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癌症的预防 2 3 4 5 6 n 据 WHO癌症和非传染疾病防治方面专家 理查德 .莱萨德最近在日内瓦表示: n 2005年全球 760万死于癌症;有 70出 现在中低收入国家; n 2015年增至 900万; n 2030年估计为 1150万。 最新消息 7 8 9 1990年和 2015年的死亡原因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总计() 1990年 2015年 1990年 2015年 1990年 2015年 心血 管病 23.1 35.4 48.9 52.9 28.7 39.4 感染 和寄 生虫 33.9 19.4 4.4 6.9 7.5 16.5 肿瘤 9.5 13.6 22.3 28.1 12.3 14.6 10 我国 2000年 n 城市中癌症死亡居首位,农村居 第 2位。 n 年死亡人数 140万。 11 12 13 14 癌症预防的生物学基础 n 多中心癌发生 n 多步骤癌发生: 始发促进演化 15 16 17 18 n 在林县,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合作, 应用 -胡萝卜素、维生素 E、微量元素硒 ,通过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 29500例 癌前病变的患者 5年的观察:总死亡率下 降 9,胃癌死亡率下降 21,食道癌死 亡率下降 13。 19 前言 n 癌的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 n 40以上的癌症可以预防。 n 1/3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能治愈。 n 剩余的癌症病人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姑息 治疗可使的 生存质量 得到改善。 20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 病因预防 目标:防止癌症的发生。 任务:研究癌症 病因 和危险因素,针对 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 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 21 吸烟 n 我国是世界上 香烟销售量最大 的国家, 吸烟率以每年 2的比率上升, 呈低龄 化和女性化趋势。 n 我国有 3亿多的烟民。 n 令人担忧的是:城市中学生中吸烟的比 例可占 30 40。 22 病例对照研究 n 病例对照研究( case control study)是用于探 索病因的一种方法。 n 它是以病例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过 去对可疑病因暴露的与否和(或)暴露程度, 来推断研究因子作为病因的可能性:如果病例 组有暴露史者或严重暴露者的比例在统计学上 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患病存 在统计学联系,可能是因果联系。 23 24 队列研究 n 队列研究 (又译为定群研究、群组研究)( cohort study)就是从 “ 因 ” 到 “ 果 ” 研究病因的一种流行病 学方法。 n 研究对象 是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 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保护因子)或暴露程 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然后在一定期间内随访观察不 同组别的该病(或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n 如果暴露组(或大剂量组)的率显著高于未暴露组( 或小剂量组)的率,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疾病存在联 系,并在符合一些条件时有可能是因果联系。 25 26 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n Doll与 Hill于 1948 1952年进行过一项病 例对照研究。他们从伦敦 20所医院及其 他几个地区选取确诊的肺癌 1465例。 n 每一病例按性别、年龄组、种族、职业 、社会阶层等条件匹配一个对照;对照 是胃癌、肠癌及其他非癌症住院病人, 也是 1465例。 n 由调查员根据调查表询问调查。 27 分析发现 n 肺癌病人中不吸烟者的比例远小于对照组:男性占 0.3,女性占 31.7;而对照组中男性不吸烟者占 4.2,女性占 53.3,差别均很显著; n 肺癌病人在病前 10年内大量吸烟者( 25支 /日)显 著多于对照组; n 随着每日吸烟量的增加,肺癌的预期死亡率也升高 ,例如男性 45岁 64岁组日吸烟 25 49支者与不吸烟 者死亡率,前者为后者的 21倍; n 肺癌病人与对照组比较,开始吸烟的年龄较早,持 续的年数较多,而病例中已戒烟者的停吸年数也少于 对照组中已戒烟者。 28 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 n Hill, Doll, Peto等又用 前瞻性队列研究 法深入 研究,经长达 20年(女性经 32年)的观察,更 加令人信服地提示出 吸烟为肺癌的主要病因以 及吸烟对健康的其他多种危害。 n 他们的结论已为其他许多研究所证实,成为许 多国家提倡不吸烟、限制吸烟及限制卷烟销售 政策的科学基础。 29 男医生按死因、吸烟类别和每日吸卷烟 支数分组的年(标化)死亡率( 1/10万)(随访 20年) 死因 死亡数 (不 包括 已戒 烟者 ) 不 吸 烟 者 只 吸 卷 烟 只 吸 烟 斗 或 雪 茄 既吸卷 烟 又 吸 其 他 烟 只吸卷烟者按每日数 * 114 1524 25 肺癌 362 10 140 58 82 78 127 21 食管癌 56 3 14 11 27 11 12 114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 气 肿 167 3 74 28 34 51 78 114 缺血性心 脏 病 2205 413 669 425 528 608 652 792 全死因 6958 1317 2154 1434 1591 1857 2066 2834 30 吸烟引起的癌症 n 吸烟致癌,可引起的癌症有:口腔癌、 舌癌、唇癌、鼻咽癌、喉癌、食道癌、 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子宫颈 癌等。 31 吸烟致癌的主要原因 n 放射性损伤 n 烟草中有一种叫做钋的放射性物质,在吸烟时挥 发,随烟雾流入人体在体内积累,不断地放出 射线 ,损伤机体组织细胞。 n 免疫功能损伤 n NK细胞活性降低,每年累计吸烟 150包以上者, 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 n 破坏基因 n 烟焦油中含有镁、铅、铋的放射性同位素及环氧 化物、酚、苯、芘等,会破坏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香烟烟毒溶于水或食物中脂质过氧化物所产生的 “ 活 性氧 ” ,直接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使其链断裂成碎 片,促使基因突变发生癌变。 32 被动吸烟的危害 n 被动吸烟即俗称的 “ 吸二手烟 ” 。 n 密苏里州 106名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妇女 中发现一种称为 “ GSTMI” 的基因。发生 突变或是缺少此基因的妇女,患肺癌的 机率为一般人的 2 6倍至 6倍。 “ GSTMI” 基因目前已被认为会使烟草中 致癌物失去活性。 33 我国二手烟暴露情况 n 中国人群被动吸烟率为 52.5,女性被 动吸烟率为 57,在 20至 49岁年龄组的 职业女性中竟高达 70。 n 我国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有 6亿人之多。 71 的家庭、 32.5的公共场所和 25的 工作场所因为有人 “ 吞云吐雾 ” 而成为 被动吸烟场所。 34 可悲的预测 n 英国著名肿瘤学家 R. Pito预测: n 如果我国 吸烟 和 空气污染 不控制, 2025年我国肺癌每年将超过 100万,成 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35 36 感染 n 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有密切的联 系 。 n 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 宫颈癌、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 癌的危险性、 HIV感染等。 37 38 HPV(人乳头状病毒) n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终身累积感染率会达到 70 左右,但是多数人并没有发生肿瘤,因为这种感染可 能是一过性的,如果把它消除掉就不会得宫颈癌。 n 如果感染时间超过一年就是持续性感染,有可能 发展成宫颈癌。 1800年,一位意大利人发现修女不得宫颈癌,认 为是和职业有关,后来发现这种癌症跟性有关。 39 40 41 EB病毒 n EB病毒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病毒,与某些 B 细胞肿瘤有密切关系(如 Burkitt淋巴瘤和上 皮细胞癌和鼻咽癌)。 42 HP感染(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瘤) n 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增多 n HP感染引起胃酸分泌的减少、胃内 HP增 高,利于胃内细菌生长,可能导致硝酸盐转变 为亚硝酸盐,有助于致癌的亚硝酸胺的形成。 n 自由基 n HP感染时,胃液中铜锌过氧化物歧化酶显 著降低,引起细胞过氧化损伤而诱发癌变。超 氧化物及过氧化物:慢性炎症细胞产生超氧化 物和氮的氧化物,可以形成反应性的氧类和亚 硝酸胺,有致癌作用。 43 44 胃肠道的 “荣耀 ”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幽门螺杆菌发现者 n 1983年澳大利亚人 Warren和 Marshall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 胃粘膜活检的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ulori,HP) 。 Barry J. Marshall J. Robin Warren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 10月 3日 宣布 ,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简称诺贝尔医学奖 )授予两 名澳大利亚科学家 ,现年 54岁的 Barry J. Marshall与 68岁的 J. Robin W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及阐明了 Hp在胃炎和消 化性溃疡病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 肠溃疡 )中的作用。 医学界对该理论的反应与对 Warren初次发现的反应毫无二致 ,而且这种不 屑一顾的态度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45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方案 质 子 泵 抑制 剂 或胶体 铋 抗菌 药 物 PPI常 规剂 量的倍量 /日 克拉霉素 500 1000mg/日 (如奥美拉 唑 40mg/d) 阿莫西林 2000mg/d 枸 橼 酸 铋钾 480mg/d 甲硝 唑 800mg/d (选择 一种) ( 选择 两种) 上述 剂 量分 2次服, 疗 程 7天。 也有配好的成品 药 如: 丽 珠 维 三 联 (枸 橼 酸 铋钾 片 、替硝 唑 、克拉霉素片)方便服用。 46 HBV (乙肝病毒) n HBV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肝癌患 者感染率高达 90%, 感染者发生肝癌的概率较 无感染者高数十倍, HBV感染与肝癌高发区域 在全球的分布上基本一致。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措施之一! 47 HIV n 在 HIV感染者中 Kaposi肉瘤和非何杰金氏 淋巴瘤的发病危险要大大高于一般人群 。 48 日光浴 49 避免过度日晒 50 饮食 n 在预防癌症中,最简单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就是饮食防癌。 n 据美国饮食、营养及癌委员会( DNC) 的调查 :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 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 n 合理的膳食可能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植 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 51 熟食 n 曾被认为是原始人文明进步的标志 。 n 吃了熟食后,人体防卫系统的白细胞很 快增加,长此以往,人的免疫系统难免 会遭到损害,从而给癌的发生有可乘之 机。 n 大多数食品经加热处理后,丧失了所含 的各种防癌、抗癌物质。 52 东西方膳食构成的差异 n 西方膳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 为其特点,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较 高。 n 东方膳食:以谷物为主食,蔬菜为副食 ,有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素的特点 ,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胃癌 、食道癌的发病较高。 53 其它 n 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从营养学与防癌的 角度来看是极不合理的。如我国北方胃 癌高发区的人喜食咸肉、熏肉。 n 饮酒是致癌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大量饮 酒,增加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的危险 的危险,特别是口腔癌和喉癌。 54 避免摄入食品中的致癌成分 n 我们的食品是成百上千种化学物质的混合 物,有可能食入致癌物质。 n 55 添加剂 n 许多既无营养而人体又不需要的化学物质因商 业利益加入到我们的食品中。 n 面包中就含有发泡剂、防腐剂、人工香料等近 20种对人体的健康无好处的。 n 添加剂的安全性值得怀疑 。 n 有些致癌物在人体内有累积效应并长期作用于 人体。 56 污染 n 人类的各种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运 及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致癌物 的污染。 n 各种杀虫剂由于人为的因素进入食品, 是引起肝癌、胃癌及大肠癌的重要原因 。 57 其它 n 尚须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等 食品摄入。 n 不吃热烫食物及过分刺激性食物。 n 不吃已发霉的花生或粮食,更不要食用 发霉花生榨成的油。 58 选择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 n 某些食品中含有一系列抗癌物质与防癌物质, n 如: n 甘蓝属蔬菜如包心菜、花茎甘蓝所含的异 硫氰酸酯类、大蒜与洋葱的有机硫化物、柑桔 水果中的类黄酮、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均有较强 的防癌、抗癌的作用。 n 这类物质称为 化学阻断剂 。 59 西红柿 深绿色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 大豆制品 柑桔类水果 麦芽与麦片 葱、蒜、姜 酸奶 60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 8条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谷物 为主。多种食品应 包括谷物与薯类、 动物性食品、豆类 及其制品、蔬菜与 水果及纯热量食品 等 5大类。 多吃蔬菜、 水果与薯类, 维护心血管健 康,增加抗病 能力,预防癌 症,预防眼疾 。 每天吃奶类、豆类及 其制品。我国膳食中钙 普遍缺乏,仅为推荐供 应量的一半。而奶类食 品含钙量高,并与豆类 食品一样,是优良的蛋 白质来源。 经常吃适量的鱼、 禽、蛋、瘦肉,少吃 肥肉与荤油。动物性 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全 面,赖氨酸含量高; 而鱼类的不饱和脂肪 酸有降血脂、防血栓 形成的作用。 膳食与体力活 动平衡,保持适 当体重。早、中 、晚餐的供热量 分别为 30%、 40%及 30%为宜 。 吃清淡少盐的 膳食。我国居民 的平均食盐摄入 量约每天 15克, 是世界卫生组织 建议值的两倍以 上,故应减少食 盐量的摄入。 饮酒应节制。 n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包括 选购符合卫生标准 的食品,尤其是绿 色食品。 61 62 职业、环境、药物等 n 职业和环境: 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 料)、白血病(苯)、扫烟囱工人的阴囊癌 。 n 药物: 性激素 -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三 苯氧胺。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 膜癌及乳腺癌有关。 n 预防主要是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如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合理使用药物等。 63 日本的方法(经验) n 不吸烟、饮酒适度、控制脂肪摄入 n 每天食用的猪、牛、羊等红肉应少于 80g,最好代之以 鱼肉 n 每天摄入的盐分应低于 6g,高盐食物每周最多食用一 次 n 避免过烫的食物和饮料、注意食品添加剂和残留农药 n 不食用发霉、烧焦的食物,少食直接用火烤的鱼和肉 类、腌制和熏制的食品 n 每天至少摄取 400g新鲜蔬菜和水果 n 选择粗粮而不是精加工的粮食作主食 n 避免过度日晒,适度锻炼,保持身体清洁等 64 二级预防 n 二级预防是筛检癌前病患或早期癌 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65 常见癌症的十大危险信号 66 n 1. 体表或表浅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 n 2. 持续性消化异常,或食后上腹部饱胀感。 n 3. 吞咽食物时胸骨不适感乃至梗噎感。 n 4. 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 n 5. 耳鸣、听力减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 6.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 是接触性出血。 7.大便潜血、便血、血尿。 8.久治不愈的溃疡。 9.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 破溃等观象。 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67 普查 n 普查即对某些人群进行普遍检查。 n 肿瘤普查是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 工作、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在事先 有周密的设计。 68 治疗癌前病变 n 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胃粘膜胃粘膜的不 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肝 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 增生和化生等。 69 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 n 如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 的人群是癌瘤易感人群。必须定期对其 进行监测。 70 易感人群 n 50岁以上人群 n 暴露在一定致癌物的人群 n 因遗传缺陷而造成的患癌风险人群 n 治疗后的癌瘤患者 n 癌前病变或癌前疾患的患者 71 常见癌症的早期征兆 72 食管癌 n 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 可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可出现,反复 发作,并逐渐加重。 73 胃癌 n 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 且比较顽固、进展快;突出的表现为食 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胀感及不适感 ,同时,体重明显降低。 74 大肠癌 n 凡岁以上的人出现腹部不适、隐痛 、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便秘 、腹泻或者交替出现,有下坠感,且大 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腹 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其 中沿结肠部位呈局限性、间歇性隐痛是 结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下坠感明显 伴大便带血,则是直肠癌的信号(大肠 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75 肝癌 n 早期肝癌无特异性症状,如有亦多是癌 前疾病的一些复杂表现。但是如果慢性 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区出 现刺痛或疼痛加剧,身体不适,食欲减 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顽固性腹泻 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 76 鼻咽癌 n 鼻咽癌的早期征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是症状(和体征)多发生于单侧。单侧 涕血(指擤出)、单侧鼻血、单侧耳鸣 、单侧听力下降、单侧头痛、单侧颈淋 巴结肿大。 77 脑肿瘤 n 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头痛很特别, 往往是在清晨醒来时头痛最重,起床后 可逐渐减轻,以前额、后枕部及两侧明 显。头痛多伴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 ,尤其是疼痛剧烈时,而呕吐后头痛即 减轻。 78 肺癌 n 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 为主,有咳不净的感觉,一般无痰或只有少量 白色泡沫痰,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痰。如经抗炎 治疗周后无改善,应警惕肺癌的可能。 n 或在原有慢性咳嗽基础上出现咳嗽性质改变, 甚至伴有 “气管鸣 ”、 “气短 ”应予注意。 n 肺癌的另一警号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或痰 中带血丝。 n 此外,还出现胸背痛、胸闷、发热等症状。 79 乳腺癌 n 乳房发生异常性变化,如摸到拉厚或包块、胀 感、出现微凹( “酒窝征 ”)皮肤变粗发红,乳 头变形、回缩或有鳞屑等,疼痛或压痛,非哺 乳期妇女突然出现单侧乳头流水(乳样、血样 、水样液体)。 80 宫颈癌 n 性交、排便、活动后阴道点滴状出血、血液混 在阴道分泌物中。开始出现量少,常自行停止 。 n 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停经多年又突然阴道 出血。 n 白带增多,呈血性或洗肉水样。 n 下腹部及腰部疼痛。出现上述其中一项以上者 都要及时进一步检查。重点是不规则阴道出血 ,接触性出血和白带过多。 81 82 白血病 n 发热、出血、贫血是(急性)白血病的三大早期症状 。 n 发热为 . . 常提示有感染,如皮肤、 呼吸道、肠道、口腔、泌尿系统等部位炎症。 n 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皮下、口腔、鼻、牙龈 等处常见。出血程度可由瘀点、瘀斑以至口、鼻腔大 出血。 n 贫血是因为红系造血障碍和出血所致,且演进迅速, 病人面色苍白。 n 此外,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有特征意义 的是胸骨轻压痛。 83 正确对待早期征兆 n 记住一句话: n 良性疾病比恶性肿瘤常见,不必过于惊 慌。 n 以上这些,都不是癌肿所专有的。有了 这些项目中的一项甚至几项,也并不能 说明此人就是患了癌肿。 84 三级预防 n 是对已患癌症患者,减少并发症, 防止致残,提高生活质量、生存率,康 复率,以及减轻由癌症引起的疼痛。 85 生活质量 n 生活质量( QOL)是一个多维概念,涉 及躯体健康、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心 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对患者生活 质量的评估主要是指对其躯体的、心理 的和社会的诸方面的指标评价后进行汇 总,反映患者目前总的状态的分值,也 就是使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 量进行评估。 86 化学预防的定义 n 首先由 Sporn在 1976年提出。 n 化学预防是用天然的、人工合成的、或 生化物质来逆转、抑制、或防止癌变的 发生。 87 预防人群 n 一级预防 : 防止健康人群,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 患癌,如吸烟人群。 n 二级预防: 防止患有癌前病变的人群患癌,如口腔白 斑、大肠腺瘤等。 n 三级预防: 防止已治愈的癌症患者患第二原发癌症。 88 乳腺癌的化学预防 89 癌前病变 n 不典型性增生: 导管不典型性增生 小叶不典型性增生 n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90 91 危险因素 n 高龄 n 高体重指数 n 饮酒 n 激素替代治疗 n 电离辐射暴露 n 未生育 n 家族史 n 基因携带: BRCA1、 BRCA2 n 乳腺肿瘤病史 92 乳腺癌化学预防试验 年代 例数 预 防 人群 终 点 药 物 结 果 2000 13388 一 级 健康高危人群 乳癌 三本氧胺 对 ER+肿 瘤阳 性 1998 2494 一 级 健康志愿者 乳癌 三本氧胺 阴性 1998 5408 一 级 切除子 宫 的健康人 乳癌 三本氧胺 阳性 2002 7152 一 级 健康高危人群 乳癌 三本氧胺 阳性 2000 1804 三 级 导 管原位癌 乳癌 三本氧胺 阳性 2001 4000 三 级 ER+的 I期乳癌 乳癌 三本氧胺 阳性 2001 7705 一 级 骨 质 疏松症 骨折 Raloxifen 阳性 绝经 期 妇 女 乳癌 1999 2972 三 级 I期乳癌 乳癌 4-HPR 阴性 导 管原位癌 2003 9366 三 级 绝经 后 妇 女 乳癌 Anastrole 阴性 乳癌 术 前 2003 5187 三 级 绝经 后 妇 女 乳癌 来曲 唑 阳性 三本氧胺 辅 助 治 疗 5年后 93 小结 n FDA批准三本氧胺可用于乳腺癌的化学预防,是 近 20年来癌症化学预防研究的里程碑。 n 三本氧胺对有危险因素健康妇女的乳癌及第二原 发乳癌具有预防作用,但其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和 致血栓形成的副作用,限制了在某些人群中使用 。 n 有几种副作用较小的新药显示出化学预防的作用 :如第二代雌激素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和维 甲酸类等,正在研究当中。 NSABP-2正在对 19000 名绝经后的乳腺癌高危妇女进行三本氧胺和 raloxifene的对比研究。绝经期前对乳癌高危的妇 女,亦在进行促黄体释放激素拮抗剂的研究。 n 将来要进行研究的有:环氧化酶抑制剂、茶多酚 (绿茶的提取物)、低剂量阿司匹林、血管生成 素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as等。 94 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 95 癌前病变 n 息肉 n 腺瘤 n 家族性腺瘤样多发性息肉( FAP) n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HNPCC) 96 97 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试验年代 例数 预 防 人群 终 点 药 物 结 果2000 29133 一 级 男性吸烟者 结肠 癌 - 生育酚 阴性 1996 22071 一 级 男性医生 结肠 癌 - 胡 萝 卜素 阴性 1993 22 二 级 FAP 息肉退 缩 苏 林 阳性 2000 77 二 级 FAP 息肉退 缩 Celecoxib 阳性 2003 1121 三 级 结肠 腺瘤 复 发 或癌 变 阿司匹林 阳性 2003 635 三 级 结肠 癌 腺瘤 阿司匹林 阳性 2000 2079 三 级 结肠 腺瘤 复 发 纤维 素 阴性 2000 1429 三 级 结肠 腺瘤 复 发 纤维 素 阴性 1999 930 三 级 结肠 腺瘤 复 发 碳酸 钙 阳性 2000 90 三 级 Duke s PCNA 维 生素 A 阴 性 B-C结肠 癌 维 生素 C 维 生素 E 98 小结 n Celecoxib( COX-2抑制剂)能在 FAP患者中 推迟结肠癌的发生。 n 对 COX-2抑制剂预防结直肠癌的试验正在研 究当中,包括有 APC基因突变的儿童、 FAP 、 HNPCC、 腺瘤等。 n 阿司匹林虽然在两个大型试验中显示能预 防结肠腺瘤的发生,但有相当的一部分患 者最终发展成腺瘤,说明阿司匹林并不能 替代结肠镜检,需要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 防进行更深的研究。 99 肺癌的化学预防 100 危险因素 n 吸烟 n 氡、镍、多芳香烃、铬酸盐、砷、石棉 等暴露 n 电离辐射 n 慢性阻塞性肺病 101 癌前病变 n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有如下几种 类型的非侵袭性肺部瘤样病灶: 鳞状上皮结构不良 原位癌 非典型性腺样增生 弥漫性先天性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102 肺癌的化学预防试验 年代 例数 预 防 人群 终 点 药 物 结 果 1994 29133 一 级 男性吸烟者 肺癌 - 生育酚 阴性 1996 22071 一 级 男医生 肺癌 - 胡 萝 卜素 阴性 1996 8314 一 级 吸烟者 肺癌 阿司匹林 阴性 棕 榈 酸 视 黄 醛 1992 150 二 级 吸烟者 痰液 发现 Etreinate 阴性 不典型 细 胞 1994 86 二 级 吸烟者 纤 支 镜发现 异体 视 黄 醛 阴性 化生 1995 755 二 级 石棉工人 痰液 发现 - 胡 萝 卜素 阴性 不典型 细 胞 棕 榈 酸 视 黄 醛 2000 82 二 级 吸烟者 纤 支 镜发现 4-HPR 阴性 结 构异常 2002 112 二 级 吸烟者 结 构异常 ATD 阳性 1993 307 三 级 I期肺癌 第二 肿 瘤 棕 榈 酸 视 黄 醛 阳性 2001 1166 三 级 I期肺癌 第二 肿 瘤 异体 视 黄 醛 阴性 2000 2592 三 级 肺癌 第二 肿 瘤 乙 酰 半胱氨酸 阴性 103 小结 n 目前,关于肺癌的化学预防,没有能带 来临床受益的预防药物。 n 一些研究正在进行:使用支气管癌前病 变、 Ki-67的水平作为终点指标的替代、 研究 gefitinib的三级预防作用、硒元素、 celecoxib等。 104 宫颈癌的化学预防 105 危险因素 n HPV感染( HPV16、 18、 45、 56) n 初次性交年龄较小 n 种族 n 免疫抑制 n 多性伙伴 n 吸烟 n 口服避孕药 n -胡萝卜素缺乏 106 癌前病变 n 宫颈内皮瘤样增生( CIN) CIN1 CIN2 CIN3 n 原位癌( CIS) 107 宫颈癌的化学预防试验年代 例数 预 防 人群 终 点 药 物 结 果1994 141 二 级 CIN2 结 构不良 局部全反 视 黄酸 阳性 2001 39 二 级 CIN2-3 结 构不良 4-HPR 阴性 1999 141 二 级 CIN1 结 构不良 - 胡 萝 卜素 阴性 1992 177 二 级 CIN1-2 结 构不良 维 生素 C 阴性 叶酸 2003 114 二 级 CIN2-3 结 构不良 9cRA 阴性 2003 45 二 级 CIN1-3 结 构不良 13cRA 阴性 2000 27 二 级 CIN2-3 结 构不良 吲哚 3甲醇 阳性 1995 30 二 级 CIN3 结 构不良 - 双氟甲基 鸟 氨酸 阳性 108 小结 n 在 CIN中,几种物质已研究过:维甲酸、微量 元素、 - 双氟甲基鸟氨酸、吲哚 3甲醇等 ,但不幸的是,在早期研究中认为有效的,却 在更大的后期试验中得到阴性结果。因此,宫 颈癌的化学预防还面临某种挑战。 n 在将来的试验中,应考虑以下因素:生物标记 物可靠性的缺乏、退缩率的易变性、阴道镜检 查的有效性、病灶的自然病程等。 n 针对 HPV的治疗也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109 目前存在的问题 n 化学预防物质的筛选 n 高危人群的确定,高危因素模式的建立 n 终点观察指标的标准。 n 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 110 对 癌症化学预防的药物要求 n 无毒或毒副作用很小 n 高效 n 可口服 n 作用机理明确 n 价格低廉 111 112 谢谢大家! 1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