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生物的启示教案4 青岛版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492942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 生物的启示教案4 青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 生物的启示教案4 青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 生物的启示教案4 青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是力量,当今科技正在快速刷新世界,未来科技无止境的发展,将为未来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为巨大的贡献”,达到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科学,勇于揭开科学之谜,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仿生的科学过程,理解仿生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仿生学的广泛应用。【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试验;(3)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和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4)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作用。3科学知识:(1)通过对本课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2)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每组鸡蛋、新鲜的葱叶各一,厚纸和薄纸各一张,螺母若干个。)。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教学过程描述】1激趣导课。教师播放国家体育场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哪里吗?生:这是国家体育场。师:对于国家体育场你有哪些认识?生:国家体育场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会场。师:你知道国家体育场是仿照什么来设计建造的?生:鸟巢。(教师播放鸟巢图片。)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生物中得到的启示。教师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评析】爱因斯坦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播放国家体育场和鸟巢的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很好地调动起来。2探究活动。(1)活动一:送礼物。师:我们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出示四个小蛋壳),这是四个空蛋壳,如果我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本放在蛋壳上,你们猜蛋壳会碎吗?生猜测后教师实验演示,小蛋壳完好无损。师:我们再来看这是一根普通的葱叶,谁来试着把它吹弯?生参与吹葱叶的活动。(葱叶吹不弯)师:关于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这两件物品,你能提出什么科学问题来?生1:蛋壳在生活中一碰就会碎,为什么放那么多作业本不会被压碎呢?生2:葱叶为什么吹不弯呢?【评析】在科学学习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活动二:观察蛋壳和葱叶,发现性能。师:大家一起观察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能使鸡蛋壳不易被压碎,葱叶不易被吹弯呢?(学生观察蛋壳和葱叶的特点。)师板书:生物特性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生:可能与它们的形状有关,鸡蛋壳是拱形的,葱叶是圆筒形。(3)建立模型并进行检验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以下实验材料,卡纸一张,我们可以用来做拱形模型;薄纸一张,我们可以用来做圆筒模型;你们的语文数学书可以用来做桥墩;螺母可以做重物。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不能设计两组对比实验来证明拱形材料能承受很大的重量,圆筒形材料不容易弯曲呢?板书:建立模型学生结合这些材料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指名汇报。师:什么是物体的最大承受能力?(教师演示)实验前,有几点需要大家注意的事项,我们一起来看看温馨小提示。出示温馨小提示。师:好,下面各小组长来领实验材料,请你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评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进行思维与交流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巩固了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特征:即要学会控制条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渗透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板书:模型检测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评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时,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蛋壳和葱叶的特点,提出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借助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整个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仔细观察,静心设计,充分讨论,正确分析,深刻体会,这样铺展开来,挖掘下去,充分展现了这一活动的价值。师:同学们,拱形和圆筒形这两种形状有什么好处呢?生:拱形和圆筒形比较轻、薄、节省材料、承重能力强、坚固。师:在日常生中,人们可以利用拱形和圆筒的这些特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开发相关的产品。你能说说人们利用这些特性开发了哪些产品吗?学生结合生活举例说说。教师播放课件补充。板书:开发产品师生总结。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教师引导总结:同学们进行两项探究,实际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指板书)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教师明确:人们模仿生物的特性,研制产品,这就是仿生。(板书:“仿生” )【评析】这是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生成仿生概念的过程,在这里教师并没有具体讲解仿生的定义,而是让学生亲自经历了仿生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给他们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操作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整理后,自己得出来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3交流活动。师: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仿照生物的启示发明的,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稍作整理,等一下在班内交流。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推选一名在班内汇报。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师补充学生没有收集到的资料。师:同学们,仿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科学家经历了重重磨难和挫折,在历经反复实验最后才获得了成功。4创新设计师:你能根据变色龙、壁虎等生物的特点,展开你的想象进行仿生设计吗?学生讨论设计,在班内汇报。5延伸活动。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你们可以通过这些网站继续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利用树叶的特性进行一次仿生创新设计大赛。【教后反思】我执教的生物的启示,在课堂上总的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灵活快乐,思维得到激活,创新的火花得到点燃。反思这个教学过程,我有三点深刻的体会:(一)教师要学会组织引导有研究表明:科学素养的形成规律和科学探究的意义告诉我们,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教”给的,不是“灌输”的,而是在成长中,在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最根本的和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形成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把仿生的定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观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大胆地猜想,进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引导他们去探索、讨论,通过学生亲身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新的知识信息。在科学探究中,不仅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而且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在探究时,是让学生自由无目标的探究?还是在老师有效的引导下探究?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小学生有探究欲望,但缺乏探究策略。我认为:创新的智慧火把,只能通过教师必要的引导去点燃,否则,火把不会放出灿烂的光芒。(二)教师要学会等待教学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民主,是一种公平,也是一种信任。它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相信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能够取得成功。教学中的适时等待,有利于学生保持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信心更加充足,思维活动更为活跃,思维成果更为完善。如果在等待之后,学生还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达”的愤悱状态,教师再对其疑点、难点相机点拨、指导,学习效果想必会更好些。我在教学生物的启示一课时,适时的运用了延时评价,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空间。当小组出现不同结果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谁对谁错,而是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当有同学提出改进实验时,我耐心的倾听他的方案,先让学生评价,再表明老师的态度。这种延时评价可以充分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探究的乐趣。有教学等待,就有探究灵感出现的可能,有教学等待,就有教学精彩场面诞生的希望!(三)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科学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大了课堂教育信息的流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是智力活动时间与一堂课时间之比,比值越大,意味着教学效率越高,智力活动时间相对就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本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自己设计制作了符合自己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课件。它既能有效地帮我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是一个小型的图文结合的资料库。课堂上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效果明显。我想一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师能否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到新的学习方法,有新的收获。探究科学教学的路还很长,但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会把学生放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位,既注意面向全体,又要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例点评】济宁市小学教学研究室:连根红在小学科学课中,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客观需求,又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本节课中,教师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让学生在“真枪实弹”式的探索研究过程中经历、感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安排和开展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了相对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另外,执教老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知识,自行设计的教学课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好地配合了教学进度,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里面还做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能够及时应对学生的突发提问,或者根据情况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