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技 术 建 议 书目 录1. 对招标项目的理解和总体设计思路;2. 招标项目勘察设计的特点、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措施;3. 勘察设计工作量及计划安排;4. 勘察设计的质量保证措施、进度保证措施;5. 后续服务的安排及保证措施;6. 其他建议。(附必要的图纸)正 文1.对招标项目的理解和总体设计思路1.1 对招标项目的理解和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1.1.1对招标项目的理解1)对招标项目路线地理位置的理解招标项目位于XXX省XXX地区XXX县境内,属于XXX省省道XXX线,项目起点始于XXX县XXX乡新滩移民村(XXX与沿河交界处),与规划XXX沿河段公路相接,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路线由东向西布设,从XXX与沿河交界处的新滩附近出发,至场坝村沿X558布线,经稳坪镇,在大河坎折向北沿G326布线至马蹄溪,再折向西南经黄土、厦阡村沿X554布线至龙泉乡,讫于文新街口,终点与规划XXX务川段相衔接,投标阶段路线全长45.122公里,其中连接XXX乡镇政府交叉支线长2.851公里。具体位置详见图1-1“路线地理位置图”。2)对招标项目功能、作用及在路网中的地位的理解本项目是XXX地区路网规划的重要段落,也是XXX县路网规划的重要路段,是连接XXX县与沿河县的道路,是沿河县、XXX县、务川县连接的一条重要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将完善省道XXX线与沿榕高速公路、G326国道路网的衔接,加快区域内人流、物流的相互转换,对减轻当地的交通压力以及开发沿线资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项目的建设是促进XXX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完善XXX县路网规划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缓解沿河至XXX交通压力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沿线乡镇尽快融入XXX省高速公路网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XXX县人流物流尽快与沿榕高速对接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及当地群众出行条件的需要;因此,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图1-1 路线地理位置图3)对招标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的理解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及招标文件,项目起点始于XXX县XXX乡新滩移民村(XXX与沿河交界处),与规划XXX沿河段公路相接,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路线由东向西布设,从XXX与沿河交界处的新滩附近出发,至场坝村沿X558布线,经稳坪镇,在大河坎折向北沿G326布线至马蹄溪,再折向西南经黄土、厦阡村沿X554布线至龙泉乡,讫于文新街口,终点与规划XXX务川段相衔接,投标阶段路线全长45.122公里。主要控制点有:起点新滩、乌江大桥、场坝、X558、稳坪镇、深垭口、深溪大桥、G326、安家坡大桥、马蹄溪、县城规划线、后头沟大桥、潮水河大桥、长滩河大桥、终点文新。技术标准本项目技术标准采用设计速度40km/h的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路基宽8.5m,投标阶段推荐线全长45.122km。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采用值K0+000K45+121.8461公路等级级二级二级2设计车速km/h40403路基宽度m8.58.54车道宽度m23.523.55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60(极限值)/100(一般值)60(极限值)/100(一般值)6最大纵坡%887最小坡长m1201208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m7007009凹形m70070010桥梁宽度m12.012.011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12荷载等级公路I级公路I级(3)建设规模在投标阶段,我们经过对 “工可”报告推荐方案的路线平纵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做了深入研究及优化,投标阶段推荐方案路线全长45.122km,投标阶段工程规模与“工可”主要工程规模对比见表1-2。4)对招标内容和要求的理解本项目勘察设计工作范围:XXX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勘察设计。本项目勘察设计共划分为1个合同段。本项目勘察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含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绿化、安保设施、排水及防护工程的勘察(初勘、初测、详勘、定测)、安全性评价、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如需要)、设计概预算文件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利用桥梁检测及后续服务工作(包括两阶段设计审查会务服务、招标配合服务、施工图设计阶段配合服务、施工期间设计交底、派驻现场设计代表、交竣工验收配合、设计修改变更等)等。 表1-2主要工程规模对比表序号项 目单位投标方案工可方案方案对比1里程长度km45.12245.137-0.0152路基土、石方1000m32385.42578-192.63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m3361.367398.29-36.9234沥青混凝土路面1000m2328.629373.718-45.0895大桥m/座1891.2/81654/76中桥m/座-172/27小桥m/座26/1-8涵洞道13180519平面交叉处48232510征用土地亩1572.051236336.0511拆迁建筑物m21121747100-3588312拆迁电力、电讯线km16.35117.63-1.27913投资估算万元57106.58552187.4074919.17814每公路造价万元1265.6041156.200109.404勘察设计周期安排:(1)自签订勘察设计合同起40天内或招标人另行约定的周期,通过初测、初勘外业验收并提交初测、初勘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送审稿8份; (2)完成初步设计文件20天内或招标人另行约定的周期,通过详勘、定测外业验收并提交详勘、定测报告及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8份;(3)根据咨询单文、发包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对勘察报告、各设计文件及专题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提交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最终稿各8份,施工图设计文件最终稿8份; (4)根据发包人招标工作进度的需要,分批提交开展施工招标工作所需的图纸、工程量清单、参考资料、施工专用技术规范等招标资料;(5)征地拆迁图编绘:初步设计文件批复后 14 天内完成;(6)施工现场配合服务:从项目开工至项目竣工验收,施工期暂定2 年;缺陷责任期 2 年。(7)设计人还应向发包人提交最终成果的书面计算书一份,各阶段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及专题研究报告的电子版一份。勘察设计技术要求:本工程的勘察设计过程和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公路勘察设计方面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定额、办法、示例以及招标项目所在地关于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文件、规定。设计人在勘察设计工作中使用或参考上述标准、规范以外的技术标准、规范时,应征得发包人或发包人的指定代表人的同意。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了新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则设计人应采用新的标准或规范进行勘察设计。1.1.2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XXX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为喀斯特地貌,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纵贯本区中部。梵净山以东为沅江水系,地貌为低山丘陵,溪河沿岸多河谷坝子;以西为乌江水系,地貌为岩溶山原,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较大。XXX县整体地势为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的波状起伏斜面。最高为沙溪乡万山村夏家山羊角脑山峰,海拔1534米;最低为XXX乡望牌村乌江出境口,海拔319米,相对高差1215米;属鄂西北中低山地貌区。境内有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山体高大连绵、河流切割幽深、海拔800至1500米的西北高原;有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度在100米左右、坡度较小的丘陵。本项目沿线地貌主要有低山河谷区、低中山区。低山河谷区:包括稳坪、XXX乡镇全部及龙泉乡的龙泉片区、钱家乡的钱家片区等。东部乌江河谷地貌特征明显,河谷深切达200米左右,河谷海拔319米至370米,谷地海拔500米左右;西部马蹄河谷沿岸多为地势较缓的台地和分布较多的岩溶矮丘洼地,如县城盆地、稳坪盆地,地势较平缓。低中山区:包括楠杆、沙溪全部和龙泉乡的闹水岩片区、钱家乡的分水片区、荆角乡的角口及杉树片区、煎茶镇的偏岩片区等。区内地面高低落差悬殊,海拔760至1534米,大部分在1000米以上,为地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的山原剥夷面。 图1-2 低中山丘陵区 图1-3 低山河谷区2)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根据“工可报告”及相关区域地质资料,XXX县地质构造为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凹陷皱束中,属新华夏系及华夏式构造。自西向东有煎茶溪向斜、下滚坪背斜、沙溪向斜、平原向斜、土地坳至境内复式背斜、谯家至枫香溪向斜和红坳向斜等。由于构造线多为北东或北偏东方向,故山地与河流呈北东向排列。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枫香溪山脉、乌江河谷、羊子岭山脉、马蹄河谷、沙溪山脉、丰乐河谷。乌江流域南高北低,沿江石灰岩陡壁常有巨石崩裂,堵断江面形成急流险滩,其中最著名的有潮砥滩和新滩。本项目沿线工程地质概况主要以第四纪冲击、冲湖积的砂、砾、粘土及泥砾为主,起点有三叠系T1、志留系S1+2灰岩,沿线走廊区以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砾屑灰岩、灰岩夹页岩基多。3)气象项目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1月最冷,平均5.2;7月最热,平均26.2。无霜期达295天。年均日照时数1045小时,夏半年(49月)735小时,冬半年(10月次年3月)310小时,最多年1292小时,最少年907小时。年降雨量1230.7毫米,最多年1747.3毫米,最少年824.5毫米。冬半年285.0毫米;夏半年956.6毫米。年降雨日数累年平均165天,冬半年73天,夏半年92天。4)水系、河流项目沿线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后溪河、乌江(三级航道)、马蹄溪等。图1-4 乌江河其次,项目区内还发育一些小型的泉点、雨源型溪沟,其动态变化与区内全年降水量分配基本吻合。区内河流、溪沟受降雨影响较大,雨季暴涨,旱季暴落,流量悬殊,设计、施工都必须作好充分考虑和准备,以免造成公路的水毁问题。项目沿线有河流水、水库水、泉水及溪沟流水可以作为工程建设生活和施工用水。5)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本项目路段内不良地质类型主要有:挖方边坡软质岩体风化碎落、软弱地基、路基坍塌、顺层滑坡及崩坍、岩溶。图1-5 风化岩体挖方边坡软质岩体风化碎落由于勘测区广泛出露分布白垩系、三迭系砾岩、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而泥岩的抗风化极差,具有遇水易软化、脱水易干裂的特性,长期暴露,会导致挖方边坡泥质岩风化碎落。对于挖方边坡软质岩体风化碎落,因其具有随时发生的特点,一般宜采用护面墙、碎落平台结合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处治。软弱地基山区沟谷纵横,沟谷之中时有水田、水塘与河堰分布,这些地段常年积水,或沟谷底部平缓,排水不畅,从而形成软弱地基。对于软弱地基,可采取清淤、片石排水沟、换填等措施进行处治。局部软弱层较深的地基可采用灰土桩及碎石桩处理。路基坍塌地基在以坡残积层及风化泥岩作为路基的沿河区公路,受沿河水位水流影响,易发生河岸坍岸,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可采用放坡护脚、浆砌护坡、修筑挡土墙等措施稳定路基。顺层滑坡及崩坍测区广布白垩系、二迭系、中厚层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开挖后由于差异风化严重,中厚层砂砾岩易发生崩坍。可采用嵌补式护坡等防护措施处理。在少量公路挖方与地层产状形成顺倾关系的路段,可能发生顺层滑坡灾害。对于小型顺层滑坡可采用开挖卸载,清除活石的方式处理,对规模较大的顺层滑坡,应采用框架锚杆方式支护。对于深挖路段开挖后坡脚容易造成失稳现象,形成山体滑坡,应采取先治理后开挖,避免因失稳造成的山体滑坡现象发生。岩溶岩溶是测区内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在坚硬岩类灰岩地区,多发育在低洼、漏斗、落水洞等常有发生,受地下水的升降产生侵蚀,使上覆第四系的堆积物易发生陷穴、塌陷、落水洞等现象,易造成道路塌陷。6)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1:400万)、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路线走廊带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相应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路线走廊带属相对稳定地块至稳定地块,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之规定,本项目除桥梁采取简易抗震设计外,其余构造物可采用简易设防。7)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1)石料路线沿线片、块石较多,沿线已开采的料场,主要为石灰系的石灰岩、白云岩,侏罗系砾岩、砂岩、饱和抗压强度在2545Mpa。在路线K10+400处左侧有石料场,可购买开采的块石、片石、碎石,运输方便,储量丰富,可供支挡工程和浆砌工程利用。上路桩号K10+950,上路距离500米。在路线K44+460处右侧7公里,有一石料场,有碎石(20mm40mm)、片块石,满足强度标准,储量丰富,可购买。可用于路面及防护等工程。(2)砾石及河砂砂料场位于路线K40+540右侧1000米,在路线右侧的河流两岸,有大量河砂。中粗砂储量丰富,砂质洁净。(3)工程用水及电沿线储水量丰富,有后溪河、乌江、马蹄溪和许多小的支流等。可以直接抽取。生活用水可与地居民共用,工程用电由沿线电网接入。(4)其它材料水泥、钢材、沥青等外购可在贵阳、遵义等地购买。木材在当地采购。(5)运输条件项目所在区域公路密集、交通便捷。可利用现有地方道路、国道326等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区域内乌江通航条件较好,也可作为部分材料的运输通道。8)社会环境本项目为X558线改造工程,起点位于XXX与沿河交界处新滩移民村,K线基本按照老路布线,之后经过场坝、稳坪镇、花园界、深垭口、深溪、安家渡村、G326、安家坡、马蹄溪、黄土、X554、长滩河、终点位于文新,因此该路是重要的经济路、致富路,它的建设对于推动XXX县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振兴区域经济、使沿线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项目的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沿线广大人民迫切盼望项目的早日实施。图1-6 沿线情况9)项目沿线情况 拟建项目主线起点位于XXX与沿河的交界处,XXX乡新滩移民村,路线由东向西布设,设大桥跨乌江后展线上坡,至场坝村后沿X558布线,再经稳坪镇、深溪村至大河坎,路线折向北沿G326和原XXX到达马蹄溪,再折向西南经黄土、厦阡村沿县城规划线布线至本段终点文新。路线全长45.122km,其中连接XXX乡镇府交叉支线长2.851km。项目终点支线起点项目起点支线终点图1-7 路线走向(1)本项目起点位于新滩移民村,XXX与沿河的交界处,接规划中XXX沿河段终点,起点位置离后溪河桥头15m;项目终点在文新街口,接规划XXX务川段起点。项目终点项目起点图1-8 项目起点位置 图1-13 项目终点位置(2)路线新建后溪河大桥、乌江大桥乌江大桥位置后溪河桥位置图1-9 后溪河大桥图 1-10 乌江大桥(3) 路线在三个位置与沿榕高速形成立体交叉图1-11 安家坡处下穿高速 图1-12 官林处下穿高速1.1.3对招标项目区域道路网衔接的认识本项目路线起点与规划XXX沿河段相衔接,终点与规划XXX务川段相衔接,目前暂时分别与沿河县、务川县分界处的村道相衔接。此外,项目除了在K26+900处与国道G326相连外,其余均为地方村道与之衔接。本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区域内横向的重要干线道路,与地方道路贯连成网,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本项目主要采用旧路升级扩建的模式,沿线利用的旧路主要有县道X558、X554、国道G326、原省道XXX、村道C006及其他村道。旧路的现状总体较好,较适用于扩建利用,对个别指标较低的路段可进行适当的改线。1.2 总体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公路设计既涉及到土建投资,也涉及到土地开发、林业、水利、环保、规划、文物等相关部门、学科。因此,公路工程的设计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总结我公司以前设计的多条二级公路,尤其是山岭重丘区的设计经验,充分结合项目区域的实际情况,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地形、地质选线的基础上,强调安全和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 1).充分吸收国内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勘测设计经验,尤其是XXX省内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成功经验,认真做好路线方案比选,力争将本项目设计成一条技术含量高,投资合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佳的公路。2).路线总体布局与路网规划和沿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密切配合。合理选择控制点、交叉口的位置及连接方式。3).加强综合地勘工作,重视地质、安保、环保选线。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尽可能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要通过综合分析,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条件许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局部困难地段可适当降低标准,以避让大型不良地质地段,减少高填、深挖数量。4).路线测设按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利、公路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尽量少占良田耕地,少拆房屋,同时避免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拆迁以及保护历史文物。5).在进行路线方案的研究比选时,从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使全寿命综合成本最小,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6).重视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在考虑工程造价、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重视生态保护,坚持“环境优先”、“少伤多保”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将本项目建成一条“景观路、生态路和环保路”。1.2.1总体设计原则落实“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地形选线、生态环保选线”等指导原则,按照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504号文),贯彻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和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精神,确保工程设计质量;贯彻公路“全寿命”的理念,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本项目勘察设计需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本项目主要利用原有公路进行改建,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对于穿越村镇地段应结合地方规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案比选,综合考虑诸多方面要素,贯彻“畅安舒美”的设计理念,以期达成最合理、最安全、最经济的路线方案。要根据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填筑情况来确定是单侧加宽还是双侧加宽,并且满足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要求。拓宽的路基和改线新建公路路基的设计标准按新建道路的标准执行。图1-14 老路现状其次,在勘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公路建成后的安全性,这主要表现在平纵面设计上着重考虑路线方案中长距离下坡、陡坡平纵组合不当等在运营中容易出现事故路段的处理措施,并且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对全线进行运行速度检验。设计中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把保护沿线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的流失作为重要因素,充分落实“畅安舒美”的国省道改造要求,在各专业设计中予以考虑和体现。路线方案选择时,将进行多方案比选,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法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关系问题,既要考虑降低建设成本,更要考虑降低社会运营成本和节能减排,充分研究不同路线方案给沿线环境带来的影响;路基防护尽量采用生态植物防护,减少大填大挖引起的环境破坏。再次,桥涵等构造物的方案选择,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减少工程建设难度,使桥涵施工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施工时应确保老路的正常通行,对工程量集中段落集中施工,铺设临时便道等措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减小施工对行车的干扰,做好交通组织设计。要有利于道路的维护和交通管理。改造方案的选择和工程规模的确定应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选择改造方案,减少对现有道路交通的影响。应充分研究项目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条件,针对不同的建设条件,提出多种不同改造方案进行比选,最大限度减少工程规模,节省工程造价。最后,要树立全过程服务意识,加强动态设计,构造物基础、高边坡等隐蔽或半隐蔽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很难将地质及水文情况完全摸清,需要强化在施工中的动态设计,加强施工阶段的设计后续服务的水平,将施工中动态设计当作设计工作的组成部分。1.2.2总体设计思路1.2.2.1路线方案设计1)路线布线原则路线设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路基、构造物的设置,并体现公路的总体设计,因此,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具体布设路线方案时,综合考虑路线平、纵、横关系,妥善处理桥梁、路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不遗漏任何一个可比方案,路线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在平面设计时,合理运用技术标准,活掌握指标,充分利用老路,节约投资。2、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充分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3、以运行车速理论指导路线方案选择和线形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4、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条件、桥位、平面交叉位置以及地方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协调,统筹兼顾。5、体现地质选线原则,尽可能避开大的不良地质区域。6、充分理解并尽可能采纳当地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总之在设计中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合理使用技术指标,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减少工程数量;对重点方案,多方听取意见,反复论证比较,降低工程造价;尽量减少高填深挖,少占良田、经济林木,确保路基稳定和生态平衡;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减少路基病害,保证道路畅通;尽量工程与自然景观协调,与相邻的其他设施环境保护等配合,综合治理;力求平纵线形顺适,尽量利用老路、少拆迁、少占良田好土、方便民用,确保行车安全舒适。本次投标路线方案通过深入研究“工可”阶段推荐的路线方案,深入现场实地考察,同时,综合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施工等条件,在路线纵坡、结构物的布设、路基边坡的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工可推荐的路线方案基本合理,本次投标路线走向基本沿“工可”线位布设。图1-15 道路效果图2) 路线走廊本次投标针对“工可”推荐方案进行研究,总体认为“工可”路线走廊基本合理可行,仅对局部路段进行了优化调整。3)路线线位优化与方案布设本次投标推荐方案路线基本沿“工可”线位布设,在投标阶段维持“工可”线位不变,仅对局部路段进行优化调整以减少工程数量、减少拆迁量、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更好与地方政府的规划紧密结合。在荐线线K6+600K8+420段,偏离工可路线,工可路线顺山布线,在回到X588上的时候,穿过场坝街上,拆迁量大,为了避开房区减少拆迁,推荐线先是沿老路布线,在进入场坝的时候,走新线,绕开场坝街道。工可路线推荐线 图1-16 场坝路线必选图表1-3 场坝比较表序号项 目单位投标方案工可方案方案对比1里程长度km1.822.084-0.2642公路等级级二级二级二级3设计车速km/h4040404最小平曲线半径m/个110/164/15最大纵坡%/处7/47/26桥梁m/座-7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7.359.46-2.118征用土地亩47.184.93-14.7869拆迁建筑物m29204362-344210投资估算万元1156.1091521.571-365.46211缺点局部路段填挖较大,施工干扰大程长,影响街道原有排水渠,拆迁量较大,投资较大12优点里程短,平面线型较好,避开场坝街道,拆迁房屋少,投资少改善了斑鸠顶的交通、有利于接XXX支线,缩短支线里程在推荐线K16+400K17+000段,工可路线沿老路布线,正好横穿金凤山房区,推荐线绕开房区,走新线。表1-4 金凤山比较表序号项 目单位投标方案工可方案方案对比1里程长度km0.940.920.022公路等级级二级二级二级3设计车速km/h4040404最小平曲线半径m/个64/162/15最大纵坡%/处6/15/16桥梁m/座-7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2.261.450.818征用土地亩17.5099.398.1199拆迁建筑物m2801280-120010投资估算万元597.112594.4072.70511缺点利用旧路少、新征地多、土方量大穿越村庄、拆迁量较大、混合车辆干扰较大 、服务等级不高12优点平面线型较好、拆迁房屋较少、对居民干扰小、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征地少、方便了居民出行工可路线推荐线图1-17 金凤山路线比选图在推荐线K22+800K27+220段,工可路线偏离X558,顺山形布线,越过丫口,沿山势而下,连接到G326国道,推荐线继续沿X558布线,到K23+500处,偏离X558,进入地方政府远期规划路线,走新线,经安家渡村,接G326国道上。工可路线推荐线图1-18 安家渡路线比选图 表1-5 安家渡比较表序号项 目单位投标方案工可方案方案对比1里程长度km4.421.9381.5222公路等级级二级二级二级3设计车速km/h4040404最小平曲线半径m/个95/1160/15最大纵坡%/处7/27/16桥梁m/座-7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17.86911.4066.4638征用土地亩69.05943.60525.4549拆迁建筑物m22804024010投资估算万元2586.6951321.9794919.17811缺点里程长、投资大、平面线形差路线走新线填挖较大、施工难度大、不符合地方远期规划路网12优点填挖不大,施工难度小、符合地方远期规划路网,对地方的效益高里程短、投资少、平面线形好在推荐线K27+700K30+920段,工可路线沿G326布线至乔子顶,左转沿原XXX布线至马蹄溪,利用老桥,经冉家、吕家至何家土;推荐线在安家坡直接新建安家坡大桥跨过低谷,顺山形布线至马蹄溪,新建马蹄溪大桥跨过马蹄溪。新建马蹄溪大桥工可路线新建安家坡大桥推荐线图1-19 马蹄溪路线比选图表1-6 马蹄溪比较表序号项 目单位投标方案工可方案方案对比1里程长度km2.0567.985-5.9292公路等级级二级二级二级3设计车速km/h4040404最小平曲线半径m/个70/152/15最大纵坡%/处7/28/16桥梁m/座354/286/17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16.7830.37-13.598征用土地亩46.25998.854-52.5959拆迁建筑物m2-1250-125010投资估算万元3702.0934276.111-574.01811缺点填挖大、新建两座大桥施工难度大里程长、平面线形差、服务水平低12优点里程短,效益高、平面线型较好、服务水平高利用老路改造、施工方便4)路线纵断面优化本次投标对“工可”纵断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路线的纵断面设计结合路线平面,既有公路路面标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综合考虑设计水位、工程建设条件等,尽量控制路线标高,减少路基土石方;纵断面坡度和坡长避免采用“标准”中最大纵坡和最小坡长。在平、纵组合上,充分利用地形,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指标,使线形既满足规范要求,又能适应地形变化,改善了不利组合,并使合成坡度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详见纵断面设计图)1.2.2.2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1)满足交通的使用功能需求;(2)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技术可行、造价便宜、施工方便、利于养护、社会效益好、使用寿命长;(3)尽可能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根据不同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合理的边坡形式和支挡结构;尽量在维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公路对环境的影响。(4)路基防护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路基稳定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5)路基排水结合沿线路线、桥涵设计,在充分调查沿线水文,排灌系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排水沟通过桥涵构造物与沿线排涝渠或天然沟渠衔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6)路基横断面布置:0.75m(土路肩)+3.5m(行车道)+3.5m(行车道)+0.75m(土路肩)8.5m宽度标准横断面图,路基位于山地地形。设计标高及超高旋转轴位置均为公路中心线。填方土路肩加以硬化,在填土高度大于6.0米、弯道外侧设置护栏;桥梁两侧设置混凝土护栏。.填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等于8.0m时,路基边坡坡率为1:1.5;当填土高度大于8.0m且小于等于20.0m时,路肩边缘以下8.0m边坡坡率为1:1.5,8.0m以下边坡坡率为1:1.75,且在8.0m分级处设一道2.0m宽的平台;当填土高度大于20.0m时,做特殊设计。坡脚护坡道宽度1.0m,视各段具体情况设置。填方边坡视具体情况采用砌体防护或生态防护。图1-20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挖方边坡:边坡高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照上表),每级间设2.0m(一般情况)宽的平台并绿化,在岩土交界面及岩石强弱风化分界面,可调整分级高度或设置成折线坡。挖方边坡防护原则:在地质状况良好并确保边坡稳定情况下主要以生态防护为主、尽量避免实体硬质防护形式;在边坡抗风化能力差或边坡欠稳定情况下,需加强工程防护,并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清除覆盖层后于基底开挖反向台阶;当有地下水渗出时,应增设排水盲沟;当填方坡脚伸出较远不易填筑或占用耕地较宽时,可设挡土墙或护脚挡护,沿河路基段设置浸水挡墙。公路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1.0m,路堑坡顶截水沟以1.0m。2)特殊路基处治沿线存在的不良地质情况主要以软基和高边坡为主,主要考虑避让、跨越等方案。当确定采用路基时,应进行更深入的处治方案比选,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处治措施,对不同的不良地质及病害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1)边坡处于高挖方边坡路段,当全土质挖方高边坡段落,可采用放缓边坡,设肩置上、下挡墙,护面墙等措施加以防护;在岩质高边坡易发生岩体坍塌、碎落路段,可采取设置碎落台,护面墙及坡面挂钢绳网,框架锚杆植草、框架锚索植草等措施加以防护。沿线经过填方路段,采用下挡墙进行防护。 (2)路线经过农田、鱼塘、弃土场、耕作土时,以采取措施增强路基强度,采取挖除淤泥或耕作土后换填砂砾石,换填厚度视实际情况而定。图1-22 特殊路基换填设计图3)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本项目为改扩建公路,全线通过地区地形较复杂,地质情况多样。能否做好路基防护工程的设计,对项目的使用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路基防护工程主要由:上边坡防护工程,下边坡支挡工程,下边坡防护工程组成。(1) 上边坡防护工程:亦即挖方边坡防护工程;对于搞挖边坡,为保证行车安全,必须对边坡进行处理。本项目对于挖方路堑边坡防护的措施主要有:框架锚杆护坡,方圆形窗式绿化护面墙、浆砌片石上挡墙、拱形浆砌片石护面墙、拱形骨架护坡、挂网喷浆、植草等防护措施。图1-24 框架锚杆设计图(2) 下边坡支挡工程:对于路基经过地质不良路段,或需要避让建筑物、特殊地形时,应对下边坡采取支挡措施。本项目对路基采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抗滑桩,重力式挡土墙,抗滑挡墙等形式进行支挡。图1-25 衬砌拱护坡设计图(3) 下边坡防护工程:亦即填方边坡防护工程;为保证沿线路段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填方边坡进行防护。本项目对填方路段采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菱形网格植草、浆砌片石挡土墙、浆砌片石护肩、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矮墙等形式予以防护。图1-26 护坡设计效果图4)取、弃土方案、环保节约用地措施沿线取土场和弃土场应在调查的基础上统一安排和规划,并进行相应的排水、防护和绿化设计。取土场均应进行调查勘探、专项设计,并选取代表性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弃土前均应清除表土,集中堆放,作为取、弃土完成后恢复植被的表层覆土。图1-27 弃土场效果图5)路面设计(1)满足交通的使用功能需求;(2)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技术可行、造价便宜、施工方便、利于养护、社会效益好、使用寿命长;根据“工可报告”推荐的路面结构类型和结构层材料及厚度,经分析研究认为,工可方案是可行的,本次投标拟采用工可推荐的路面结构方案,路面结构如下:I-1型 (用于土路基、新建路段)3cm厚AC-10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cm厚AC-16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I-2型(用于石路基、老路利用路段)3cm厚AC-10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cm厚AC-16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图1-28 路面结构设计图6)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本项目位于XXX省东北部,雨季到来时其地表汇水往往来势大,在空间和时间上均有较大的突然性。因此,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的好坏,对是否能维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保证本项目在其使用期内的使用性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本项目排水系统由路基表面(含路肩)排水:路基排水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和路面排水等组成,与桥涵和自然沟渠形成统一的排水系统。排水沟均采用浆砌片石砌筑,边沟形式一般为0.6米0.6米矩形沟、排水沟形式为0.60.6米梯形边沟、截水沟为0.60.4米梯形边沟或矩形边沟,其余有特殊要求路段应根据洪水频率,降雨量来确定边沟尺寸。图1-29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1.2.2.3桥梁、涵洞1)技术标准:(1)、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2)、设计荷载:公路-级;(3)、桥涵所处环境类别:类;(4)、设计桥宽:12.0米=0.5米防撞墙+11.0米行车道+0.5米防撞墙;(5)、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J8306-2015)的有关规定,拟建公路工程所处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设防按照地震基本烈度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6)、设计洪水频率: 1/100;(7)、乌江大桥设计通航等级:远期为级,其它桥梁无通航要求。(8)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9)桥梁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10)桥面铺装:采用8cmC50防水混凝土+10cm沥青砼组合铺装。2)桥涵设计原则:(1)、桥位选择原则原则上桥位应服从路线走向的要求,既要服从路线方案的总体走向,又要考虑水文、地质、地形、河道规划、道路规划等相关的桥位选址要求,特别是对路线走向和线形指标产生较大影响的大桥,在不影响路线总体走向的前提下对不同路段的不同桥位连同路线方案一起进行了反复比选,以期得出最佳的桥位及最优的路线方案。(2)、桥型方案选择原则桥型选择遵循“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美观、便于施工和养护”的原则,兼顾美观与周围景观协调,桥孔布设结合桥位处的地形、地质、施工条件、施工工期等因素进行;在选择孔径时还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材料供应和地质情况以及施工要求和使用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桥型方案设计充分体现桥梁设计原则,桥梁结构尽量采用当前较先进的结构型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与经济合理原则的合理平衡,同时做到桥型方案的美观,有利于环保的设计理念。(3)、桥涵设置情况本项目推荐方案共设置桥梁9座长1917米,其中大桥为1891米8座,小桥26米1座。工可阶段设置桥梁为1826米10座,本次设计经优化路线及桥跨后增加桥梁长度86米。新建涵洞131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主要用作排洪、灌溉。1)、K0+565后溪河大桥(主跨100米变截面连续刚构梁桥)路线推荐方案于K0+565处跨越库区淹没区,桥位处水面宽度约为120米,水位最深处达30米以上,考虑水深过深,施工难度极大,本次设计方案考虑尽量减少水中墩台设置。初设K0+565后溪河大桥初步拟定为(57+100+57)米跨预应力变截面连续钢构箱梁。下构桥墩采用双薄壁墩、承台桩基础;桥台采用埋置式肋板桥台、承台桩基础,桥长220米。图1-30 后溪河大桥桥型布置图2) 、K2+265.00乌江大桥(主跨140米变截面连续刚构梁桥)路线推荐方案于K2+265.000处跨越乌江,桥位处水面宽度约为250米,水位最深处达50米以上,考虑水深过深,施工难度极大,本次设计方案考虑尽量减少水中墩台设置。结合桥位处通航需求,初设K1+775乌江大桥推荐方案上构主桥拟采用(79+140+79)米跨径预应力变截面连续钢构箱梁,小桩号端引桥采用3x20米装配式T梁,大桩号端引桥受路线平面线型控制,难以采用大跨装配式梁桥,故大桩号端引桥拟采用2x20米装配式T梁设计方案。下构主桥桥墩采用双薄壁墩、承台桩基础;过渡墩采用空心薄壁墩、承台桩基础;引桥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埋置式肋板桥台、承台桩基础,桥长404米。图1-31 乌江大桥桥型布置图3)、K13+840稳坪小桥根据现有资料桥梁上构拟采用1-16米装配式预应力小箱梁,桥梁下构桥台采用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面宽为12.0米,桥梁全长26米。图1-32 稳坪小桥桥型布置图4)、K21+175深溪大桥(主跨120米变截面连续刚构梁桥)路线推荐方案于K21+175跨越山谷,路线走向与山谷斜交,山谷间斜长间距约为100米。山谷深度较大,最深处达100米以上,按工可方案设计其中两个桥梁墩柱墩身高度将达95米以上,墩身施工难度大,且综合投资高较高。故本次设计方案采用一跨跨越山谷,初设K21+175深溪大桥推荐方案上构拟采用(65+120+65)米跨径预应力变截面连续钢构箱梁。下构主桥桥墩采用双薄壁墩、承台桩基础;桥台采用埋置式肋板桥台、承台桩基础,桥长257米。图1-33 深溪大桥桥型布置图5)、K27+880安家坡大桥K27+880安家坡大桥起点桩号K27+756.7,终点桩号K28+003.3,全长246.6米。主桥位于平面直线段内,路面横坡均为2%,桥梁纵坡2%,本桥上构拟采用6x40米预应力T梁方案,桥梁与地形正交,桥梁下构采用桩柱式桥台,桥墩为盖梁柱式墩,桩基础。图1-34 安家坡大桥桥型布置图6)、K29+841马蹄溪大桥路线推荐方案于K29+841跨越山谷,路线走向与山谷正交,山谷间距约为80米。山谷深度较大,最深处达70米以上。初设K29+845.50马蹄溪大桥推荐方案上构拟采用(主孔为净跨80m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拱,主拱圈线型为等截面悬链线,拱轴系数m=2.24,L0=80m,f0=16m,f0/L0=1/5,拱圈高度为160cm。拱上空腹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腹孔为跨径5.6m的钢筋混凝土板;实腹段填充C15片石混凝土。引孔为110m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两岸桥台均为重力式U型桥台,两岸桥台及拱座基础均为明挖扩大基础;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桥墩。图1-35 马蹄溪大桥桥型布置图7)、K33+694后头沟大桥K33+694后头沟大桥起点桩号K33+570.7,终点桩号K33+817.3,全长246.6米。主桥位于平面曲线段内,路面横坡均为2%,桥梁纵坡0.5%,本桥上构拟采用6x40米预应力T梁方案,桥梁与地形正交,桥梁下构采用桩柱式桥台,桥墩为盖梁柱式墩,桩基础。图1-36 后头沟大桥桥型布置图8)、K37+879潮水河大桥K37+879潮水河大桥起点桩号K37+795.7,终点桩号K37+962.3,全长166.6米。主桥位于平面直线段内,路面横坡均为2%,桥梁纵坡1.5%,本桥上构拟采用4x40米预应力T梁方案,桥梁与地形正交,桥梁下构采用桩柱式桥台,桥墩为盖梁柱式墩,桩基础。图1-37 潮水河大桥桥型布置图9)、K41+720长滩河大桥K41+720长滩河大桥起点桩号K41+596.7,终点桩号K41+843.3,全长246.6米。主桥位于平面直线段内,路面横坡均为2%,桥梁纵坡0.8%,本桥采用6x40米预应力T梁方案,桥梁与地形正交,桥梁下构采用桩柱式桥台,桥墩为盖梁柱式墩,桩基础。 图1-38 长滩河大桥桥型布置图1.2.2.4路线交叉本项目推荐线平面交叉共计47处。项目与地方道路相交,根据情况按平面交叉进行设计,能更好的带动公路横向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根据交通量的情况,主要采用渠化交通和加铺转角形式。图1-39 加铺转角交叉通用示意图平面交叉应优先保证主要公路一方的通畅,以左转弯、右转弯和直行等不同方向的设计小时交通量为基本依据,并结合地形、用地条件和投资等因素确定,合理选择平面交叉形式。 1.2.2.5安全及沿线设施根据本项目推荐线的走廊方案、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结合构造物类型、规模及分布情况,按照交通工程有关具体规定和实践经验等开展本项目交通工程的研究。由于现有老路交通安全设施相对较少,在改扩建时应充分利用以节约投资,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方面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确保行车安全。1、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视线诱导设施、安全护栏、隔离设施。交通标线、标线及视线诱导设施,均按照国标GB5768-2009的要求设置。路侧安全护栏在回头弯路段和特别危险路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护栏,其他路段采用波形梁护栏,其中钢筋混凝土护栏考虑设置在高填方、长下坡小半径弯道外侧及其它地势险要路段,其它高填方段落考虑设置波形梁护栏,在设置护栏的段落路基均相应加宽0.5米。2、管理服务设施考虑一些人性化的服务便民设施:如公交停靠站台、加水点、地方特产售货点。3、 标志面板图图1-40 标志面板图1.2.2.6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二级公路的行车特色,以“安全、实用、经济、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切实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新理念,倡导建构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精神。明确各景观区的级别、性质及周边环境,作出相应的构思设计,力求突出各景观区的景观特色体现时代感和新立意。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突出本路段二级公路高品位的景观效果,改变单一的绿化形式,传统方法与现代技艺相结合,要创造出高效简洁,富有节奏感的现代氛围,营造公路绿地空间的文化气息。在植物的选择上遵循“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既要提高公路绿化的档次,又要考虑总造价的平衡,力求低投入、高效果,创造最佳、最美的公路景观。道路绿化应根据行车视野和周边环境等因素考虑在道路用地范围内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同时结合实际功能和艺术表现,传达地域文化的特色。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原则,图案采用花灌木与绿篱图案相结合的芳香植物群落类型,形成有层次的色块图案,图案线条采用流畅的流线形式,主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乔木可考虑大规格树种,整个绿地在以草坪为基调的基础上,乔、灌、草、迪有机结合,丰富绿化层次和景观内容。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影响道路整体景观效果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从地域气候、地貌特征、文化习惯等多方面调查分析,制定基本方针,选择基本植物系,最后根据路段特征确定合适的道路绿化标准。本项目主要考虑边坡绿化和两侧路缘带绿化,以发展生态交通为目的,以自然式绿化为主,规则式绿化为辅的表现方式,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增强边坡与周围山体的自然过渡,改善行车环境,减少视觉疲劳,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图1-41 绿化效果图1.2.2.7其他工程改路、改渠的勘察设计重视对既有道路、渠道的调查。要充分考虑临时便道、便桥、临时涵洞等临时设施的设置。1.2.2.8造价测算本项目全长45.122km,估算总金额57106.604万元,平均每公里1265.604万元。其中建安费为43097.707万元。2.对招标项目勘察设计的特点、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措施2.1招标项目勘察设计的特点根据项目所处的地位、功能及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质等情况,勘察设计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合理利用既有道路,控制投资造价本标段投标方案全长45.122km,基本上沿旧路改建,设计中如何利用既有道路,合理的控制造价对项目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招标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本标段路线基本上是东西走向,沿山间沟谷、丘陵山坡布设,局部路段地形起伏较大,路线展布受地形控制;项目区域内地质情况复杂,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软土、崩塌、滑坡等,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项目区降雨量大,路基、桥涵防排水问题项目区位于XXX东北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30.7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747.3毫米,最少年824.5毫米。冬半年285.0毫米;夏半年956.6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