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中文摘要 我国的事业自1979年起步以来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事业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 英文摘要 3 引言 1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2 1、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特点 2 2、我国发展中的问题22.1、会计软件的水平不能满足会计、审计工作的需要3 2.2、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不强,制约了事业的发展 9 2.3、会计基础工作不能适应的需要 9 2.4、各地的培训形式主义严重,不讲实效,严重挫伤了各单位开展的积极性10 3.其中几个突出的问题12 3.1、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13 3.2、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数据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差。 14 3.3、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 14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分析1.、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晚,但发展较快1.1、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了推广与普及1.2、会计软件商品市场的初步建立1.3、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2.、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局限性2.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2.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2.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2.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2.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2.6、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2.7、匆忙甩掉手工账3.、企业对电算化重视不足3.1、 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3.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3.3、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15 1、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15 2、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15 3、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16 4、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16 5、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18 6、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21 6.1、加强程序操作控制22 6.2、加强人员职能控制24 6.3、加强系统安全控制24 6.4、加强内部审计25 三、会计电算化的前景瞻望26 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27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28 3.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264.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6结论26参考文献 32 致 谢 37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引言.“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即从非电算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初级电算化过渡到高级电算化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准确把握这个过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渐进性: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应包括实现如下几个转变过程: (1)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 (2)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 (3)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与此同时,对会计数据的管理应从数据库管理向数据仓库管理方向发展。 2.动态性: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和交叉并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浪潮,综合国内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形式,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 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1、.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特点:1.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1.2、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1.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也有一些企业干脆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1.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致使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投入高,运行成本高和效率低的所谓“两高一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启用会计电算软件的热情和主动性。2.、我国发展中的问题2.1、会计软件的水平不能满足会计、审计工作的需要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研制水平不能满足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的需要;如原始凭证的审核如何落实,报表系统的实用性太差报表格式的设定及数据勾稽关系的设定太过复杂,以至于一般会计人员几乎不可能迅速掌握其设定;另外,目前的会计软件一般都缺少可靠的审计线索、审计接口;二是会计软件的售后服务远远跟不上实际会计工作的需要,表现为不能提供及时的维护服务以及不能提供及时的免费升级服务,有些软件商甚至收取高额的服务费,事实上,获得免费的升级服务是软件用户最基本的权利。2.2、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不强,制约了事业的发展一是实施工作不实事求是、没有本着效益原则;如很多单位对工作没有系统的规划,更谈不上进行可行性论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计算机买回来再说。结果,计算机在家睡觉,软件没有,人员没有,一方面造成国家投资的严重浪费,另-方面,使单位的领导、职工因此对工作产生误解,不利于的实施,使的重要意义不能为人们所认识、接受,直接妨碍了的发展。二是没有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造成的成功率不高。据有关统计,在已实现的单位,真正实现甩帐的单位不超过30%,这样的系统根本没有效益可言.2.3、会计基础工作不能适应的需要要实现,首要的是实现手工会计的规范化,这是实现的前提.很多单位的日常会计工作混乱,没有严格按和会计法规进行,这种情况下再先进的系统也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益。2.4、各地的培训形式主义严重,不讲实效,严重挫伤了各单位开展的积极性如某省,自1997年起,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取得会计证必须先取得合格证。般会计人员报名时必须同时报名参加培训,报名连同培训共需缴纳费用近400元。而现在很多企业效益不好,单位不报销费用,个人更加承担不起,但为了取得会计证只好咬牙报名。那么,培训的效果如何呢只要看看培训的内容就知道,内容浅尝辄止,针对性很差,没有把常用软件的基本内容、功能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换作作为考核内容,许多经过培训的人员通过后仍然不知计算机为何物,更谈不上能直接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这样的培训当然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如此,其较高的收费同时还极大挫伤了会计人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事业的发展。.3.、其中几个突出的问题是: 3.1、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主要解决记账和报表处理效率问题,对于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先将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经人工核算后再重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系统(模块)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使得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并且在Internet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内涵也在进一步的延伸,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库存、销售、采购、生产等管理以外,涉及整个企业价值链的许多环节也被要求进入管理范畴。呼叫中心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呼叫中心也称为客户服务中心,企业建立呼叫中心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从而在销售和服务等方面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通过电话或Internet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企业可以提供大量的、连续不断的此类服务。而提供这样的服务的数据来源就是企业管理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如产品价格、序列号、维修记录等等。但目前的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信息还不能完全共享,使现有的财务提供的信息单一、滞后且缺乏前瞻性,不能及时、有效的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3.2、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数据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差。 于从软件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的软件生产还处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产品,数据的兼容性差,很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的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措施。 3.3、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仅仅十余年就已经步入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的深入发展阶段。十年来的实践、探索,使得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 1.1、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了推广与普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国营大中型企业大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中小企业、科研部门、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在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 1.2、会计软件商品市场的初步建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出现,解决了低水平重复开发、浪费人力物力的弊端。十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会计软件开发、销售、服务的专业性公司,建立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为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使会计软件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1.3、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在电算化发展的进程中,许多部门、地区、基层单位逐渐认识到培养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重要性,相继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电算化培训,各财经院校会计专业也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2.、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形势看好,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2.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理论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2.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2.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有许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各家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由于用户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薄弱,会计软件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负担起对用户单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初始建账等方面的责任。也就是说,销售的数量和范围越大,需要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就随之提高。这种“谁销售谁负责”模式的结果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此外,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部分单位热衷于自己研究开发会计软件,不顾现实需要和自身技术力量,盲目开发出的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版本升级无保障,软件更新和提高无从谈起。2.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2.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一般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2.6、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2.7、匆忙甩掉手工账。甩账是指会计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直接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停止手工记账。甩账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达到一定基础之上的,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一段时间以后,从人员素质及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情况进行的。有些地方的财政部门为了防止出现匆忙甩账曾明文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甩账,需经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验收确认后方可。但是,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立即不用手工记帐了。3.、企业对电算化重视不足3.1、 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对使用财会软件生成的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甚至在一些地区的工商管理部门因不熟悉电算化而放弃对使用财会软件的企业的审核和监督。还有的观点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人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最终使得财会软件适应不了企业的成长。3.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首先,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在已经开展了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都是使用的较低版本的商品化软件。相对于高版本的财务软件来说,低版本的财务软件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操作也要简单得多。但是低版本的财务软件在软件功能、系统安全性、系统维护等多方面都远差于同等系列的高版本财务软件。再次,虽然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电算化来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但我们应该看到,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仅仅限于大型企业和主要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对于占市场很大比重的中小型企业和大多数的基层事业单位来说,仍然是以手工进行会计核算为主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最后,占主导地位的核算型会计软件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手工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没有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而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简单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3.3、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的水平还是存在有较大差距。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另外,在人才的培训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培训内容上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相关内容;在培训时间上,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视后续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方法单一,效果欠佳。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甚至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之。.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今后发展的对策1、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比如具有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特征的“电算化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完全取消了各种会计明细分类帐和对帐操作,各种报表数据均能通过数据共享及时而准确地取得。 2.、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3.、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4.、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会计电算化考试、培训应遵循自愿原则,只有准备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才要求其会计人员培训,其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财政部门在进行帐务审批的同时审查其会计人员的资格,这样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目的性强,效果好;对暂时或一段时间内不准备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人员的培训则可以暂缓,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5.、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 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一)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三)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四)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五)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六)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瞻望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我国是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所有的这些主要体现在外国市场进一步的汇入和中国市场进一步的走出,就在这外入内出的时候,中国民族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其间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民族会计市场也是如此。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止不前。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里应特别强调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即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2.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自实施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来,随着软件评审工作和以机代账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开展工作。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3.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总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结论: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韦沛文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2、电算化会计 周国钢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3、计算机会计学 李 宁 首都经贸大学 1998年4、电算化会计 袁 树 上海财大出版社 1998年5、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 赵 伟 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2 第7期 6王文京。企业信息化是全球竞争的通行证J.中国青年,2001.7、初一. 新会计准则凸现八大变革N. 上海证券报,2006-02 8、 华笑丛. 新会计准则亮相07年年报将现六变N. 新闻晨报, 2006-02-17 9、 何军, 岳敬飞. 新会计准则或使五类公司业绩“一飞冲天”N.上海证券报,2006-02-17守明,试析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11、葛家澍,迎接21世纪密切关注国内外财务会计的新动向,会计研究,1999年第1期12、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第七期13、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四川会计,1997年第12期。14、任多魁,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载山西财税1997年第11期15、吴水澎、陈汉文、邵贤第,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年第五期16、李显岭: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探讨,载医药财会1997年第5期。 17、BouldingKE.Areconstructionofeconomics.NY,ScienceEdition,1962. 18、SanjaiBhagatandBernardBlack.BoardIndependenceandLongTermFirmPerformanceR,WorkingPaper,1998. 19、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立信出版社,1987. 20、阎达五等.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2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22、王孝忠。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9)。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收集资料和潜心研究,我在丛爱红教授的耐心指导下,写出了该毕业论文。我要真诚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丛爱红教授,丛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的论文仔细审读,详细批注,并给予我许多宝贵意见,令我受益匪浅。我还要对山科大成教学院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此外,对李晓峰和谭波,在我查找资料的时候,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在此我也向她们表示感谢! 王业莉 致谢 2006-10-182019整理的各行业企管,经济,房产,策划,方案等工作范文,希望你用得上,不足之处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