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中西医治疗.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679395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屑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无锡市中医医院,病因及分型演变,古代医籍的部分病症描述相当于银屑病 隋诸病源候论干癣候曰:“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 “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沈(疹) 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 明证治准绳医诸肿记载:“遍身起风 疹疥丹之状 ,其色白不痛 ,但痒 ,搔抓之 ,其白疕 ,名曰蛇虱。” 明洞天奥旨卷中记载:“白壳疮,生于两手臂居多,或有生于身上者,亦顽癣之类也。”,病因及分型演变,清外科大成卷四中曰:“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俗称蛇虱,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清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曰:“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故由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清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中描述了本病的特点:“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面色白,搔之屑起,渐致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因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 ,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弱之人”,病因及分型演变,概而言之,至清代为止古人对本病病因认知如下: 1.外因以风邪为主,兼有燥、寒、湿、毒等相兼致病;内因在于血燥。 2.体质(血虚体弱)与对本病易感有关。,病因及分型演变,建国后著名医家-赵炳南 认为本病系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热伏于营血;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的食物,脾胃不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若病久或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或经脉阻滞,气血凝结,肌肤失养而致。 辨证分为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 红皮病型心火炽盛兼感毒邪,脓疱型湿热郁久兼感毒邪,关节型 风湿毒热,痹阻经络。 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第1版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200-203,病因及分型演变,建国后著名医家朱仁康 血热为本病主要病因,由于平素血热、外受风邪,而致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损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叠起白屑。 辨证分为血热型,血燥型,风湿型,毒热型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53158,病因及分型演变,徐宜厚(辨证分13型): 外因风寒湿热燥毒诸邪,侵袭肌腠;内因多由禀素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 病初主要表现在血分变化,包括血热、血燥、血瘀等;病久则反应在脏腑功能伤得盛衰,其中以肝、肾两脏最为突出。 辨证分为:风热证、风寒证、湿热证、风湿痹阻证、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血燥证、冲任不调证、肝肾不足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毒恋证、毒热伤营证。 徐宜厚.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3297,病因及分型演变,20 世纪80 年代后证型增多,辨证方式亦趋多样 气血辨证:血瘀、血瘀、风燥、血燥、血虚、血虚风燥、血热、血热风燥 脏腑辨证:肝肾不足、脾虚毒恋 六淫辨证:风湿、湿热、湿毒、湿热蕴毒、风热、毒热、火毒 经络辨证:冲任不调 卫气营血辨证:毒热伤营 血热证、血燥、血瘀证为最常见的证型 王莒生,张苍,姜春燕等. 20 世纪北京中医名家银屑病辨证思路演变文献初探.北京中医,2006,25(10):590-591,文献回顾,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关键词银屑病为检索字段进行查询,检索20062007年文献 共检索出文献709篇 ,中医参与的文献244篇(34.41%),文献回顾,中药汤剂治疗49篇(20.08%) 中成药治疗36篇(14.75%)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2篇(21.31%) 针灸治疗6篇(2.46%) 外治9篇(3.69%) 专家经验30篇(12.30%) 医学综述29篇(11.99%) 基础研究33篇(13.52%),文献回顾-中药汤剂,49篇文献中32篇(65.31%)以凉血活血为主,兼有祛风,解毒等法,仅有少量文献提及舒肝理气,清肺透表等治法。 这说明目前银屑病的辨证仍以“血”的为主要的辨证对象,同时也注意到外感,情志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文献回顾-中药汤剂-另类方法,白虎汤加减 基本方: 石膏、白芍、元参、双花、白癣皮、蒲公英各 20 g, 生地 25 g 丹皮、知母、乌蛇各 15 , 当归、防风各 12g, 柴胡、全蝎、甘草各 9g。加减: 症状重者加蒲公英、白癣皮各 30g ,苦参 15g, 黄柏、苍术各 10g ; 轻者则基本方减量。水煎日1 剂, 睡前2 小时服用。连续用药3 6 个月。 结果:痊愈29 例,有效8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1.6% 王宝玲.白虎汤加减治疗银屑病40 例.陕西中医.2006,27(5):550-551,文献回顾-中药汤剂-另类方法,清肺透表祛湿解毒法 基本方:桑白皮、地骨皮各15g,黄芩、法半夏、茯苓、泽兰、枳实、僵蚕各10g,生薏苡仁、白鲜皮、地肤子各30g 患者26 例,2 个月后统计疗效,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6例中基本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愈显率。银屑病组治疗前血清IL-8水平较正常人组明显增高,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 林海,马彦红.清肺透表祛湿解毒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及血清IL-8水平检测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56-1357,文献回顾-中药汤剂-另类方法,从肝论治银屑病 肝火血热证:生地30g,赤芍、紫草各9g,水牛角(先煎) 、大青叶、白花蛇舌草、丹参各30g,桃仁9g,生甘草3g。 肝郁血瘀证 :丹参30g,三棱、莪术各9g,虎杖、红藤各30g,生甘草6g 心肝火炽证:羚羊角粉(分吞) 0. 6g,黄芩、黄连、山栀各9g,地丁、蒲公英、生地、银花、土茯苓各30g,生大黄(后下) 9g,生甘草6g。 肝胆湿热证:用柴胡、香附、黄芩、猪苓各9g,龙葵、车前草、生地、生米仁各30g,生甘草3g。瘙痒剧烈加白鲜皮30g,徐长卿、苦参各15g.,文献回顾-中药汤剂-另类方法,结果:肝火血热证(进行期) 335例中,临床痊愈95例,显效105例,有效125例,无效10例,有效率97. 01% 肝郁血瘀证(稳定期) 115例中,临床痊愈35例,显效4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 有效率93. 04% 心肝火炽证25 例中, 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88% 肝胆湿热证20例中,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90%。 李咏梅,马绍尧,冯国强.从肝论治银屑病495例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2):776-777,文献回顾-中成药,除自制的中成药以外还有许多市售成药用于治疗银屑病,如逍遥丸、大黄蟅虫丸、复方青黛丸、一清胶囊、丹参酮、清开灵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 银屑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众多关于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文献反映了开发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的需求。,文献回顾-中西医结合,在52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文献中11篇(21.15%)为中药+阿维A,10篇(19.23%)中药(内服或药浴或汽疗)+紫外光疗,7篇(13.46)为中药+迪银片,其余为中药+雷公藤多甙、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等。 在相当一部分设立对照组的文献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趋势,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前景。,文献回顾-中西医结合,治法: 治疗组口服阿维A 胶囊 , 20 mg/d,与主餐一起服用。 同时内服本院自制中药“牛1号”冲剂 6g/次, 2 次/d。 对照组口服阿维A 量同治疗组。6 周为1 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 45例,痊愈 10例,显效18 例,好转12 例,无效5 例; 对照组40 例, 痊愈4 例, 显效10 例, 好转14例, 无效12例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5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唇干, 3例有皮肤干燥、脱屑,但程度较轻。 对照组 18例有口干、唇干, 10例皮肤干燥、脱屑。2例出现轻度血脂升高, 停药后恢复正常。 吕 岩,刘 栋,毛舒和.阿维A 胶囊联合中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天津中医药,2007,24(3):251,文献回顾-中西医结合,应用中成药新银灵颗粒剂(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大青叶、白茅根、天花粉、紫草、茜草、槐花、甘草)与小剂量阿维 A对红皮病型银屑病进行治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且阿维A用药时间及平均剂量均小于对照组。 杨洪浦,原晓峰,龚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007,29(1):19-20,文献回顾-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B- UVB +中药汽疗仪熏蒸(金银花30g、蒲公英 15g、当归 12g、生地 20g、苦参 15g、川芎 9g、防风 12g、徐长卿 15g、白鲜皮 12g)。 对照组单用 NB-UVB 治疗 庄洪建,吴汝英,渠鹏程.窄谱UVB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22(4):338,文献回顾-中医外治,外治法:针灸、耳背割治、穴位埋线法、熏洗、外用药膏等,文献回顾-中医外治,治疗组 43例 ,每日外搽冰黄肤乐软膏、氯倍他索霜各 1次 对照组 32例单用氯倍他索霜 , 2次 /d 治疗后 2周 ,治疗组治愈率为 37. 21%,有效率为 76. 74%, 对照组分别为 46. 87%和 84. 44%; 治疗后 3周 ,治疗组分别为 44. 19%和 81. 34%;对照组分别为 53. 13%和 87. 50%;两组 PASI评分及上述疗效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副作用 2例 ,对照组出现 6例 结论:冰黄肤乐软膏联合氯倍他索霜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与单用氯倍他索霜疗效相近 ,但副作用明显减少 韩春雷,彭建梅,叶笑好.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2):123,文献回顾-中医外治,将 13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88例 和对照组 48例 , 对照组给予迪银片治疗 , 观察组在迪银片的基础上添加经络三联法治疗(穴位埋线法+耳背刺络放血法+耳穴贴压)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PASI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汤保玉,田元生, 庆慧.经络三联法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88例.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900,文献回顾-不良反应,肝损害:克银丸( 7例) ,消银片( 5 例) , 复方青黛丸( 8 例),连翘败毒丸( 2 例),七仙消银丸( 1 例) ,复方消银散( 2 例),中药汤剂( 7 例) 刘睿, 刘元元, 韦裕.中药治疗银屑病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06,27(3):285-286 汞中毒3例 伍婕,魏金华,赵雪梅.治疗银屑病引起汞中毒3 例.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23(2):48,文献回顾-不良反应,41例由服用中药而致病情加重患者中: 17例服用中成药(其中银屑敌胶囊6例,九郡败毒丸、清血败毒丸各2例,克癣宁胶囊、七仙消银丸、克银丸、皮肤病血毒丸、血毒清胶囊、牛黄乌蛇清热丸 、地榆槐角丸加龙胆泻肝丸 各1例) 24 例服用中药煎剂其中偏 方17 例,正规处方7 例,有11 例患者服用的组方中含全蝎、蜈蚣、 蝉蜕、 乌梢蛇。 庞晓文,王玉颖,张 红.中药致银屑病病情加重41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4):224,结语,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也远未统一,故中药辨证论治仍将处于长期的争鸣与创新之中 。 中西结合治疗银屑病在层面上尚不够深入,仅表现为:1.中西药有机组合的治疗形式;2. 中、西医治疗手段和方法的联合使用形式;3 以西医理论证实中医药疗效机制的形式。 中药并不是如想象中那样安全,应警惕中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妇产科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