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19706612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 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 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1. 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次提高。与此同 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 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 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劳 动力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随着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存在同步性。2. 产业机构的升级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具有双向互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人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 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因素。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 形成大量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开发出新兴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又设计开 发出新产品,新产品的生产会形成新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这一 互动作用关系中,人才结构处于主动作用的地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 而人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符合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3. 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排挤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由于资本和技术的替代作用,会排挤低素质的劳动力, 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时,便会出现职位空缺。这是对就业的排 挤效应。另一方面,原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会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就业岗 位。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吸纳作 用往往会超过排挤作用,导致就业的增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状况我国产业结构变化遵循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第二产业稳步上升,居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第三产业也稳步增长,并逐 渐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则持续下降。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尽管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就业结构可能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 异,但其基本趋势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等非农部门转移,并且随 着经济的发展,又会出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随着发展,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均呈 上升趋势,且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于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幅度, 这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与世界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相符合,同时也符合配第 克拉克定律,符合世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口总量急剧增长,但是劳 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构成层次较低。众所周知,第二、三产业是吸 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产业,第三产业又强于第二产业。而资料显示,我国 2012 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依次是:10.12%、46.78%、43.70%,同年美国三大 产业比重为第一产业: 1.8%左右 第二产业:22%左右 第三产业:76%左右。 而 2008 年世界三次产业比重平均为一产 10%以下、二产 20%偏上、三产 60%以上, 由此可见,我国第二产业的产值构成仍高于其他国家,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构成比 重又太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且与世界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 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档次。第二,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上的配置存在着问题。第一产业吸纳过多的劳动力, 而第二、三产业却吸纳劳动力不足;从劳动力配置的动态调整来看,中国存在着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过慢的现象。第三,岗位空缺与就业不足同时存在。虽然我国劳动力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 升,但总体上看劳动力就业人仍存在着员文化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 从受教育程度看,15 岁以上的从业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0%以上,劳动人口 受教育年限低,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层次,就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高 层次人才更是缺乏。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将越来 越高。如今的受教育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我国工业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呈现出明显 的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工业产值虽然持续增长,但就业却在绝对下降。 工业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在19791985年期间为0.82,在19861990年 期间为0.44,在19911997年期间为0.15,而在19982000年期间为-0.11。第五,第三产业增长缓慢,结构失调。第三产业向来被认为是吸收劳动力能 力最强的领域,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水平也不高,其吸收劳 动力的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 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中国的统计分析也表明,这些新兴产业正是我 国就业弹性大的产业。但是我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 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仍然发育不足。所以,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矛盾也 是影响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原因。第六,我国内需不足抑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抑制了就业规模的扩大。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这些对策:第一,从国家的角度来说: 尽快取消导致城乡不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覆盖面广泛的社会保 障体系,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保证在农村隐形失业的农民能够 无后顾之忧地转移出来,减少农村中的劳动力沉淀。同时加强治理和培训,做到 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 关系。我国是人口大国,安置就业的任务非凡繁重,需要我们在产业发展的时候 考虑到就业目标。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和比较优势原理,并 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重视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并没有本质冲突,因为 一些技术进步可以减少资本的使用,使我国稀缺的资本得到更好的利用。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推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不充 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过严,如金融保险业、电信、交通、 教育、卫生、广播电影电视业等,它们就业弹性较大,却存在很多进入壁垒。由 于缺乏竞争,这些服务居高不下的价格不仅抑制了消费,反过来也影响了以上产 业的发展规模,最终限制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消除 它们过高的进入门槛,吸引多方投资的加入。 实施更加有力的促进就业措施。推进更加有效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有针 对性的培训。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是逐步完成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 移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必由之路。通过推进农业和加工业、流通业的密切结合,从 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不利地位,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通过小城镇的建设,促进 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最大可能的消除劳动力就业的后 顾之忧。 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对于对于自主创业的劳动者以政策上的倾斜,如降低 创业贷款利息等。第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企业要追求经济效应的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再生。第三,从个人的角度来说: 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提 高 自 身 的 技 能 和 素 质 , 树 立 终 身 学 习 的 理 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