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范文3篇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488560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近日*省*市制定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开启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为何治?治什么?怎么治?治之效?*市委、市政府的回答铿锵有力:坚持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为何治群众需求多元,服务供给失衡为何治?*市民政局局长*的回答饱含深情和担当:“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许多爱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意义重大,将惠及全市25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36个城乡社区,受益780多万居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全市村(委)会全部建成社区服务站,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但着眼新时代群众新需求,当前社区治理仍有较大差距。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问需问计于民,*市找准了社区治理的“短板”:短板一:社会治理城乡推进不平衡、不同业务领域发展不平衡,“量”大“质”不优的共性问题。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尚待完善,且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社区滞后于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亟待创新,群众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治理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较普遍,各类服务重心、力量和资源还没有真正沉下去。短板二:社区基础设施还较薄弱、服务功能与群众需求差距大;城乡社区老龄人口增多、服务资源供需失衡、服务机制滞后;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社区重设施建设、轻服务管理现象较普遍。社区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公共资源有闲置浪费问题,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短板三:有的城乡社区治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对行政手段过度依赖,政府干预较多,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难发挥,群众诉求机制不畅通;有的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不充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缺少载体平台;社区志愿组织发展滞后,长效机制还未建立;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不适应城乡社区发展需要。短板四:社区机构工作力量薄弱、能力不足和经费保障不到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较突出;城乡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和技术更新相对滞后,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等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服务项目和资源投入依然紧张,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针对社区治理“短板”,*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的重要论述,坚持因地制宜,在优化社区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调查思考】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必须把重点放在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上,大幅度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以适应居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生活方式需要。治什么优化社区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治什么?*市坚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实施意见明确:健全社区工作保障、减负增效、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应用能力等综合治理新机制,力争到2020年,村(居)干部报酬稳步增加,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城乡社区服务站建设面积达*0平方米以上、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加大服务供给。一是扩大社区服务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如以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为阵地,重点发展面向社区老年群体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二是优先满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低保人群、优抚对象等社会特殊群体服务需求。三是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满足居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四是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机制,搭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平台,支持兴办社区“小微服务”,形成公共服务资源按需配置和供给体系。强化文化引领。重视德治教育,全市创办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2288个,一年开展学习教育8万余场次,发挥了强信心、聚民心的强大作用。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传承挖掘长征文化、浙大西迁等传统文化,开展“积德榜”“乡贤”等评选活动,引导居民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傩戏、独竹漂、三幺台等民俗文化活动,打造社区文化活动品牌。抓好综治维稳。坚持以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抓手,落实“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推进法治社区建设,发挥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完善心理疏导机制,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对困境儿童、妇女、老人等群体的服务管理。健全社区矛盾分类梳理研判、民事纠纷对接等调解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四在”即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推广“四民社区、美丽城市”成果(“四民”即安民、便民、乐民、康民),加快棚户区危房改造、社区绿化、垃圾分类等源头治理。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和应急演练,建立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满足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治安等生活需求,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调查思考】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服务供给制度,让社区服务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成效。怎么治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广泛参与怎么治?*市湄潭县民政局局长周天华说:“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区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区治理,是湄潭县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市狠抓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按照“转变职能、规范权责、有效衔接、促进自治”要求,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建立社区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把重心转移到基层党建、公共服务管理等社区治理上来。健全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推动社区1+X党组织网格化设置,研究共治事项,协商公共议题,解决社区重难点问题。培育社区人才队伍,根据社区面积和人口规模,充实工作力量,搞好技能培训,落实定期增长报酬机制,确保人才留得住、能安心、有干劲。完善基层政府主导机制。加强社区工作保障,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纳入全市土地总体规划,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按照每个城乡社区20万元/年的标准预算服务群众经费。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完善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厘清权责边界,取消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签订的行政责任书,清单之外的其他事项通过费随事转或购买服务方式供给。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打造15分钟服务圈,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用好安全信息网,创建平安社区。提升基层自治组织治理水平。全市共有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成员1.16万余人。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298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8657人;共有社会组织18*家,是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完善村民自治条约,建立“党组织作用突出、两委关系协调、自治程序规范、规章制度健全”的村级自治运行机制。如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凡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交由村(居)民群众协商解决。大力推广“楼宇自治”“小组自治”等创新实践模式,维护了居民权益,增强了居民归属感。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村(居)委会主体作用,教育村(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村(居)民公约,引导村(居)民群众有序参与城乡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村(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激发村(居)民主体参与积极性。发挥社区党员、“五老”队伍、小组长、居(村)民代表、楼栋长、中心户长等骨干参与治理的积极作用,实现社区治理人人负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积极推进“三社联动”。培育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和队伍,由乡镇政府实施管理、分类指导,确保每个社区有适量的社会组织、1名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工作者协会,发挥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和专业发展作用。推行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挂帮社区工作机制,鼓励支持社区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等群团组织,引导激励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有序开展购买社会服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政府部门不宜行使、适合市场和社会提供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及公共服务,通过竞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将社区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需求评估、招投标管理等方式,实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由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政府购买服务公共管理平台,将民生服务需求清单和购买服务项目清单全部纳入平台,统一发布、统一评估、统一监管,有序实施。【调查思考】以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必须以合理规划引导社会预期、用政策保障社会公平、靠监督规范社会秩序,激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将各类民生服务事项有机整合为“一张网、一平台”,切实形成治理合力、实现从管治向服务转型。治之效推动乡村振兴,百姓安居乐业治的成效在哪?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主任陈相友感慨万千:“说起治理新变化,我们村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村民用上了自来水,田间地头有电商,日子越过越红火。”一是政策赢得先机。*年,*市提出“四民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载体;*年印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深化“四民社区”建设的意见,有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年印发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五城区率先打造社区示范亮点10个。*年印发*市深入推进“群众会+”社会治理模式的实施意见,推广创新经验,让群众得实惠。仅湄潭县就创建社区治理点206个、实施村庄整治820个,群众居住条件改善率达95%,惠及37万城乡居民。二是全国试点先行。*年,汇川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称号。*年,余庆县、汇川区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命名。*年,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办、河北井社区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命名。*年,凤冈县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村民自治,曾作为全国城乡治理试点村,开展以组级党支部会议和组议事会“两会”为核心的“党群直议”,广受好评。*年,湄潭县被评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走,到湄潭当农民去”成为很多城里人的向往。三是微治理大作用。余庆县的“微治理”立足群众需求和县情实际,在城乡社区开展以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整治小环境的“六小”活动,把不安定因素解决在村组,消除在萌芽状态。去年,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7件,调处办结330件;为群众办实事1500余件,排处矛盾信访300余起,全县医疗机构实现医患纠纷“零激化”;全县70个村(居),连续5年零上访。【调查思考】为民爱民是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治理创新,必须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引发新思路、完善新机制,既要在务实中谋划创新,又要面对各种困难做出精准预判和处置,始终做到未雨绸缪,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篇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近年来,山东省*市*区科苑街道潘苑社区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区治理的一条红线,下绣花功夫建立了社区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户长等“五长”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道门槛”,形成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潘苑实践”。一、“五长”共治织密组织网络,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潘苑社区位于*金晶大道以西、人民路以北、市府东一街以东、华光路以南,面积0.6平方公里,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174个,个体工商户800余户,有住宅楼91栋,居民3400余户、102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开放式社区。由于社区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老化,老年人多、困难户多、流动人口多、小街巷多,给社区治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面对繁重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潘苑社区党委、居委会坚持“工作为了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努力发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率先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又在网格内进一步细分区域,把一批优秀党员和热衷社区事务、有责任心的居民发展成楼长、单元长,直至家家户户推选一名户长,从而建立起了以社区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户长等“五长”为大小不同节点的社区管理服务框架,将精细化管理的网络编织到极致。社区管服网络要真正发挥作用,织密是基础,织牢是关键。潘苑社区党委、居委会把“五长”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作为浇筑到工作架构的“水泥砂浆”一一制订明确。楼长、单元长作为散布到社区边边角角的前沿工作力量,主要由社区党员或威望高的群众担任,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本楼、本单元居民的基本情况,协助社区做好楼宇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治安消防、计划生育等监督检查,协调邻里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为了让社区自治力量有责任更有认同感,社区从解决居民的切身需求入手,建立了需求征集、上报、处理、验收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并将社区事项评估验收、终结报告制度化,从而使广大工作人员在解民忧、排民难的过程中收获自我肯定和居民信任,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自治、支持自治的热情。截至目前,潘苑社区“五长”工作框架中共有1名社区长、9名网格长、97名楼长、365名单元长、3426名户长。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活跃在社区管理服务一线的星星力量,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辖区社情民意通达的重要渠道,开创了社区工作“管理到家庭、服务到家庭”的新局面。二、党建引领夯实核心地位,实现社区服务有保障党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的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和保障。潘苑社区党委认识到,要让“五长”工作架构长效运行,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核心在党,关键在党员。为此,社区党委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社区治理,根据社区内楼宇和党员分布情况,按照“便于联系、高效服务”的原则划分若干个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委班子成员到网格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协助支部书记建过硬支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等“三亮”活动,设立党员中心户,组建党员文明劝导队,每名党员都是社区文明劝导员,有能力的担任社区楼长、单元长。严格实施党员积分管理,把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发挥表率作用纳入积分考核,对优秀党员政治上多关注、生活上多关心,对后进党员实施劝诫约谈或“回炉”培训,以严格的管理确保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延伸到每一座楼栋和居民家庭。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以共驻共建共享为目标,探索建立资源开放整合机制,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区域统筹理念,与社区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结成党建联盟。打破传统组织界限,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社区大党委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参加社区党建会议,参与区域性党建问题的研究与决策。社区与驻区单位双向互助,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辖区单位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正向反馈;辖区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认领公益项目,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放大了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三、活动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实现社区服务有阵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是融洽社区邻里关系、消除矛盾纠纷、培育社区精神的重要抓手,与日常细微琐碎的服务行动共同构成社区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今年端午节期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潘苑社区“不忘初心跟党走,邻里欢聚庆端午”百家宴活动,纷纷为社区的浓浓民俗味、悠悠邻里情点赞。这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共建单位、驻区单位不同形式的支持,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既是社区共建共享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社区不断推进活动创新的一个成功缩影。近年来,潘苑社区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逐步打造形成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项目:开辟常青藤党员宣讲大舞台,有计划地开展政策宣讲,唱响党的“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成立拉呱说事驿站,让居民在这里谈心、拉呱、说事、交流情感,搭建反映居民需求、调解邻里关系、收集民情民意的平台,实现居民有效自治;建设常青藤网格党支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打造了“党员集结号”服务品牌;设立漂流书亭,居民拿一本来、换一本去,为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打造社区微型宣传站;成立文明劝导队,发挥党员旗帜作用,维护社区文明,与驻地幼儿园小小文明使者共献爱心,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居民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提供了丰沃的民心土壤。四、民生为本突出问题攻坚,实现社区服务见实效民生为本,既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世界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的方法论。社会治理只有以民生为本,才能得民心、见实效。潘苑社区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把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五长”共治组织体系下,实行问题清单化、任务项目化,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社区居民满意的民生成绩单。社区居民获得感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也自然提升了,最终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辖区所有乱搭建、乱种植全部拆除,清理积存多年的垃圾*余车,社区容貌焕然一新;发动13栋楼425户居民安装了47个单元防盗门,保障了住户安全和楼内整洁;组织856户居民实施自来水改造,消除了居民饮水安全隐患,解决了老旧社区用水公摊大的难题;实施简易物业管理,引进物业服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年老旧社区改造中,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堡垒作用,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成功迎接了全市“三改一建”现场会的召开。社区工作在赢得群众满意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荣获区、街道多个先进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社区”。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社会治理创新永远在路上。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为新形势下做好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原则遵循,指明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路径。下一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潘苑社区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社区居民自治水平,奋力谱写“幸福潘苑”新篇章。(篇三)142名党员的“合”能量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林泉实践”*年12月,*镇林泉社区居民陆续回迁,林泉、罗家庄、马家口子3个村的814户村民变身城市社区居民。如何创新机制,完善管理,加快从农村社区转型新型城市社区?*镇的探索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林泉社区党总支带领社区党员,从身边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践行着党组织的引领功能、管理功能、带动功能、服务功能、宣传功能,协调推进林泉社区成为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幸福社区。日前记者走进林泉社区党总支,深入了解林泉社区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为全镇村转社区实践的样本。林泉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党员先锋队刚搬进社区时,有的村民并不适应,把能带的都带上了,在楼道里堆放柴草,在小区里停放手扶拖拉机。这一切,*镇党委书记于志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转型城市社区,不仅仅是农民上楼,重要的是转变生活方式,真正变身城市居民。具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于志宁深知,实现从农村到社区、村民到居民的转变,必须抓住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村转社区”怎么转、转什么、基层组织怎么设、职责怎么定和领导体制怎么顺等问题,构建“村转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年7月,林泉社区党总支成立,统一管理社区3个村的142名党员。社区党总支书记由镇党委选派专人担任,初期由原村“两委”任党支部委员,负责过渡期的支部日常党建工作,逐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班子的选拔机制。在村转居过程中,个别党员存在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无正当理由拖交党费、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镇推行社区党员约谈机制,由镇组织部门安排专人进行约谈,要求不合格党员作出限期整改承诺,规定期限内仍不整改的,坚决将其退出党组织或将组织关系调出。在新党员的准入方面,林泉社区党总支倾向于选择热衷社区建设、有想法有冲劲乐于组织群众开展社区活动、充满正能量的社区居民,逐步改变为了家族利益选拔党员的弊病,为社区党组织注入新兴血液。为满足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镇还加强林泉社区党员素质培训:依托*镇党建微信公共号等新型交流平台,由社区专人负责及时发布党的各类会议精神、方针政策、社会事务等信息。每个月党总支都要制订微型党课讲解计划,组织党员联系个人实际上台讲党课,做到既看到自身取得的成绩,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促其不断成长进步。党员好不好,群众是主考。林泉社区还设立了党务公开榜,不仅张贴与工作相联的内容,还将党员的表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接受社区居民群众监督。激活党员服务意识拥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丛义滋原先是罗家庄的会计,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林泉社区的联络员,他每天都要在自己负责的片区走一走、转一转,与大家拉家常,搜集民情、发现和处理群众的困难,如果他解决不了,就及时上报林泉社区党总支及*镇党委。公共卫生维护、社区治安住进社区后,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随之出现。作为党员,,如何适应这一“新事物”,积极转变角色,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居民的保姆。”于志宁说,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党员还要转变思路,沉下身子,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政策的宣讲员、党群的联系员、社区的调解员,让社区居民住得更舒心。为此,林泉社区创新机制,将社区楼栋划分片区,设立“一长三员”,其中重点加大党员干部比例,建立民情联系网络,并将带有干部联系方式的“心连心”便民服务卡送到居民手中,让居民明确办事流程、诉求渠道,保证党员干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民情、发现和处理群众的急难困苦,形成发现、上报、解决、反馈问题的一条龙机制。同时,林泉社区还确定每年的三月、七月、八月为党员志愿活动月,设立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服务日,要求党员志愿者佩戴党徽开展服务活动,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增加社区党员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要求党组织班子成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人联系一名生活困难党员、一个困难户、一名留守儿童、一个残疾人,在活动中,经常上门走访了解情况,为其提供政策和生活上的帮助。在服务过程中,不少党员干部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志愿活动,比如“庆三八 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防火为大家”消防演练活动等。去年5月,林泉社区第一次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由社区党支部牵头,通过信箱、微博、微信、QQ、短信平台、上门走访等方式,向社区居民特别是低保户、下岗职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征集“微心愿”,4个月时间,社区党支部共征集到32个心愿,并已全部被认领完成。截至目前,林泉社区已持续组织了3次“微心愿认领”活动。社区党组织成居民主心骨4月19日,在林泉社区地下停车场内,刚刚赶集回来的61岁居民许道平随手将电动车插头插到墙角的多用充电器上。“这个插座是社区弄的,真方便!!”说起充电桩,许道平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电动车是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平日骑着赶集、串亲戚、办事非常方便,可就是充电不方便,以前充电煞费苦心,有的从草厦子拉电线充电,有的从十楼拉长线充电,整个小区像蜘蛛网,不美观不说,刮风下雨还容易造成电路故障,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帮助居民解决电动车充电这一问题?林泉社区党总支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并及时上报*镇党委,最终决定由*镇出资*元购买65个充电插座,置于社区的2个地下停车场,能够满足六十多辆电动车同时充电。充电桩只是社区党建为民解忧的一个例子。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里,林泉社区党员及时发现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摸实情、谋对策、解难题,一些涉及范围广、长期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在社区党员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找到破解之道。不少居民家还留有手扶拖拉机等农用车辆,但这些用具比较占地方,无法停放在地下停车场。为此,林泉社区党支部征求居民的意见,在小区东北角设置拖拉机专用停放点,划出了100个停车点,集中停放拖拉机。针对回迁居民没有了经济来源的情况,林泉社区开展打造“助梦课堂”活动,积极联系区人事部门及辖区内企业,送课到社区、集中授课,提供创业就业指导和招聘咨询。村民变工人后,白天要上班,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成为他们的难题。为此,林泉社区今年量身打造“七彩伊甸园”工程,设立三点半课堂、亲子活动室、科普教育室等,为孩子提供科普娱乐、亲子活动场地,组织有经验的社工队伍和社区工作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久久为功,必有回响。在采访中,许道平感慨道:林泉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群众“发展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第二个“家”,不久前出门到农村住了一段时间,他反而觉得住不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兽医学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