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总结-xxxx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团结奋斗,专注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创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是我能网x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x学校发展规划总结x,以供大家参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x学校发展规划总结x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x年2021年)依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2020年)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杨浦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学校制订新一轮发展规划。一、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复旦实验中学创建于2000年9月,是复旦大学与杨浦区教育局合作创办的一所区属完全中学,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x年6月通过杨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8月份被命名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地处五角场镇社区,占地面积36.7亩,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34个班级,1046名学生。在编教师133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数25.2%;中级职称64人,占教师数52%;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骨干教师8人,区骨干教师后备3人,区教育教学新秀7人。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本着点上先行、面上融合、整体提升的推进思路,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定位。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集群式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学校、上海市体育项目(手球、桥牌、排球)传统学校、上海市创造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区德育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获区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等。(二)取得成效1.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章程是学校的根本大法,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经调研-起草-攻坚-审定四个阶段,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研讨,由区教育局督导室特聘专家逐条悉心指导成文,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章程,获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后通过,成为学校依法办学和现代学校建设的制度规范和保障。x年6月学校重新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规章制度。2.教育质量稳步上升理念先行谋发展,精细管理显成效,多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构建人文和科学并举的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型课程注重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注重开阔视野,研究型课程注重个性化发展。学校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整、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校本化实施方式。教师教风踏实严谨,勤于钻研蔚然成风。x-x年,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各学科竞赛中总计获得全国奖项75人次、市级奖项442人次、区级奖项804人次。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x年中考名列前茅,合格率100%;高考总本率93.75%,达线率100%。3.教师团队良性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倡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形成志于教、勤于教、善于教、精于教的专业发展途径。学校师资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教师团队的成长呈现出合理化、梯队化的良性发展趋势,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管理和一线的中坚力量。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倡导学习型、文化型与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和个人专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围绕以乐学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办学,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的工作主旨,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教育改革、日常教学工作设计成为教师发展的舞台和载体,给教师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以学校领衔课题为中心,全面整合教师各类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沙龙、学刊征文、教学展示、教学比赛等教研活动中,让每位教师养成一种自觉教育科研的态度和习惯,目前已内化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中的自我需求。学校以三维评价(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科研水平和成果)为导向,形成七级梯队(新星教师、区教育教学新秀、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名师、市优备候选、市两名工程建设对象)的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4.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备,建立了智能机械、VR职业体验、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物理创新实验室,将再建六艺馆等创新实验室。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即时通讯、个人办公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已经完成;学校丰富、充实和完善校园网,完善校园网的软件应用系统及硬件设备;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素材库、试题库、学习软件包、校本练习等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职员工备课、教学、办公、管理的网络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设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x年学校再度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三)存在问题1. 课程特色不够鲜明在卿云课程框架下开展的特色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特色不够鲜明。德育特色活动设计和落实的系统性,以及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人文、科技素养的培育和育人质量的提升需进一步协调和突破。统一的课程设置、偏窄的课程结构、较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学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土壤。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高三等级考学科较难安排统一的训练时间,更合理的考试组织安排形式仍待探索。2.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校级干部平均年龄51岁,校级后备干部培养有待加强。教职工中三年内将退休19人,师资储备不足。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学科分布不均,学科名教师、特色教师缺乏。教师学历水平还未完全达标,研究生学历偏低。3.基础设施遭遇瓶颈因学校两证(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尚未办妥,致使学校硬件资源受到制约,在学校多样化发展方面和构建特色、先进、实用的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方面遭遇瓶颈。现阶段只能满足分类走班,无法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分层教学。初中生源激增和高中走班制,既对教学管理提出挑战,也对特色高中项目建设、全校性拓展课程开设、社团活动开展、创新实验项目建设造成掣肘,同时使得学校对于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弱。二、核心理念、发展目标和特色项目(一)核心理念学校以厚德乐学为办学核心理念。厚德指以培养和谐的人为学校的价值追求,教育和引导师生学习运用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乐学指秉承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培养师生人文底蕴,掌握科学的规律、原理和法则,即文化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与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是为学之道。(二)发展目标1.学校办学目标学校办学目标是坚持依法办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集团发展、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建设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质量提高、集团发展紧密、人文特色凸显的区域特色学校。办学条件优化:针对基础设施遭遇的瓶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科学优化教育布局,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使得学校育人环境日臻优化。教育质量提高:坚持先进教育观念引领,坚持科学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内容质量、过程质量、方式质量及其管理质量。集团发展紧密:抓住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的发展契机,凝聚文化共识、推进课程共创、强化教学共研、落实队伍共建、实现成果共享。人文特色凸显:人文素养培育的办学特色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特色上,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特色上,体现在人才培养方式特色上,最终体现在学生素养特色上。2.学生发展目标学校育人目标是坚持厚德、乐学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品行端正: 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学校重视立德树人,培养富有爱心、懂得包容合作、心态阳光高雅的中学生。乐学善思:依据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校培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并且知行zz的中学生。基础扎实:基本功的夯实是成功的前提。学校培养思路开阔、能够扎实地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懂得循序渐进的中学生。3.教师发展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责任意识: 教师具有人文精神、爱岗敬业、富有爱心的责任意识。创新勇气: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与时俱进,做智慧型教师。教师具有学识的底气、坚持的毅力、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好学精神: 教师具有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与时俱进的好学精神。善于合作:教师具有宽宏气量、共享智慧、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三)特色项目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以特色高中创建项目为载体,以课程领导力提升为核心,以人文素养培育学校特色为抓手,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1.特色定位人文素养培育的特色定位,源于我校承继复旦人文基因的办学传统。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是复旦大学心理学院的附属中学。1923年,郭任远教授筹建了复旦大学心理学院。1925年,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教育心理实验,改进中等教育,郭教授特创办复旦实验中学。在时代脉动中,学校历经多次搬迁和所属变更,虽然于1958年停办,但今天的复旦实验中学仍然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大学校训也是我校校训。在注重人文教育的精神内核上,我们与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复旦大学一脉相承。新世纪建校初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特别强调形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2. 学校办学特色的阶段性发展酝酿、构建阶段(2002年x年):学校提出文化育人的立人主张,人文教育优势凸显,经典诵读特色项目形成。通过阅读经典与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判断和就公共事务进行理性论辩的能力。学生屡屡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经典诵读等市区比赛中斩获奖项,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践、提高阶段(x年x年):学校秉承传统优势,进一步发展经典诵读特色,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科育人,构筑学程进阶的集群管理模式,开展整体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传承中华经典主题课程群。完善、提高阶段(x年至今):x年,学校抓住上海特色普通高中创建的机遇,将传承中华经典,培育人文素养申报为区第三轮特色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学校特色发展。从学程设计、课程育人、环境浸育三个维度,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人文素养培育整体办学特色。3.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个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与思考,指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提升人内在品质及外在行为素质的教育,通过理论、实践等教育活动的开展,将科学的观念、知识传授和熏陶,使其内化为良好的人格、气质以及修养,提升人的个人魅力、个人价值。高中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与人沟通、和人相处,在纷扰的世界中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是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其中包括完善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等。三、主要任务与措施(一)集团办学内涵提升工程1.发展目标坚持用公平优质托举每一个学生幸福人生的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提升每一名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主要项目(1)建立集团办学管理章程和发展规划。管理章程厘定集团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理事会的架构和职能、集团运作的体制机制、集团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集团制定了集团自主办学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顶层设计集团的发展战略、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设施使用、联合育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教师交流、跨校选课等。依据章程和规划,形成集团规章制度。(2)探索1+1+X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在理事会框架下,相应设置1+1+X的机构,明确权限、健全机构。使其成为理事会工作的有力支撑,形成完整、规范、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体系。(3)推进项目化加快集团学校内涵发展。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联合教研、课程共建、课题共研等方式推进集团学校课程建设,提升集团学校内涵发展。(4)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通过驻校流动、骨干游教、跨校带教、课程走教等方式,多途径地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集团内骨干教师带课程进入其他成员校,定期定时一线授课;以集团校本化课程建设促进集团校课程共享;激活集团内各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集团校整体师资队伍水平。(5)优化评估制度。聚焦文化共识、课程共创、课堂共研、队伍共建、成果共享五个方面,从学校、教师、学生的获得感中考量集团校的发展,寻找瓶颈问题,发现新的生长点,推动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3.达成指标(1)形成集团办学管理章程和发展规划。制定集团管理、师资安排、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合作方案。(2)集团校系列活动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3)集团内每学年教师流动比例符合区教育局规定要求。(二)学生工作提升工程1.发展目标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构建指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有复旦实验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2.主要项目(1)完善 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的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研学旅行,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显性功能,带领学生探寻中华经典的魅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2)开展系列特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自救互救、安全法制)、 人文滋养(民俗节庆、国学经典)、 仪式成长(生涯指导、公民意识)、综合实践(经典诵读、研学课程)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心智生活,成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充满人文情怀的人。(3)探索劳动教育有效途径。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将劳技课程与传承中华经典 培育人文素养校本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3.达成指标(1)系列特色活动的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2)研学计划、小结,研学手册,研学随笔,研究性论文等。(3)与劳动相关的校本课程和教案编写,劳动服务活动的组织和考核。(三)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1.发展目标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努力打造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构建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优化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校运作机制;重视实验教学开展,推进各级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依托复旦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2.主要项目(1)人文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即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学校从建设中华经典特色课程群起步,逐步演进到构建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学校人文素养培育特色发展。以指向学校特色发展的卿云系列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目标,构建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卿云课程群,研制卿云系列特色课程评价指标,从课程实施、人文素养、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形成特色发展。(2)区域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及课时管理系统推进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个性化教学实施系统。依据学校实际构建一套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即时反馈教学成效的个性化教学实施系统,打造一套以教学过程多媒体化为特色的互动教学中心、以教学网络化为特征的无边界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资源数字化为特点的资源中心、同时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高校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一批基于学生主体性学习风格的学科课程,从而让学校课程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将课程的选择权逐步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规划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课程,从而逐步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3)开展指向学生素养培育的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研究。构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特色课程创建,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体验,促进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课程教学实施能力,也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底蕴、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使学习过程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推进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从完善制度文化、改善实验环境、丰富教学功能、助推专业发展四方面着手,推进学校实验教学开展。提升创新实验室的效能,依托六艺馆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实验室智能机械实验室单片机物联网物理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打造特色鲜明的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模式,营造人文与科学并举的校园文化。(5)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做好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工作;支持三团一队建设,做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综合版画、绘画、舞蹈、沙画、中国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做好一校一品项目中华武术(太极扇);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实践站的实践点,与华东理工大学药理学院实践站合作做好实践点学生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以竞赛活动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3.达成指标(1)制定和完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创建方案,重点建设卿云特色课程群。总结项目成果,包括学生发展案例、学校发展案例、课程成果、课程实施案例孔子学院总部x年正式批准我校成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承接孔子学院总部562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