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647436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关键词】 读写结合 教学方法 【摘要】: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读写迁移,提高能力课外拓展,扩大视野。”。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缺乏必要的研究,尤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的语文读写教学实际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在:1、记忆机械,不重理解应用。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读与写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生书读了不少,但写作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 2、注重内容,忽视态度方法习惯。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农村中学学生读书面太窄,大多是比较浅显的童话故事,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的较少;读书缺乏思考和体会;读书缺乏积累。3、教师教学存在误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忽视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仅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却无意于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很难转化为自身写作的技巧,不能学以致用。尤其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专家遴选的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写作技巧的美文,教师只停留于阅读理解内涵,而对赏析艺术技巧则在课堂之上更是减而淡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技巧无从学之,连最起码的模仿都实现不了,谈何创新?4、应试教育的邪气依然存在。虽不及过去中考指挥棒的威力,但所谓的质量检测,质量评估,仍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一路货,教育评价仍是制约语文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教师教学自然还得跟着评估跑,很难顾及到学生读和写的素养的和谐发展。5、我校是一处农村中学,相对落后的办学条件和生存条件也直接影响了读和写的教学的和谐发展。图书室图书陈旧过时,藏书量不够,开放时间限制,家庭教育意识陈旧,购书读书条件有限,社区文化学习设施不完善等等原因,都直接制约了学生读的思维和行为,自然写作意识、习惯、能力相应的就受到了辖制。针对读写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农村学生有限的读与广博的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农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呢?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教研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课程总目标,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运用,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仍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较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有助于学生向青年期智力发展特征过渡。、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语言智能是其他智能的基础。5、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举世公认的,他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必然决定了学生学校学习离不开它,终身学习离不开它,生活更离不开它,而读写是语文基本素养的中心,自然人的任何时期的生存发展也都离不开它。6、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2、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3、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农村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的新的突破。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和读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一)学生读书兴趣的研究。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二)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通过研究让学生背诵积累优秀诗文、优美词句段,并练习用积累的词句说话仿句,并能够进行适当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一题再做等多形式练习。(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通过研究展示学生读写的成果,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讲故事,读书心得座谈会,笔友会,读书笔记展示,创办文学社及其社刊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实效性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4、调查问卷法:分阶段对实验学生班级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形成相关调查报告。5、统计对比法:通过对试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读写状况的统计对比抽样,来验证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4月。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2、理论研究阶段 2010年5月2010年9月。结合农村学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农村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3、行动研究阶段 2010年10月2011年5月。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学习。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4、总结阶段 2011年6月2011年9月。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一)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精细的分工。自申报课题之日起,我们就通过研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分工与职责,而且责任到人。尤其有教研员的参与,在课题的指导上有了保障,有校长的直接管理,课题的实施有了行政上的约束与推进。参与教师都是有一定经验和资历的教师和兼职教研员,所以在研究科学规范的实施上得到保障。(二)建立健全了科学严格的研究与管理制度。在研究启动之时,我们依据市教研室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订了我校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并且用文件的形式作为学校现在和今后课题研究的制度而颁布应用(三)设计并逐步调整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课题研究初始,我们通过研究讨论制定了详实的研究计划,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逐步修改完善了课题研究的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研究。制定了课题研究的中长期师生活动计划、课外美文阅读教学计划、课标规定的名著诗文阅读计划、大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计划、课前三分钟读说训练计划。 (四)筛选并推荐使用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点的课外阅读教材四类(阅读百分百阅读黑马金牌阅读培优阅读计划),结合课题研究教材神笔阅读与作文和通用课程人教版教材,进行细致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八、课题研究的成果:1、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对四个班级初一(1、2)班;初二(1、2)班,实验前后的读写水平纵向对比,以及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横向对比,说明“实效性读写结合研究”改变了学生长期以来不会读写的现状,培养了学生语文读写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语文读写教学效益。2、通过逐步科学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原则,逐步形成读写结合策略教学的模式。(1)、分解性原则。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根据一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和某种写作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策略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2)、练习性原则。读写结合策略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随文小练笔,如写开头、结尾、口头读写、写片断等,将“读中学写”落到实处。(3)、形式多样化原则。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比如学习故宫博物院之后,让学生仿例文写我们的学校,列出写作提纲;学范进中举后,让学生想象后来范进怎么样了?进行想象叙述;在单元写作指导中,重温同类课文的写法等。(4)、迁移性原则。读写结合训练之后,如果不能在广泛的条件中运用,就可能产生惰性。因此,当我们找到读写联结点之后,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开扩视野,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基本模式: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读写迁移,提高能力课外拓展,扩大视野。具体来说,第一环节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对事物获得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第二环节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第三步,以写作为手段,在作文随笔的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技巧,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第四步,紧扣读写联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这两种能力都得到发展。3、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现有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两名,市级教学能手2名,县级教学能手5名,教师共撰写124篇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其中多篇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符合学生读写结合的基本操作策略,摸索出一条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的模式。4、学生的读写水平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学生独立阅读、写作的能力有所提高。有300多人次的作文被选登或在省、市作文大赛中被评为一二等奖。在全市美文诵读比赛中实验班学生组队获全市一等奖。在校级作文、演讲、朗诵、默写、阅读竞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搜集整理学生各类作品文集一本近20000多字。5、教师教育观念得更新。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一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了观念,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6、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教师能树立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九、实验结论与问题讨论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本项实验研究活动的结束,该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一)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实行“读写结合策略”实验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何让尖子学生“吃得饱”,程度差的“吃得好”,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长远课题。(二)如何编制出各年级、各册教材读写结合的读写点,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训练,以此全面推进读写结合策略的推广,这是今后的实验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的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提高,从有效性策略上升到高效性策略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指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