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17551508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老师的角色定位摘要: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其中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详细组织者和施行者体育老师,摆正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对施行素质教育、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着眼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分析研究体育老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不同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为指导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体育老师角色定位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以全面进步人的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施行情况如何,关键在于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详细组织者和施行者体育老师。因此,认真研究体育老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对施行素质教育,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一、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一)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1.开展性和主体性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必须结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把促进学生身体根本素质的开展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培养和进步学生自我学习、自主锻炼的才能,开发学生身体素质潜能,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2.全体性和全面性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体育运动的根本素质,为每一个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均等的时机。同时体育教育要把开展身体、增强体质、兴趣习惯养成、体育才能培养及开展心理素质、精神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及体育素养都得到开展。3.因材性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的不同,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在体育教育中既要要求有差异的个体到达统一的教育目的,又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不同个性、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开展。在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区别对待。4.实效性通过体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根底上都有所开展,使学生获得竞争与拼搏、参与与合作、欢快与娱乐、挫折与成功等多种情感体验,以适应将来社会生活。(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从培养一代新人出发,进步学生的生活质量,建立科学、安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现代人的意识和品德,使学校体育与整个学校教育的目的更趋一致,实现“健身与育人相统一,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体育与安康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学校体育的开展趋势,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习惯的培养及体育才能的进步,是当今体育教育的根本特征。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应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对大学活力体进展科学的培养,在进步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的过程中,到达进德、益智、促美、强身的全面开展的教育总目的2。二、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理论中应对自己的角色进展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一)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交流者“平庸的老师,说教;优秀的老师,启发。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目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较之以往,都有了较大程度改变,那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开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过程应从“老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高校体育老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应从指令性教学向师生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转变,高校体育老师应扮演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为实现这一目的,应积极观察学生行为,努力体会学生感受认真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有意识地参与到适宜的体育锻炼工程中。在详细教学施行过程中,体育老师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要在互动交流、平等参与中创造性开展引导式教学。如笔者就在排球教学的教学比赛课程中,参与到学生比赛中,和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快乐,与学生分享运动后的感觉和想法,同时结合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学习正确运动技能,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在进展排球战术教学比赛阵型的演变和开展中,从学生推崇的球队入手,通过介绍这些知名球队的战术战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更好地学习、领悟当前排球战术开展与演变。(二)体育教学的创新者、研究者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老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宏大的。因此,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要达成这一目的,体育老师本身就应该是创新者3。体育老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是研究者。“教而不研那么浅,研而不教那么空。体育教育科研才能是体育老师另一项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新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预示着体育课教学的重点将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承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形式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的形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将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方法。体育老师在这一教学形式的转变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依靠现有理论和经历解决不了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老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一定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敏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新体育课程以目的统领内容,没有详细教学内容的规定,这预示着体育老师不能照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展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体育教学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仿造,必须自行选择、开发体育教学内容。新形势下,体育老师假如仅是经历和技型的专术家,将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善和开展自身知识构造,对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进展研究和解决。(三)课程构造设计者、组织者在以往大学体育课程形式中,体育老师,经常扮演着被动复制和执行教育行政主体既定的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的角色。而在素质背景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由此,体育老师必须适应要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体育教学的组织离不开体育根底设施,可以依托城市良好体育资源与体育设施,结合本校的地形地貌,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地、空地,完全可以为高校体育老师施行教学搭建较好的平台。同时,需要加强对运动工程的开发和原有运动工程的改造。如原来的田径课程可以结合运动和安康,体能和安康,校园定向越野等方面的思路来开发改造。因此,体育老师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完成从简单的课程复制者向课程构造的设计者、组织者角色的转化。三、适应新角色,优化体育老师素质构造的措施建议随着素质教育需求的日益扩大和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改革,对高校体育老师的组织才能、沟通才能、创新才能和科研才能等都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当前的高校体育老师素质仍然存在着个人知识构造相对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科研才能偏弱、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扮演新时期高校体育老师新角色,老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基储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及实际情况,紧跟现代教育开展的前沿动态,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想,拓展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拓宽进修渠道,鼓励体育老师进展学历晋级,参加远程培训和在职进修,有针对性地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调整知识构造,增强自身人文素养,进步教学研究才能;经常性参加学术交流和论文报告会,在广泛的交流和学习中,掌握学术动态,进步工作起点。学校可定期组织务虚会,让老师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迸发思想火花,开展课程设计和教学竞赛,营造浓重的竞争气氛,充分调动体育老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完善体育老师聘任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老师任职资格标准,区分职称对教学才能、科研才能、学术程度进展量化,整体进步高校体育老师师资程度。四、结论在素质教育目的牵引下,高校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应由以“老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开展,转变自身角色;高校体育老师的知识构造应由“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对体育老师知识储藏量、教学才能、科研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老师应由教学方案的“执行者向课程体系的“设计者转变,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加大在职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时机,不断的扩大他们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对不同工程的历史沿革,不同学派、流派的论点和技术风格,国际现状与开展趋势都能融会贯穿,并掌握大量新资料,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加强对在职老师的师德修养、职业信念及自我开展意识的培养,从而促使师资队伍建立的可持续开展。参考文献1姜文鹏,吕哓飞.素质教育观下高校体育老师角色的定位j.时代文学,2022,(06):166-167.2?体育教程?编写委员会.体育教程.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3王文芹,魏子德.论高校体育老师角色的转变趋势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22,(03):222-224.论文网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