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陶瓷史,新石器时代的陶瓷,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之比较,老官台文化或大地湾一期文化陶器,马家窑文化陶器,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古文化遗址发现而得名。马家窑文化是一种受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陶器形制特征近似仰韶文化,但又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东北部一带,已发掘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有甘肃兰州曹家嘴和青海乐都湾等数处。,盘 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罐 兰州白道沟坪出土,瓮 甘肃广河地巴坪出土,杯 甘肃永昌鸳鸯池,瓶 甘肃武山灰地出土,罐 甘肃初靖三坪,马家窑文化陶器特征,上图都是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它以砂质和泥质的红陶为主,但泥质陶的胎质细腻,器表多经磨光,并多系手制,彩陶最为发达。 彩绘多用黑彩在泥质红陶或橙黄陶的颈部与上腹部,绘制出颜色鲜艳、线条流畅的图案花纹装饰。在砂质红陶器表还有施用划纹、三角纹、绳纹和附加堆纹,表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是彩陶,有小口圆腹瓮(又称彩陶罐)、双耳彩陶罐和彩罐本,其炊器为大口、深腹、平底砂质罐;食器如敞口微敛、浅腹、平底盘,敞口、喇叭形座豆,大口、平底碗和敞口、浅腹、平底本;盛储器有小口、短颈、圆腹或双耳、平底瓮,小口、长颈、圆腹、平底壶,小口、长颈、深腹陶瓶等,另有陶杯与陶盂,其中多数陶瓮器表饰有彩绘图案。,根据纹样的不同划分的三种类型,大汶口文化陶器,是1959年首次在山东宁阳大汶口发现而得名,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和江苏北部一带。大汶口文化是承袭当地新石器时代早期北辛文化的陶器发展而来的。,根据大汶口文化的地层叠压和陶器特征,可将其文化区分为早、晚两期。大汶口文化早期陶器,以砂质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晚期红陶仍虽较多,但是灰陶和黑陶的数量明显增多,并出现了白陶器。早期陶器以手制为主,晚期在慢轮修整器形的基础上出现了轮制陶器。陶胎一般较为细腻而精致,陶器器表多素面磨光,并饰以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纹、镂刻纹等纹饰。彩陶的纹样有圆点纹、条带纹、圆圈纹、水波纹、涡旋纹、花瓣纹、网纹、三角纹、勾连纹、连弧纹、方心八角纹等,系用红、黑、白三色彩绘,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中有些彩绘和河南仰韶文化彩陶的花纹图案极其相似,呈现出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相互密切交融的表证。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器型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