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课堂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08113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 冠状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1,新型冠状病毒,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2012年初,一名沙特60岁男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死亡。 2012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一名卡塔尔男子感染这种病毒,正在英国伦敦一家医院就医。一时间,类SARS病毒引起各方重视和担忧。 世卫组织:新型冠状病毒不易形成人际间传播,2,冠状病毒 - 基本简介,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 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 病毒属(Coronavirus)。 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3,已知有两种冠状病毒会影响人类,2/3早产儿的普通感冒与呼吸道感染是由这两种病毒所引起。 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 自1980年在德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冠状病毒讨论会以来,日益受到医学、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 这类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但是,5-9岁儿童有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4,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多个 地区,中国以及英国、美国、 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 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 该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 在美国密执安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9.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这与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另外,当冠状病毒流行时鼻病毒却不常见。,5,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 研究表明,这次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并不是人们已知的两类,一如外界的猜测,它是人类未曾接触过的新品种病毒。 而此前有专家认为是“副粘病毒群”或“间质肺炎病毒”,但最终因证据不足而被推翻。,6,冠状病毒 - 研究历史,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而鼻病毒是50年代发现的。 人们首先发现鼻病毒与感冒有关,但是只有50%的感冒由鼻病毒引起。 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7,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 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 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8,冠状病毒 - 临床特点,9,冠状病毒发病的临床特点,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儿童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 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5天,平均为3天。 典型的冠状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不同型别病毒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OC43株引起的症状一般比229E病毒严重。,10,有报道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症状。 病程一般在1个星期左右,临床过程轻微,没有后遗症。 冠状病毒还可以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10余次,严重者可以出现血水样便。,11,文献报告冠状病毒的感染可以产生以下临床症状:,)呼吸系统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 )肠道感染(婴儿偶尔发生); )神经系统症状(很少)。 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气、接触传染。临床上,多数冠状病毒引起轻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12,冠状病毒 - 流行病学,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 极为普遍。 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些可使人发病。 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13,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 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 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 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14,病毒的生长多位于上皮细胞内,也可以感染肝脏、肾、心脏和眼睛,在另外的一些细胞类型(例如巨噬细胞)中也能生长。 目前人类冠状病毒还没有合适的可作研究用的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15,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因此对冠状病毒鼻黏膜细胞,经器官培养才能分离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难。 冠状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变异性还不明确。 冠状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目前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药物。,16,冠状病毒 - 传播途径,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 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17,冠状病毒 - 预防措施,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解决病毒繁殖问题是其难题)和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即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18,冠状病毒 - 新冠状病毒变种,2012年9月,世卫组织通报英国和沙特阿拉伯分别发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卫生部9月28日晚称,尚不能排除我国存在该疫情输入的可能。据悉,该冠状病毒已证实与SARS(“非典”)不同,但引发的病例严重程度类似SARS。,19,截至目前,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明确。无证据表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亦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 卫生部称,SARS也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但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 冠状病毒既可导致普通感冒,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两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均表现为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程度类似“非典”。,20,2012年9月28日卫生部发布消息称,现已由流行病学、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风险沟通、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卫生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专家组”,并对此起疫情进行了研判和风险评估。 专家认为,由于国际上对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严重性、疫情危害程度的认知有限,目前尚不能准确判断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大小,也不能排除我国存在该疫情输入的可能。,21,据卫生部发布消息,冠状病毒与流感等呼吸系统感染的传播途径相似,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方式导致传播。 2012年9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对英国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我国保存的冠状病毒进行比对,发现该病毒与SARS病毒相应区段核苷酸同源性只有73.6%。 也就是说,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作出了相同结论,即该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22,2012年10月7日,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研究员称,过去十多天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没有新的报告,全球确诊病例仍为9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的两例。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强化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从阿拉伯半岛地区回国人员若出现相关病症将予以特别关注。,23,其他信息,类SARS病毒再现 中东出现多例感染病例 时隔9年,SARS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禽流感也似乎销声匿迹。然而“类SARS”病毒横空出世,再度牵动人们的小心脏。 世卫组织2012年9月24日发布消息称,一名感染了“类SARS”病毒、正在英国就医的卡塔尔男子目前处于病情危重状态。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并伴随肾功能衰竭,病例的症状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相似。,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