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43525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专业代码: 070702 作者姓名: 苗海萍 学 号: 2007201991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李 红 2011年5月 3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 录前言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及理论模型22.1 区域创新体系内涵22.2 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型23 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33.1 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33.2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4 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措施54.1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54.2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大科技投入64.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64.4 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74.5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85 结语9参考文献10致 谢11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 要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水平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地区经济获取竞争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所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立足于山东区域创新主体状况及创新体系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其建设与完善对策。以此有助于提高整个山东省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山东省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山东省Abstract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way, plays an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effect.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y is affected regions economy can obtain the competition, and one of the decisive facto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to improv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y. Therefor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regional improve i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important ways.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 based on the shandong regional innovation subject status and innovation system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and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put forward the theory research construction and consummation countermeasure. This help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on system; Shandong province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前言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必须同时关注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 正在向经济强省迈进,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新成为一个国家或者是区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在经济、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相对减弱,而区域的重要性却越来越加强,区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1.1 选题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欧洲各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兴起了对国家层次的创新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我国于1996年开始关注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引介与研究,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把增强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命运。山东省只有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创新资源,通过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区域支撑。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的国际竞争力。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培育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支撑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不断壮大创新源头,加速技术转移,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促进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所以,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本文以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为研究对象,经过细致的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山东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而且,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更有助于提升整个山东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山东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带开发提供有力支撑2。2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及理论模型2.1 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区域竞争力来源于区域创新能力,而区域创新能力需要以区域创新体系来支撑和引领。这就导致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从整体上看,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分支,而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是产生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后,是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分析研究深化之后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延伸,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区域化和本地化。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各有不同侧重点,综合来看,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 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和开放的边界;通过不同创新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最终目标是通过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创新功能,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产生良性影响,从而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3。2.2 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型从体系结构上来说,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类似,主要包括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4个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主要组成部分4。第一,创新资源。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资源包括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力资源、资金、技术成果及设备等。其中,创新人力资源是创新的核心资源,而企业家作为创新活动的发起决策者、风险承担者和协调管理者,可以说是这个核心资源的关键。第二,创新机构。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它由企业、教育及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政府组成。一个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应该具备充分发育和结构合理的创新主体群,并能充分激发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联合。第三,创新机制。创新机制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区域创新体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公平竞争机制5。第四,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法规、政府激励政策、信息网络、大型科研设施与创新基地等软、硬环境,并逐步形成能有效参与更广泛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3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其根本目标是在政府参与带动下,充分全面整合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和优势的创新环境,从根本上提升科技创新的水平与能级,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动力支撑。区域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科技中介机构,它们同时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的行为主体,它们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优势,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1 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3.1.1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企业从自身能力出发,以掌握对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独特的核心技术为目标,以集成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积极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实现形式,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及品牌等为目的的创新活动。近年来,多数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中规定的3.5相差甚远。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量极少。从二十世纪开始,推动各国家及区域经济与工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技术几乎全部源自企业,而我省目前企业创新的主动性还远远不够。我省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并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能力的瓶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树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规模小,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3.1.2 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创新引领作用有待加强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水平总体来说不高,一流高校缺失,虽具有一批有一定优势的学科领域,在某些学科领域上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能够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成果,并且能够实现产业化,但总体而言脱离市场、脱离生产的单纯学术导向的倾向严重。由于产学研仍相对脱节,优势学科与山东省现有的优势产业结合不紧,对山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3.1.3 地方政府机构在区域创新中,地方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首先对地方信息相当熟悉,可以节约创新活动成本。还由于地方企业的弱小,通过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可以使企业快速发展。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投入,建立技术、知识与人才的流动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转换,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政策。所以加强政府对自主创新的引导、管理和组织能力,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3.1.4 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科技中介机构是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优化创新环境,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支撑科技创新活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山东省的许多科技中介机构刚刚起步、起点低、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真正能高质量从事专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机构不多,加上政策法规缺位、市场规则不配套,制约了产学研合作和高新技术成果在山东的产业化发展。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实现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不畅。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不足。3.2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3.2.1省内各市的创新能力不平衡我省区域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市区。从总体上看,我省区域创新能力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创新能力各要素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均衡,创新的极化与空洞化并存发展,沿海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密集区,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创新能力差距明显。3.2.2 区域管理与服务意识急需增强与本区发展目标相比,山东省发展经济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管理体制和政策规定上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痕迹,在城市群协作问题上,仍然没有摆脱地区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端。4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措施4.1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4.1.1坚持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院士队伍建设:重点资助和培养具有深厚学术基础、学科方向明确、梯队构成合理、在国内外同行中有广泛影响,有望成为两院院士的学科带头人。加强博士、博士后队伍建设:把博士、博士后队伍建设作为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点任务来抓,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扩大现有博士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规模。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科技人才和项目。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不失时机地引进高水平国外留学人才来我省创业6。4.1.2坚持政府宏观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破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实行单位自主择人、人才自主择业,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建立健全人才分配和激励机制:落实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使人才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7。4.2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大科技投入4.2.1依法确保政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投入的法规和政策,确保政府科技投入的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依法增加科普投入,支持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整合优化各类科技资金结构,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科技投入重点。切实保障重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将重大高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企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科技专项资金纳入省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8。4.2.2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企业增加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大对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用好国家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4.2.3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依法依规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建立健全金融资本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政策性金融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激励和引导个人、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对科技的投入。4.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4.3.1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战略,建立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不同投资主体的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联合体,逐步完善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金融、保险、租赁、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4.3.2突出特色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科学规划和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国际经济转移,吸纳国内外大企业、科研机构进区创业,逐步建成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动山东省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主导产业规模大、竞争优势强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4.3.3扩大开放,以国际化促进产业化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外研发人才、机构,使高新区成为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重点区域。鼓励有条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外创办研发机构,利用国外人才、技术、设备做大做强,在相关技术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4.3.4依法治区,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依法治区,完善管理体制与市场运行机制,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把发明专利的产出作为高新区重要考核指标,推进区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自主品牌9,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高新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4.4 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4.4.1深化国内科技合作,构筑联合创新平台全方位开展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建立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山东分中心,推动我省与中科院联建研究机构,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医科院、省海洋工程研究院等省属科研院所的作用,集成中央、地方科技资源,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科技保障。加强山东科技合作信息网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加大与地方、行业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科技成果推广、信息需求渠道。4.4.2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空间,提升创新层次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加强中俄、中白、中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山东省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等机构建设10。突出与韩国、日本、印度的科技合作,建设好中韩科技创业促进中心、中印软件合作基地等机构。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发挥友好省、市关系,积极为科技合作牵线搭桥。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承担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的双边或多边大型国际研究计划。举办国际学术会追踪国际前沿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科技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科技专家赴国外深造。4.5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4.5.1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计划、科技奖励以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评审的重要条件。建立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落实知识产权的奖酬政策,在科技人员的考核、收入分配、奖励和技术职务晋升等方面,将知识产权作为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加强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运用专利,集合形成一批国家和国际技术标准,抢占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4.5.2推进知识产权的实施加快知识产权的实施应用。对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知识产权,积极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并促进产业化,加速知识产权流转,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对经济的贡献。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在科技计划立项、贷款贴息、风险投资、融资等方面优先支持。坚持省、市、县三级配套的原则,增强项目资金的集约度。4.5.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地区、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的协作和信息交流,扩大联合执法范围,全面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优化和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鼓励建立行业知识产权维权组织,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行规,协调解决知识产权纠纷,避免发生恶性竞争11。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加强知识产权发展趋势、法律状态的研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发出警示。引导企业学习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探索并建立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机制,避免发生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对已产生的纠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5结语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发挥关键的作用,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讲述的是对山东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强调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省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省份,必须加快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参考文献1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R.2004-04.2 顾新.学习型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64-67.3 任保平.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竞争优势N.光明日报,2006-05-16.4 娄轶辉.我国区域创新的有效性评价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1.5 陈震.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6-07(1).7 程汝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搞好人才资源管理J.前沿期刊,2001(12):78-79.8 生蕾.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0(1):70-75.9 陈传夫.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27-131.10 苏奕,纪彬.中外国际科技合作的文献综述J.广东科技期刊,2009(17):56-63.11 冯晓青.全球化与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96-101.致 谢四年大学学习生涯转眼即逝,回想一路走来,尝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但也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毕业临近,在这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李红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帮助,再次请允许我向敬爱的李红老师表达我内心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学舍友在我的论文写作中给予的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认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同学在论文写作中对于我的帮助,谢谢!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机械制造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