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30550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7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一、主要施工方法.11土地整平工程.11.1施工流程.11.2施工方法.12灌溉与排水工程.32.1水源工程.32.2输水工程.153输配电工程.203.1电杆基坑施工.203.2电杆组立施工.213.3拉线安装.223.4电杆上的电气设备安装.244田间道路施工.254.1路基处理.254.2路床压实.264.3 3:7灰土基层施工.274.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314.5培路肩施工.372、 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383、 劳动力安排计划.381施工劳动力投入的原则及管理要求.382施工劳动力组织的要求.393劳动力组织的准备.403.1建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403.2建立精干的工作队组.403.3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403.4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404施工劳动力组织投入的数量.404.1专业性强的技术工程类.404.2普通技术工种类.414.3非技术性普通工种类.415人员协调.414、 项目班子组成情况.421施工组织机构.422项目管理机构.433项目经理的管理职责.444项目技术负责人管理职责.445施工工长的管理职责.456内业技术员的管理职责.467质量安全员管理职责.465、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461现场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472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的具体保障措施.472.1建立质量管理的专职机构.472.2坚持“三检制”等以下制度.482.3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制度.482.4质量保证措施.496、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501安全管理方针.502安全领导机构.513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527、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541现场容貌环境管理.542现场材料堆放和道路排水管理.543分工标识管理.544现场防火管理.555文明运输及外部公共关系管理.556临时设施及生活环境管理.557防噪音及减少扰民措施.558、 确保工程的技术组织措施.561用科学的方法编制总进度计划表.562实现项目经理例会制度.573施工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584生产协调保证.585施工技术保证.596机械设备保证.597计划控制保证.608质量安全对进度的保证.609运用经济手段.6110加强思想教育.619、 扬尘治理方案.611防治扬尘概论.612控制扬尘工作目标.623扬尘治理措施目标责任.634扬尘防护措施目标管理.645施工作业扬尘重点治理工作.6610、 施工进度表.672.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表.682.2劳动力计划表.692.3施工进度表.701、 主要施工方法:1、 土地整平工程:1.1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按设计图纸分格田设计平整高程测量放样田间施工便道布置机械进场沿渠道流向段序布置机械剥离表土耕作层在格田内集中堆放耕田层土深挖、深填田块基层处理底土机械平整,适度夯实耕作层土壤回填加覆复核平整格田高程机械翻耕、翻松捣碎平整土块。1.2 施工方法1.2.1 施工前准备 土地平整土方开挖动土前,应组织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技术人员对土地平整区土层再次进行开挖,要求每隔50m使用挖掘机开挖约1m1m宽的土层剖面,观察土层结构中是否含有卵石、沙土、砾石层等不利于进行土方挖填平整的障碍层,经确认无影响后方可大面积动工。如平整区土层结构不利于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动土施工,由业主组织专家、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商议后再按照批复方案进行施工。1.2.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的坐标控制点及水准测量点,定出平整开挖区域和填筑区域,根据测量结果和设计图纸进行土方平衡计算,制定合理的土方调度方案。高程复核完后,应对该田块底层基础进行检查,看田块耕作层底西是否为砂漏地或淤泥,如是应及早进行协调,保证施工机械及人员的安全和耕作侧防渗能力。1.2.3格田土方平整施工考虑平整区域内的土方平衡,在推土机推土前,对开挖区域内的杂草、垃圾、废渣等有碍物利用机械结合人工彻底清除,然后把表层原田面耕作土用推土机分两层推土剥离,堆放在格田内,暴雨时需用塑料布遮盖,避免暴雨淋刷使土壤大量流失。表土剥离后,再用推土机进行细平工作,局部高差较大处,由产运土方回填,尽量做到挖填同时进行,格田平整后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平整时应采取就近原则,挖取高于设计田面标高的土方回填至附近低于设计田面标高田块,开挖及回填时应保证表土回填前田块由足够的保水层。为防止表土底部漏水,在施工时应注意田面高程的控制,并按照设计要求用机械推土平整进行耕作层回覆,新造田表土翻松则用推土机的松土器进行耙松处理。1.2.4 田埂施工 表土回复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田埂施工;田坎夯筑要顺直,防止漏水。在田坎内侧用粘性土涂抹夯实,防水试蓄,田坎外侧应选择粘性较强的土壤,逐层压实后修破、拍打结实。1.2.5表土剥离与回填施工工艺 表土剥离、回填工程设计室确保提高耕地质量水平的关键,对整理五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对整理区内需要平整的耕地,因地制宜地进行表土剥离回填的专门设计。1.2.5.1应地形分布、田块土壤剖面构造的不同,确定田土块表土剥离的厚度。对需平整耕地,采用全铲法剥离表土层,收集堆放与田边。1.2.5.2做好剥离田土块基层处理,表土剥离收集后,根据田面高程,进行挖高填低推平、压实。1.2.5.3表土回填,经基层平整处理后,再将收集堆放在田边的表土全部运送到原地回填堆平。在回填过程中做到均匀,不打乱土层,使各田块具有良好土壤剖面构造层次的有机组合和整体性。2、 灌溉与排水工程2.1 水源工程:2.1.1 施工准备2.1.1.1确保机井施工安全与成井质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事故发生。2.1.1.2做到路通、水通、电通(备好机械动力设备),施工场地平整。2.1.1.3试钻前按质量要求,检查钻井设备各零部件,不合格的不使用。2.1.1.4泥浆循环系统的泥浆池和沉淀池的容积,满足施工储浆和沉砂的要求。泥浆槽的长度在15m以上。2.1.1.5管井施工所需管材、滤料、粘土、粘土球及其他物料,按设计要求在开钻前准备好,并及时运到现场。2.1.2 钻机安装2.1.2.1本工程区域内地层为松散层构造,钻机类型采用回转式正循环钻机。2.1.2.2根据设计井孔位置,安装钻机时,井孔中心距电话线至少10m;距旱地电力线路及松散层旧井孔边线的距离至少5m;距地下通信电缆、构筑物、管道及其他地下设施边线的水平距离至少2m;距高压电线的距离,为塔高的两倍;与地面高层楼房及重要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遵守有关行业施工现场的规定。2.1.2.3钻机及附属配套设备的安装,保证基础坚实,安装平稳,布局合理,便于操作;回转钻机转盘水平,天车、转盘及井孔中心在一条铅直线上;冲击钻机保证连接牢固,钻具总重不超过钻机说明书规定的重量,活芯灵活,钢丝绳与活套的上线保持一致;在钻进过程中不得位移。2.1.2.4钻塔的安装2.1.2.4.1安装钻塔前,对升降系统、钻塔各部件及有关辅助工具进行认真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安装。2.1.2.4.2安装钻塔前,任何人不得在钻塔起落范围内通过或停留。安装多层钻塔时,上下两层不同时作业,自下而上逐层进行。2.1.2.4.3起钻塔时,卷扬或绞车低速运转,保持平稳。当起塔接近垂直时,操作缓慢、准确,防止钻塔倾倒、碰坏。2.1.2.4.4塔腿接触地面处,用垫木垫牢,保持稳定。2.1.2.4.5绷绳位置安设匀称,绷绳地锚埋设牢固,并用紧绳器绷紧,绷绳与地面所成夹角,不大于450。2.1.2.4.6钻机转盘中心与井孔中心保持在一条铅直线上。2.1.3 钻进工艺钻井工艺包括钻进方法、冲洗介质、泥浆质量、井孔防斜及事故预防。2.1.3.1钻进方法与护壁规定:2.1.3.1.1松散层,采用正循环回转式钻进;2.1.3.1.2冲洗介质,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在粘土或稳定地层,采用清水;在松散、破碎地层,采用泥浆。2.1.3.1.3松散层钻进时,根据钻进机具和地层岩性采取泥浆护壁。用泥浆护壁,孔内泥浆面距地面小于0.5m。2.1.3.1.4顶部的松散层,采用套管护壁。2.1.3.1.5成井过程中设置的护口管,保证在管井施工过程中不松动,井口不坍塌。2.1.3.2钻孔泥浆质量要求2.1.3.2.1根据地质报告地层泥浆密度为1.11.2,遇高压含水层或易塌地层,泥浆密度酌情加大。2.1.3.2.2砾石、粗砂、中砂含水层泥浆粘度为1822s;细砂、粉砂含水层为1618s。2.1.3.2.3回转钻进时,孔内泥浆含沙量不大于12%。2.1.3.2.4回转钻进时,胶体率不低于80%。井孔较深时,胶体率适当提高。2.1.3.3停钻期间,将钻具提至安全孔段位置并定时循环或搅动孔内泥浆;泥浆漏失随时补充;如孔内发生故障,视具体情况调整泥浆指标或提出钻具。2.1.3.4井孔倾斜度符合机井技术规范3.3.2规定。钻进时合理选用钻进参数,必要时安装钻铤和导正器。发现孔斜征兆,及时纠正。钻具的弯曲、磨损定时检查,不合格不使用。2.1.4采样及地层编录2.1.4.1松散层钻进时,采取土样符合下列规定:2.1.4.1.1采鉴别样,鉴别样准确反映原有地层的深、岩性、结构及颗粒组成。2.1.4.1.2鉴别样的数量,每层一个。含水层23m采一个,非含水层与不宜利用的含水层35m采一个,变层处加采一个。当有较多钻孔资料或进行电测时,鉴别样的数量适当减少。2.1.4.2土样按地层顺序存放,及时描述和编录。土样可保存至工程验收,必要时可延长存放时间。2.1.4.3土样的描述,可按下表的规定进行。土样描述内容 类别描述内容碎石土类名称、岩性、磨圆度、分选性、粒度大小占有比例、胶结情况和充填物(砂、粘性土的含量)砂土类名称、颜色、分选性、粒度大小占有比例、矿物成分、胶结情况粘性土类名称、颜色、湿度、有机物含量、可塑性和包含物岩石类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化石、岩脉、包裹、风化程度、裂隙性质、裂隙和岩深发良程度及其填充情况2.1.4.4土样的编录,内容包括采样时间、地点、名称、编号、深度、采样方法和岩性描述以及分析结果。2.1.4.5松散层中的深井、地下水质和地层复杂的井、全面钻进的基岩井,进行井孔电测,校正含水层位置、厚度和分析地下水矿化度。2.1.5 疏孔、换浆和试孔2.1.5.1松散层中的井孔,终孔后用疏孔器疏孔,疏孔器外径与设计井孔直径相适应,长度不少于8m,达到上下畅通。2.1.5.2泥浆护壁的井孔,除高压自流水层外,用比原钻头直径大1020mm的疏孔钻扫孔,破除附着在开采层孔壁上的泥皮。孔底沉淀物排净后,及时向孔内送入稀泥浆,使孔内泥浆逐渐由稠变稀,不得突变。泥浆密度小于1.1,出孔泥浆与入孔泥浆性能接近一致,孔口捞取泥浆样达到无粉砂沉淀要求。2.1.5.3下井管前校正孔径、孔深和测斜。井孔直径不小于设计孔径20mm;孔深偏差不超过设计孔深的正负1/1000;孔斜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顶角倾斜不超过10;大于100m的井段,控制每100m顶角倾斜的递增速度不超过1.50。2.1.5.4非填砾过滤器管井,井孔直径大于井管外径100mm。2.1.5.5填砾过滤器管井,取水含水层为中、粗砂时,井孔直径大于井管外径200mm,取水含水层为粉、细砂时,井孔直径大于井管外径300mm。2.1.6 井管外观质量的检查2.1.6.1井管无残缺、断裂和弯曲等缺陷。2.1.6.2砼管有足够的抗压强度。2.1.6.3无砂砼滤水管的渗透系数400m/d,孔隙率15%。2.1.6.4过滤器开孔率偏差不超过设计开孔率的10%,缠丝间距偏差不超过设计丝距的20%,缠丝至穿孔管壁的最小距离大于3mm。2.1.6.5井管每米弯曲度不得超过3mm。2.1.6.6井管的上下口平面垂直于井管轴线。无砂混凝土井管与混凝土井管管口平面倾斜度偏差不超过井管外径的1.5%。2.1.6.7井管直径偏差不得超过:钢筋混凝土管内径5mm,无砂混凝土井管内径69mm。2.1.6.8井管管壁厚度偏差不得超过:钢管和铸铁井管1mm,钢筋混凝土井管2mm;无砂混凝土井管46mm;混凝土井管34mm。2.1.6.9管井过滤器的制作,保证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结构坚固、抗腐蚀性强不易堵塞。过滤器长度,根据可开采含水层的累计厚度、富水性、设计取水量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可开采含水层累计厚度不超过30m时,过滤器长度按含水层累计厚度取值)。过滤器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和排列方式 ,根据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孔隙率宜为15%30%。缠丝过壁24mm,垫筋两端设挡箍;缠丝材料应无毒、耐腐蚀、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缠丝断面形状宜为梯形或三角形;缠丝孔隙尺寸应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均匀性确定。2.1.7 井管安装质量要求2.1.7.1井管安装前按照钻孔的实际地层资料校正,然后进行井管组合、排列、测量长度,并按井管排列顺序编号。2.1.7.2下管方法根据管材强度、下置深度和起重设备能力等因素选定,符合下列要求:2.1.7.2.1悬吊下管法,用于井管自重(或浮重)小于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2.1.7.2.2托盘(或浮板)下管法,用于井管自重超过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2.1.7.2.3多级下管法,宜用于结构复杂和下置深度过大的井管。各类井壁管及过滤器允许一次安装长度可按表4.2的规定选用。 各类井壁管及过滤器允许一次安装长度表 表4.2井壁管和过滤器种类钢制井壁管及过滤器铸铁井壁管及过滤器钢筋混凝土井壁管及过滤器塑料井壁管及过滤器混凝土井壁管及过滤器无砂混凝土井管允许一次吊装长度(m)250500200250150200150托盘下管允许一次安装长度(m)200250100501002.1.7.3井管的连接做到对正接直、封闭严密,接头处的强度满足下管安全和成井质量的要求。2.1.7.4过滤器安装位置的上下偏差不超过300mm。2.1.7.5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井管位于井孔中心。下井管时安装井管扶正器,其外径比井孔直径小3050mm。根据井深和井管类型确定扶正器的数量,间隔320m安装一组,每眼井至少安装2组。无砂混凝土管与混凝土管井,扶正器的数量应适当增加。2.1.7.6井管底部座落在坚实的基础上,若下部孔段废弃不用时,必须用卵石或碎石填实。2.1.8 滤料回填2.1.8.1滤料级配填砾过滤器的管井井管安装后,根据以下要求及时进行填砾。滤料高度超过过滤器的上端;滤料用磨圆度较好的硅质砾石;不应含土和杂物,严禁使用棱角碎石;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小于2,滤料规格可按下列要求确定:砂土类含水层:D50=(68)d50碎石土类含水层:当d202mm时 D50=(68)d20当d202mm时,可不填砾或充填1020mm的填料;(注: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填砾时,滤料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报出原因并排除。2.1.8.2检查滤料质量标准2.1.8.2.1回填滤料的规格,根据井孔中含水层颗粒大小而决定,符合机井技术规范的设计要求。2.1.8.2.2检查滤料的形状是否圆滑,不用碎石做滤料。2.1.8.2.3检查滤料质地是否坚硬,与水是否起化学变化。2.1.8.2.4检查筛选的滤料粒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粒径大小是否均匀,不合格的滤料颗粒不得超过15%。2.1.8.2.5检查滤料数量是否与计划数量相符,滤料数量比计划数量多备足20%。2.1.8.3回填滤料方法和注意问题2.1.8.3.1回填滤料方法2.1.8.3.1.1采用静水填滤料。2.1.8.3.1.2沿井管周围连续的均匀缓慢的填入,速度不太快。滤料中途受阻,不许摇动或强力提动井管,可用小掏筒或活塞下入井管内慢慢上下提动,直至滤料下沉为止。2.1.8.3.1.3回填滤料用计量容器,便于及时的与计划数量校对。当滤料填入到一定数量时,等滤料下沉,用测棒测量填滤料高度,边填边测,直到计划位置为止。测棒是用圆铁棍制成,长0.51m,两端呈圆尖形,其重量超过所用测绳总重量的一倍。2.1.8.3.2回填滤料注意问题2.1.8.3.2.1严禁一侧集中填滤料,不可快速猛倒冲击井管或造成堵塞。2.1.8.3.2.2按管井设计的位置回填滤料及高度不许马虎从事,以防滤料下沉而失去拦砂滤水作用,而影响成井质量。2.1.8.3.2.3所填滤料留样备查。2.1.9 管外封闭2.1.9.1封闭材料粘土球。采用优质粘土,经人工浸泡拌和,制成直径2530mm粘土球。粘土球必揉实风干,风干后表面无裂纹、内部湿润,含水量约为20%左右。2.1.9.2封闭前的准备封闭前,按照管井施工图所要封闭的深度,计算出需要填入的粘土球的数量。粘土球实际准备的数量,比计划数量多25%30%。2.1.9.3封闭方法管井封闭材料的填入方法与填滤料方法相同。为了保证将粘土球填至计划位置,弄清粘土球在泥浆中的崩解时间。投入前,先取孔内泥浆进行崩解时间试验,一般要求粘土球的崩解时间等于粘土球下沉至预定位置所需时间再加0.5h。粘土球在泥浆中下沉时间可用下列公式计算:=k 式中:为粘土球下沉速度,cm/s;k为系数,常选用3540;d为填入粘土球直径:cm;r1为泥浆相对密度,采井孔上、下部取样的平均值;r为填入粘土球的相对密度。2.1.9.3.1当管井开采一个厚层含水层组,按规定将滤料填至含水层顶板以上8m时,其上部到井口段若没有需要严密封闭的地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优质粘土块封闭到井口,即可达到要求。2.1.9.3.2当管井开采的含水层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层间相隔距离较大,两个含水层的颗粒直径又有较大差别,两个含水层所填滤料直径也不同。在两种滤料之间,都充填粘土球,以节省滤料及投资。在上层滤料层顶上,再填入粘土球或粘土块封闭到井口。2.1.9.3.3当管井揭穿被污染的含水层,或苦咸涩色的不良含水层以及非计划开采的含水层,对于这样不良的含水层,用粘土球进行严格的封闭,其封闭位置超过不良含水层顶底板各不少于5m。2.1.9.3.4在特殊高压含水层地区建井,尤其是水压较高,采用速凝水泥砂浆封闭。其配方是,水泥:砂为1:4,再加入相当于水泥重量的2%的氯化钙。先将水泥与砂掺匀,加水搅拌,倒入深于水的氯化钙,搅拌均匀,即可用泥浆泵注入封闭或用提筒注入封闭。封闭段的高度大于15m。有的单位在最上部的含水层顶上放置13个棕头或压入干海带,然后再灌水泥砂浆,其封闭效果更好。2.1.9.3.5井口封闭,在井管周围开挖深度1.5m的坑,填入粘土球或优质粘土块,边填边夯实,直至井口。上部铺用20cm厚的混凝土护面。2.1.9.4管外封闭位置,上下偏差不得超过300mm。2.1.10 洗井和试验抽水2.1.10.1填砾完毕后及时进行洗井并补填滤料。2.1.10.2洗井方法和工具,按井的结构、管材、钻井工艺及含水层特征选择,尽量采用不同的洗井工具交错使用或联合使用。2.1.10.3洗井和试验抽水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2.1.10.3.1洗井完毕后,井底沉淀物厚度小于井深的5/1000。2.1.10.3.2洗井完毕后,进行试验抽水,水泵出水后30分钟采取水样。用容积法测定的含砂量:中、细砂含水层不得超过1/20000;粗砂、砾石、卵石含水层不超过1/50000。2.1.10.3.3试验抽水时,做一次大降深抽水,水位稳定延续时间:松散层地区不少于8小时;贫水区和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地区,水位稳定延续时间适当延长。有特殊要求的管井,做三次降深抽水。2.1.10.3.4试验抽水达到设计出水量,不低于设计出水量的75%。2.1.10.3.5试验抽水终止前,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2.2 输水工程2.2.1 PVC输水管道安装2.2.1.1 管沟开挖2.2.1.1.1安全措施:穿越道路施工时,挖土管沟两端应设立路障、危险旗之类的标志,夜间应挂指示灯,以防止行人或车辆不注意造成事故;应设法保护与沟槽相交的电杆、标桩、井点及其他管道、构筑物等设施。2.2.1.1.2挖土:管沟挖深应以设计标高为依据,要保证沟底土层不被扰动,不受水侵泡、不受污染;在无地下水时,挖至规定标高以上510cm处停挖,有地下水时,挖至规定标高以上1015cm处停挖,留待下管前清挖,并人工对底部找平。若下管与挖土配合紧密,亦可一次挖至标高;在沟底遇到不易清除的大型块石时,块石要铲削到沟底标高以下1020cm,然后用当地软土平整夯实作为垫层;挖土不允许超过规定标高,局部超挖要认真处理,超深在15cm以内,又无地下水时,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当沟底有地下水或超深过大,则应砂夹石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宜于开挖沟槽。2.2.1.1.3人身安全:当在深沟内挖土施工时,沟上要设专人监护,注意沟壁的完整,对于危险地段,应采用加大边坡及支撑措施,确保作业安全,防止塌方伤人;当沟槽位于旧坟墓区时,防止有害气体的污染中毒。2.2.1.1.4堆土位置:堆土尽量在沟槽一侧,以便另一侧进行安装作业,堆土线应距沟边线0.51.0m作为沟边便道。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沟边道应更宽,同时要作土埂防止水串入沟内。在电杆、变压器附近堆土时,其堆土高度应考虑到距电线的安全距离;土墙边不宜堆土,砖墙和建筑物边只能堆积少量的土,防止土堆的侧压将墙推倒。2.2.1.1.5防止压埋:沟边堆土不允许压埋任何管道的井盖坐标桩点及雨水排出口。若不可避免时,除与有关部门联系外,尚应加放标志。2.2.1.2铺管前准备工作2.2.1.2.1铺管前的准备工作,塑料管材的运输及堆放:搬运时不能摔仍和剧烈撞击,不能日晒,堆放应放在温度不超过40的库房和棚内,不应露天存放,更不许曝晒。2.2.1.2.2管材到货后,应及时对照检查,外壁内壁是否光滑、平整,不允许有气泡裂口及明显的波纹、凹陷、杂质、颜色不匀、分解变色浅等。同一批管材的壁厚偏差不得超过14%,管材两端应与轴线垂直。插口、承口工作面不得破损,尺寸正确;承口内径允许偏差为-0.2+0.36mm。管件、阀门的检查:管件应齐全,管封、填料应满足要求;阀体应完好无裂纹,启闭灵活,同时记录启闭转数和方向。2.2.1.2.3下管前的准备工作:先将所需管材,管件安装要求的种类、口径运至大致相应的位置,管道摆放要考虑不堵塞道路,不影响沟槽安全,下管排管方便等因素;对承插式管材的承口方向应尽量和敷管前进方向一致,在坡度较大的斜坡地区,沟边摆管时承口应偏向上方,以利于装管。在现场狭窄的地段施工,运进的管子经检查后应立即下槽沟,不允许在沟边摆放。要防止管材滚入沟槽造成事故。2.2.1.2.4下管的基本要求:先检查管沟开挖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深度、沟底平整度等。要保证管体平稳下到沟底,不得发生碰撞和滚落。方法要简单、要易于操作,安全可靠。2.2.1.2.5管路连接2.2.1.2.5.1管道系统安装前,应对材料的外观和接头配合的公差进行仔细的检查,必须清除管材及管件内外的污垢和杂物;施工中清理承口表面时,不得带载有油污和水分的手套。2.2.1.2.5.2 塑料管之间的连接采用热熔连接。2.2.1.2.5.3 热熔连接工具的温度控制精确,加热面温度分布均匀,加热面结构符合焊接工艺要求。2.2.1.2.5.4 热熔连接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施加的压力以及保压、冷却时间,符合热熔连接工具生产企业和聚乙烯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生产企业的规定。2.2.1.2.5.5 热熔对接连接符合下列规定:两待连接件的连接端伸出焊机夹具一定自由长度,并校直两对应的待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错边不宜大于壁厚的10%。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连接面上的污物使用洁净棉布擦净,并铣削连接面,使其与轴线垂直。待连接件的断面使用热熔对接连接工具加热。加热完毕,待连接件应迅速脱离加热工具,检查待连接件的加热面熔化的均匀性和是否有损伤。然后,用均匀外力使连接面完全接触,并翻边形成均匀一致的凸缘,凸缘的高度和宽度符合有关规定。2.2.1.2.5.6 热熔承插连接管材端口外部进行倒角,角度不小于30,且管材表面坡口长度不大于4mm。测量管件承口长度,并在管材插入端标出插入长度和刮除插入段表皮。管材、管件连接面上的污物使用洁净棉布擦净。管材插口外表面和管件承口内表面使用热熔承插式加热工具加热。加热完毕,待连接件迅速脱离承插连接加热工具,检查待连接件的加热面熔化的均匀性和是否有损伤。然后,用均匀外力使连接面完全接触,使其承口端部形成均匀凸缘。2.2.1.3 管道附件的安装2.2.1.3.1水表安装水表安装在水表井内,注意水表的安装方向,使进水方向与水表上标志的方向相同,旋冀式水表应水平安装,不允许垂直安装。螺冀式水表可以水平、倾斜或垂直安装,垂直和倾斜安装时,水流方向必须自下而上。为使表计量准确,水表至阀门间管段最好要有一定距离,其长大于或等于710倍管径。小口径水表在阀门与水表间应装有活接;大口径水表,在水表前后以伸缩节相连,或者水表两侧法兰胶垫采用双层。2.2.1.3.2阀门与三通安装为了保证输配水管正常工作,在管道上安装必要的阀门。本工程阀门种类主要包括闸阀和截止阀,安装在小于DN50(含DN50)管道上的阀门均为截止阀,其余均为闸阀。管道与阀门和三通连接时,阀门和三通下应设置支墩。支墩与管道之间应设橡胶垫片,以防止管道破坏。管径小于40mm的阀门可不设止推支墩。2.2.1.4管沟回填基本要求2.2.1.4.1回填的步骤管路安装前在管路的下方垫1015cm厚的细砂层,当管道施工完后将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部分回填,留出接口位置。管道质量检验合格后,将剩余土方回填。土方回填要夯实。2.2.1.4.2基本要求:管底至管顶上0.5m以内的回填土,不应有粒径大于100mm的石块、砖渣等杂物。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回填土应人工夯实但不得使管道移动或损坏管子。接头工作坑和掏洞部位的回填更应仔细。 2.2.1.4.3注意事项:回填前,管沟内的支撑应依次拆除。管子两侧及管顶0.5m内的回填土宜辅轻夯。回填土每层不宜超过0.20.25m。3、 输配电工程3.1 电杆基坑施工3.1.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3.1.1.1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5%;垂直线路方向不应超过50毫米;3.1.1.2转角杆:位移不应超过50毫米。3.1.2基坑底使用底盘时,坑底表面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3.1.2.1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毫米;3.1.2.2双杆的两杆坑探度高差不应超过20毫米。3.1.3电杆埋设深度在设计未作规定时,应按下表所列数值埋设:电杆埋设深度表 杆长(米)8.09.010.011.012.013.015.0埋深(米)1.51.61.71.81.92.02.3注:遇有土质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时,应做特殊处理。3.1.4电杆组立后,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每回填500毫米应夯实一次。3.1.5回填土后的电杆坑应有防沉土台,其培设高度应超出地面300毫米。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留防沉土台。3.1.6采用杆立杆,电杆坑留有滑坡时,滑坡长度不应小于坑深,滑坡回填土时必须夯实,并留有防沉土台。3.2电杆组立施工3.2.1电杆起立前顶端应封堵良好。3.2.2电杆立好后,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毫米;电杆的倾斜不应使杆稍的位移大于关个杆梢;3.2.2.2转角杆应向外角予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3.2.2.2终端杆应向拉线侧予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向拉线侧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3.2.3线路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90度转角杆及终端杆当采用单横担时,应装于拉线侧。3.2.3.1横担安装应平整,安装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数值:3.2.3.2横担端部上下歪斜:20毫米;3.2.3.3磺担端部左右扭斜:20毫米。3.2.4导线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距杆顶距离不宜小于200毫米。3.2.5以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3.2.5.1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空隙;3.2.5.2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出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2扣;双螺母可平扣。3.2.5.3必须加垫圈者,每端垫圈不应超过2个。3.2.6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3.2.6.1立体结构:3.2.6.1.1水平方向者由内向外;3.2.6.1.2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3.2.6.2平面结构:3.2.6.2.1顺线路方向者: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3.2.6.2.2横线路方向者: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3.2.6.2.3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3.2.7瓷横担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2.7.1垂直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毫米;3.2.7.2水平安装时,顶端应向上翘起510度,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20毫米;3.2.7.3全瓷式瓷横担的固定处应加软垫。3.3拉线安装3.3.1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3.1.1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度,当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度;3.3.1.2终端杆的拉线及耐胀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与线路方向垂直;3.3.1.3拉线穿过公路时,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米;3.3.1.4采用绑扎固定的拉线安装时:3.3.1.4.1拉线两端应设置心形环;3.3.1.4.2钢绞线拉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3.2毫米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3.3.1.4.3合股组成的镀锌铁线拉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3.2毫米镀锌铁线绑扎固定,绑扎应整齐紧密,缠绕长度为: 五股及以下者,下缠150毫米,花缠250毫米,上缠100毫米。3.3.1.4.4合股组成的镀锌铁线拉线采用自身缠绕固定时,缠绕应紧密,缠绕长度:三股线不应小于80毫米,五股线不应小于150毫米。3.3.1.5采用VT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的拉线安装时:3.3.1.5.1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3.3.1.5.2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得损伤导线;3.3.1.5.3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有可靠固定。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不宜超过400毫米;3.3.1.5.4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时,其尾线端的方向作统一规定;3.3.1.5.5UT型线夹或花蓝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蓝螺栓应封固。3.3.2合股组成的镀锌铁线用作拉线时股数不应少于三股,其单股直径不应小于4.0毫米,绞合应均匀、受力相等,不应出现抽筋现象。3.3.3当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拉线不应有过松、过紧、受力不均匀等现象。3.3.4埋设拉线盘的拉线坑应有滑坡(马道),回填土应有防沉土台,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应使用双螺母。3.3.5居民区、厂矿内,混凝土电杆的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时,应装设拉线绝缘子。在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米。3.4电杆上的电气设备安装3.4.1杆上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4.1.1安装牢固,水平倾斜不应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3.4.1.2一、二次引线应排列整齐、绑扎牢固;3.4.1.3高压计量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3.4.1.4设备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规定。3.4.2跌落式熔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4.2.1各部分零件完整、安装牢固;3.4.2.2转轴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砂眼;3.4.2.3瓷件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3.4.2.4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30度;3.4.2.5动作灵活可靠、接触紧密,合熔丝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程;3.4.2.6上下引线应压紧、与线路导线的连接应紧密可靠。3.4.3低压保险丝(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4.3.1二次侧有断路设备者,应安装于断路设备与低压针式瓷瓶之间;3.4.3.2二次侧无断路设备者,应安装于低压针式瓷瓶外侧;3.4.3.3安装牢固、接触紧密。不应有弯拆、压偏、伤痕等现象。3.4.4不应以线材代替保险丝(片)。3.4.5杆上避雷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4.5.1瓷件良好、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应加 垫层;3.4.5.2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不小于350毫米;3.4.5.3引下线应短而直、连接紧密,采用绝缘线时,其截面应不小于:上引线:铜绝缘线不小于16毫米;下引线:铜绝缘线不小于25毫米;3.4.5.4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3.4.5.5引下线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规定。4、 田间道路工程4.1路基处理4.1.1清除表土4.1.1.1经现场勘察发现,原地表主要为耕植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在路基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对施工范围内原地面进行清表处理,用装载机与挖掘机配合施工,集中堆放清除的表土,挖掘机装车、自卸车外运,自找弃土场弃掉。4.1.1.2拆除沿线未经确定或不允许保留的障碍物,如杆、线。必要时与当地部门联系共同商定,减少不必要麻烦;暂不能拆除的线杆作指示牌,开挖时留有一定的土台,并做安全防护。4.1.2施工测量放线清表后由测量人员先进行施工测量放线,首先恢复中线,定出开挖边线及高程控制点,并每10m设一里程桩,为防止道路基层宽度不够,开挖的路槽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60cm左右。4.2路床压实4.2.1路床平整不用进行开挖在原土基础上整平并压实。用推土机根据高程控制点及时进行粗平及排压,保证路床虚度一致。推土机排压后,测量人员再次测设高程控制点,虚度为2cm,由刮平机根据控制点进行细平,用装载机及时将刮出来的多余的土清走,保证路床宽度。4.2.2路床压实细平后由振动压路机、21-24t的三轮压机本着先轻后重的原则对路床进行碾压。碾压时先从路外侧边缘开始,外侧轮的1/2压在路肩上,每次重轮重叠1/21/3,逐渐压至路中心,即为一遍,碾压一遍后,再仔细检查平整度和标高,即时修整,修整时应从表面下挖深翻松8-10cm,然后再进行填补。第一次由振动压路机静压按2km/h速度进行,一进一退两遍;第二次振动碾压,速度相对加快,按3km/h进行,二至三遍;第三次三轮静压,开始按1.8km/h速度,加快按2.4-2.7km/h进行,4-6遍;路基边缘两侧多压二遍。碾压应遵循由低到高、从边到中、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后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