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docx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83463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8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在认真地探视了病人并做好了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后,才能开始麻醉。病人的安全是麻醉科医师首要考虑的问题,麻醉事故通常与低血容量、缺氧、低血压、通气不足、气道梗阻、用药过量、误吸、准备不足、观察不细或各种危象处理不当所致,防止事故发生的重点在于防止仪器失灵和操作者的失误。下列的麻醉管理原则适用于防止麻醉操作的差错:对所有的麻醉均适用的管理原则:原则上必须完成上述所有准备工作并建立静脉通路后方能开始麻醉操作和给药。麻醉药物的抽吸、使用只能由麻醉科医师或麻醉护士进行,其他任何人无权进行。药物准备完成后必须在注射器或液瓶上准确标明药物的名称和浓度(如mg/ml)。使用药物必须进行“三查三对”(抽药前、抽药后、用药前),严防错误。对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对其作用十分清楚,严禁糊涂给药。静脉通路建立之前可以进行麻醉操作,但不能使用任何麻醉药物。麻醉药物都必须在静脉通路建立后才能使用(小儿基础麻醉肌肉、直肠、口服给药除外)。整个围麻醉期至少有一名合格的麻醉科医师始终在场,严禁出现手术间内没有一名麻醉科医师的情况。严禁麻醉科医师替代手术室护士和外科医师去做由他人全权负责的有关病人重大安全的事情,如:清点纱布等。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师开取血处方,应准确写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住院号(以病历中原始页黑体打印号为准)、血型(以病历中化验单为准)、血量。输血前应和巡回护士仔细检查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采血日期和交叉配血结果。围麻醉期严密监测,对任何报警讯号要反应及时,检查报警原因并解决之,不能简单消除报警声。严禁在病人手术结束、离开手术间以前收拾麻醉用品(如吸引器、螺纹管、面罩等)和抢救药品。小儿基础麻醉麻醉前详细询问禁食、禁饮的情况,确保医嘱的准确执行;不能有呼吸道感染。基础麻醉实施前,在手术间内必须准备好麻醉机、气管插管的全套器械,巡回护士准备好静脉输液。基础麻醉尽可能在手术间内施行。麻醉后麻醉科医师不能离开病人,密切观察呼吸动度、频率、唇色、意识状态等。给药后不必等待病人完全麻醉,只要能安静抱离家属即可,尽快进入手术间监护。神经及神经丛阻滞先建立静脉通路,再进行神经阻滞操作和给药。配制局麻药时,药物的用量不能超过中毒剂量,特别在混合使用局麻药时,要进行必要的计算。穿刺后注药前必须回吸,注药过程中要间断回吸,注药速度宜慢。麻醉平面确切后才能进行切口消毒。准确记录肢体上、放止血带的时间,放止血带时提醒护士缓慢放气,同时持续监测血压。硬膜外麻醉病人体位可采用侧卧位或坐位穿刺。小儿侧卧位时头后仰,不能向胸部俯曲。体位变动后测量一次无创血压。硬膜外给药前必须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后才能注入药物。必须给实验剂量(应该为利多卡因),至少观察5分钟,确认无腰麻现象,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实验剂量效果,给予追加剂量。从注射实验量开始的30分钟极其重要,主治医师应在场。确认几个关键问题:无全脊麻或麻醉平面过宽、无明显的循环和呼吸抑制、麻醉平面与效果肯定。除麻醉药物外,常规准备阿托品、麻黄素。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的镇静药物。术毕病人神志清醒后(各种反射完全恢复或呼吸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脱氧后10分钟脉搏氧饱和度95%)才能送回病房。不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术前不能有上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梗阻疾病。特别需要不受干扰、准确的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动度监测。充分暴露头面部,鼻饲或面罩吸氧。静脉给药速度宜慢,给药中严密监测。术毕病人神志清醒后(各种反射恢复或呼吸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脱氧后10分钟脉搏氧饱和度95%)才能送回病房。插管的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期应预防呕吐和返流误吸,必要时可使用镇吐药物。麻醉诱导期间严密观察心电、血压和脉搏氧变化。无创血压应调至一分钟一次或STAT状态,插管前再次观察上述指标,以确保病人平稳渡过插管关。气管插管不成功时,一次操作时间不能超过1-3分钟,必须换用面罩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并记录深度、管号、呼吸音、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气道压,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确认插管位置正确后开启呼吸机,立即确认风箱,胸廓运动和呼吸道压力正常后方可做其他事情如固定气管插管等。病人插管后体位变动时,麻醉科医师要妥善固定病人头部和气管导管,随体位变动而变动,手术体位固定后,必须再次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已设定和监测的呼吸参数正确。术中密切观察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气道压、潮气量、呼末CO2曲线等。气道压监测简单、直观、反应灵敏,应高度重视。术毕吸引口腔内分泌物,酌情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根据情况选择拔管或带管回ICU。镇静/镇痛术镇静/镇痛是为病人能维持足够的呼吸循环功能,并保持对语音命令和/或对身体刺激有意识反应的前提下,能耐受不舒适医疗操作的状态。麻醉科医师实施镇静/镇痛时要和实施麻醉一样予以高度重视和采取规范化的程序和操作。必须进行完整的与麻醉相同的镇静前探视、准备与记录。应重点解释镇静镇痛的特点和术中对镇静深度判断的方法及要求病人的合作。镇静/镇痛的监测:Alertness(警觉),Breath(呼吸)和Circultion(循环)。临床上常用改良的OAA/S评分判断镇静深度:级:正常声音呼名有正常应答反应级:正常声音呼名时应答反应迟钝级:正常声音呼名无应答反应,需反复大声呼名才有应答反应级:反复大声呼名无应答反应,需轻拍头部才有反应级:轻拍头部无应答反应,需疼痛刺激才有应答反应镇静/镇痛的病人出手术室或出院标准病人恢复警觉和定向能力;生命体征平稳正常,或在可接受范围;使用过镇静/镇痛药物的拮抗药的病人必须在用拮抗药后至少2小时;出院病人必须要有陪伴病人回家并能正确汇报术后病情的负责的成年人;出院病人必须要带上有关术后饮食、用药和活动,以及救援电话号码的指导书。麻醉记录单书写麻醉记录的意义和价值:“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患者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患者麻醉过程中情况的全面实时记录,可及时了解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反应,麻醉记录中记载的手术中处理(输血、输液量、治疗用药等)可为术后处理提供参考。也是以后病例回顾、科研统计乃至医疗纠纷调查的重要材料。应由参加麻醉的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认真、全面、准确、如实地加以填写,不得涂改和伪造。麻醉记录单的正面麻醉记录单的正面应包括下列三方面的项目和内容(一)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成年人可不填写,但心脏病人、小儿应填写)、病室、床号、手术日期、住院号、临床诊断、手术名称、体格情况、精神状态、麻醉效果、合并症、麻醉前用药、手术者、麻醉者、器械护士和/或巡回护士的姓名。(二)麻醉和手术经过1、麻醉方法:记录全名,如静吸复合全麻,控制性降压,降温麻醉。2、麻醉用药:记录药名,剂量,时间,浓度和用药途径。3、麻醉通气方式:记录方法名称,如来回紧闭,开放法,循环紧闭,T管装置,潮气量,频率,CMV,PEEP,CPAP。4、插管:气管内,支气管内(单侧、双腔),途径(径口、经鼻、经气管造口),麻醉方式(吸入或静脉诱导,清醒表面麻醉),方法(明视,盲探等),导管口径(F号或ID号),插管、拔管时间。5、麻醉诱导及停药时间,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间。6、麻醉全过程呼吸、循环变化的监测记录:病情稳定时,每5分钟测一次。病情有较大变化时,应随时测定,并记录。病人离开手术室之前,上述测定和记录工作不应中止。将病人抬到推床上后应再测量和记录一次BP。对镇静/镇痛者至少每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每30分钟记录一次OAA/S评分。7、手术主要步骤,需注明的特殊情况,如有大量失血,气胸等,可于当时在备注中编号,并于右側注明。8、椎管内麻醉:记录穿刺点,置管方向、深度,麻醉平面。9、记录病人体温,吸氧,呼吸管理方式及手术重要步骤。10、术中特殊病情(如喉痉挛、寒颤、惊厥)。11、术中意外:误吸,全脊麻、心搏骤停等。12、体位:应注明体位及术中变更情况。(三)麻醉结束后情况1、术终全麻苏醒情况:未醒、初醒或全醒2、术终脊神经感觉阻滞范围3、离开手术间时的情况:苏醒程度,呼吸、搬动病人于推床最后一次血压、SpO2等4、麻醉效果麻醉记录单的背面(总结)(一)麻醉前访视摘录主诉与简要病史:包括与麻醉有关的并存病史,阳性体征和检查(心、肺、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术前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术前用药史,过敏史,手术麻醉史器官功能纠正情况及目前功能状态评级。麻醉方法,麻醉药,术前用药的选择依据。(二)麻醉经过记要麻醉前用药的效果分析麻醉操作过程是否顺利病人对麻醉的耐受程度,术中出现的问题,病情变化及处理的分析,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输液,补血,用药,吸氧等处理是否正确合理(三)手术结束时,在首页和复印页上写好总结,交主治医师签字,签字后交科务护士处。(四)麻醉记录总结应于麻醉结束时内完成。(五)记录单首页放入病历,复印页留科内存档。每月的麻醉记录单在次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由魏新川医师和熊际月护士负责,并抽调一名主治医师,对全部记录单的10%进行抽查。抽查方式按住院号尾数抽签决定。并于次日科内晨会及下午全科会议公布结果。术毕转运与复苏室及ICU交班术毕转运必须是麻醉科的主治医师和/或住院医师,与外科医师同时参加。手术结束后,再一次记录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以确保循环平稳。检查简易呼吸器是否完好。保护好气管插管及动、静脉通路,以防止脱出。持续动脉压监测,将动脉测压“0”点固定在平病人左房水平的肩部。在连有连续动脉压示波下搬动病人,必要时连同心电图监测一起搬床,搬床后循环平稳再撤除连续动脉压示波和开始压力表测压。无连续动脉测压者搬床后,必须再测至少一次无创血压。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应选用充电良好的微量泵。最好能停用扩血管药。搬床后观察动脉压,如血压降低,不能运送病人,应加快输血或调整血管活性药物,使循环平稳后方可转送病人。断开麻醉机,接简易呼吸器时必须立即检查胸部是否正常起伏。运转患者途中由外科医师和工人在推车前方拉车,开门等,麻醉科医师在推车后方(病人头部处)保证充分通气,必要时简易呼吸器应连接氧气袋或氧气钢瓶。运送患者途中经常观察动脉血压,病人颜色、脉搏。为减少运送时间,应提前传唤电梯等候。必要时应由巡回护士从恢复室推复苏床到手术室接病人,以减少搬动病人。到达ICU在搬床前、后仔细观察血压变化并做相应处理。搬床后首先连接呼吸机,并观察患者胸廓活动及呼吸机工作状态。搬运后无特殊情况时严禁干扰ICU护士工作,最好在一旁仔细观察病人的呼吸和循环。不容许将病人转到ICU床上后急急忙忙交班,测血压后回手术室。要求ICU护士首先连接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和连接压力传感器并观察血压及读数,再连接心电图导线,观察心律及心率。根据循环情况与恢复室医师商讨适当调整血管活性药及血管扩张剂泵入量。口头交班:患者姓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主要经过穿刺、诱导、插管、放血量、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心肌保护、复跳情况、血管活性药及血管扩张药应用情况。转流后血钾、血球压积、尿量、肝素中和情况、转流后ACT。输血种类、数量、补钾情况。动、静脉通路及用液情况交班。特殊情况交待:起搏器、IABP、过敏及处理。呼吸道压力、双肺呼吸音、神志、双侧瞳孔、心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肛温、胸腔引流情况。完成麻醉单总结之后,交主治医师总结签字。最后将原始页放入病历,复印页留做术后随访用。主治医师对每例由自己负法律责任完成的麻醉必须对住院医师呈交的麻醉前探视单、麻醉记录单、各种处方、收费单和住院医师培训基本内容登记表进行认真检查后签字。术后访视麻醉后随访记录,术中或术后发生任何与麻醉有关的问题或病情不稳定或有特殊情况者必须随访。术后1-3天,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如发现并发症,应继续随防,并记录: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意识状态呼吸系统: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循环系统:有无术后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等泌尿系统:有无少尿,尿闭,血色尿或尿潴留,原因多与低血压,血型不合输血和药物损害有关,均需记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麻醉交班制度交接班的前提是保证病人的安全。主管麻醉的医师可根椐病人的病情决定是否交班。交接班双方必须在病人床旁进行交接班,应注明交接班时间,麻醉记录单上交、接班主治医师均应签字。接班后由接班主治医师全权负责病人的处理,但必要时可向原主治医师电话咨询或请其到场协助处理如果交接班任何一方的主治医师认为对某一病人的交接班将影响病人的安全,则不应该对该病人交接班,必要时请科主任协助处理。术后镇疼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一、 职责分明、完备手续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病人,交待有关事项,要求病员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建议对所有病人询问是否要求术后自控镇痛,并介绍术后镇痛的优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自费。接受术后镇痛的病人须镇痛医师到病房访视。麻醉科医师在手术安排表上登记为镇痛、不镇痛,作为镇痛医师术后访视的工作依据。二、 分工明确、确保安全1、 镇痛主治医师(值班医师)负责制分管术后镇痛的主治医师负责全院各科病人术后镇痛的会诊和指导工作,须带住院医师查房巡诊,协调与各科室之间(有关镇痛问题)关系。辅导住院医师的业务学习。2、 镇痛住院医师职责1) 遵守科室规章制度。2) 对病人及家属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3) 值班麻醉医师负责领药、领泵、配药、接泵、登记、开处方。 到病房处理故障,加药、拔泵、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镇痛泵,负责收集资料、作好记录。在手术间的配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按科室协定配方配制。4) 配方如下:A、静脉镇痛泵: 每ml药液含芬太尼 8 g,曲马多6 mg,格拉斯琼0.03 mg;(使用方法:首剂0.1ml/次,维持1-2 ml/h,PCA1-2 ml/次,锁定15分钟)B、硬膜外镇痛泵:每ml药液含芬太尼 5 ug,0.185%布比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使用方法为2ml/h,PCA 3 ml/次 。锁定时间30)5) 将配好的镇痛泵按手术排班表上登记送达各手术间,并由经手麻醉科医师核实病人姓名,病室、床号并签名,从而避免镇痛泵丢失或漏登情况,资料逐一登记。6) 由负责镇痛的主治医师带领住院医师带齐各种药品,物质,根据当日整理的资料到各病室查房,详细询问病员镇痛泵使用情况,时间、用量、注药方法及次数,效果如何,有无并发症及泵故障等,如有发生怎样处理,作好记录。登记加药时间及药量,拔泵时间及剩余药量,仔细检查拔管是否完整,检查穿刺点有无感染,并作消毒处理。三、 收集资料,总结经验:负责镇痛的医师根据临床需要,设计出调查表,指导病人完成调查,收集并整理各种资料,撰写论文,指导临床。发现问题随时向科内通报,每月底总结,并写书面报告。四、 扩大宣传,团结协作。到病房巡视时主动向病员,家属及医护人员宣传镇痛,介绍有关疼痛治疗的知识,充分利用板报,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扩大影响,树立麻醉科的形象。与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保持联系,随时交流术后及晚期癌性镇痛治疗情况,征求病房意见,改进工作。与护理部联系,可定期向护士作有关疼痛治疗知识介绍和护理要求,必要时在全院举办疼痛治疗的专题讲座,扩大影响面,获得广泛支持。心 肺 脑 复 苏一、基本生命支持(现场急救)A: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B:建立人工呼吸 BreathingC:建立人工循环 CirculationA:Airway气道三步手法:中度仰头、微微开口、前移下颌(头颈胸一直线)清除梗阻物:强迫张口:舌颌提举手法(咬肌松弛) 双指交叉手法(咬肌中度松弛) 齿后插指手法(咬肌紧张) 梗阻物消除:指掏、吸出、拍胸、挤腹 使用辅助工具:通气道、气管插管、食管通气导管、环甲膜穿刺自主呼吸恢复而仍昏迷者的体位:B:Breathing1、口口(鼻):1215次/分,8001200ml/次2、口辅助工具:(1) 通气道(2)面罩(氧流量 5升/分,浓度达50 )3自张气囊面罩:(婴儿面罩倒放) 氧流量10升/分4、通气机:定压型不用,FiO2前6h 100,以后50,Vt 15ml/kg ,P 30cmH2O C:Circulation1. 心跳骤停的快速诊断: 四消失:意识、呼吸、心音、大动脉搏动2.心前区扣击(反射性骤停):3.胸外心脏按压:(1)注意事项:硬板 R:C:单人2:15,双人1:5 压:松为1:1 婴儿头后仰,用一手或其他物支撑背部(2)操作方法: 胸外心脏按压年 龄 手法 着力点 压力(胸骨下陷) 频率(次/分)成人双手重叠,五指交叉,肘伸直,身体重力压在掌根,冲击性,手不离皮肤,胸 骨中点下 45cm 6080 3岁 一手掌根 胸骨中段 34cm 8010013岁双手指或一手掌根胸骨中段23cm 100120 1204. 胸内心脏挤压(1) 指征:ECC几分钟无效 肋骨骨折 胸外伤 心包填塞 胸廓畸形 胸内手术5. 控制出血:压迫、包扎、休克裤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恢复自主循环)D:给药和输液Drugs and fluidsE:心电监测及心律紊乱处理 ECG monitor and treatmentF:室颤的处理Fibrillation treatment 1、给药及输液途径: (1)外周静脉:45秒生效,抬高上肢 (2)气管内:1116秒生效,12倍静脉剂量 (3)心内:(4)中心静脉:2急用药物:室速室颤的三线药物 :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溴苄胺药 物 适 应 症 成 人 剂 量 肾上腺素心室纤颤、心室停搏、心电机械分离0.10.51ml iv或心内0.01510ml气管内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1mg/kg iv或气管内14mg/min ivdrip总量可达200300mg溴苄胺电除颤和利多卡因无效时5mg/kg iv电除颤 515分钟可重复总量可达30mg碳酸氢钠 2分钟以上心停所致代酸首次1mEq/kg必要时1015min重复1/2避免碱中毒异丙肾上腺素IIIAVB心肌收缩无力1mg iv 或5G.S 500ml ivdrip阿托品IIIAVB心肌不收缩每5min 0.5mg iv直至显效氯化钙心室停搏、心电机械分离10 57mg/kg iv E.ECG monitor and treatment1、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清醒利多卡因 神志消失肾上腺素2、房室传导阻滞:I 观察 IIIII 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准备起搏器注意:快速型心律失常之前存在IIIAVB,禁用利多卡因而用异丙肾上腺素F. Fibrallation treatment1、药物除颤:肾上腺素2、电除颤: 3、 长程生命支持(脑复苏及复苏后加强治疗)G、原因、病情及可挽救性判断 H、意识状态及脑保护 Humen MentationI、加强治疗,多器官支持 Intensive Care手 术 安 全 核 查 制 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分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并共同确认。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填写相应内容。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一)麻醉实施前:核查各方共同依次确认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第一项麻醉实施前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识、植入物、假体、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快速病理、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手术、麻醉风险预警等。由手术医师填写并在签名处签名。(二)手术开始前:按上述方式,核查第二项手术开始前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体位、静脉通道、心电监护、血氧检测建立、术前术中特殊用药情况等。由麻醉医师填写并在签名处签名(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由巡回护士填写相应内容)。(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按上述方式,核查第三项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内容:实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植入物、输血、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由巡回护士填写并在签名处签名。(四)随访项目由患者主管医师在出院前填写完善。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九、医务处、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十、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领取,随手术病历带入手术室,归入病案中保管。十一、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要严格按照交接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麻醉知情同意制度一、需麻醉的手术病人,在术前由施麻醉者进行术前谈话。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拟施麻醉名称及方式、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麻醉风险及麻醉措施等,让患者及法定代理人阅后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二、手术过程中因病情需要改变麻醉方式需告知家属,征求意见,并将谈话内容在病历中记载,并有患者家属及家属代表的签字。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一、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准备麻醉器械、用具和药品。二、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制度。三、麻醉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兼顾其它工作和谈论无关事宜。四、麻醉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术中监测和麻醉管理,如突然发生病情骤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及时处理,必要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妥善处理。五、认真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麻醉前访视记录单、麻醉记录单,记录要全面,清晰,准确及时。六、麻醉结束,须待全麻苏醒和病情稳定后,方可送回病房,并认真做好交接班。七、及时写好麻醉总结并及时随访、填写麻醉后随访记录单。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度是医疗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对提高医疗质量和麻醉科医师的科研、教学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三级医师负责制,即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按等级开展的诊疗活动。住院医师是诊疗病人的直接实施者,主治医师是诊疗病人的责任者,主任(副主任)医师是诊疗活动中的领导者,麻醉各级医师职责同前。二、在临床麻醉的医疗活动中,必须认真履行三级医师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即主治医师(二级医师、科室二线医师)对住院医师(一级医师、麻醉主管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三级医师、科室三线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对复杂麻醉操作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职务)者方能独立从事风险高、难度大的麻醉操作,住院医师原则上应在主治医师指导下从事上述麻醉操作。三、三级医师负责制应充分体现在临床麻醉、术前讨论、门诊、会诊、急诊、值班、抢救、解决疑难病例、医疗文件书写、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四、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听取上级医师的指导意见,上级医师有责任查询下级医师的工作,上通下达,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五、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若下级医师不请示上级医师,主观臆断,对患者作出不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未能亲自查看患者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六、若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可及时提出讨论,不能达成共识时,应先执行上级医师的决定,事后再与上级医师进行学术探讨。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一、麻醉前一天麻醉科医师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详细阅读病史,认真检查病人,全面了解病情和术式,认真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开具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法,拟定麻醉方案。二、向病人或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术后镇痛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与处理对策,告知病人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以取得病人信任和解除病人的思想疑虑,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包括病人或家属和麻醉科医师的签字。三、麻醉前讨论由访视医师汇报患者病情和麻醉方案,遇有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应作重点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录在册,必要时向医务处报告、备案。四、麻醉前讨论的重点是麻醉方案的选择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以及特殊病例的特殊处理。五、麻醉前访视情况和讨论内容记录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或病历上。六、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可向手术医师建议补做术前准备和商讨手术时机,必要时应延期进行手术,以保证患者安全。必要时协助手术医师进行围手术期的治疗。麻醉科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危重、疑难病例讨论,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危重、疑难麻醉病例进行讨论并提出治疗及麻醉方案。二、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做好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三、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意见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按发言人顺序记录每个参加讨论者的分析意见、讨论意见等,应注意,不能只写综合讨论结果。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必须有上级医师审签。四、对麻醉实施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办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麻醉科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为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一、手术病人麻醉前要查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左、右)、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二、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四、给药前,注意检查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注意用药后反应。六、麻醉无菌操作前,须查对用物灭菌日期及物品质量。抢救病人时口头医嘱,需要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七、输血查对制度:输血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要经麻醉科医师和巡回护士两人查对并登记,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并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输血,并流余血检查。输血结束后,保留瓶(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对,确保输血安全。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良好。八对:病人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血袋号、成分、血量、交叉配血结果。麻醉科会诊制度一、会诊记录(含会诊意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邀请其他科室或医疗机构协助诊疗时,分别由申请医师和会诊医师书写的记录。内容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意见记录。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载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会诊医师签名等。会诊意见记录应当有会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具体至分钟)及会诊医师签名等。二、麻醉科参与的院内会诊主要涉及麻醉处理、急救与复苏、呼吸管理、重症监测、休克抢救及疼痛治疗等,先由要求会诊的科室提出会诊单,急会诊可用电话邀请,科内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负责,必要时请示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三、急会诊由值班医师、总住院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负责,有困难请示上级医师。四、院外会诊须经医务处同意后,科室方可派出主治医师或以上级别医师。麻醉科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麻醉上级医师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政(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二、主管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三、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医院领导,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必须做好记录。四、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五、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输血空瓶等要集中放置,以便查对。六、抢救物品使用后及时归还原处,及时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七、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科和科主任。麻醉科毒麻药品管理制度一、麻醉用药均凭处方领取,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科医师书写处方,专人统一领取。二、麻醉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管理办法,定期清点,保证供应。三、麻醉药品哌替啶、吗啡、芬太尼等应严格管理制度,各级医师必须坚持医疗原则,正确合理使用,凡利用工作之便为他人或自己骗取、滥用麻醉药品,其直接责任者由医院予以行政处罚,履教不改应调离麻醉科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四、使用药品时应注意检查,做到过期药品不用、标签丢失不用,瓶盖松动不用,说明不详不用,变质混浊不用,安瓿破损不用,名称模糊不用,以确保用药安全。麻醉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持,全体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特殊情况请医务科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内容简要记载于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中,并摘要记入病历。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1.死亡原因。2.麻醉中治疗抢救处理是否恰当及时。3.应吸取的经验教训。4.今后的努力方向。麻醉科医疗事故防范制度一、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二、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三、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及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五、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要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最易搞错的相似药物或相似安瓿,用过的安瓿应保留到病人出手术室后丢弃,以便复查。输血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六、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七、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掌握气管插管术。上岗工作不到一年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注册者不能独立担任主要麻醉。严禁没有学历、非麻醉科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独立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单独一位麻醉科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八、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九、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病情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手术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交班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十、围麻醉期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采取处理措施,医疗事故、医疗差错、麻醉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均应进行全科讨论,吸取教训认真整改。医疗事故、严重差错须向医务处报告。麻醉科仪器设备保管、保养制度一、各手术间的麻醉用具管理由当日在该手术间实施麻醉者负责并实行麻醉前后后的检查核对工作,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处理或补充。二、贵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维修和校准仪表数据,并详细登记和建档。三、麻醉机用后应依次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螺纹管、呼吸囊,彻底用清水冲洗后晾干,特殊感染应按特殊感染的常规处置。麻醉科交接班制度一、麻醉科需坚持执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二、各班次值班医师按规定项目及数字交清剧毒、麻醉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情况,并将现麻醉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做好床旁交接班工作,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接班医师姓名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并将接班情况扼要记入医师交接班记录本。病情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手术麻醉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三、交接班时要求认真、仔细,交接班后发生的问题,一概由接班者负责,不得推诿。麻醉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完整的麻醉科病历包括麻醉前知情同意书、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后随访记录单、麻醉记录单、麻醉后恢复室医嘱单、麻醉后恢复室记录单、麻醉后恢复室重症记录单组成。书写要求如下:一、总体要求1.及时:麻醉前知情同意书、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在麻醉前要按时完成。麻醉记录单在麻醉中完成。麻醉总结应在麻醉结束24小时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1-3天,随访结果应及时记录于麻醉后随访记录单上。2.准确:按实时结果,准确无误,实事求是地记录各种原始数据和过程,麻醉记录单记录“符号”必须依照左侧标识,切勿自设“符号”。3.清晰。字体正楷,字迹清楚易辨,用医学术语,简明扼要,不可涂刮,字的大小不应超出格子。4.完整:每一项目必须有内容或“/”、“未查”,不能有空格。5.一致:正副页记录必须一致。二、麻醉知情同意书和麻醉前访视记录单1.麻醉前一天麻醉科医师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详细阅读病史,认真检查病人,全面了解病情和术式,认真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开具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法,拟定麻醉方案。2.向病人或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术后镇痛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与处理对策,告知病人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以取得病人信任和解除病人的思想疑虑,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包括病人或家属和麻醉科医师的签字。三、麻醉记录单麻醉记录单为双页复写,两页的正面内容编排完全相同,背面的内容则有不同的要求,书写时前后页对齐,前页与病历共同保存,后页科内备案。1.填全眉栏各项内容及页码,不得遗漏。输血者用双引号将血型括起如“AB”,不输血者可不填写;术前诊断、术后诊断、实施手术应与手术记录相一致;特殊病情指足以影响麻醉手术安全的病情,如心肌梗塞、重度休克、呼吸道梗阻、张力性气胸等,无特殊情况者需填“无”;催眠、兴奋分级指术前药的镇静效果,未用术前药者不评价。(+)睡眠状态,轻呼不清醒; (+)嗜睡状态,轻呼即清醒; (+)安静; (-)兴奋状态。2.全身情况:根据 ASA分类标准评级和急诊或择期上划“”,麻醉用药常要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对危急或不能站立的病人,凡无法作体重测量者,简单地做法是询问病人或作大致估计,填写“约kg”。对择期及小儿病人必须强调测量并记录。3.麻醉用药包括全麻药、局麻药、辅助麻醉药、肌松药等。麻醉用药的药名写在最左侧空格内,找到药名、改写或添加并在相应时间处用相应的不同用药途径符号标注并注明剂量。要正确记录分次用药的时间、剂量、浓度和用药途径,变换麻醉药或麻醉方法的时间,记录总用药量;硬膜外或颈丛等麻醉用药方法不标注用药途径符号.椎管内麻醉阻滞范围应竖写,与所测时间对应。4.麻醉记录单的中部设有坐标,顶部按顺序注明具体时间,统一采用24小时制,每两条纵线之间为5分钟间隔,每两条横线之间的数值为10。病情稳定时,每5分钟测定一次血压、脉率、呼吸、中心静脉压等数值,用统一符号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在坐标上作记录,每两次之间连以直线。如有特殊情况可自行确定时间间隔,并注明确切时间。生命体征记录栏应真实、及时、准确,与相应时间对齐,符号应用正确,点线均匀,不要超格填写,必要时用直尺划线。5.麻醉中所用液体在出入量栏(有两格供两路静脉开放应用)相应时间处空格内标明,并注出输液名称、量、标明起止时间,如5GS500ml-。输血要标明成份、数量、起止时间。如全血400ml(或血浆200ml)。出量栏应包括出血、渗液、引流、尿量、呕吐量。记录时应分项记录。手术结束时统一总结出入量于第一页上,不要分页总结。6.麻醉手术记要:此栏填写麻醉或手术的主要步骤或对生命体征有较大影响的手术操作,书写格式为竖写。7.麻醉剂总量:是指整个麻醉过程的总用药量,按所列剂量 单位表示。麻醉患者出室时应总结在手术间内出入量,所余液体应标明名称及余量,并与病房或麻醉后恢复室医师及护士交班。8.两种以上麻醉方法复合时应分别标出,未涵盖的麻醉方法可在麻醉方法栏文字写出。诱导、插管、拔管、监测、体位项中选项应一一标出,不得遗漏。输血病人记录血型。9.镇痛泵栏可在相应项目上打“”。10标明出室BP、R、P、T并加单位,由负责麻醉科医师最后检查记录单并签名,由助手负责将患者送归病房,请病房医师在接班处签名。11.麻醉记录单前页入病历,后页科内保存。四、麻醉后随访记录单1.麻醉后根据病情随访1-3天,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等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并对实施术后镇痛的病例进行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的定时观察。2.发现麻醉并发症要及时处理,每次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后随访记录单上,内容包括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经过、预后情况及是否遗留后遗症情况。3.遇有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病房主管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且随访至病情痊愈。五、麻醉记录单的管理麻醉科内必须设有专人担负麻醉科病历的统一分类、登记、编号和归档等管理工作。一般按麻醉方法采取分类存档法。具体办法为:按习用的麻醉方法分类,进行逐类顺序编号、登记,按年份分类存档。麻醉科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一、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麻醉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三、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四、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五、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六、提高麻醉科病历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科病历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七、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麻醉机清洗消毒制度一、麻醉机表面、压缩空气管路、氧气管路、电源线路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纱布擦拭。二、内置回路有器械科专人管理。三、麻醉机外置管路使用一次性管路,每人次更换一次。保持管路内无痰痂、血迹及其它污迹,如有污染及时更换。硅胶螺纹管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灭菌备用 。四、麻醉机管路集水器中的冷凝水及时倾倒。五、流量传感器用75%酒精擦拭,晾干后环氧乙烷灭菌。六、麻醉机钠石灰罐每周消毒一次,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后环氧乙烷灭菌,钠石灰每日更换。七、特殊感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AIDS病毒、乙肝病毒、MRSA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必须使用一次性管路和细菌过滤器;麻醉机表面、压缩空气管路、氧气管路、电源线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纱布至少擦拭45分钟再用。麻醉机各部位清洗和消毒规范一、麻醉机表面(包括界面、键盘、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污染严重和呼麻醉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切勿使液体进入麻醉机内部。二、麻醉机外置回路:包括麻醉机呼吸管路、螺纹管、集水杯等。(一)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等。2.用戴手套的手将麻醉机外置回路的部件完全拆卸,各部件按清洗消毒机厂商操作说明所述方法放置,若麻醉机外置回路上有血迹、痰痂等污物,可预先加酶浸泡,再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清洗。3.正确放置麻醉机外置回路后,按照清洗消毒机厂商的说明选择适宜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机的最低温度至少应达到85-90,维持时间至少5分钟。4.麻醉机管路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后,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二)手工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防溅屏等。2.管路消毒前应按要求清洗干净,管路中如有痰痂或血渍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液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3.麻醉机使用过程中,每人次更换管路,以减少细菌繁殖,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麻醉机被腐蚀损坏,每次使用后应倒掉钠石灰,晾干备用。4.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浸泡时要将其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有气泡存在;或单独封装进行环氧乙烷消毒。5.消毒方法或消毒液的选择应根据各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且各消毒液浸泡的时间应根据各消毒液的说明书来调整。6.采用消毒液浸泡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和配件,应用无菌水彻底冲净。7.麻醉机外置回路消毒完成后,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麻醉机管路应单独清洗、消毒。三、麻醉机内置回路:应由工程师定期保养维修。时间按各厂商的要求而定。定期更换麻醉机内皮囊、皮垫、细菌过滤器等,麻醉机每工作1000小时,应全面进行检修及消耗品的更换,并将每一次更换的消耗品名称和更换时间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以备核查。四、其他特殊部件:1.麻醉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2.麻醉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应根据各厂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3.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各种麻醉机的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厂家的要求,严格更换、清洗消毒。4.麻醉机吸入端或呼出端的细菌过滤器、供气模块滤网、冷却风扇过滤器、防尘网等部件可根据厂家要求或按需进行清洗更换。麻醉(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麻醉科运作,完善麻醉医师工作结构,根据医院相关规范,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指的“分级授权管理”,是指医院根据麻醉医师资质对科室内各级人员进行麻醉与镇痛授权并分级授权管理。旨在明确各级医师职责、权限划分。一、助理住院医师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常见的基本麻醉操作,如神经阻滞麻醉(包括臂丛、腰丛、颈丛),部分推管内麻醉(包括腰麻、骶管、胸腰段硬膜外麻醉),部分全身麻醉(包括普外、妇产、泌尿、骨、耳鼻喉、口腔、整形等科手术的各种全身麻醉法)和气管插管术。二、低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内)独立或指导助理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掌握术中常规监测技术以及输血补液。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术。三、高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上)除低年住院医师的内容外,逐步掌握高位硬膜外麻醉,开胸手术的麻醉(包括食管、纵隔、肺的手术),脑外科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手术的麻醉。部分特殊病例的麻醉(如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细胞瘤等),支气管及双腔管插管技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操作部分心脏手术麻醉、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熟悉术中各种监护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四、主治医师主治医师是手术麻醉的中坚力量,如人员编排合理,应采用主治医师负责制度,指导助理医师及住院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独立操作重危、疑难病例的麻醉。掌握各种特殊病例的麻醉(如嗜铬细胞瘤、肾移植术等),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掌握术中各种监护技术,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五、正、副主任医师承担或指导各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例的麻醉及解决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开展有关麻醉的新方法及新技术。医务科负责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