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76426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9.古诗词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2. 感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营造出的清新优美意境。3.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复现诗歌画面。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诗句接龙”,我来说上句,看大家能不能对出下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你们知道刚才那些诗句都出自谁手吗?【白居易】相传他一生作诗三千八百余首,脍炙人口的便有一百多首。他写诗有个习惯,每写完一首新诗都会先拿去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理解了,他就把诗定稿抄录下来,如果老妇人没有听懂,他就拿回去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理解为止。正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而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暮江吟。【板书课题】2.初读诗歌: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声地把诗歌自由朗读几遍,注意把节奏读准。【自由朗读】好,我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看看他是怎么读的。【一位学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节奏读准了没有?【请另一位学生评价】刚刚那位同学读得挺不错,做到了音停意连。/刚刚那位同学在读诗时有个地方要稍稍注意一下会更好。我们读诗时的停顿讲究音停意连。什么叫音停意连呢?其实就是音断气不断,我们一起来齐读试试看。【齐读】在朗读中,我们应该也对这首诗歌有个初步了解,那么你从诗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时间:“暮”傍晚 地点:“江”江边 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诗人白居易在傍晚驻足江边诗兴大发呢?我们到诗歌里来一探究竟吧。3.再读诗歌:我们再来把诗歌一起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整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试着找出全诗的“诗眼”来。你们觉得全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板书:“可怜”】跟我们现在说的“可怜”是同一个意思吗?【今义:值得怜悯、同情;古义:可爱,值得喜爱】 那么诗中哪些景物值得人喜爱呢?【板书: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这些景物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谈你的看法。从“铺”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残阳”(即夕阳)很柔和,给人感觉很温暖,同时残阳铺展,映射的面积十分广阔。平时我们描写阳光多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行不行?【请一位同学朗读替换词后的诗句,另一位同学朗读原句】你们觉得这样一读,对比起来有何不同之处?【“铺”字给人的感觉更舒展、温柔、舒服。】大家一定都见过傍晚时分的阳光,当太阳贴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时是斜射过来的,那么相比起“照射”下来的、“洒”下来的阳光,它映射的面积要更广阔,用“铺”字更为形象生动。可见诗人在赏景的时候观察得十分细致啊。通过“铺”这个字写出了残阳的柔和、平整。从“瑟瑟”和“红”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颜色对比很鲜明。“瑟瑟”本来是指碧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江水呈碧绿色。想想看,为什么江水会有红有绿?被夕阳照到的地方呈现出艳红色,而没有被照到的地方呈现出碧绿色。诗人很擅长将鲜明的色彩进行对比,他就像一个画家,以文字为画笔描绘出绮丽的自然风光。从“似真珠”可以看出来,诗中的“露珠”圆润可爱(形状)、晶莹剔透(色泽),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诗人写景,不仅关注到了远景,还关注到了近景的细节。运用比喻修辞,把露珠的形状、色泽都写得十分优美生动。从“月似弓”可以看出来,“月亮”它的形状细细的、弯弯的,就像一张拉弯了的弓。深秋的夜里,一弯月儿悬挂在天幕上,它细细的、弯弯的,散发出微弱的光,恰似一张弯弓。多可爱的景象啊!这句也是用到比喻修辞,写得非常生动贴切。刚刚同学们通过抓诗句中的关键词,品读了这些景物的可爱之处。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些词把寻常可见的景物写出了优美的意境,那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要强调它们。怎样读会更好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另一位学生评价,再读】我们在读诗歌时,要强调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可以把它适当地拉长一些,读出诗的音韵美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老师带读,齐读】4.品味意蕴: 大家读得真不错。有句话说得好,“境由心生”,人们眼中景物的美丑和人的心情好坏有很大的关系。诗人流连于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象,想想看,他此时的心情如何?【轻松愉悦、悠闲舒畅】 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仅仅只是因为见到了这番景象吗?【ppt:这首诗写于长庆二年(822年),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政治腐败,牛李宦官党争激烈,白居易此时自请外任,在赴杭的江行途中写下此诗。】 别人都巴不得在京城做官,享受高官厚禄,追逐似锦前程,诗人却反其道而行,明明已经身在京城为官,却要自请外任。这是为什么呢?【请两位学生】诗人不愿卷入政治漩涡中,对他来说,离开京城,离开的是束缚,是牢笼,回归的则是文人的本性,过上的是他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你从他的这种人生选择中能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一种胸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坚守节操、豁达平和】【请三位学生】刚刚大家都说的不错,老师觉得孟子中有句话特别适合送给白居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ppt】,知道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停顿】不得志的时候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则要努力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如果没有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境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白居易选择自请外任,恰恰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于自己节操的坚守,在京城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地方上一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如果你是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见到如此美妙的景象,你会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呢?带着情感,我们再来把诗歌【齐读一遍】。5.描述画面: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淡泊平和的心境营造出了清新雅致的优美意境,这就是白居易诗歌独特的审美倾向,对后世文人影响颇深。【ppt】唐宋诗醇中这样评价暮江吟一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刚刚我们讲到了很多诗中可爱的景物,也讲到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接下来就请大家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生花妙笔为这优美的意境添上更多细节吧。“农历九月初三这天,诗人信步来到江边”【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他们写下的文字,同学互评,老师适时补充。】6.拓展阅读: 大家都写得很棒,用词生动,语言优美。但其实这还不是写诗写文的最高境界,大家知道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吗?“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至极也。” 苏轼与侄书【ppt】这段话出自苏轼的与侄书,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最开始写诗写文的时候,大多追求的都是结构的精巧、辞藻的堆砌,但是当写作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的时候,反倒遣词造句更“平淡”些,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也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读来令人感觉回味无穷。【板书】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就是如此,这才是“写诗”“炼字”的最高境界,我们可以通过另一首诗歌对此加以印证。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歌当中哪些诗句近似于大白话呢?【“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吟诗竟然像在说话一样,确实非常明白通俗。诗中还用到了比喻修辞,在哪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江边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红得像火一样,春天到来江水绿的像蓝草染过一样】这个比喻也实在算不得新奇。但就是这种平白如话的语言、不算新奇的比喻,却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雅致的意境,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便是白居易诗歌的妙处所在,他炼字,却不追求奇巧,真正做到了诗歌语言上的“返璞归真”,“诗魔”之称名副其实。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居易诗歌风格: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营造出清新优美的意境。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白居易的这首暮江吟,来一起回味诗中的意境。【齐读诗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二、回忆学法。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三、学习古诗。(一)知诗人。(二)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三)明诗意。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4、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反过来说一说。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四)悟诗情。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轼一起去游庐山。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五)明哲理。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四、总结全文。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雪梅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谢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2、在冬天,我们总要说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所以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一首雪梅。二、学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反馈。相机指导。学习古诗,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说说诗意。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反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降”,认输 “搁”,放下 “逊”,逊色、差一点。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三、四句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板书:雪白 梅香(板书:各有长短)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成了书中十二单元语文天地向我们推荐的经典名句。让我们来记住它吧!背诗。三、拓展这首诗的作者卢梅坡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四、作业: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板书:雪 梅白 香 各有长短取长补短10.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课爬山虎的脚。、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分段。、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自然段)、默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自然段)、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重点指导朗读第、句。、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八、质疑。九、做练习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刚长出:嫩红-嫩绿叶子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一堵墙上的爬山虎。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练习(投影片出示)二、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三、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三、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5、齐读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7、指导朗读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四、教学第5自然段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五、第三段总结: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六、质疑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八、课外作业: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板书设计: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触着墙-没触着墙的。11.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昆虫记这本书或观察蟋蟀及它的巢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并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查字典自学)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出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合理有效的衔接下一个环节,同时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达到在语境中认读字词的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1、交流、梳理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整体上围绕上个环节的两方面提出。)2、小组合作讨论: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板书: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之能驾驭课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基础。)四、小结课文,课堂练习。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1、抄写生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随机指导“搜、抛2、选择正确读音。洞穴(xu xu)粗糙(zo c?o)慎(shn sn)重即(j j )使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隐蔽柔弱简朴慎重(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出悬念,衔接下课;巩固基础,使学生学有所得)五、作业布置: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住宅、隐蔽、毫不可惜、弃去、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挖掘、搜索、倾斜、扒土、抛出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师: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互动研讨: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话)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师: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来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修建时的动作词来理解)5、你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怎样评价呢?(学生可能发出赞叹或发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指导读)(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有问题可想,在上一节整合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问题,达到精读的目的。)三、积累佳句,感悟写法1、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他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文中哪些地方讲述他是怎样观察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2、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说明了什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摘抄下来。(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文中作者对自己是如何观察蟋蟀做了简要叙述,在此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写法,达到积累与感悟写法想结合)四、总结布置,拓展延伸1、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2、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3、选择学习;(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大屏幕出示或出示小黑板)(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让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及好奇心。)附板书:蟋蟀的住宅特点:慎重选择建造:加深加阔向阳、干燥、隐蔽不断修整简朴、清洁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伟大的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