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docx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818755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专题论文 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 对山区留守学生偏多的农村初中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关键词: 山区 留守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 现状及对策 精细化管理摘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首要教育任务;接受养成教育,遵守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日常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初中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必修的课程。加强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者的宗旨,也是顺乎国情、合乎民意的!正文:一、留守学生形成原因分析: 1、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学生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 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山区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学生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学生都是必要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象我们梓桐这样的农村初中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对山区留守学生偏多的农村初中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做初步探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是人的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首要教育任务;接受养成教育,遵守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日常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初中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必修的课程。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我们梓桐在实施新一轮的“先学后教”课堂模式改革,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自立、自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一代。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于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因此,对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现行我们初中教育的一个重点。二、农村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处的偏僻山村,经济条件较差。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绝大多数务工人员把子女留在家里,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其亲戚朋友照看。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这些留守学生已经占我校区学生总数的63%,这个比例还在逐年增加。虽然,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但由于这些留守孩子的存在,很大限度地增加了学校的教育难度。这些留守孩子当中有些学生因目睹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而过早地成熟,所以加倍努力地学习,表现得更加独立、自主和上进,但更多的则表现为严重的性格缺陷和行为偏差,尤其在行为习惯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特别贪玩;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这些坏习惯的出现,从而导致学生成绩较差,学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甚至有部分同学经常旷课、逃课(如八2的邵康同学一逃课就是一个星期),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难以保障。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经过调查分析,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一方面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多处于贫困地区,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2、不良习惯的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有关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实施,由于政府在人才招聘中唯考试而论的制度还没有改变,导致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观念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3、不良习惯的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 4、不良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本身示范有关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模仿得楷模。有的老师在要求学生不吃零食、不迟到的情况下,却经常在学生面前吃零食,上课时匆匆忙忙,这样如何叫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呢?“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 5、不良习惯的养成与社会不良形象的负面示范作用有关梓桐镇地处山区学生直接接到的社会优秀形象不多,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亦教多这样就给了社会不良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树立有了可乘之机! 再者:梓桐这个地方一些人以地痞流氓为榜样亦是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原因之一(如:有些学生以“衣妈个擦皮”为口头谗(梓桐地方方言)。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一旦有了这种坏的习惯形成,它就会滋生,就会蔓延,就会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故而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远离社会不良形象的负面影响,必须优化社会风气!必须宏扬积极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三、农村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策略: 1、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视是培养好学生的前提。 学校要把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议事日程。为此我班级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时候,提出的办学理念就是从小事抓起,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的解释就是把简单的道理执行透,把最小的事做彻底。中学生要有大志向,但要学会把小事做好、见微知著。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通过做好诸如“五个好”之类的具体的小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从校园、教师、日常规范等方面贯彻到底。 2、开展好“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劳动的好习惯。 淳安县教育局在早几年就在余琪樟老师的倡导下号召在全县开展的“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五好活动,就是规范中学生在学校学习行为的一项非常好的、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活动。 案例1:写字也能培养习惯 我们梓桐中学方敏老师在新接任一个初二年级班的班主任时,看到学生作业本上的字特别潦草时,就琢磨着:八年了,几乎每天都在写字,收获的字却是如此“龙飞凤舞”,汉字的方块味荡然无存。为了写好字,于是他要求我和他自己就在他自己班上开展了“百字工程”活动。之所以叫“百字”,意在给学生写字定个数量,为了不给学生加重负担,每天写字数量在百字左右。之所以叫“工程”,是因为活动时间长,每个学期一百天。写字内容:可以是书中的好词佳句、优美段篇;可以是积累的成语、谚语、对联、警句;可以是自写的描摹之词写字时间:一天一次,时间不限,学习委员中午交给老师时把另一个写字本发给同学,两个本子轮换使用,不耽误写字和批改的时间。批改方式:不用分数,不用等级,采用1100这100个阿拉伯数字作评语。从“1”开始,第一次的评语是“1”,只要你字工整、规范、正确,评语中数字就依次递增。如果有一次写的不符合要求,就只能是“原地踏步”。如:第二次写的字符合要求就是“2”,否则仍旧是“1”,直到写好才增至“2”。为了给那些不细心的学生一些信心,开始每周给一次追赶机会,即上次写字不符合要求,下一次可连续写两次。一个月下来,发现许多学生,每个星期都用了一次追赶的机会,且只一次不符合要求。这使他很疑惑,于是分头找来几个同学问个究竟。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因为只有一次机会”他突然感觉到机会有时确实是好,但机会多了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依赖心。于是,第二个月改了,一个月只给一次机会,第三个月又改了,不给机会。真不出当初所料,第二个月里,除少数学生用了本月的一次追赶机会外,其余均一次性过关。第三个月竟次次符合要求。 第二学期已两个多月了,他班的“百字工程”活动仍在开展,但现在方老师批改得少了,学生的字却写得越来越工整、规范了。 本学期十一国庆书画展,我校把在开展“写好字”活动中优秀作品展挂在校园内,就一个月我就看到了方老师看到学生的作品得了两个一等奖,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的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写字也是一种习惯,方老师和学生一个多学期的相互行动、合作、约束,收获的不仅是这一幅幅优秀的作品,更是一种良好的写字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明代王延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习”,王夫子也提出“习成而性与成”。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学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用自己积极的行动教育着学生,那直接受益的是学生人格结构的优化。但愿我们每天播下的是一个好行动,学生收获的是一个好习惯,成就学生一种好人格。 3、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讲不文明的话;为什么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说怎样爱劳动,要学会自己动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就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 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以及有关教育方针,法规、校纪、校规的要求,为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行为规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规范的约束。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体验教育。如:学校举行的春游、秋季运动会、清明节扫墓、体操比赛、校园歌曲大赛、文娱汇演、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各种十分有意义的活动。这时,老师可结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关的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爱护公物,相互关心、团结合作、助人为乐、为集体争光等方面的教育。 5、用精细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不良行为的萌芽 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和威坪中学的徐跃进校长所倡导的精细化管理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实践中是卓有成效的!我们梓桐中学的老师所面临的学生都来自山区且留守学生较多,他们的思想偏差也较大,这样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机率也大些。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情况精细化管理在我们同学中亦要得到落实!精细化管理就是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责任人,让人人都享受成功!是的只有人人都有事可干了(且有成就感)他们还会想其它的吗?,还有时间来违纪吗?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就较好的用到了精细化管理:这学期我兼带八(2)班的生活指导和阅读课,我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向班级黑板报、校园之声投稿的规定鼓励学生投稿;值日班长轮流制人人都是班机的管理者;学习互组个人组长负责制度全班学生每小组八人,每人负责收、发一门功课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及时上交作业,有条不紊,又能调动全班学生参与作业收发,体会其劳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作业监督岗监督作业情况、防止抄袭现像发生;个人卫生包干区时刻保持每生座位周边地区的卫生;自行车保安、停放制度鼓励学生自觉停放自行车;值日生工作考核表分及时、自觉、质量等几个项目,由卫生委员全权负责对每组值日生进行考评;晨间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这一些都是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包容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班风明显改观(胡小飞同学上课也不在动来动去了,邵康同学的喜欢拿别人的东西的习惯也没了,张燕同学也会主动帮助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学习了)!阅读课第一节课还好,接下来学就感觉枯燥了。其中就有个邵康同学,他就说阅读课没意思不想上了,我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就叫他管理图书,且让他每周写一分读书心得!两个月下来了,他感觉不枯燥了且语文水平也提高了!故而,我个人认为精细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不良行为的萌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是有成效的! 6、树立形象,既能潜移默化又能激发鼓励。形象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他给人一种潜移墨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 (1)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地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中,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思想、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显得庄重、稳当、大方,喜怒哀乐皆有分寸。就像孔子所说过:“温而后,威而不猛,恭而安。” 案例2: 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带零食到校园吃,被值勤生看到了,就扣了我们班上的分。于是,我就把这位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问:“你不知道学校不准带零食进校园吗?”他说“知道。” 我又问“那你早上为什么带零食进校园?”他回答:“那不是我自己的,是陈老师叫买给她朋友的。”学校禁止带零食进校园,教师难道就能叫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买零食进校园吗?禁止带零食进校园是谁提出来的?又是谁首先违背的?这样的言传身教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案例3: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寒风刺骨,天上还飘着雪花。我作为值周教师值早班,经过八年级一个班的门口,看见两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口冻得直发抖。我走过去,叫他们进教室,他们没进去,于是,我上前推开教室的门,准备叫他们的早班教师让他们进去,可是推开门一看,里面只有学生在读书却没有教师,我只好再次请两位学生进去,他们仍然不进去。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不进去,他们给我的回答是:“迟到了,要在教室门口报告,经过老师的同意才能进去。”我听到了这两位学生的话,陷入了深思:学生是如此的遵守规章制度,而我们的老师又是在如此的践踏自己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他们是用摧残学生幼小的心灵来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这样的行为有可能给学生的一生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教师的形象就像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不吃零食,教师就必须自己做到;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老师也应按时到校,随学生一起早读;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作为老师如果看到纸屑就应随手捡起;要学生认真做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老师备课就也应一丝不苟。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教育者才有说服力,受教育者才愿意接受教育。对学生的教育,重在于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自觉效仿。 (2)学生的形象 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班上、全校宣传,这样的典型生动具体、实在,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如在献爱心活动中,有的学生捐款最多,这样的学生在班上、在全校公布表扬;这种教育方式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3)社会人员的形象 对于留守学生他们群体中树立典型除了老师同学社会青年的形象也很重要!这学期我们学校政教处方德水老师在处理一起方学后打群架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就是“我们村的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见在父母去外打工留受儿童教多的情况下,我们亦要多找学生了解情况不要让他们受社会不良形象的影响,也可争取政府优化我们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接触好的社会形象而赢得一个好的外部条件! 梓桐社会上好的形象还是有的如我们教育战线的程志平副局长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还有淳二中的优秀教师代表之一的卢旭老师!我们还可以号召同学们向杨利伟、翟志刚;袁隆平;邓稼先等学习呀!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优秀社会形象资源,我们有的是优秀社会形象资源的“富矿”!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这些“富矿”,最后消除社会不良形象对我们同学的伤害!为构建和谐梓中,和谐梓桐做出应有的努力! 梓桐留守学生相对较多的情况下,父母形象相对缺位,甚至在少数学生心目中显得模糊:老师、学生、社会形象就显得由为重要!故而:我们必须做好老师、学生、社会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总之,加强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者的宗旨,也是顺乎国情、全乎民意的。要使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素养以及行为方式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培养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用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 通过这两年来的努力,关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在我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使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在此:我还要向社会发出呼声: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社会共同的关爱!像我们梓桐这样欠发达山区的留守学生的问题应该受到杭州市委市政府乃至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梓桐这样留守学生偏多的山区农村初中在留守学生教育方面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示范区!考资文献: 1.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教育部 2.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挑战.中国健康教育,2005,21(5):377-380. 3.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思考 4.中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新教育2004年6月 5.都来关心“留守学生”四川日报2004年12月7日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7.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8. 徐跃进.论班级精细化管理 9. 周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思想状况的调查,中国社会调查所网站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