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单.docx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76722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单扶贫工作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扶贫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为贫困户创造脱贫机遇.下面语文迷网小编整理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健。笔者最近参加对某重点贫困县扶贫资金的审计,从审计情况看,当前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切块下达贫困人口控制数,引起基层在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产生导向性偏差,县市及乡镇村为多争取扶贫项目及扶贫资金,以控制数填报贫困人口,非贫困户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系统。如XX年某重点贫困县对建档立卡数据“回头看”自查,查出数据库中非贫困人口万人。同时,贫困人口数据识别涉及千家万户,手工录入,工作量大,贫困人口识别工作量大,加之各地贫困条件不一样,对贫困的标准认识统一致,导致贫困数据库不精准。(二)扶贫项目及资金使用不精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县市、乡镇领导及扶贫工作人员,未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仍存在惯性思维,打“擦边球”,将扶贫资金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企业。如审计发现,某县XX年至XX年将600万元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统筹挪作县城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基础建设。(三)相关部门单位重视扶贫项目争取,轻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结余数额较大,资金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通过对某县扶贫资金审计发现,XX年至XX年3月,该县扶贫资金结余7208万元,占扶贫资金总规模的%。剔除按工程进度拨付的项目资金结余4025万元,未及时发挥效益的扶贫资金3128万元,占财政扶贫资金结余的%。(四)各部门对整合财政资金用于扶贫态度不统一,统筹财政资金用于扶贫工作进展较慢。一是主管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出台的政策文件存在矛盾。如某项目主管部门出台文件,明确其部门管理的某两项资金可统筹用于扶贫,但资金主管部门新发的文件规定,此两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结存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专款专用。二是个别主管部门出台的整合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文件负面清单规定失当。如某部门关于本部门管理的财政资金“负面清单”最后一条规定,“确保(本部门系统)资金用途和性质不变,切实履行本部门的扶贫工作责任。上述负面清单之外的资金,县级均可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使用”,此规定界导致县级部门难以将本部门的闲置资金整合用于本系统外的精准扶贫项目支出。三是县级主管部门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以未收到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本系统可用于整合资金类别及担忧上级部门扣减以后年度资金计划额度为由,对整合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资金用于精准扶贫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精准扶贫的资金需求配合不力。(一)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要统筹利用各部门数据资源,补充完善贫困人口大数据平台。一是以农村户籍数据、医保数据、居民收入等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建档立贫困户数据库。二是在建档立贫困户数据库中,设立扶贫项目子库,对扶贫项目工程进度、实施效果情况及时更新,对项目实施效果实时监测。三是结合农机、房产、工商、财政供养、车辆登记、养老保险缴费、农村居民收入等数据,对建档立卡数据库的贫困人口实行关联动态监测,及时标识已脱贫人口,剔除不符合贫困条件人口,更新新增及返贫的贫困人口数据,对扶贫人口实行动态监管。(二)依托基础设施建设,依贫困原因施策,实现精准扶贫脱贫。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贫困村、贫困农户多在深山、库区、边远地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信息不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因此,依托农村公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及扶贫搬迁政策等,可以解决制约贫困农户生活不便、生产难、发展难的瓶颈问题。二是因地选准扶贫项目。要分析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制定相应脱贫计划、实施相应的扶贫项目。在扶贫项目选择上,要坚持市场导向及利用贫困地区丰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找准优势产业,扶持发展如“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业等等。三是对不同的贫困户,在帮扶措施上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势利导,对贫困户“精确滴灌”。要改变过去扶贫资金使用过程对象不精准的各种跑冒滴漏现象,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三)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扶贫统筹资金力度。一是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精准扶贫政策规定要求,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资金管理文件进行清理,取消各种与统筹资金用于精准扶贫政策相违背的文件规定;二是清理本部门本系统存量资金,将闲置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精准扶贫;三是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规定要求,制定本部门本系统切实可行精准扶贫统筹资金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四)建立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扶贫资金运行使用的监督管理,严考核,严追责,保证扶贫资金安全运行,促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第一,对不同致贫原因的人口结构分析尚不精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大下降,贫困程度也大为减轻。以XX年不变价格,以农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计,截至XX年年底,贫困人口的数量已降低到5500万左右。根据我们XX年4-7月在江西、甘肃和安徽的村落调查,在贫困人口中:因老弱病残致贫的人口大约占40%45%左右(在有些村庄甚至于占50%以上),因各种灾害致贫的人口占20%左右,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人口占10%左右,因缺少劳动技能或项目扶持而仍然贫困的人口占10%左右,因其他原因而致贫的人口占5%10%左右。这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决定了精准扶贫工作顶层设计的框架格局。只有在了解此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在国家层面或局部地区,具有精准意义地设计适用于现实需求的扶贫政策。但在现实中,有些地区对致贫原因还不甚了解,上报的致贫结构还与实际发生的致贫结构存在差距。因为农民的外出打工,有些村落甚至于找不到需要扶贫的“贫困人口家庭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就是老弱病残,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其基本生活需要子女供养或社会政策托底。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扶贫工作的精准设计。第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识别还不精准。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争取到扶贫资金的支持或者为在后来的扶贫过程中减轻脱贫压力,存在扩大贫困户数量与比重的问题,使一些非贫困户建档立卡在贫困户中。另一方面,有少数贫困户因种种原因,却未能被纳入贫困户之列。同样,根据我们XX年4-7月在甘肃、江西、安徽村落的调查,某些村庄甚至于有1/3左右的建档立卡户事实上为非贫困户。其他研究所做的调查也表明,大约有40%的建档立卡户为非贫困户。有些虽然脱贫但不幸返贫的贫困户,却没有重新获得扶持。在村落社会,家族关系与血缘网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贫困户的识别,与村干部关系密切的家庭易于被识别为贫困户,与村干部关系疏远的家庭,则难以被识别为贫困户。非贫困户对扶贫项目的分享,摊薄了扶贫资金的效力,也使扶贫工作人为增加了道德风险。本来为缓解贫困所进行的社会治理投入,却反倒在引发“相对剥夺”意义的社会矛盾。第三,“十三五”规划设计的扶贫类别规划与现实之间存在张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因为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在于能否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所以,贫困人口以何种方式脱贫,就成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所在。当前设计的“四个一批人”的脱贫格局是:通过产业扶持脱贫3000万人,通过异地搬迁脱贫1000万人,通过劳务输出脱贫1000万人,通过社会政策托底脱贫XX万人(这个基本格局,是以XX年年底贫困人口为基数设计的)。XX年完成的1442万人的脱贫,主要集中在产业扶持与进城务工方面。在现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中,伴随老龄化程度的加速,原来预计的XX万因老弱病残而致贫的贫困人口,可能还会以每年100万15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即需要社会政策托底的人口,会在XX万的基础上逐年上升,到2020年达到约2500万2750万左右。在有些村庄,因老弱病残发生的贫困要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0%以上,这可能成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后最主要的贫困来源。需要产业扶贫而脱贫的人口,可能已经降低到2200万左右。异地搬迁的人口,到XX年年底可能会减少到800万左右,这部分人口既是搬出地的贫困人口,也是移入地的贫困人口,在移入新居住区之后,他们需要3-5年的时间适应新生产环境并进行生活方式的转型或者从游牧转变为定居,或者从山地种植转变为平地种植,或者从原有粮食种植转变为新型果树栽培:这一切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达到既定目的,不可能短期脱贫。通过劳务输出而脱贫的人口,只是暂时脱贫,如果其在城镇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则会重新返贫。即使找到相关工作,其收入也会较低(贫困人口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即越是贫困的人口,其人力资本就越低,由此决定了其收入也会较低)。另外,贫困地区越来越严重的一个新现象是“因婚致贫”越是贫困,越难以找到媳妇,越需要支付更高的聘礼才可能完婚,甚至于需要举家打工才能赚取到适宜的礼金。于是造成礼金日渐高涨,有些地方要拿出20万左右的聘金,有的地方女方一定要在当地的城镇买到房屋才能结婚(丈母娘推动的城镇化)如果贫困家庭背上房屋按揭,几乎终生都会沦落为贫困状态,难以得到新发展机会。在贫困人口贫困结构的转变中,为了增加精准扶持的力度,还需要动态调整流程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瞄准贫困人口发力,以保证脱贫政策的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在加强其他扶贫力度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社会政策托底的比重,以形成较为强大的社会保护力量。也就是说,在全面完成劳务输转脱贫、产业扶持脱贫和异地搬迁脱贫任务时,应该考虑到因农业户籍人口老化、慢性病、伤残、农民工返乡等致贫而可能增加的贫困人口数量。第四,产业扶持与贫困人口之间还需要精准对接。在社会政策托底、异地搬迁和劳务输转之政策投入既定的情况下,贫困人口的主要脱贫方向,只能集中到产业扶持上。但在现实中,产业扶持与精准帮扶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继续强化。其存在的问题,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仍然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在能够“灌”到的地方,的确可以在短期内使相关村庄脱贫。但在“灌”不到的地方,或者在“漫灌”不力的地方,贫困人口就很难脱贫或者只能在短期脱贫,而不能转化为持续性脱贫。一旦缺少产业投入,则很多已经脱贫的人口会重新返贫。二是产业项目的投入选择与精准脱贫之间存在矛盾。现在村庄的开发式扶贫,一般采取支持私人企业开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支持村集体办企业开发、支持家庭户开发四种主要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发模式,因存在很多缺点而渐趋式微,有些专业合作社已被大户掌握而难以带动群众脱贫(大户的市场逻辑与脱困的合作性或利他性逻辑本身就存在矛盾)。投入于村集体办企业的做法,也因为产权与收益矛盾而易于发生争议。唯有私人企业才更关心自己的收益。但这种扶贫项目的运转结果,则往往是富了企业,但却难以让村民增收。很多私人企业,无论是转包或转租了土地,还是在一定时期买断旅游经营权等,都存在这类问题。一些极端的情况是:企业的收益在连年增长,但村民却仍然只能拿到相当于每亩地每年400斤稻谷的地租收益,原来指望能够在企业打工,但企业却偏好雇佣外地人和临时工而不愿雇佣贫困村民“添乱”。另外一些极端的情况是大户流转到了土地,如果能够盈利,则经营土地;如果不能盈利,则一跑了之,农户根本就拿不到流转费。支持家庭户扶贫的产业项目,往往在有些年景能够赚钱,而在另外一些年景严重亏损。比如养殖猪牛羊鸡鸭兔等,就很难在该产业的周期性波动中维持盈利的可持续性。三是不同部门的扶持力度存在差异。在市级层面,为完成扶贫任务,“四大班子”会依据各乡镇村落贫困线的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地域,随后再依据职责分工安排党委负责几个县、人大负责几个县、政府负责几个县、政协负责几个县,并以此深化“双联”(联村联户)。在县与乡层面,通常会依据上级的划分标准而对口帮扶、分配具体任务。因为不同部门的实权不同,所以,其扶持的力度会存在差异。这就使扶贫工作难以齐步推进,不但造成各个县乡贫困人口的收益不同,而且造成相邻村镇之间的发展差距。另外,在城镇化影响下,农村居民生活的商品化已逐渐形成为统一市场,于是收益较高区域会拉高一个地区整体的物价水平与生活水平,这会在心理比较意义上使收益较低的贫困户感觉自己更趋于贫困,扩大了地区内部人们对收入差距的感触心理,增加了相对剥夺感。四是扶贫措施单一难以形成组合拳。扶贫政策的投入,没有与当地的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教育扶贫只是帮扶因教致贫家庭的学费,而没有将教育与就业结合在一起,没有将人力资本积累、产业配置与当地的扶贫项目结合在一起。这使扶贫项目常常表现为单打独进,而没有与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为扶贫而建立的农业产业,在市场的波动中还会更为严重地伤害贫困户的积极性,比如说西瓜种植、大枣种植、玉米种植取得了丰收但价格却持续下跌,形成瓜贱伤农、枣贱伤农、玉米贱伤农的局面。凡此种种,都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背离而发生的矛盾现象。有些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不仅没有获得贫困户或农民阶层的认同,反倒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结果是花了钱、费了力,但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医学试题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