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80608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美术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浙江美术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浙江美术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悠悠北山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课题。(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二、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三、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1)趣味导入。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3)探究活动。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四、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五、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六、作业设计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写生创作工具,已打过装订孔的画纸。教学目标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过程1.激发写生创作兴趣,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探访结果,选择学生较为集中探访的一处历史建筑,进行重点讲解建筑文化、风格及相关故事,确定写生创作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主题画。2.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分析建筑的造型特点。教师出示现代建筑和北山街历史建筑图片,对比造型、颜色、材质等的不同点?让学生对比感受,抓住建筑物特征。(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对建筑物进行创作构思、创作写生。(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4)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注重讲解技能难点。(5)讲解外出写生常规,如找角度,选好安全位置,放置工具,外出不能喧哗等要求。3.学生按写生常规要求进行外出写生创作,教师进行管理,指导创作。4.教师将学生作品装订成册,进行展示。5.教师总结: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二、 安全标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2. 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 3. 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 教学准备(学生)图案绘制工具(铅画纸、圆规、颜料),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及课件等。1.导入。(1)读报或安全事故影像资料,突出其中的安全标识。(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 (2)教师提问: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安全隐患是有很多的。有效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认识安全标识是很重要的,同学们见到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它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式等美术元素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警醒的作用。 (3)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学生观察这些标识的色彩、图案及形状,以及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标识,考考学生是否会分辨,如:禁止抛物、禁止触摸、当心滑倒等。 (3)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起到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 (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交流。 (4)要求: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5)设计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如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 4.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是什么安全标识,是从哪里入手设计的。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从学生自己出发,加强了安全教育。 (2)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图案绘制工具,思考作业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准备创编标识故事(有关110、119等公共常用电话)。(教师)准备有关安全标识故事课件。教学过程一、设计安全标识1、展示学生设计稿:A你设计的是什么标识?准备放哪?B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说出你设计的思路。C对于他的设计草稿,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改进意见?2、修改设计草稿:要求:精致,可是使用辅助工具。画面构图时主体要画得大,外形要标准。3、为设计稿上色:要求:颜料运用时要控制水分,运笔要概括。 涂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到边缘外面去,可先涂边缘线,再涂内部色彩。如果选择张贴室外的安全标识,可以运用防水的油画棒或者丙烯颜料。4、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用照相机拍摄学生作品。5、小结与拓展:(1)根据学生设计内容,由学生自己进行张贴,可以小组合作。或者可以将学生作品做成KT板后张贴。(2)小结: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注意人身安全。二、讲评安全标识1.讲评作业。(1)交流上节课作业中设计安全标识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2)小结:安全标识要实用、美观,还要考虑相应的图形及用色特点。(3)学生修改或协作修改作业。2.编编故事。(1)播放课件:安全标识故事。(2)学生交流:谈谈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发。(3)思考:各小组准备安全故事或小品。3.表演故事。(1)表演:请几组学生演一演故事或小品。(2)汇报:组长汇报故事的创意及安全注意点。(3)互评:师生互评故事的创意和表演。4.学生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一幅或几幅连续的安全故事图,教师作针对性的指导。5.讲评作业。(1)本次作业讲评。(2)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三、童谣童画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教学过程1导入。(1)课件播放摇到外婆桥的童谣。 还记得这首童谣吗?当听到这首童谣,你的脑海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是呀,这首童谣让我们勾起了无数对童年的回忆,对外婆的思念,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2)介绍童谣童画。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3)教师介绍:童谣的特点、内涵;童谣是民间艺术家根据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而创作的一种短小的诗歌,这种诗歌很适合儿童少年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富有表现力。据比较确切的文献资料记载童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童谣不但歌词写的优美动听俏皮可爱,而且都是描述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和画面,所以我们可以将童谣中的歌词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4)揭题:童谣童画。(5)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是用富有节奏感的、押韵的,具有音乐美的语言来描写一个场景的;童话是用丰富的色彩和富有想象的画面来描绘童谣的。这就是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6)如果让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摇到外婆桥,你会画什么呢?教师出示多幅范画。【拓展学生思维】(7)教师简单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既可以表现其中的一句,也可以表现整首童谣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2.探究学习,完成表格。本课向我们展示了8首优秀的童谣及相应的童话作品。你最喜欢哪一首童谣和它所配的童画?请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下表格。喜欢的童谣童画题目 喜欢童谣的原因 喜欢童画的原因(要求从表现形式、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说明。) 3.反馈交流,完成对作品的欣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欣赏讲解童谣童画作品。如:纺线车(1)学生朗读童谣作品。(2)说说怎么纺线的,做一做动作。(3)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它表现了那句歌词的内容?(4)采用了那种绘画材料?荡秋千(1)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要求从画面内容、颜色以及表现童谣内容等方面来思考。)教师小结:荡秋千画面展现了一个小女孩从下面往上荡秋千的一个过程。作画者用连续的几个人表现同一个人的动态过程,非常特别。画面以橙色为主的色调,具有热烈的气氛,充分表现小女孩开心的心情。所以,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要根据所画的内容的要求来选择颜色。)采藕 (1)这幅童画中作者画了怎样的一个场面?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 (是呀。画面上是一个女人正在莲藕丛里采莲藕,她的怀里抱着满满的一筐莲藕,喜气洋洋。她身边的小鸟和蝴蝶也正在欢快的飞舞。) (2)我们来看看童谣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这个童谣读一遍。 (学生齐读采藕。) (3)童谣写了什么? (4)对呀。很多人都出来采莲藕了,而且每个人都采了两筐。但画家为什么在画面上只画了一个人呢,而且只画了她怀里抱着的一筐呢? 小结:有时画多了反而会使画面显得乱而不好表现。所以我们在画画时也要选择最能表现内容的一个场景进行描绘。这样才能更好地描绘童谣中的主要内容,又能使画面更加集中而富有表现力。(5)我们来看看画家运用了哪些色彩来表现描绘的对象?小结:这幅画画家主要用了红色和绿色,这样使画面的色调既有强烈的对比感,又给人一种热烈的感觉。所以根据需要描绘的对象和内容选择好色彩,是非常必要的。秧歌(1)朗读童谣,说说童谣在说什么?(2)童画是怎样把童谣的内容描绘出来的?(色彩,内容安排等。)种莲子(1)请一学生朗读。(2)这个童谣和童画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数蛤蟆(1)谁会唱这首童谣?(2)画面反映了什么情景?点点窝窝(1)画面用了什么表现形式?(2)你还记得喷画是怎么制作的吗? 小小孩儿会唱歌(1)这首童谣表达了小孩子怎样的心声?(2)画面给人什么感觉?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4体会童谣学生根据教师提拱的童谣作品,让学生观察讨论后分组表演。猴拉车 猴拉车, 狗帮坡, 白兔一边打号歌,车上拉个大萝卜。拉罗罗 拉罗罗,扯罗罗, 麦子熟,蒸馍馍。 你一个,我一个, 给宝贝留下一簸箩。 蒸多大,这么大。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冬冬不在留一个。 5.师生点评。6.小结并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东西。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收集喜欢的童谣。(教师)童画童谣互配的作业等。(二)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你觉得怎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配童谣童画?(2)讨论如何配画童谣?可以是歌词中的某一句或几句歌词。创作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生活场景。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2.连线。出示童谣和童画,把相对应的童谣和童画用线连起来。3.欣赏其他童画作品。4.尝试创作。(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童谣作品,谈打算如何创作。(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为童谣创作童画。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童谣的意境。(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评价作业。评价建议:(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6.小结与拓展。(1) 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画集。(2) 请同学们利用时间收集更多的童话资料。(3)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四、大盒子小舞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微型舞台。2.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课前准备(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子等。教学过程1.组织导入,盒子百变。(1)出示一个方形的纸盒。这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一个方形的盒子。那么,我们用美术的眼光,通过想象,这盒子还能是什么呢?(竖起来是一幢公寓、平放是一个舞台)(2)将盒子打开。现在它是什么了?(一个小鸟的家,游泳池,古代竞技场)(3)将盒子简单变形组合。你认为现在又变成了什么?(一个有背景的舞台,种上树是森林的一角,搭上床是我的卧室)(4)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准备的盒子,来超级变变变。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纸盒的边框和外形,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2.开拓思路,盒子妙用。(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大盒子,我们首先来给它们进行分类。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多边形。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综合。(2)根据自己盒子的形状、质材、色彩,你觉得适合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3)讨论自己的盒子制作设想并交流(先小组讲,后全班交流)。(4)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想一想,在这里盒子是怎样被巧妙应用的,这些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制作的?(盒子的形、色、材质的巧妙结合,经过切割加工,辅之另外的小工艺品,使之成为一组完整的、有趣的作品。)3.方法指导,巧变盒子。(1)为了使盒子变成你心目中的舞台,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你有什么办法呢?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例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上门窗和顶成为一幢房子切割展开法:原来的盒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部分切割。如:上下切割、斜切割、特殊型切割。综合法:将盒子切割并组合成新的形状。(2)给盒子涂上颜色或制作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1)同学们,想一想,制作底座需要注意些什么?(易出现的问题:切割时弄坏盒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2)制作步骤。用笔画出切割的线。用裁纸刀由外到内逐步割出所需要的形状。根据需要涂上颜料或粘贴上其他装饰物。5.制作场景,进行美化。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学生谈设想,教师点评。)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1)自己介绍。(2)教师简单小结。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场景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现成的小玩具(汽车、纸偶人等)。(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等。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办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是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1)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景23个。教师猜想场景可能表现什么主题?例如:你的盒子有深蓝色的背景,前面是高低变化的树木,该是准备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吧(2)学生介绍自己在设想、制作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3)请同学们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出金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2.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1)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教师:作品中需要许多用纸做的人、树、动物等,那么怎样将它们竖起来,站稳呢?(看教科书上的范图,教师简单示范。)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铁丝、小棒、毛线等的线型材料的固定(钻孔、缠绕、粘贴等)。3.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也有了背景和主角(汽车、人、小动物等),如何围绕自己的设想编排、组织、美化舞台呢?(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同学们一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显死板。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但画面易散。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2)色彩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4.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5.个别展评,夸夸小舞台。(1)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同学间相互评议。(2)更多的有关盒子的艺术作品欣赏。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座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6.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1)整理收集材料。(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五、民间木雕教学目标 1.欣赏传统的民间木雕,了解其艺术特点、雕刻方法等。2.学习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2、难点:雕刻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特点和创意。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二、教学过程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录像: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3)引出课题:民间木雕。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1)木雕的历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木雕的特点:实用而精美。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3)木雕的分类: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4)雕刻的方法: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 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2)教师小结: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二、教学过程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3)小结: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3)收集资料档案,定期全班交流。 六、门的装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3.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二、重点、难点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中外门的图片资料(教师)有关门饰的课件,组织学生开展对门的研究。教学过程一、文字导入1、出示象形文字,从文字的结构中看出门的含义:古代指两扇为门,单扇为户。2、出示课题门二、初步探索门的文化内涵1、一起欣赏古今中外不同的门(出示课件)学生说说感受2、分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门的知识。3、师生共同探讨更为细致调查项目(如门的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来门的畅想等)。三、深入探究1、门的组成部分:门扇、门框、门槛、门楣2、门的装饰:中外门饰的差异:欧洲的门饰简洁厚重,中国门饰一般以雕刻为主。南北差异:北方以彩绘木雕为多,南方则以浮雕,镂空雕为主。门饰的内容:(传统)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山水风景、戏曲故事、人物神仙以及博古杂宝等。门饰的题材很少单一出现,大部分是多种题材组合,自然而又和谐。(现代)简洁时尚(课件展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3、门的材料: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玻璃、毛皮等4、门的外形长方形、圆形、拱形、多边形、花形等四、动手实践1、小组讨论A、设计一个有趣的门B、造型美观,构思新颖C、在门上做哪些装饰2、学生设计教师指导五、作业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门,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其他同学参与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和修改方案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剪纸的材料工具等。(教师)范作,剪纸的材料工具等。教学过程一、小组汇报,各抒己见。(1)小结上节课的内容,谈谈绘画作业的优缺点。(2)学生交流体会,小组汇报课后创作的情况。(3)教师小结。二、讨论特点,提出意见。(1)欣赏教师范作以及中国门饰的名作。(2)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门的特点及本地门的特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三、传授方法,创作练习。(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剪纸,教师示范。(方法:将纸对折后画上纹样;将纹样剪刻出来;用色彩渲染的方法在完成的作品上涂色。)(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示:可以小组合作创作,也可单独进行;色彩渲染和谐;握刀规范,用力有度,注意安全。)四、小结讲评,课外拓展。(1)师生共同小结。(2)交流创作经验七、生动的泥塑人物教学目标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课前准备(学生)橡皮泥,相应的工具:牙签、竹筷、抹布等。(教师)泥塑工具一套或和学生准备相同。教学过程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八、收获的季节教材分析:“万美之中秋为最”。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季节更替的轨迹,秋林显出她的秀颀与挺拔,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洒脱和孤傲。她饱历了春的繁盛、夏的热情,静静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秋天是多彩的,那黄叶、绿树、红花,还有那旷野、那长烟、那黄昏的牧童、那暮色里的笛声、那溶溶月色中的阵阵馨香,那秋林间的美丽背影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在人们的心头萦绕,牵动着人们一片片悠悠的远思。教材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展示了秋天多姿多彩的美丽。教科书选择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为主,版画有李焕民、张祯麒、周胜华的作品,油画有赵以雄的作品,国画有张辛稼、萧金钟、黄独峰等的作品。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许多秋天美丽的自然景物的摄影作品。这些图片为学生观察、感受秋天提供了很好的视觉资源,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特别是从自然、生活等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天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色彩的特点,并运用秋天大自然所特有的植物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本课是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安排4课时完成。教师可以从欣赏、感受、表现、运用等学习侧重点去安排每一课时的学习任务。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和表现秋天之美。难点: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目标1.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2.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3.通过观察、表现秋天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1.感受与想象。(1)听:从秋风秋雨的录音中听出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场景?(2)忆:谈谈你印象中的秋天情景,说说描写秋天的诗句。(3)看:欣赏秋景挂图,说说秋天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4)想:你还见到过哪些美丽的秋景?你心中最美的秋景是怎样的?2.思考与探究。(1)秋天的自然景物具有哪些特征?(2)秋天的色彩有哪些?(3)尝试表现: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表现秋天的美丽。(4)课件展示各种表现秋天的艺术作品,请学生欣赏、分析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3.表现与体验。(1)作业要求:画画秋天的景色。(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辅导要点:能否大胆地表现秋天的景色?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4.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秋景图,并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3)教师小结。5.课后延伸: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诗句等。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吹塑纸、圆珠笔、牙签、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色轮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1.欣赏评述。(1)欣赏教科书中的图片,找出秋天的色彩特点。(2)教师出示色轮图:请学生寻找能表现秋天的色彩。(3)教师介绍画家李焕民,课件展示其作品初踏黄金路,学生分小组欣赏、评价。(4)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对作品初踏黄金路的欣赏体会。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表现形式。2.探究感受。(1)欣赏其他两幅版画作品秋水和打麦场上,分析其作品主题和表现技法。(2)思考:在秋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课件展示版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学生感受版画的独特魅力。(4)教师适当示范,提醒学生使用各种版画工具的方法和注意点。3.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用版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收获的季节的记忆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块面和线之间的关系,注意色彩的运用。4.展示评价。(1)学生作品展示,介绍自己创作思路。(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5.课后延伸。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第三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落叶1012片、草根、树皮及各种植物的种子等。(教师)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1.交流欣赏。(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创作材料,互相观赏它们的形与色。(2)学生代表介绍收集的材料,师生共同观赏。(3)教师展示自己的材料,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2.思考研究。(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用综合材料拼贴的作品,学生欣赏。(2)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秋天的?(3)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3.启发创作。(1)拼摆游戏: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拼贴出反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的画面。(2)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4.合作表现。(1)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收获的季节的拼贴画。(2)学生合作表现,教师进行巡视辅导。5.展示评价。(1)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作品。(2)全班作品布置成一个画展。6.教师小结。 九、彩色的世界一教材分析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在学习了计算机画图,学会了线形、铅笔、橡皮、椭圆、矩形等工具之后,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然而他们对画图工具中前景色、背景色的设置和填色时漏色现象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将华师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中的第10课我让小屋更漂亮和第14课我为熊猫疗伤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彩色的世界这一教学内容,它是整个画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能够顺利掌握、使用画图工具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认为通过学习活动的展开,学生要:熟练掌握前景色与背景色的设置;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填色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兴趣。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前景色与背景色的设置和对封闭图形进行填色处理的方法。而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与表现 “彩色世界”丰富的内涵则是难点。四教法学法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一个个具体实践环节中去。这在教学流程的五个环节中将得以最充分的体现。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参与 激趣导入那是国庆节之前上的一节课。开课伊始,教室里响起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这动听的旋律。我用感人的话语激起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激发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与愿望。于是,我请孩子们在画图中用一个图形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祝福,特别引导他们从色彩方面来表达自己的作品。其中,我挑选了彩色和黑白的各一幅进行对比,请他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孩子们认为黑白的由于缺乏色彩而单调、不美。就这样,轻松进入了本课主题“彩色的世界”。孩子们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点,顺利过渡到了融入生活、探求新知。(二)融入生活 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三步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第一、 同伴互助 设置前、背景色首先,我请开课时画出彩色图画的同学介绍方法,当我提炼小结出设置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后。孩子们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引导他们选取“铅笔、橡皮、油漆桶”等工具,按住鼠标右键不放,尝试在画布上涂、画。(尝试的过程)当孩子们发现了背景色的奥妙后,我出示了生活中的各种图案,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颜色试着涂色。操作中的孩子们互相帮助,我巡回指导色彩搭配的情况。就这样,在合作与交流中、自学与互助中,一幅幅具有童话色彩的图画出现了。也突出了本课重点。第二、自主探究 处理漏色现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画图时漏色现象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本节课也不例外。究竟为什么会出现漏色现象呢?针对孩子们的这一疑问,我引导他们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经过激烈地讨论、实践,他们终于明白了,用油漆桶涂色时对象必须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可是怎么才能使图形封闭起来呢?这时,小老师们争先恐后地介绍了方法。(说补色的方法)第二、 再次实践 认识其他工具正当他们沉浸在成功喜悦中,意犹未尽时,我让孩子们比赛,在工具箱里去寻找能使设计更出色的秘密武器,并尝试他们的用途后,进行展示交流,再次掀起了一个实践探究的高潮。为个性创作、体验成功,创作比较完美的作品作了很好的铺垫。(三)走近生活 个性创作柔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在聚精会神地设计着给祖国妈妈的生日礼物。(操作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真正整合了美术、品德和信息技术三门课程,在实践创作中理解了“彩色世界”的内涵。(四)真情流露 成果展评一堂好课,过程性评价不可少,总结性评价尤为重要。在此环节,我让孩子们展示、交流,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评价)孩子们独特的创意与构思,以及他们审视作品的角度不得不令我佩服。(五)归纳总结 升华延伸最后我用这段话,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教育,同时也升华了本课的主题。十、创造美的纹理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用不同方法表现纹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了解纹理的制作方法,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纹理,并说出不同纹理给自己的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美丽纹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巧妙的利用纹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 课前准备:(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颜料和各种工具材料 (教师)不同的制作工具、范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1、 游戏激趣 导入课题(初步感受不同纹理的质感) 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一件特别珍贵的宝贝呢?究竟是什么呢?谁想第一个知道?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盒子内藏有各种树皮),你知道是什么吗?猜不出来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吗?(凹凸不平的,粗糙的,请你拿出来,我们来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呢?,居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树皮。树皮摸上去为什么会这么粗糙?(因为树皮表面有纹理。)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材料,摸一摸,然后告诉我们,你手中的材料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能找一找它的纹理。小结:不同的材料,因为纹理不同,摸在手上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2、深入研究,探索新知 我们生活着的大自然是多么美丽,你还见过其他有明显纹理的物体吗?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美丽的纹理。(深入感受不同纹理的点、线、面的不同美感特征)斑驳的墙面、美丽的蝴蝶、大堆的玉米这些由一个个的点形成的美丽纹理。老树的年轮、清晰的叶脉、奔跑的斑马这些是由线条组成的纹理。农田、橘子的橘瓣、猕猴桃的这些是由面组成的纹理。 、这节课我们要用美术的方法,创造纹理(贴课题),你有什么方法?(画、用颜色来画、涂上美丽的颜色)、老师有一个很有趣的方法。你瞧,我要把手上这张树叶的纹理表现出来。笔要干,沾点颜料,颜料也要干,不加水,而且颜料要少一点,均匀地涂在树叶的背面,因为树叶背面的纹理更清晰。涂好后,印在纸上,印的时候,尽量不移动,压得用力一些,每个角落都要压到,然后拿起来。瞧,树叶的纹理出来了。(课件)这种方法,我们叫拓印法。拓印法适合纹理很清晰的物体。你觉得什么材料,也适合用拓印法?(贝壳、树皮、都是纹理很清晰的物体,我看见这位同学带来了报纸,你觉得报纸适合拓印法吗?(不适合)老师把纸揉皱,现在呢?(现在可以了,可以怎么拓印?学生先回答:涂点颜色)是的,揉皱的纸出现了很多的纹理,在皱的纸上涂颜色,再拓印,颜色可以怎么涂?(有的涂,有的不涂。)颜色可以涂成渐变色、类似色或者对比色,也会有特殊的纹理效果,同学们,手中的材料是可以变化着利用的,要学会发现。这位同学的这个材料很有特点,是网状的,你觉得适合表现什么物体?(篱笆、花篮、我觉得也适合表现小姑娘的格子裙子) 创作纹理的方法有很多种。 湿染法:你看,老师用水把纸打湿,胆子大,倒点上去,胆大心细。滴几滴颜料(红色、绿色),看看颜料发生了什么变化?颜料在水的作用下会渗开来,形成特殊的效果。如果底色是有其他颜色的,效果又会如何呢?留给你自己去尝试。(课件,这种方法,我们叫做湿染法。) 刮画法:又是一种新的方法了,老师用调羹兜颜料,(蓝色和淡蓝色),用笔稍微铺开。直接拿出梳子刮波浪。这种方法,我们叫做刮画法。眼睛亮的同学一定已经看出来这种方法的特点了,你能说一说吗?(颜料很厚,很干,刮的工具要尖锐一些。)你觉得还有什么工具也可以刮?(牙签)这幅刮出来的画适合表现什么内容? (课件)吹色法:这种纹理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你知道吗?(吹的)是的,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吹色法。你会吹什么?(树木、森林、烟花、太阳等等)。在吹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方向性的吹,形成你需要的形状。可以借助工具吗?恩,这个工具不错,可以帮你省很多力气呢。 运用不同的工具与材料,创作纹理的方法会有无数种,效果更是各有千秋,这就需要同学们多动动脑筋,巧妙地运用身边的工具材料了。 、学生作品欣赏。 这是用不同的纹理表现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一张:用了什么方法?(吹色法),你觉得这幅作品美吗?美在哪里?谁能说一说。表现的是开满红花的小树林,先从构图上讲,构图很饱满,如果缩成一团,你觉得好看吗?就显得很小气。再来看细节,树干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在前有的在后,错落有致,交织在一起。给人树木很茂盛的感觉。同时,画面布局的时候,有的疏有的密,节奏感很强,点线面相结合。所以同学们在作画的时候,也特别要注意你的构图、你的画面节奏。如果这里的树像我们排队一样,整整齐齐,会好看吗?画面就显的不生动。再看色彩,深色的纸上,就用了黄色、红色、绿色这些色彩来表现,很鲜艳,很醒目。如果换成是一张白色的纸,淡黄色吹树干,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会看不清楚的,那就要换成深一点的颜色了。同学在作画的时候也要注意,用的颜色要与底色区分开来,而且要搭配和谐、漂亮。 第二张:用了什么方法?(拓印法)是的,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表现了一盆植物。你觉得这张作品,美在哪里?(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和谐)还有呢?我觉得这幅作品,用的材料很丰富,有树叶、水果包装网,这些小果实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的吗?(就是我们的手指,直接沾颜料拓印。)这个花篮中还有许多种颜色,画面上方有一只蝴蝶,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这是我们同学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第三张:湿染法:表现了一束花。花朵颜色很清淡,枝叶的颜色深一些,形成反差,画面就显得很生动。同时,枝叶用了多种绿色,丰富了画面的效果。 3、学生创作,表达感受。 根据你带来的工具材料,能用纹理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吗?先来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