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75060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2019)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部是战国社会变化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秦商鞅变法,第三部分是都江堰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到战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涵盖面非常广、容量大。从结构上看,这三部分内容表面似乎是平行的,但从逻辑上分析,第一部的概述是后两部分的时代大背景,后两部是第一部分的具体历史事件,后两大内容实际是反映着秦强大的因由,因此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理性概括与具体实践的关系,因果相关。而这样的逻辑关系,抽象性强,课堂的呈现比较困难,但它又正正体现着战国这个历史时代的变化这一大特质,是学生历史理解的基础。从纵向联系上看,本课是上一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继续与发展,是下一单元的“秦统一中国”的基础与前奏,起承上启下作用,纵向上要实现知识与观念的融会贯通。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题定为“以战为名”,以“战争”为切入口,将战国与春秋进行类比,带出战国的战争特点变化,战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生产力、制度、诸侯国规模),重点立足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两大历史大事作为时代实践例证,归纳出秦的强大因由,感悟战国的时代精神。此设计一方面实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纵向的联系,实现学生时空观与历史理解上的的承接,实现知识与观念贯通;另一方面突出了战国时代特点,强化学生对的理解,实现本课的教学主体要求。更重要的是,秦的兴起,秦虎狼之师的形成,秦日后一统一六国的必然,学生们便了然于胸了,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认识秦的强大过程 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依据课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核心素养等级学业质量标准历史时空2级学生通过对“战国”这个时期的命名的由来及时间段的发了解,通过对国七雄的名称与地理位置的认识,通过战国与春秋在战争、社会制度、生产工具等对比,通过对秦国强大的过程的了解,对春秋、战国、秦的统一这三个历史时期形成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承接,能商鞅变法与都江堰工程放置在战国的朝代背景中去认识。历史实证2级学生充分利用教学中提供的史料进行分析与探究,以长平之战为例子 认识战国战争的特点,通过青铜器铜冰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历史事件探究分封制的崩溃,以商鞅变法的措施内容分析它的影响,通过视频材料了解都江堰工作的工作原理等,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并且能够运用材料作作为证据进行论证,以形成自己的认识。唯物史观2级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以唯物史观的思想理解战争变化背后激烈的社 会变化是根本原因,激烈的社会变化带来各国在政治制度变革,军事、经济发展上主动创新求变都是生产力变化的带来的影响,商鞅变法与都江堰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而社会的创新的变革的结果又作用战争,奠定战争成败的基础,最终造就了秦的强大。历史解释2级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能够初步解释 战国社会特点,结合些特点,学生在能短时,长远的解释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结果与意义,解释秦的强大过程。 家国情怀 2级 初步建立对事物认识与判断要建立在对社会大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观 念,形成从不同方面了解与分析社会思维能力。并能够从战国社会变化中感受历史时代的精神,如创新、发展、智慧等等,促动学生对个人的成长路上的感悟。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初一新生,他们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学习历史的时间短,学习思维,思考方式等还是很幼稚的,分析能力还是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解决抽象历史概念或历史因果关系,就要以形象的事例去启发,去引导。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尝试以“战争”这个具体的形象,通过探讨与战争相关的各种因素,各国的举措等,以探讨理性社会特征。教学上以问题教学为主要方式,在问题设计上,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连接,与学生的现在知识基础进行连接,形成认识的梯度,吸引学生的关注的同时,推动教学内容的展开。 四、 教学过程 教学构思:鉴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本课教学主题定为“以战为名”,教师尝试以“战争”这个具体的形象,通过探讨与战争相关的各种因素,以“战因”、“战况” “战资” “战果” “战魂”这与战争相关的五个角度,以战争的具体形象,将战国与春秋进行类比,以问题教学方式,带出战国的战争特点变化,战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生产力、制度、诸侯国规模等),重点立足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两大历史大事作为时代实践例证,归纳出秦的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感悟战国的时代精神。力求一方面实现三个历史时期的纵向的联系,实现学生时空观与历史理解上的承接,实现知识与观念贯通;另一方面突出了战国时代特点,综合五大角度的逻辑推理过程,训练学生以一种多角度的,循序渐进思维方式去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为突破本课这一难重点的服务。在此期间,秦的强大,秦虎狼之师的形成,秦日后一统一六国的必然,自然而然地镶嵌于其中,成为战国社会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幕,为下一单元学习奠定基础。步骤1:导入: 明确时空,设疑激趣,直奔主题 在课件上投影战国二字的繁体字“戰”“國”,以问题导入(见问题1)明确“戈”,代表武器、武力,即“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大旋律,以战为名,直奔主题。 导入过程中的问题设计问题编号具体内容问题1繁体字“戰”“國”中,共同的组成部分是什么?(预设答案:“戈”)问题2它的战争有什么独特?它的时代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问,不需学生马上答)【设计意图】 一方面与学生明确战国的起止时段,知道它的名称来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另一方面以“战国”二字的特点,形象带出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大旋律,继而再向学生进一步的设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战争的气息扑面而来,营建教学的基调,明示“以战为名”的教学主题。 步骤2:以战观“战”,构筑情景,类比春秋,归纳战争特点 投影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播放长战之战视频,让学生结合原来的认识及从视频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并以战国战争与春秋战争对比,师生讨论与归纳战国战争的特点。板书展示:战况:激烈(兼并战争,你死我亡) 探究战国战争特点的问题设计问题编号具体内容问题3你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战争? 预设答案:依据学生的认识,来决定教师讲多少。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重点讲述“长平之战”问题4观看长平之战视频(约2分钟),从中得出战国战国的哪些特点?预设答案:惨烈,坑杀了四十多万人;智谋,军事谋略的运用对战争影响非常大;规模大,双方应以几十万或上百万人参战等等。问题5 秦国为什么一要坑杀了赵国投降的这四十多万人?预设答案:怕降兵造反,所以一定让他们死等。结论:战国的战争是你死我亡的兼并战争。问题6为什么诸侯国要进行如何残酷的你死我亡的战争,战因是什么?(过渡性问题,不需学生马上答) 【设计意图】 以战观战,用战国三大著名战役,特别是长平之战,探究战国战争的特点。这一设计要实现三得。一得,学生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实现课标教学要求。二得,以这些战争为例证,特别是长平之战,结合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的特点,合乎学生认识直观的思维特点,因而他们能很快讲出自己的感受,及分析战争的特点,感受兼并战争的残酷,三得:学生在历史实证素养上得到训练与提升。在此基础上,继而再发问:为什么诸侯国要进行如何残酷的你死我亡的战争,战因是什么?过渡到战国社会变化的探究当中。步骤3:透析现象,剖析时代,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重大历史事件奠定背景基础。 出示战国青铜器铜冰鉴图片及信息资料(见资料1、资料2),引导学生对它的主人身份进行鉴定(问题7),再以春秋战国地图结合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的史实,师生探究战国分封制状况(问题8),以事实证明它已完全崩溃。继续再以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的进一步推广,说明诸侯强大原因。最后以春秋战国地图诸侯国变化的资料(见资料3),说明随着诸侯力量增强,分封制崩溃,出现在战国七雄的局面(问题9),要求学生结合地图,认识七国的名称及地理位置(问题10)。最后归纳地战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状态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生了剧变。板书出示:剧变(旧的崩溃,新的蜕变) 探究战国的社会变化所用资料及问题资料/问题编号具体内容资料1(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了资料2(铜冰鉴)年代:战国;出地:湖北随县;随葬:九鼎八簋 资料3 春秋大小国凡一百四十八,春秋末年只有十几国,战国主要七国(分别与各个时期地图同时呈现)问题7结合资料1、2,你认为战国青铜器铜冰鉴的主人应该是平民还是贵族?如果是贵族,会是哪一个阶层的贵族?预设答案:贵族(天子)。最后答案是曾侯乙。问题8 看地图(战国前期与战国后期地图),结合书本31页史实内容,寻变化 预设答案: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结论分封制到战国已崩溃。 问题9结合资料3,你可以看出诸侯国变化的什么趋势? 预设答案: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战国七雄。问题10 结合战国的地图,给你1分钟时间,你会如何记住七国的名称与地理位置? 预设答案: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欢迎学生们自创方式) 【设计意图】 此部分是突破本课难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广,逻辑推理抽象,受时间的限制,面面俱到,但它又是本课两件历史大事的大背景,没有了它,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历史意义。所以在这部分中每一步的学习,都先摸清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意愿,并以问题为引导进行提升,为学生学习提供台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绪得到保持,这对初一的学生非常重要。每一部分教学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提供具体的历史资料或事实,以它为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归纳。一方面,让抽象回归到具体,减轻学生理解难度,别一方面,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历史实证与历史解释等素养,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步骤4:变法图强,生存发展,探究商鞅变法与都江堰工程重大历史事件,理解秦强大的主因。 (1)探究商鞅变法历史事件,结合内容,分析它的历史影响。 以对“战因”过渡性问题(见问题11)的探讨,结合战国时期主要社会变革(见资料4),让学生明白变法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诸侯国适应社会剧变的重要举措,因而带出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大背景,也让学生以这个为例,理解什么是变法,变法的目标是什么,为学生理解它们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结合前361年的战国地图及史记中关于秦国地位资料(见资料5)及资治通鉴中秦孝公招贤令的资料(见资料6),师生分析出商鞅变法的目的就是“强秦”,为学生理解变法的历史影响再次打下基础。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学生特别难理解的部分老师备注与解释),以问题(12)引导学生探讨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后强的历史作用,最后结合变法前后秦国地图的变法,令学生形象理解秦的强大。并在地图上圈出巴蜀之地,由此导入都江堰工程。 探究商鞅变法历史事件的问题设计资料/问题编号具体内容资料4李悝变法(魏)、吴起变法(齐)、邹忌改革(齐)、武灵王改革(赵)、乐 毅改革(燕)、申不害改革(韩)、商鞅变法(秦) 资料5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史记秦本纪 资料6“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技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资治通鉴 卷二问题11请你讨论:哪些资源(资本)是(战争)胜利的保障? 预设答案:财力物力(国富);人力人才(兵强);制度谋略(制明);管理奖惩(治严)。结论社会剧变促进变法改革成为诸侯国求存发展的应变举措问题12你认识秦各位阶层中(平民、国君、贵族、将士、地主),谁会为商鞅变法的内容点赞,并说明理由 预设答案:平民、国君、将士、地主。学生在能结合内容说出理由过程中,实际已将变法内容的影响作了具体的理解,言之成理就可以。 【设计意图】 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充分结合地图与史料,学生探究秦变法的目的过程中,对秦变法前的弱有一定了解,为他们明白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变法内容的彻底性提供事实支撑,与变法后秦的“强”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变法的历史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变法的内容课文归纳与表述较为专业,教师对其中较难理解的内容作了备注,并且设计1分钟内学生自由向老师发问的环节,确保孩子对变法内容有充足的了解,再以情景化的问题(见问题12),让学生结合秦国各个阶层的人物的身份认识变法的作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商鞅变法变法的破旧立新的创新性与彻底性,学生深刻认识到秦国由弱变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历史作用。这一部分的教学,步步深入,逻辑相关,学生形成了对商鞅变法的历史理解与解释,效果显著。 (2)探究都江堰工程重大历史事件,并再一步强秦,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以问题(见问题13)引导学生观看都江堰视频(截取于世界遗产在中国都江堰与青城山,结合课本P3的主本内容,结合都江堰示意图,在这个过程强调都江堰的修建目的(战略航运)与工作原理,师生同共探讨它蕴含水利哲学,最后结合两则史料探讨都江堰所起的作用,归纳出都江堰令到秦商鞅变法后进一步国富兵强,加速秦统一六国的进程,而它2200多年来仍在起作用,体现它空前的智慧含量。 探究都江堰工程的资料及问题设计资料/问题编号具体内容资料7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资料8都江堰在古代灌溉300多万亩,现在灌溉1010万亩问题13请你在观看视频时,关注它(都江堰)的修建目的、主体工程、运行原理、功能作用 【设计意图】 都江堰是本课的重点,教材用较长的篇幅去讲述这一工程的主体、原理、作用,充实丰富。教学中还配合使用了一段截取于世界遗产在中国都江堰与青城山的视频(视频解说词见附录)。这段视频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解说精要简练,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工程中蕴含抽象的科学原理,所以个教学重点可快捷轻松地完成,难度不高。 (3)两大历史事件作用的小结,强化秦的强大 强调商鞅变法与都江堰工程是秦在巨变的时代中的主动改革与创新生动安全,重要举措。出示板书:“战资:强大(国富兵强,制明治严)变法图强商鞅变法(前356年)水利兴邦秦都江堰(前256年)“。 它们前后造就了秦的强大,造就秦战场上的虎良之师,为统一奠定基础,最后在战争灭六国,战果显赫。出示板书“战果:显赦(强秦崛起,奠基统一)”。至此,学生对两件历史大事的历史影响的认识,对秦由弱变强的历史认识完满,解决教学重点。 步骤5:感悟时代,提练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 以问题(见问题14)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如资料9)说出对战国这个时代的认识,师生在这个过程畅谈,思想交流与共鸣,并且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成长进行感悟。出示板书:“战魂:不灭(创新、动荡、发展、智慧) ”。 战国时代特点的感悟的问题设计资料/问题编号具体内容资料9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 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问题14你会以什么词来形容战国? 【设计意图】 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最终可以得到什么?仅仅是历史知识或历史能力量不够的。历史的教育更渴望学生能获得历史情怀与感悟,这也就核心素养的中历史价值观。战国它是一个多元,多样、多面的一种社会,它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丰富多彩了,学生在这样的个活动设计中,师生,生生互动,是一种提升。教学最后回归到战国社会变化的总的讨论当中,围绕着以“战因”、“战况” “战资” “战果” “战魂”这与战争相关的五个角度而展开教学,那只是一切口,一种手段,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它们的因果关系,认识战国的社会变化,从国防角度认识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因素才教学的最终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步骤6:课后“找现你的战国“国籍”“,强化历史时空观 利用小视频现代人的战国主“国籍”做了游戏。先请出四位同学到黑板写出他的籍贯,然后请全本同这看视频,找出这四位同学的战国“国籍”。 【设计意图】 此小游戏,由于有了寻找四位同学国籍的目标,全体学生都非常设入,他们在这个过程,再一次加深了对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得到再一次强化了。五、 板书设计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以战为名虎狼之师战因:剧变(旧的崩溃,新的蜕变)战况:激烈(兼并战争,你死我亡)战资:强大(国富兵强,制明治严)变法图强商鞅变法(前356年)水利兴邦秦都江堰(前256年)战果:显赫(强秦崛起,奠基统一)战魂:不灭(创新、发展、智慧) 教学反思 现代的初中生,生于和平年代,特别是长在我国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对国防的重要性,战争的残酷性,国防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缺乏认识,甚至有人会所战争当作一种刺激与乐趣,所以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学生呈现的各种的想法与言论。例如学生在学生七年级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特别在关于战国战争的特点学习时,表现得相当的兴奋,所以曾玉华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首先播放长平之战的一段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的特点,让学生直截了当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总结战国时期的战争是你死我亡的兼并战争。战争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的生死存亡,让学生深刻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及战争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纠正原来不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国防认识与观念,品性中融入了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历史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成就人的发展,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的知识,就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历史教学不是要学生在历史旧事中空讲道理、空喊口号,纸上谈兵,而是希望他们在触碰现实问题时,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素养进行迁移。例如在七年级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学习中,教师以问题“你会以什么词来形容战国?”引导学生结合史实说出对战国这个时代的认识。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惨烈的时代,因为战争频繁,残酷,你死我亡“:有的人说”这个智慧的时代,因为江都堰应用科学原理,达到富国强兵效果,造福社会,功在千秋“;有的说”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说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师生在这个过程中畅谈,实现思想的交流与共鸣,教师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成长进行感悟“身处于时代洪流中,要有卓越的眼光,正确的抉择,坚定的执行,才能实现所求,实现梦想,所以孩子们,回到当今的时代,同样也需要这样的眼光、创新与魄力”。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思所想不断引导,不断提升,师生从历史时空回归到现实社会,从历史人物回归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家国情怀的熏陶,这才是学生的最大收获。 附件:都江堰解说词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都江堰历经沧桑的朴素外貌,与沉着流淌的汨汨清流。这座最初以战略航运为目的修建的水利工程,在完成了当年的统一大业后,依然发挥着分洪、减灾和灌溉兴利的作用,向世人展示了不可思议的水利哲学和灵动悠远的灿烂文明。 为什么中国古人因为战争需要而修建的水利工程,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今天仍能被现代人使用,工程设计中,有着什么样的奥秘? 李冰当时把都江堰工程的修建,选择在岷江河流的弯道处,依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把江水引入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都江堰工程又分三大部分,对水进行处理: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和鱼嘴分水堤尾部的飞沙堰。 面对滚滚而来的江水,首先由鱼嘴分水堤把江水分为内外两江,平时六成江水分入内江,以保证成都平原的航运灌溉,夏季洪水到来时,则利用弯道动力学的自然规律,将六成以上的江水泻入外江,主流而后汇入长江,以免成都平原遭洪涝之灾,同时内江入宝瓶口,如同约束狂野江水的瓶颈,控制多余的江水,无法进入成都平原,转而从飞沙堰溢入外江,做到二次分洪。不仅如此今天全世界水利工程都为之困扰的泥沙排放问题,已在都江堰工程中得最为精妙的处理。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地,外江处科凸地,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地,底层水流流向凸地,因此随洪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分沙之后,仍然有部分泥沙流向内江,这时河道又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漩流冲力,再度将泥沙从河道侧面的飞沙堰排走,洪水越大沙石的排除越高,最高竟可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都江堰工程这巧夺天工的三大部分首尾呼应互相配合,成功的做到了防洪排沙,它所蕴涵的精湛水利原理,使都江堰工程充满智慧,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典范。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铁路桥梁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