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逻辑与语文学习活动,活动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唐代有一个农夫耕田时挖到一瓮马蹄形黄金,一共两百五十多块,乡里(古代居民组织单位)立刻派两个农夫用扁担抬着瓮,送到县衙去。县官担心公库防护不严,就放到自己家里。隔夜打开检验,发现都是土块。瓮金出土时,乡里人都曾去见证。县官无法辩白,最终承认将黄金掉包的罪名。就在快要定案的时候,事情传到了一个叫袁滋的官员耳里,袁滋说:“我怀疑这案子里有冤情。”州府长官让他重新调查。,冯梦龙的智囊全集记载了一件令人称奇的故事,探究一:,袁滋请金铺铸造同样形状和大小的马蹄金,才造出一半数目,总重就达三百斤了,又了解到当初是两个农夫用竹编担抬着瓮到县府的。算一下,如果这两百五十多块是真金,就不是两个人能够抬得动的。这说明在运送到县衙前,金子就被换成土块了。至此真相大白,县官洗清冤情。,冯梦龙的智囊全集记载了一件令人称奇的故事,探究一:,前提: 如果县官以土换金,那么不可能只有两个人用竹扁担抬送过来。 但事实上,运“金”的只有两个人,用的是竹编担。 结论: 所以县官收到的不是黄金,不可能以土换金。,袁滋的推理过程:,探究一:,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 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做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探究一:,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十五贯也讲述了一个断案的故事。屠夫尤葫芦被害,还被盗走十五贯钱,商人伙计熊友兰恰巧身上带着十五贯钱去办事,偏偏又路遇尤葫芦养女苏成娟.因此被误判为凶手。主审官过于执的推理是这样的: 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 熊友兰有十五贯钱。 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袁滋和过于执掌握的线索都是准确的,但是袁滋洞悉冤情,过于执却制造冤案,这是因为前者采用了正确的推理,后者采用了错误的推理。,探究一:,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展现了政论中的推理,河中石兽演示了工程中的推理,晏子使楚记录了外交中的推理,道旁苦李反映了生活中的推理,诗歌“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元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证明推理和抒情也可以完美结合,任务:以下案例大都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请指出各个案例中的前提和结论,简述其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 我出使的不是狗国 我不从这个门进,必要条件推理 比如“只有才”“除非不”,探究二:,任务:以下案例大都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请指出各个案例中的前提和结论,简述其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耶石兽还能在哪儿呢?,如果确定石兽还在何种,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要么在上游 原地和下游没有 那就只能在上游,排除法 一件事共有n种可能存在,排除了(n-1)中可能,剩下最后一种可能就成为必然。本单元开头的拿来主义的论证逻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探究二:,任务:以下案例大都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请指出各个案例中的前提和结论,简述其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王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如果我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 如果我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 或者我去劝解,或者我不去劝解 总之黛玉会致疾,两难推理 不同情况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必然的。,探究二:,任务:以下案例大都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请指出各个案例中的前提和结论,简述其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莱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莱”;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弄先生),白菜因稀缺而珍贵 芦荟因稀缺而珍贵 事物因稀缺而珍贵,归纳推理 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探究二:,任务:以下案例大都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请指出各个案例中的前提和结论,简述其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的谏),我身边的人和我有情感利害关系,他们没有告诉我徐公和我孰美的真相 大王身边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关系 他们也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类比推理 由两个事物一个或一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探究二:,前提: 如果县官以土换金,那么不可能只有两个人用竹扁担抬送过来。 但事实上,运“金”的只有两个人,用的是竹编担。 结论: 所以县官收到的不是黄金,不可能以土换金。,袁滋的推理过程:,充分条件推理 “只要就”“如果那么”,探究二:,三段论: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有三个判断组成,所以成为“三段论”。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所有S都是M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P例1. 前提: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例2. 前提:所有的比喻都是修辞 所有的借喻都是比喻 结论:所有的借喻都是修辞,三段论推理:,“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是“三段论”的一种基本形式。,探究二:,“三段论”式的假设推理:1.如果长期积累和运用熟语,那么词汇量会增加 做到了长期积累和运用熟语 词汇量会增加2.如果长期积累和运用熟语,那么词汇量会增加 词汇量没有增加 没有长期积累和运用熟语这两则推理的前提为真、形式有效,因而结论正确。1、2中可替换的不是食物或概念,而是事件或判断,我们可以用p、q、r等小写字母来表示;另外上述推理中还出现了否定词“没有”,我们统一用“并非”来表示。这样,1、2的推理形式就表示为如下形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p,那么q p 和 并非q . q 并非p,三段论推理:,探究二:,小结:,常见推理: 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 排除法、二难推理、三段论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逻辑,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