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02701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总体决策部署,现就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2018年,全县基本构建起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框架,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更加凸显,基本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到2022年,全县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和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协同培养,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农机装备等,打造一批省内领先的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分类培养,健全评价激励,围绕农技推广、畜牧兽医、农村卫生、乡村教育、农村事务管理、建设规划、环境整治等,建设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农村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创新培育机制,规范管理服务,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强化政策支持,构建良好环境,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壮大一批富有活力的农村发展带头人和“引领者”。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深入挖掘培养,突出带动致富,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开发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乡土人才和能工巧匠。二、工作任务(一)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为引领,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以上,到2022年,建立10个以上综合培育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2.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保障、激励考核机制,着力提升农技推广人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全县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在100人以上,其中乡镇农业综合站3人以上,县级七大农业主导产业每个5人以上。加大现代农业、高效特色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业集约化水平。加强基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培育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每年分层分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人,力争5年内轮训一遍。3.提升农村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为农村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实施“金蓝领”培训项目,运用政府引导、企业推进、社会参与的培训模式,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参加维修电工、电焊工、机修钳工、车工等工种为主体的技师培训。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具有劳动能力和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以农产品市场行情、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技能培训田间课堂”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围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家庭服务业发展,开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竹编等特色产业培训,促进乡村旅游人才振兴。开展“送智下乡”活动,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乡贤名人、乡村工匠、非遗传人等,每年开展技能培训60人以上,到2022年,为乡村培训技能人才300以上。4.实施各类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探索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实施专科层次定向培养,每年完成一批林业、农业、水利、卫生、文化定向培养生的实习培养、招收录用工作。建立农村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每年招收一批定向师范生,持续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教师。到2022年,每年为乡(镇)补充事业编制干部20人以上,向基层卫生院输送医务人员10人以上,向村卫生所(室)充实卫技人员5人以上,向基层中小学(含公办幼儿园)输送教师50人以上,引进紧缺型高学历人才15人以上。(二)引导人才集聚基层,不断充实乡村人才资源5.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吸引各行各业优秀青年返乡下乡创业,为农村发展党员、村“两委”班子做好人才储备。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对农科类毕业生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成长成才。6.鼓励社会事业人才服务基层。支持县级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开办诊所、医生工作室。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制定走教教师补助政策,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鼓励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赴乡村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实施新乡贤培育与成长工程,引导村内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扎根本土,发现、培养、壮大新乡贤队伍。鼓励乡村规划、文创、旅游等各类高端人才及专业化社会工作者参与农村基层服务。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村开展志愿服务。到2022年,组建志愿服务团10支以上,每年开展专家志愿服务、巾帼行动和百企帮百村行动20次以上,服务群众3000人次以上。7.针对急需人才设立“特岗”。通过特设岗位,鼓励和引导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探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应届毕业大学生、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探索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招聘全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年招募特聘农技员10人以上,全科医生4人以上,到2022年,为乡村配备特聘农技员50人以上,全科医生20人以上。8.开展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每年组织20名左右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以推广绿色优质、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大关键时节、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发挥好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用,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每年指导农户1000户(次)以上、指导面积10000亩以上,到2022年,为5000户(次)以上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指导种植面积50000亩以上。(三)加强人才激励保障,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9.探索人力资源开发新方法。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崇义籍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每年吸引返乡人才20人以上,到2022年,吸引返乡人才100人以上。10.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落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职创新创业制度,按规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健全农业科技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11.构建基层人才评聘新标准。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措施。提高高等级职称岗位设置数量,拓宽专业技术人才职级晋升空间。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使用制度,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农村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开展农村人才评价与认定工作。12.健全人才待遇保障新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级以上职称的全科医生可直接入住人才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享受政府津贴补助,可直接入住人才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全面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交通补助、教师免费体检、乡村特困教师资助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建设乡村人才公寓。13.创新人才激励奖励新举措。在推荐、选拔国家、省、市级人才评选时,注重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且业绩优异的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学校教师等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奖励结果列入职称评审内容。做好优秀乡镇农技人员、最美基层农技员、乡村教育突出贡献奖等评选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批具有较大示范作用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5人以上,到2022年,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2次以上,评选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30人以上。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务求实效。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切实抓好落实。(二)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带动人才回流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现代生产元素和提供人力支撑。(三)强化考核引导。从2018年开始,把乡村人才振兴列入全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将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任务分解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引导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人才振兴聚焦聚力。(四)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乡村人才先进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xx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全文)根据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总体部署,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大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和“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求,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类人才形成合力,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优先发展。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在强化人才供给上优先保障。二是坚持高端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坚持分类开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采用差异化、针对性引才用才措施,为乡村人才成长提供便捷通道和广阔舞台。四是坚持凝聚合力。注重发挥各类人才优势,密切衔接、相互配合,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协同机制。五是坚持政策激励。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二、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2018年,全省基本构建起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框架,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更加凸显,基本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到2022年,全省基本建立起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和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全省乡村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左右。(二)主要任务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统筹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五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协同培养,加大稳定支持,围绕种业发展、农机装备、绿色高效、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分类培养,健全评价激励,围绕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渔业渔政、农村卫生、乡村教育、农村事务管理、农村法治、建设规划、环境整治、改厕节水等,建设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农村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创新培育机制,规范管理服务,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深入挖掘培养,突出带动致富,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文化传承、家庭服务等,开发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乡土人才和能工巧匠。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强化政策支持,构建良好环境,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壮大一批富有活力的农村发展带头人和“引领者”。三、重点工作(一)聚焦“引进来”,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1.强化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领头雁”作用。依托泰山人才工程、外专双百计划,加大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适当增加农业领域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外专双百计划支持数量,扩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规模,持续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遴选工作。加大省级引进外国专家项目支持乡村振兴力度,着力提升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发利用水平。到2020年,支持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团队数量达到100个左右。2.推动农业自主创新整体水平提升。对接现代高效农业高端人才需求,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实行“一事一议”,面向全球引进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400万元人才津贴、5000万元综合资助或6000万元直投股权投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支持乡村发展的国家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吸引国内外高校来鲁设立涉农创新平台。(二)聚焦“培养好”,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为引领,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到2022年,建立一批综合培育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万人。4.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实好我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20条措施,不断完善引进培养、服务保障、激励考核机制,着力提升农技推广人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全省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在2万人以上。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每年分层分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000人,力争5年内轮训一遍。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创办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大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业集约化水平。加强基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培育农村经营管理人才。5.优化整合农科教人才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以农产品为单元、以全产业链为主线,吸纳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人才,建立服务大宗主导农产品、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创新团队,大力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农业各个领域的转化与应用。到2022年,稳定支持创新团队聘用400名左右农业专家、辐射带动4000名以上农业科研人才,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产品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全覆盖。6.提升农村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实施乡村人才技能培训计划,对具有劳动能力和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以农产品市场行情、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大篷车下乡”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围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家庭服务业发展,开展乡村民宿、农家乐、渔家乐、藤编、柳编等特色产业培训。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培育技术精良、服务到位的专业化队伍。开展“送智下乡”活动,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乡贤名人、乡村工匠、非遗传人等,促进乡村旅游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快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7.加强农村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坚持务实管用、增强实效,聚焦乡村组织振兴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依托国家和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采取省外培训与省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2018年对2000名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大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8.实施各类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探索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试点。启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涉农专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继续实施农村医学生免费订单定向培养,每年招考一批本科生,探索实施专科层次定向培养。建立农村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每年招收一批公费师范生,持续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全科教师。(三)聚焦“沉下去”,统筹集聚乡村人才资源。9.加大科技副职选派力度。研究制定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我省县域挂任科技副职的激励措施,持续做好面向全省选派科技副职工作,指导有条件市县探索选派科技副镇长和省级经济园区科技副职。每年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选派18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到各县(市、区)、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挂任科技副职,逐步增加选派数量。10.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携带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到2022年,全省科技特派员队伍规模达到1万人,实现涉农县(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11.持续推进访学研修。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推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加快人才双向流动,每年选拔1200名左右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160名左右基层人才到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访学研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推动各类人才、项目、资源向基层下沉。12.深化提升第一书记工作。坚持省派第一书记抓推进、市县第一书记抓提升,在实现第一书记对扶贫工作重点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的基础上,从2019年开始,全面推行向集体经济空壳村选派第一书记。持续开展对口帮包、联系帮带、干部驻村、双向挂职等工作。以县乡为主体,全面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实行对乡村组织的工作指导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13.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吸引各行各业优秀青年返乡下乡创业,为农村发展党员、村“两委”班子做好人才储备。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等工作,对农科类毕业生给予一定程度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成长成才。14.鼓励社会事业人才服务基层。实施“齐鲁基层名医”人才工程。支持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开办诊所、医生工作室。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制定走教教师补助政策,支持各地开展银龄讲学计划,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施“文化名人下基层”工程,鼓励各级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赴乡村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实施新乡贤培育与成长工程,引导村内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扎根本土,发现、培养、壮大新乡贤队伍。鼓励乡村规划、文创、旅游等各类高端人才及专业化社会工作者参与农村基层服务。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村开展志愿服务。15.针对急需人才设立“特岗”。通过特设岗位,鼓励和引导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探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新毕业大学生、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探索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招聘全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16.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每年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以推广绿色优质、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大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力度。发挥好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用,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每年指导农户100万户(次)、指导面积3000万亩以上。17.强化脱贫攻坚和重点区域人才支撑。加大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以及革命老区人才支持力度,在每年遴选的急需紧缺人才项目中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倾斜,每个项目给予最高150万元资金资助。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才支持力度。推进实施技工院校服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面向乡村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从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中选拔优秀卫生人员,到扶贫重点乡镇和薄弱卫生院任“业务院长”。(四)聚焦“留得住”,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18.探索人力资本开发新方法。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xx籍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19.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职创新创业制度,按规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健全农业科技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20.构建基层人才评聘新标准。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措施。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使用制度,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对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可聘用到正高级基层专业技术岗位。研究制定农村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开展农村人才评价与认定工作。21.健全人才待遇保障新政策。支持地方设置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服务。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交通补助、教师体检、乡村特困教师资助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建设乡村人才公寓。22.创新人才激励奖励新举措。在推荐、选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齐鲁和谐使者、齐鲁文化英才、齐鲁名师、齐鲁首席技师、省突出贡献技师等国家级或省级人才时,注重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且业绩优异的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学校教师等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奖励结果列入职称评审标准。做好优秀乡镇农技人员、最美基层农技员、乡村教育突出贡献奖等评选工作。扩大乡村之星评选规模,每年评选一批具有较大示范作用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农业厅牵头,省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务求实效。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切实抓好落实。(二)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带动人才回流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现代生产元素和提供人力支撑。(三)强化考核引导。从2018年开始,把乡村人才振兴列入17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将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任务分解到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引导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人才振兴聚焦聚力。(四)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乡村人才先进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新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