症状20%持续存在中度症状10%不愈/恶化早期以闯入为主,其后回避为主达到缓解的时间中位数为至少3年1/3病人的PTSD病程超过10年,严重心理创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和诊断可以是变化的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多年后进食障碍或酒依赖或药物依赖,创伤后哪些人易出现心理问题?,一、幸存者,亲历了创伤后的幸存者往往有强烈罪恶感。对于独自活下来感到自责内疚,甚至出现拒食、自杀等行为。注:丧失亲人的幸存者,尤其是丧失孩子、配偶的幸存者。,二、救援人员,救援过程中受伤:救援伙伴的伤亡,对整体救援队伍是强烈的心理打击。目睹灾难现场:由于亲眼目睹受灾现场的惨状,救援人员会有恐惧、惊吓、悲伤的反应。救援任务的成效:由于条件有限,当救援工作未达预期效果时,救援人员会感到强烈失望或觉得个人没有价值。,注意:,可急性发作,也可延迟发作。人员:武警官兵、志愿者、媒体工作者、医务救援者及当地公务员群体。,三、罹难者家属,情绪一般表现为三种:悲伤、愤怒、自责注意愤怒:当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悲伤可能转化为愤怒,指向救援人员或政府,有时出现不理智行为。需要:(1)理解愤怒是创伤后情绪的一种发泄方式。(2)及时帮助他们用合理途径宣泄转化愤怒,四、社会大众,间接通过媒体接受到灾难讯息的民众,感到人生无常、丧失生活信心,出现与受灾人员类似的悲伤恐惧情绪。或者原本心理比较脆弱,患有抑郁症等疾病的个人,则会出现病情加重。注意:根据灾难心理卫生理论,每一位见证灾难的人,心理上均会被灾难影响。,心理急救,什么是心理急救?心理急救的对象。谁来实施心理急救?何时应使用心理急救?在何地使用心理急救?心理急救的优点。心理急救的基本目标。实施心理急救细节。,(一)什么是心理急救?,心理急救是由经验引导的帮助小孩、青年、成人和家庭克服灾难和恐怖主义(引起地心理恐慌)的标准手段。(换句话来说),心理急救是设计用来减轻灾难事件所带来的痛苦而增强短期和长期功能性适应能力的方法。,心理急救有以下四点原则和技巧:1、与相关科学研究结论一致性2、在实地场合的实用性3、根据年龄和发育设计的合理性4、按照文化背景诠释的灵活性,心理急救(的理论)不认为(灾难事件的)生还者有严重的心智健康发育和恢复的障碍。相反,它是基于对灾难幸存者的早期心理反应建立起来(的理论)。这些早期心理可以发生在物理、心理、行为和精神层面上,他会导致功能性适应的障碍。有了心理急救人员的同情和关爱,这些早期心理反应可以有效地控制。,(二)适用对象,经历了灾难和恐怖主义事件的小孩、青年、父母、受体的监护人、成年人以及家庭。也适用于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三)谁来提供?,由心理健康和灾害回应的工作人员提供给受灾害影响的小孩、家庭和成人。可以来自不同集体,比如急救反应队、指挥中心、首要和紧急医疗人员、学校危机应急队、宗教性团体、社区紧急反应队(CERT)、医疗预备役、民兵预备役和其余的灾害援助机构。,(四)心理急救的时间?,心理急救是一种在灾害和恐怖主义事件发生后马上使用(于受害者的)支持性措施。,(五)心理急救的地点?,心理急救可以在不同场合下运用,这些场合包括:公共避难所、特殊避难所、市外医院和医疗站、急性医疗设施(例如急诊室)、为紧急回应队和其他援助人员开设的休息中心、紧急指挥中心、灾后电话站、灾后食物站、灾害援助中心、家庭接待和帮助中心、家里、商行和其它社区机构。,(六)心理急救的优点,阐明了信息搜集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让救护人员快速衡量生存者的顾虑和需求,作为进一步的保障灵活措施的依据。决策是经过户外生存检验和事实验证的,适用于一系列的灾害性场合。强调(身心)发育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所以适合各种年龄层次和背景的人。提供康复手册,从而为青少年、成人和家庭克服困难提供了指引。,(七)心理急救的基本目标,建立互不侵犯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关系。快速加强安全感,提供体质和情绪安慰。安定和引导情绪复杂和困惑的生存者。帮助生还者阐明特别的需求和顾虑,加强信息沟通。提供信息和实践帮助,解决生还者的燃眉之急。建立灾后社会联系网络,包括生还者的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和社区等扶助资源。协助生还者身心康复,并且让他们在恢复的过程中起到自主的引导作用。提供信息,帮助生还者有效克服心理障碍。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当需要的时候把生还者转移到其他灾害回应小组和当地康复机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职业行为,只在授权的灾害回应机构实施服务。提供标准的健康性反馈,镇静、大方、有序和实效。被人所知,(需要的)时候一定在场。适当地保密信息。不超越权限。满足生还者的要求,在需要的时候向其它领域的专家请教。有足够的知识,能意识因文化理解所带来的差异。留意自身的情绪和身体反应,练习自我保护。,提供心理急救的方针(1),首先,礼貌地观察,不能唐突直入。然后通过询问简单的体面的问题决定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建立接触的最好方法是提供实际帮助,向食物、水和毯子等。接触前必须明确你的介入不会引起生还者觉得受到侵犯。做好两手准备,一是生还者可能会拒绝接触你或者会过多地接触你。,提供心理急救的方针(2),说话时镇定自若,品着耐心、负责和灵敏的态度。语速放慢,用简单易懂的词汇,不要使用缩略语或术语。如幸存者愿意交谈,做好准备聆听;聆听时请专注于他/她想说的内容,以及你能如何提供帮助。认可幸存者求生过程中做得对的安全措施。针对幸存者最迫切的需求和目标提供直接的信息,如需要可重复讲解说明。,提供心理急救的方针(3),提供准确的适合幸存者年龄段接受水平的信息。如需要通过翻译交谈,请看着您谈话的对象与他交谈,切忌对着翻译交谈。心理救助的目标是减轻情感伤痛,提供帮助,促进适应行为的开始,而不是询问悲惨经历的细节与其中的损伤。,避免行为(1),不要去设想幸存者曾经和正在经历的一切。不要假设每个经历灾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不要进行病理判断。幸存者在经历了灾难之后,很多激烈的反应都是可以理解可以预料的,不要将他们的反应归为“症状”,或者用“诊断”,“病情”,“病态”,或“障碍”之类的语言来描述。,避免行为(1),不要用俯就的态度来跟幸存者交谈,或专注于他们的无助,虚弱,过失甚至残疾。尽量专注与他们灾难中和灾后帮助他人的举动。不要假设每一个幸存者都愿意交谈甚或需要与你交谈。通常以安静辅助的态度陪伴在幸存者的周围能给他们以安全感,帮助他们应对。不要询问灾难过程的细节。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准确回答幸存者的问题,应尽力去了解事实。,准备工作,具备足够的知识,包括事件的性质、目前的情势、救济与支持服务的类型与可及性。工作计划与准备:灾难心理卫生的最新训练、以及事件掌控结构的知识,是进行灾难救助工作的关键要素。你可能也和孩童、中老年人、以及特殊族群一同工作,所有都需要额外深入的知识。在决定是否参与灾难应变时,你应该考虑你自己对这类工作的安适程度、你目前的健康、你的家庭与工作环境、以及从事适当自我照顾的准备。,进入现场,当灾难心理急救人员于灾难后进入紧急应变的场所心理急救就已开始。顺利进入,意谓在专业紧急指挥系统(ICS)之架构下运作,因其角色与决策方式均被清楚界定。和权责者与组织建立沟通,并将所有活动整合于其中是必要的。有效地进入也包括让自己对这情况尽可能地熟悉,例如领导、组织、政策、程序、安全、精神医疗的支持、以及可用的资源。你需要对将发生什么、可用的服务为何、或何处可寻求服务等有正确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尽快地搜集,因为提供这些信息常对于减低不适感、促进适应性处理方式是关键的。,提供服务,在某些场合中,心理急救可能会在指定的地区实施。在其它场合中,提供心理急救的专业人员可能巡回观察,找出可能需要给予协助者。专注在该场合中人们是如何反应与互动的。可能需要协助的人包括那些显露出急性不适征兆的个体,其急性征兆如下:失去定向感困惑狂乱或激动惊恐极度退缩、冷漠、或是停止运作极度烦燥不安或易怒过度担忧,团体急救,虽然心理急救主要是与个人及家庭一同工作,许多重要的事可能需在团体场合中使用,像是召集家人一起告知所爱者与安全演示文稿有关的信息。提供信息、支持、安适、和安全的要素可以被运用在这些自发的团体情境。对于孩童与青少年团体,在避难场所几小时或几天后,提供分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与担心。,当面对团体,将下列谨记于心:修订讨论以符合团体分享的需要与关心。聚焦在问题解决的讨论并运用因应技巧在当前的议题上。不要让对于在意之事的讨论陷入抱怨。如果个人需要更多的支持,在团体讨论后提供与他她的面晤。,保持平静,人们从他人的反应中获得自己的线索。藉由表现平静且清晰的思考方式,你能帮助幸存者感觉他们可以依赖你;其它人可能依循你的指引而能维持专心,即使他们并未感到平静、安全、有效或是有希望。提供心理急救者通常会示范希望感,因为这是幸存者常无法感受到的,他们仍试图应付先前发生的事与目前迫切关注的事物。,了解(被救人群)文化多元性,提供心理急救时,必须敏感于文化、种族、宗教与语言歧异。无论进行外展服务或提供一般服务,你应察觉自身的价值观与偏见,以及这些和服务区域民众的异同。训练文化能力可以促进这样的察觉。协助维持或重建风俗习惯、传统、仪式、家庭结构、性别角色与社会键结,对协助幸存者处理灾难的冲击是重要的。有关该区域的信息,包括情绪与其它心理反应如何表达、对于政府机构的态度、对于咨询的接受度等,应透过该区域中能代表与深入了解此地族群的文化领袖来收集。,留意高危人群(1),灾后处于特定高危的个体包括:孩童,尤其是那些:与双亲照顾者分离者那些双亲照顾者、家庭成员、或朋友已经死亡者那些双亲照顾者有明显受伤或行踪不明者牵涉到领养照顾系统者,留意高危人群(2),多次变更安置场所者医疗上孱弱的孩童与成人有严重心理疾病者有肢体障碍或疾病者可能有危险行为的青少年有物质滥用问题的青少年与成人,留意高危人群(3),怀孕的妇女带着婴幼儿的母亲参与灾难应变处理的全体人员经验重大失落者(例如,失去房屋、宠物、家庭)亲身经历怪异场景或极端生命威胁者有高比例的幸存者,尤其是经济劣势族群,可能经历灾难前创伤事件(例如,所爱者死亡、攻击、灾难)。,结果是,少数族群与边缘化的社区可能出现较高比例的灾难前创伤相关心理问题,而且在灾后出现问题的风险也较高。不信任、病耻感、惧怕(例如,惧怕被驱逐出境)以及对灾难应变资源的无知,造成这些族群在寻求、提供、与接受协助上的重大阻碍。那些住在易发生灾害地区的民众更可能已有过先前的灾害经验。,介绍你自己询问当前的需求,介绍你的名字和头衔,并说明你的角色。征询他她同意和其谈话,并向其解释你在这里看看是否有任何事是你能做的。除非获得许可,否则以姓来称呼他们。邀请他们坐下,向其确保谈话有某程度的隐私性,并完全专注在他们身上。和蔼平静的说话。避免环顾四周或是分心。找出是否有任何需要即刻注意的紧迫问题。即刻的医疗关注是最优先考量的事。,当你和小孩或青少年接触时,一个好的作法是和他们的父母或伴随的成人建立关系,以说明你的角色并且征求允许。当你和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小孩谈话时,去找到他的父母或照料者,尽可能地让他们知道你们的交谈内容。,保密,在灾后对你所接触的孩童、成人、以及家庭保密可能是个挑战,尤其在一些缺乏隐私的灾后场所。然而,在任何你与幸存者或灾难应变者的对话中,尽可能维持最高度的机密,如果你是属于法令规范的提报类型之专业人员,你应该遵守国家规定的滥用与疏忽提报法规。你应该也要知道健康保险权利转移与责任法案(HIPAA)、以及预防相关的灾难与恐怖行动。如果你对发布信息有疑问,应与幸存者或负责的官员讨论此事。与共事人员谈论有关灾后环境中工作的挑战可能有所帮助,但是任何对此目的所构成的讨论,也需要维持严格的机密。,心理急救四步骤:看听连接结束,“看”,即观察。看自己以及受助人是否安全、是否有重伤、是否有基本生活需求、是否表现出应激综合反应、是否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是否表现出行为异常,例如酗酒、自杀等。,注意以下几点:1、在尊重对方的习俗、文化的前提下,向其介绍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来提供帮助的;2、在征求对方的同意后,尽可能找个令受助者感到安全和安静的地点来谈话;3、谈话时,注意要用一些自然的行为使对方感到舒心、安全,例如提供饮水和食品;4、此外,还应该尽快将受助者从危险中转移,保护对方隐私和尊严,如果受助者情绪不稳,需保证他们不是独自一人。,“听”,询问受助者所需和担心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可近距离接触受助者,但不要催促对方讲话。如果对方想要谈谈,我们只要倾听就可以了。但如果对方表现出极度应激状态,我们就需要保持声音平静柔和,帮助受助者恢复现实感,并确保他们不会独自一人。如果受助者表现茫然,我们则应建议他们活动一下脚,使其感到自己的脚踏在地上;用手指或手掌拍拍自己的大腿;鼓励他们慢节奏的呼吸。,“连接”,首先要满足受助者需求,包括基本生活需要,如食物、卫生用品、医疗用品等对受助者应对困境的能力给予肯定鼓励他们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积极策略,休息充足;规律饮食;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交流;与信任的人讨论问题;做放松活动(散步、唱歌、与孩子玩耍);体育锻炼。保证他们不会通过乱服药、吸烟、饮酒、整日睡觉、不停工作、远离朋友和亲人、忽略基本的个人卫生、冲动等消极的做法应对变故。,结束心理急救,绝对不是简单的告别。首先,我们应该向受助者解释将要离开的原因;其次,如果有其他人将继续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应尽量将受助者介绍给那个人;再次,如果为受助者联系到其他服务机构,应让他知道可以从这个机构获得什么;最后,我们还要表达对受助者的希望和祝福。,遵循原则(4项),1.心理治愈和自愈相结合。虽然经历灾难后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反应,但其中大约有70%的人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依靠自己的力量自愈。因此,心理急救的同时要引导受助者认识到出现这些反应是正常的,树立他们接纳创伤的态度,引导他们自己处理和消化创伤。,2.专业与热情相结合。如果救助只凭满腔热情,而缺乏心理救援的经验,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开展急救的同时还要接受专家或同辈的督导。,3.自我卷入与自我保护相结合。心理救援人员要始终体会受助者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保证必要的休息,不被坏情绪干扰。一旦发现自身情绪失调,应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必要时停止急救。,4.化解消极与植入积极相结合。灾难给人类带来沉重的打击,使人的精神世界蒙上了阴影。这也正是心理急救所需要去化解的消极因素。如果心理救援人员能够把事故后的温暖、团结、尊严、生命的意义等积极因素植入受助者内心,那么就可以使灾难事故转化成生存的能量,让人们更加珍爱生命、用心生活。,集体减压会谈(CISD),目的: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和情感上)消化创伤体验(1)支持,安慰和陪伴(2)公开讨论内心感受(3)资源动员,特点,(一)时限:为24-48小时后做心理报告效果最好6周以后效果甚微(二)要求: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指导者必须对小组治疗有广泛了解指导者必需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CISD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CISD,CISD流程以及主要任务,第一期介绍期-自我介绍,宣布规则第二期事实期-自身及事件的真实情况,解疑第三期感受期-事件发生时的感受,现在感受第四期症状期-描述症状:躯体,心理,社会第五期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讨论对策第六期恢复期-总结,梳理,答疑,订立计划,第一期介绍期,(自我介绍,宣布规则)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对参加者讲述程序仔细解释保密问题强调晤谈不是心理治疗,而是一种减少创伤事件所致的正常应激反应的方法定位在应激处理的服务,不是正式治疗每个人的自我介绍,第二期事实期,(自身及事件的真实情况,解疑)组织者请每位参加者依次描述事件发生时的所见所闻,目的是帮助每个人从其自身的角度来描述事件。“每个人都有机会增加事件的细节,使整个事件得以重现”询问参加者在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个参加者都需发言,然后整个事件会真相大白组织者应当打消参加者的顾虑,如果觉得在小组内讲话不舒服,可以保持沉默,选择沉默也使用于其他步骤,第三期感受期,(事件发生时的感受,现在感受)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对你来说,事件中最不幸的是什么?这些感受对你的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注意内疚、自责等感受你是否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做错了什么?对不利的后果要负什么责任?感受期,每个参加者描述其对事件的认知反应,这一期的目的是进一步接近情感的表达“每个人都有与需要分享和被接受的感觉,重要的原则是不批评他人;所有人都倾听在每个人身上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第四期症状期,(描述症状:躯体,心理,社会)确定每个人的痛苦症状从心理、生理、认知和行为各方面描述依时间顺序回顾避免将个体的反应病理化,避免“障碍、症状”等用语,用应激反应,第五期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讨论对策)介绍正常的反应及应激反应模式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和应对方式提醒可能并存的问题(如饮酒)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第六期恢复期,(总结,梳理,答疑,订立计划)总结述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目标是关闭创伤事件,总结晤谈中涵盖的内容,回答问题,评估哪些人需要随访或转介到其他服务机构。,注意事项,对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对于家中亲人去世者,不适宜参加集体晤谈,可能会加重其它人的创伤。,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国际贸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