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646370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姓名:何晓婷院系名称:初等教育学院专业名称:小学教育(文)学 号:3123092119指导教师:崔柳2014年09月01日毕业论文原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何晓婷 2014年12月1日目 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前言2一、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三重作用3二、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3(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3(二)实践出发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4三、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5(一)用故事实例培养感恩意识5(二)用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5(三)用宽容之心付诸行动实施感恩6四、通过劳动、文体活动教学生学会有责任心6(一)劳动锻炼一个人的品格6(二)文体活动培养一个人的品格7(三)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培养品格7(四)从集体感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7五、家庭、学校相互配合,重视榜样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8六、结语8参考文献9致谢10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论文摘要: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个性品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独生子女的优点很多,他们一般都比较自信、活泼、开朗、富有较强的创造力,但缺点也很明显:他们只会索取,不会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自制力较差,过分依赖他人;生活没有规律,心理素质脆弱;勤俭节约意识不强;自理能力较差,不爱做家务等等。那么,怎样完善孩子们的健康人格,让学生从小养成关心他人、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无疑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而低年级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学校与教师的首要任务。关键词:培养 低年级学生 道德品质前 言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中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低年级的学习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重视社会与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让课程变得对儿童的生活学习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一、 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三重作用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部分行为由遗传决定,大部分行为是靠后天习得。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和教学经验所得: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但是,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私欲膨胀等等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另一方面,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们也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棒!“你好好读书,考到100分,我就奖励你”。孩子们也明白,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至于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可以不顾。这大大助长了一部分孩子,特别是成绩较优秀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作风。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学校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行为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决不允许社会、家庭中任何对学生不良的倾向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任。 二、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养起,从小事做起。小学生天真幼稚,审美能力差。教育者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代新人,从自理开始,从做人做起。从小树立自信心和自强心。给自己、给别人、给社会一个赏心悦目的面貌。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生都会起作用,可见小学进行品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在这方面我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实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对他人相信而敢于进行托付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关系,它是建立在诚实、正直、可靠的基础上的,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心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曾有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上课总是无精打采,问他,也不答话,教师设身处地地与他交谈,经过多次谈话,这个孩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父母吵架,母亲一气之下离家,他很想妈妈。在亲切地安慰之后,教师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生活,身边老师同学都在关心他,一切都会好的,他终于慢慢放下了包袱,上课也专心多了。不久后,他妈妈回了家,一切风平浪静。以后,这个学生有了什么困难或是心事总是来找这位教师,学习也进步了不少,还变得爱帮助别人了。(二) 实践出发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1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品格的形成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就要指导小学生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生发展,课堂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培养。例如:我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中,根据教育目标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参观游览、观察艺术活动、上课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特产、新型建筑等事物的有关了解,动员他们多了解我国最近几年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那些新发明,激励学生多学知识,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教育中有不少的学生情绪激动,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不是表面的热闹,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重视言行,从实际出发,做学生的表率良好道德品质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最终落实到外在行动上,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外表上是看不出的。在学生面前,教师就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教师不停地说教,不如做一遍。我班距离饮水机很近,地面时常有水,很容易脏,几乎每天都要拖一次地,天真的小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每天都拖地啊!”我告诉他们因为你们把地上弄脏了,我只能把它拖干净呀。我又教育他们,每逢下雨天,把拖把放在门口,进教室时脚在上面踩一踩,进教室就不容易脏了。有一天,外面下着雨,我走进教室,发现放在前门、后门的拖把都湿了,门口也是湿湿的,但地面却很干净,我说:“是谁拖的地?”学生轻声地告诉我:“老师,是李小红拖的”,我微笑着喊她,她怯怯地站起来,我问她:“你怎么想到要拖地的?”她说:“上课了,他们到外面玩,脚上潮的,把门口踩得很脏,我看到你每次进来都把门口拖一下,我就学着你的样子拖地了。”看着这个不起眼的孩子,我心中突然有一种感动,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学着。我大力表扬李小红同学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并奖她一颗红五星,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我们教师都应该重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做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教学生学会感恩 (一)用故事实例培养感恩意识 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培养其感恩意识。所以,从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那天起,我就专门在班上的“图书角”放置一本爱的教育供孩子们阅读,还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机会,不间断地给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特别是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的那天,我都会结合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真实事例来讲故事。如生命的跪拜、母爱的力量、父亲的习惯、叫一声“爸爸”、哥哥的心愿、爱的传承、三袋米的故事等等。并要求他们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去观察并征集身边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通过这些来打动学生,让他们的心灵接受爱的洗礼。还清楚地记得,在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第三天,我特意提前给孩子们上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他们在震惊、感动之余更懂得了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后在拓展环节中还讲了有关手语歌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那天,当我讲完这篇课文、这个故事时,从孩子们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发现他们似乎一下子懂事了许多。或许他们现在还不能真正理解世间冷暖,但我相信他们从此会珍惜身边的幸福,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坎坷艰辛。在每年一次的感动中国节目,我还要求家长尽量陪同孩子观看,目的就是希望电视中出现的一个个感动画面,一个个英雄人物,来将它化为孩子们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二)用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当然,“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应从成人那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必须以成人的“感恩”行为,不断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处处可以给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记得在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天气寒冷还下着冻雨,我下班途经街道口时,见一头发凌乱、衣衫褴褛的妇女蜷缩在路边哆嗦着,看样子又冷又饿。当时见有一群学生在围观,还指指点点的,也许街边流浪汉他们见得多了,似乎有些麻木。我见这情形,真想训学生一顿。但职业使然,唯有润物无声。便立即停下车来,将身上仅有的一件雨衣给这位妇女披上,还买来几个热乎乎的馒头递给了她。不求她的回报,只求这个社会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只想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这种品德形成的起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这些经典箴言;电视里给妈妈洗脚的那一段公益广告,难道不都是很好的写照吗?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三)用宽容之心付诸行动实施感恩 在每年的节假日,我都会调查并要求孩子们与自己的亲人一起度过,让他们有意识地去感受大家庭所带给的温暖。如父母亲人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等等节日,我也要求他们自制贺卡以赠送。我班张乐同学(化名),是一个典型的个性问题孩子。由于家庭贫困,她从小父母离异,父母亲不管不理都另组家庭,只能靠年迈的奶奶卖菜来维持她的日常开支。所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一直都很自卑和敏感,有时别人的一句无意话语都有可能会招来她的戳骂,包括我-她的班主任。之后,我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她,用宽容之心接受她。我相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每每听到这首歌,我都会热血沸腾。让我们在教给孩子所有技能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教会他们唱这首歌;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四、通过劳动、文体活动教学生学会有责任心(一)劳动锻炼一个人的品格热爱劳动的孩子,品格高尚,在未来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遵纪守法等方面要远远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具有劳动意识,说明他们心中有他人,懂得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孝敬父母。但是较多的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很多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父母看来,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实践性劳动一律不重要,只要成绩好、学习好,就可以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却是一个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别人的人。很多研究都证明了一点:一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没有劳动意识和习惯,学习成绩也不会太好。这说明,让小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既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劳动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开端。(二)文体活动培养一个人的品格文体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小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成长,而且体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因此,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品德,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上学期我校举行跳大绳、打篮球、双人跳等活动比赛。我要求大家积极参加,可是有的学生孤僻,胆小不合群,不愿意参加,我就请比较大方的学生带着他们参加场面热闹的跳大绳比赛,开始,他们有些拘束,后来见同学们玩得非常开心,慢慢地适应了,很快融入群体之中。这样的集体活动中使他们的性格有所改变,在活动中锻炼胆量,教育他们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锻炼成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三)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培养品格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教育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如:有一次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求学生都穿运动服和运动鞋,我班上有一位同学,父母亲下岗,工作暂时没有着落,生活上出现了困难,没钱购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这位同学把情况告诉了我,我灵机一动,把此事告诉全班学生,全班学生立即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将自己平时节省下的零用钱捐出来,给这位学生购买了运动服和运动鞋,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所以说互相帮助是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个性品质,成为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四)从集体感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集体活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质,学生在集体中成长,感染集体的力量,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文艺比赛,联欢会等活动,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好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为班级争光,学生们取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自豪和荣誉感,当他们尽情体验胜利时,集体荣誉感便已形成。例如:上学期为了欢庆“元旦”要排练文艺节目,我让排练节目的学生们星期六上午八点到学校集合,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星期六上午七点半,当我来到学校时,见到几位早到的学生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手里五花八门的零食,见了我便一起走进了校园。同学们陆续地来了,清点一下少了三个,我让同学们自己先练习节目,然后给没来的三个学生家里打了电话,没想到一个都不在家,说是早就出门了。八点四十分,三个女生终于姗姗来到。 我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拿出一面红色的小旗,意味深长的说:“这是奖励给你们的。”他们准备挨批评的脸上出现惊讶的神色,“为什么给你们小红旗呢?你们知道吗?”我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一筹莫展。我又说:“足球比赛中有一种处罚叫做“红牌出场”,就是意味着犯了极严重的错误要退出比赛。排练节目是代表我们整个班级,节目排得不好影响整个班级的荣誉,一个人要有集体主义思想,懂得守时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同学们牢牢地记住了那个“红色警报”,在以后的排练中同学都互相提醒,相互配合和鼓励,自始至终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五、家庭、学校相互配合,重视榜样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辨别能力较差,与他们相处密切的成人往往是他们的模仿对象,成人的文明行为往往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品德教育中,教师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情感交流主要是教师对小学生的情绪感染,教师用一片爱心去对待小学生,用社会的道德准则产生的情感体验去影响小学生,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育实践证明,凡是师德好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多是热情、友好、感情丰富,否则景况就相反。家庭教育中,父母在行动上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作用,对孩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马卡连柯指出“你们自身的行为,这是取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学习及吩咐命令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家长的品德素质,他的政治观点、思想觉悟、道德情操都直接影响着的孩子人格面貌,同时还决定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家长的教育指导。要求家长应该热爱生活,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他人满腔热情,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自己的形象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感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转变观念,主动参与教育,孩子也从中体验到父母的爱,同时也培养了爱父母的情感。六、结语 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而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内容也包罗万象。小学生的良好品德不仅仅是在学校进行教育就能形成的,它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协调、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真正地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叶忠根.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马晓冬.当代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9);4王玲玲.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2007。致 谢在本文即将完稿之际,谨向那些给予我指导、帮助和鼓励的师长、学友和亲人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特别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给我提供了在此学习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在这里我找到了教学的理论支撑,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来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崔柳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再次感谢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与帮助的人们!作者:何晓婷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其他图纸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