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24112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对择业目的和意义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它对大学生择业决策起着指导和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它具有择业标准现实具体化、择业价值取向多样复杂化、择业期望多元短期化、实现择业价值途径多样化等特点。综合分析,大学生择业现状主要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科学目标、坚持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营造择业观教育良好环境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恰当择业观的主要途径。关键词:择业观 ;大学生 ;教育对策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对择业目的和意义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它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还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旧的择业观念面临崩溃,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大学生对择业的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多变;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相应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和把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对其开展针对性的科学择业价值观教育,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择业价值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在现代社会,职业是影响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职业决定了个人的经济收入、声望地位、生活方式和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因此,择业是漫长人生道路中关键性的一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日益凸现,择业观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1、择业价值观评价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择业观由追求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逐渐转向“经济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与以往相比,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地位等因素在择业评价中的重要性下降,功利性和个体化倾向突出是当代大学择业评价标准的重要特点。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评价标准越发务实和具体。 2、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矛盾性 当今大学生对职业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因而择业也呈现多样化。同时,由于大学生职业选择处在自我主体性与外在社会客观性的矛盾冲突中一方面他们确立了个体的主体地位与注重物质利益的择业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摈弃传统的择业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这种择业观的困惑和矛盾在大学生身上明显体现,这对培养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不利的。 3、择业期望呈多元化趋势,择业价值目标呈短期化、功利化 大学生的就业热点带有普遍的倾向性,即青睐经济待遇丰厚的三资企业和工作稳定、工资福利较好的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大多数大学生仍将择业目标定位在北京、上海、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而很少考虑有发展前景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4、实现择业价值途径和手段多样化 当前,毕业生主要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进行就业。因此,大学生择业不再是一厢情愿,而是要和社会、用人单位发生交流,双向选择,达到共鸣方可实现就业。在市场竞争中,他们不能再一味的在学校“等、靠、要”,而是信奉“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二、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原因分析导致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首先,社会发展潮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当代的知识经济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人才的综合能力全面化。大学生认识到只有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才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大潮中发挥作。其次,社会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是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容易错位的动因。第三,人才市场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才市场更为有序,各项制度的日趋严格。但在生活中,唯才是用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此外,支持创业的社会环境还需继续营造。还缺少对这个群体关注的优惠政策、社会福利保障体制以及对大学生的紧急经济支持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二)学校教育政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正确择业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当前,学校的择业价值观教育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革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学校的一元价值观与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矛盾。学校教育是人社会化的主要手段,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和手段。除学校教育外,许多正式和非正式的机构,也深刻的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择业观。其次,传统学校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择业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焦点。另一方面,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应不仅要维护社会一定的择业观,而且也要倡导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择业观。再次,高校就业咨询体系的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形成信息化,全程化的指导体系,不能对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择业观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三)家庭教育因素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是个人接受的第一个教育历程,许多人格、观念的养成皆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家庭也是人类发展互动的第一个社会世界,人生早期在与父母的人际互动中,价值观有意无意的被传递着,而个人也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一些价值观。但相当一部分家长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教育误区的影响。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诸多误区,在教育方法上:重言教,轻身教。在教育的内容上:重智力,轻素质。在教育的成果上是重期望,轻培养。 第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甚至冲突。当前部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由于缺乏联系,影响了择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造成择业观教育的段层,使家庭教育出现空白,对社会和学校的择业价值观教育不能起到推进作用。第三,家长自身素质影响。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水平,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存在于相当部分家长中的“重机关,轻个体”、“重城市,轻基层”、“求稳定、保终身”的职业教育观还深刻影响着大学生。 三、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对策大学生的择业观直接影响其职业的选择,不良的择业倾向将导致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受挫。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择业观,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关系到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问题。 (一)确立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科学目标 确立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科学目标,是深入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目标必须把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既是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正确确立择业观的保证。第二,培养正确的义利观和自我实现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自我实现观,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服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利益与对社会应尽的责任结合起来。第三,培养正确的择业态度。大学生择业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自大、保守、依赖、投机等消极心态,严重影响着他们正确择业。所以,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处理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公与私等择业问题,以积极乐观的良好择业态度迎接人才市场的挑战,成功选择理想职业。 (二)坚持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大学生人生道路的方向,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择业观教育时,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原则。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是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与需要,在满足了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满足个人需要,其个人价值也就体现在这一过程中。第二,享受权利与承担责任相统一的原则。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他在依法享有个体权利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择业必须把权利和责任辩证统一起来,在不损害集体、社会、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该以义为先,先义后利。 第三,自我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原则。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为其目标而奋斗。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大学生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到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把从事的职业当作实现自我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基础和手段,同时,自我理想又为干好本职岗位工作提供原动力。 (三)切实加强就业指导 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高等学校要转变观念,构筑科学、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实践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高校有必要成立一支专兼结合、业务水平精湛的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不断加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改进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真正实现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其次,要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指导,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避免求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信息指导,通过传播沟通信息,建立教育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而架桥铺路。三是心理指导,学校可对大学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四)营造择业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 育人环境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是实际效果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首先,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促使高校在教育中培育、倡导符合时代要求的择业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择业观,促使大学生形成素质成就型的择业价值观。其次,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和传统文化的引导激励作用,为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宣传必须旗帜鲜明,要倡导正确的择业评价标准,对体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着力塑造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基本要求和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和择业价值观。 四.结语 人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利益导向在人们文化观念上的反映。目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与当前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是一致的,现实主义是它的最大特征,在市场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功利性色彩和个人主义色彩,与此并存的一些传统的择业价值观念,如就业中的“求稳定”心态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嬗变,既反映了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的基本走向,也反映了社会变革的痕迹。但我们相信,随着就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将日趋理智与成熟,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兼顾个人发展与经济收入将成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主流。 参考文献1 田景海.大学生择业社会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5).2 王路江.测量愿望大学生选择职业实证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3 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 4 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5 赵卫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模式案例事务全书M.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9, (3).6 弗伊多博林科夫,阿伊克拉夫琴科 .社会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 7 吴谅谅,李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及其影响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9,(7).8 楼仁功.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探析与引导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 (10).9 陈有志,王婉.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10 朱贻洲,朱炳.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嬗变J.当代青年研究,2006,(5).11 张华.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世俗化过程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休闲娱乐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