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1-3单元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417303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1-3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1-3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1-3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 录第1单元 土壤21 身边的土壤22 土壤的组成63 土壤与植物104 百变的土壤155 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21第2单元 消化和呼吸256 我们需要食物257 食物的消化308 我们离不开呼吸349 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3810 健康生活42第3单元 植物的“身体”4512 植物的叶4713 植物的茎5014 植物的根5415 植物的花5616 果实和种子6117 专题探究:脂肪贮藏在哪里64第1单元 土壤1 身边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4通过举例观察、发现总结,进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土壤的重要性.5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激发爱护土地资源的情感。6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难点:认识到土壤是一种资源,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土壤记录单、土壤样本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讲述】林林去萌萌家玩,看见萌萌家阳台的花盆里种植了一盆小西红柿,特别喜欢,萌萌说她家还有种子,她们可以再种植一盆送给林林。于是她们找到了种子、花盆和小铲子。【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能种植西红柿吗?还缺少什么呢?【预设】土壤。【过渡】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土壤。【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哪里有土壤【展示】展示土壤。【提问】哪里能找到土壤呢?【预设】小河边,公园里。【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向身边的小伙伴介绍哪里能找到土壤。 【教师活动】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展示土壤,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土壤。【展示】展示卡片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做好有关土壤的记录。填写相关的信息。【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哪里有土壤了,其实土壤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知识点二:土壤资源 【讲述】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家等各种植物。【展示】展示树林。【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树木的根都长在土壤里。【展示】展示花生和水稻的图片。【讲述】我们发现我们吃的花生是长在土壤里的,水稻也是种植在土壤里的,土壤是它们生长的环境。【展示】展示土豆、菠菜、红薯、胡萝卜图片。【提问】这些是什么呢?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总结】我们发现图中的土豆、菠菜、红薯、胡萝卜都长在土壤里。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发现了土壤里能长出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土壤是我们食物的来源。【展示】展示棉花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预设】棉花,棉花可以纺线,我们穿的衣服很多就是以棉花为原材料制成的。棉花也能制成棉被。【总结】回答的很好,棉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我们还可以利用棉花籽榨油。由此我们知道,土壤与我们的穿衣有直接关系。【展示】展示鲜花的图片。【提问】我们欣赏的鲜花长在哪里呢?【预设】土壤。【展示】展示房屋和柏油路的图片。【讲述】不仅如此,下面的两幅图片也是土壤的功劳。【总结】我们的吃、穿离不开土壤,我们的住和行也离不开土壤,我们居住的房屋的一个原材料就是泥土。未铺上柏油的路也是土壤。从以上大家观察讨论发现土壤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可见它和水一样重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提问】土壤里还生活着哪些生物呢?【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在农田、花园等处采集一些土壤|进行观察,了解土壤中有没有动植物的|生活的痕迹。【展示】展示观察土壤的工具。【提示】接触土壤后要洗手。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田野里、小河边、玉米地里、房子底下、森林里都含有土壤,土壤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土壤土壤存在田野里、小河边、森林里.土壤是一种资源,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2 土壤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由沙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2知道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类型。3能运用多种感官并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4能积极动手参与土壤成分探索的试验。5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土壤是由砂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 难点: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土壤的中的水分.mp4。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土壤,同学们也采集到了一些土壤。,我们也对土壤进行了观察【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预设】土壤里很多大小不同的颗粒。【提问】那么土壤里还含有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开呢?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开呢?【过渡】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土壤,一起来揭开有关土壤的秘密。【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土壤的主要成分【展示】展示土壤。【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土壤里都有什么呢?土壤中有哪些成分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呢?【学生活动】学生七嘴八舌回答问题。【总结】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用过滤的方法研究土壤里的成分,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需要工具。【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半杯水,再放一些土壤进行观察。【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预设】有气泡冒出,土壤会沉淀。【总结】将土块小心的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我们观察发现了: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这说明了土壤中含有空气、沙砾。【组织活动】现在我们用小木棍或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然后记录实验现象。【注意】顺着一个方向慢慢搅拌,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提问】同学们又发现了什么?【预设】上面有树叶漂浮.【总结】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上面的是黏土层,当我们用小木棍或玻璃棒取一点在手上涂抹,感到黏滑、细腻: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是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过渡】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土壤中还含有哪些成分。【展示】展示【知识解析】土壤中含有水分。【总结】从视频中我们发现,盛有土壤的塑料瓶晒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塑料瓶上有水珠,这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讲述】如果我们对着土壤进行加热的话,我们还会闻到一股潮臭味儿,这就是土壤里腐殖质散发出的味道,土壤里还含有腐殖质,地面上死亡的动物、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腐殖质烤糊后会发出潮臭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中含有小沙砾、空气、水、黏土、腐殖质。【过渡】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我们采集到土壤岩石不同。我们用手捏的手感也不同。知识点二: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展示】展示三种不同的土壤。【组织活动】我们先通过感觉器官观察这些土壤样本。我们用手摸一摸,然后用放大镜看一看,看看有什么不同。【提问】现在谁能说说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呢?【预设】颗粒大小不一样,黏度不一样。【总结】(1)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2)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3)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讲述】同学们都很棒,土壤按质地分,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呈浅棕色。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呈棕色或红色。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哪里能找到这些土壤呢?【展示】种植三种不同土壤的植物。【讲述】在种西瓜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在水稻地里找到了黏质土;在大树底下找到了壤土,这说明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实践】请同学们课外做一个土壤的百宝箱。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是由小沙砾、空气、水、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组成的;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七、板书设计2 土壤的组成土壤的成分:小沙砾、空气、水、黏土、腐殖质 沙质土 土壤类型 壤土 黏质土3 土壤与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4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是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5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6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和保水性的大小。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烧杯、量筒、木棒、纱布、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等实验材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mp4、【知识解析】土壤类型及它们适合种植的植物.pptx。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讲述】这片花生长的真好,粒大又饱满。【展示】展示两幅对比图。【讲述】这块地里的花生长的又小又瘪。【过渡】同样的花生为什么长势不一样呢?和这里的土壤有关系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哪种土壤更疏松【展示】展示花生。【讲述】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提问】花生的生长和土壤的疏松有关系吗?土壤的疏松程度和土壤颗粒大小有关系吗?【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三个塑料杯、三种土壤、1根玻璃棒)。【组织活动】尝试用木棒戳一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展示】展示活动步骤。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杯中,数量一样多。b尝试用木棒分别戳一戳三个杯中的土壤。c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做好记录。【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与指导和纠正。【展示】展示表格。【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填写实验表格。种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疏松程度较好较差居中【提问】还有谁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过的三种土壤成分的颗粒大小吗?【总结】种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疏松程度大居中小【提问】对比这两个表格,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总结】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花生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知识点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特性【讲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是不同的。【展示】展示实验器材和工具(三种土壤、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纱布、量筒)。【过渡】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三种土壤的保水性。【展示】展示实验步骤:a将纱布固定在过滤器的正确位置。b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过滤器中,要求数量一样多。c分别用烧杯量取150 毫升水加入装有土壤的过滤器,注意加相同量的水。d静置一段时间,用量筒量取下面杯中的水。【组织活动】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说一说结论。【总结】沙质土滤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过渡】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视频,来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展示】【知识解析】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mp4。【讲述】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提问】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物之一,请同学们根据它的特性猜一猜,它适合生长在哪种土壤里呢?【预设】黏质土。【讲述】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的环境,所以应种植在黏质土中。【展示】展示不同土壤适合种植的植物。【讲述】老师这里整理了一份有关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了解。【展示】展示资料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沙质土疏松性更好,黏质土疏松性最差,壤土居中;三种土壤的特性不同,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的保水性好,所以三种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七、板书设计3 土壤与植物 疏松程度: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特性: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的保水性好。壤土的保水性居中。4 百变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三种土壤的特性,知道黏质土壤适合捏泥碗。2知道我国很多的陶器、陶瓷是用土烧制的。3知道土不仅能制作陶器,还可以做建筑材料。4能够通过对比,动手做一做,知道黏质土是制作陶制品的最佳选择。5通过搜集资料,总结生活中土还可以建筑房屋,制作泥塑雕像。6学会观察生活,知道土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土壤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比三种土壤的特性,知道黏质土壤适合捏泥碗。知道我国很多的陶器、陶瓷是用土烧制的。难点:对比三种土壤的特性,知道黏质土壤适合捏泥碗。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水、塑料盘、烧杯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禁止用红砖建造房屋的原因.pptx。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讲述】明明去博物馆参观,发现了很多精美的陶器。【提问】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预设】泥土。【提问】泥土真的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陶瓷制品吗?哪种泥土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呢?【过渡】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土壤,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新知讲解】知识点一:捏泥碗【展示】展示土壤。【讲述】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非常的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土吗?【预设】玩过。【组织讨论】怎样用泥土制作我们想要的物品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们都用泥土制作过哪些物品?【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用泥土制作了什么物品。【过渡】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有三种类型,那么哪种土壤最适合作为原材料捏制泥碗呢?【讲述】刚才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哪种泥土的都有,现在我们就通过试验来验证一下。【展示】展示实验所需的工具与材料。【讲述】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操作步骤。【展示】展示试验步骤: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塑料盘中,贴好标签;注意土壤的量要相同。b.用烧杯量取相同量的水。b.把水倒入土壤中,然后将水和土搅匀,使三种泥土松软程度一样。【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学生活动】按照操作步骤,探究哪种土壤的黏性最好。【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哪种土壤的黏性最好呢?【预设】黏质土。【总结】黏质土的黏性最好,黏质土能捏成型,适合制作泥碗,而沙质土比较散。【组织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黏质土制作一个泥碗。【提示】接触完土壤后,同学们记得要洗手。【学生活动】制作泥碗。【展示成果】请同学们分组展示成果。【提问】生活中你还用泥土捏制过什么呢?【展示】展示其他的泥土制品。知识点二:用土还能做什么?【展示】展示图片。【提问】你见过这种工艺吗?你参与过制作吗?【预设】陶艺制作过程。【讲述】这分别是陶艺人在拉胚、陶艺人在描青花,从这两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知道,陶器是以黏土为原料制成的。【讲述】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制成,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 、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提问】那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的陶制品有哪些呢?【学生活动】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知道的陶瓷制品。【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老师也搜集了几张陶瓷制品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展示陶瓷制品图片。【提问】那么泥土除了能制成陶瓷,还能用来做什么呢?【预设】盖房子。【展示】展示泥土制成房屋的图片。【讲述】对,在很早以前人类居住的房子都是以用泥土制作的,可见泥土的另一个用途是用来做建筑材料。【展示】展示瓦和砖的图片。【讲述】不但如此,现代我们用来建造房屋的瓦片和砖头也是用泥土烧制的,可见泥土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问】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禁止用红泥土烧制砖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展示】展示【知识解析】禁止用红砖建造房屋的原因.pptx【展示】展示其他的泥土制品。【讲述】泥土还可以用来制作泥塑,这些精美的泥塑都是以泥土为原料制成的。【展示】展示青花瓷酒瓶和青花瓷茶具。【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陶器的基础上发明了瓷器,瓷器因为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被受关注。【拓展】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青花瓷的知识。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黏质土的黏性最好,是制作陶瓷制品的最佳原料;还知道了很多陶器和瓷器都是以泥土为原料制成的;泥土还能建造房屋,烧制瓦片和砖头。七、板书设计4 百变的土壤黏质土是烧制陶瓷的最好原材料黏质土的用途:a.用来烧制陶瓷 b.用于建造房屋 c.用于制作泥塑 5 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2知道土壤颜色的不同与其组成成分的差异以及各成分含量的不同相关。3会运用网络搜集土壤的颜色。并进行整理归纳。4能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动手采集本地区的土。5能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的不同和成分含量不同。6通过探讨知道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颜色的土壤,树立因地制宜,保护土壤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知道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 2拍摄自己家乡土壤标本的照片,会把照片传到小学科学网络,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难点:1登录小学科学网,上传土壤照片,和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2知道土壤颜色的不同与其组成成分的差异。三、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土壤的照片。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土壤呈现颜色不同的原因.pptx。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北京的中山公园吗?【预设】去过或没去过。【提问】那去过的同学,谁能回答一下,北京中山公园哪个景观让你印象深刻呢。【预设】答案五花八门。【展示】展示图片。【讲述】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据说社稷坛的五色土是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过渡】我国各地的土壤颜色真的不一样吗?我们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来完成我国不同颜色土壤的探究。【新知讲解】明确任务【引导】请同学们组内讨论成员分工。商讨后说一说分工。【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内成员分工。【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各组内是如何分工的。【预设】组内1、2号同学负责采集本地的土壤照片标本,组内3、4号同学负责网络搜集资料。【提示】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要随时记录。搜集信息【讲述】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有几点是需要同学们注意的。选定观察地点(可以去田野里、公园里或者山上)。b外出考察的时候,必须要有家长或老师的陪同。【提问】我们去野外考察的时候,都需要携带哪些工具呢?【总结】外出考察时我们要携带相机或手机以方便及时拍照,还要带笔记本和笔等方便我们随时记录信息。【讲述】我们去野外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地点和土壤的颜色等信息。【展示】展示记录的表格。【提问】开展网络调查需要进行怎样的操作?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呢?【预设】笔记本电脑、还有需要记录的笔记本和笔等。【讲述】在进行网络收集土壤的颜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认真仔细。有下面的几点是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提示】a我国有哪些颜色的土壤;b各种颜色的土壤的分布;c下载图片,整理记录。分享交流【引导】请同学们打开网页,把观察记录和网上搜集的资料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整理归纳【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其他同学的比一比,补充自己的资料。【组织讨论】通过整理并分析自己的资料及分享同学们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按照下面的句式我发现我们国家不同省份的土壤颜色不同;我发现.我发现我采集的土壤.【讲述】下面是老师整理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展示】展示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的信息。【拓展】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阅资料了解青色土和白色土。【提问】那谁知道为什么土壤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展示】展示【知识解析】土壤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土壤大体分五种颜色,分别是红色土、黑色土、黄色土、青色土和白色土,知道了不同土壤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因为土壤的各成分含量不同;通过小组内探究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七、板书设计5 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明确任务搜集信息分析交流整理归纳第2单元 消化和呼吸6 我们需要食物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2尝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3初步意识到食物对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分析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教学难点】检测食物中的淀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题情景:学校饭堂的公告栏前,学生在观看一周食谱。为什么食谱中每餐都有蔬菜呢?那么多的食物,如何吃、吃什么才健康呢?这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包饺子的食材【教师】相信同学们都曾吃过一种食物,饺子(课件出示饺子图)。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全面、较均衡。同学们喜欢吃饺子吗?那为什么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呢?你打算如何来解开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观察,解剖饺子,了解饺子里面有什么,并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进行点拨,如食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教师】饺子之所以营养全面是因为里面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你想用什么馅料包一顿饺子呢?下面请各位同学设计一张饺子原料列表,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请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搭配。(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我的饺子配方)(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师】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成分?【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其中脂肪、淀粉、蛋白质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无机盐、水能调节人的生理活动。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教师】按照平时的观察和我们刚才的研究将我们常吃的食物分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羊肉、蛋、鱼、虾等富含淀粉(糖类)的食物:米、面包、马铃薯、馒头、面条等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肥肉、芝麻、各类坚果等【教师】除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外,维生素以及钙、铁、碘等无机盐也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教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学生】食品包装盒。【教师】你能从食品包装盒上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吗?【教师】同学们可以观察不同食品包装袋,了解这些食品含哪些营养成分。【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进行有目的、有任务、有记录的探究活动。【学生】汇报小组观察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学生】小结: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信息。【教师】除了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你还关注到食品外包装上的其他信息吗?【学生】根据观察发现进行介绍与分享。【学生】小结:食品外包装上标有的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提醒我们在食品保质期内食用。厂家、地址、储存方式等信息,能帮助我们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判断,购买有质量保证的食品。(三)活动:哪种食物里有淀粉【教师】人类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食物,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淀粉是食物中一种常见的成分,如何才能知道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学生】碘液。【教师】你知道这瓶液体是什么?常用来做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介绍与分享。【教师】当黄褐色的碘液遇到食物中的淀粉,会变成蓝紫色。我们可以用碘液的变色现象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教师】示范如何利用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四)饮食搭配【教师】同学们,为了健康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吃饭,那老师问一下你们会吃饭吗?【学生】回答:会。【教师】既然都会吃,那么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学生】交流并汇报。【教师】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分析你们是不是会吃。【教师】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说出金字塔给我们的信息,然后结合“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互相说说各自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学生】再次交流讨论,并对照课本中的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有的可能缺少蔬菜或水果,也有的可能肉吃的太多等)。【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阅读收集的资料,参考食物结构金字塔,讨论怎样饮食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我的一日食谱)【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交流,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教师】再根据专家建议,向学生提供营养餐:早餐:1杯牛奶1个苹果;午餐:高蛋白食物为主1份水果;晚餐:少油少调味为主1份水果。【教师】科学健康饮食中,除了膳食结构要合理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健康?【学生】猜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合理分配三餐;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注意不要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等等。最后我把一首儿歌送给同学们:小学生,要记牢,科学饮食很重要。 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时定量要做到。 五谷杂粮是主食,蔬菜水果不能少。 鸡鱼肉蛋宜适量,糖脂食物控制好。 饮食且要讲卫生,身强体健学习好。7 食物的消化教学目标1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感受消化的过程。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3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波波和妈妈在吃晚饭,波波正嚼着白米饭。波波发出疑惑:为什么米饭越嚼越甜呢?【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教师】体验用牙齿咀嚼前后,白米饭的味道是否发生变化?思考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二、讲授新课(一)活动探宄: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材料:一碗白米饭。要求:取一小勺米饭,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任务:感受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口腔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活动:展开小组活动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并进行描述和记录。汇报: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整理:米饭进入口腔,牙齿进行切碎,舌头帮助搅拌。小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内有牙齿、舌头,口腔周围还有唾液腺等。分析:牙齿咀嚼食物,舌头够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使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初步被分解为麦芽糖。米饭中含有淀粉,会被唾液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咀嚼口腔中的米饭后能感觉到甜味。问题:保持口腔卫生有什么意义?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小结:保持牙齿卫生,吃饭细嚼慢咽,能更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二)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师】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在这些器官的消化作用下,食物被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并被吸收进入人的血管内,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而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通过肛门排出体外。你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吗?【教师】介绍人体消化系统: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让我们来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学生】初步认识人体消化系统,及时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教师】展示消化器官的图片,学习各消化器官。【学生】深入了解消化器官。【教师】追问: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作用是什么?及时补充作用:1口腔的功能: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2食道的功能:食道蠕动,推送食物入胃。3胃的功能: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4小肠的功能: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吸收的养料,并被吸收进入血液5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学生】再深入了解各消化器官说一说。1口腔在人的头部。口腔内有牙齿和舌,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2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它是食物从口腔到达胃的通道。3胃在人腹腔的上部,像一个大口袋。4小肠在腹腔的下部,上面连着胃,下面连着大肠。小肠比较细,很长,大约有56米,弯弯曲曲地盘折在一起。【教师】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指认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学生】指一指,认一认: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说一说食物的旅行路线。(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教师】展示图片,介绍实验器材。【学生】说一说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器材相当于人体的哪一个消化器官:a漏斗口腔b软塑料管食道c塑料膜胃d袜筒肠e馒头、乒乓球食物【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学生】利用器材模拟食物的消化过程。【教师】消化道使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学生】蠕动的形式。【教师】追问:倒立吃东西会不会使食物进入胃里?【学生】思考并回答:会,因为食物靠蠕动的方式进入到胃里。【教师】你知道身体各消化器官中的消化液及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吗?口腔唾液:淀粉、水、无机盐、维生素。胃胃液: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麦芽糖。小肠胰液、肠液、胆汁: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四)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师】展示图片对比哪些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哪些是不利于健康的?【学生】看图总结:多吃蔬菜有益于健康,常吃烧烤、腌制、腊制、方便面类食物损害健康。【教师】总结健康的生活方式: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4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利于健康、保护器官的。8 我们离不开呼吸教学目标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2描述人体的呼气和吸气的过程。3能通过实验认识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4认识到人体的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以及人体呼气和吸气的过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研究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出示谜语: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学生】空气(氧气)。【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猜得真好。为什么我们人离不了空气呢?【学生】因为每个人都要呼吸,停止呼吸的话人就会死掉的。【教师】呼吸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下面我们就一起用心体验一下呼吸,好吗?请大家坐端正,闭上眼睛,调整好呼吸,听我口令:吸呼吸呼,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吗?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感觉可能会怎样?(出示安全警示: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听从老师的口令;以自己的身体适应为宜,不可逞强坚持,防止发生意外。)【学生】感受呼吸。【教师】刚才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大家只是憋了一小会儿时间就感觉那么难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二、讲授新课(一)活动:感受呼吸【教师】通过体验,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并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胸廓的变化情况。把手放在胸部,或两手放在肋骨两侧,分别进行呼气和吸气。【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体验活动,用科学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并作记录。【学生】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小结:呼吸时,胸廓会扩张和收缩。(二)呼吸器官和呼吸路线【教师】外界的空气进入人体后,分别经过哪些器官?(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图) 【学生】回答: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教师】你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吗?【学生】同桌互相合作,试一试,指一指。【教师】再次进行深呼吸,感受一下肺的工作。【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肺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就让我们做一个肺模型来探究一下吧!课件出示制作步骤:用剪刀把塑料瓶的底部剪掉,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用橡皮筋把一只气球在圆珠笔管上扎好;把捆扎好的带有气球的圆珠笔管从瓶口处通过,并用橡皮泥固定;把另一只气球剪去一部分,思考剪去是一大半还是一小半;用细绳把剪去的气球系牢;用另一根橡皮筋把这只气球捆在瓶子底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做完后,与小伙伴交流:肺是怎样呼吸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吸气时,胸廓扩大,腔内气压减小,气流进入肺部。呼气时,胸廓缩小,腔内气压增大,气流离开肺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有大量的小泡泡叫肺泡,成年人肺泡约3亿个。肺泡上有血管,进入人体的氧气能从肺泡中进入血管,跑到全身各个地方去,与食物中的养料结合。 (三)测量气体的成分【教师】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不一样。【教师】怎么不一样?那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呼出去的又是什么呢?【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要想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出示实验方案:1号烧杯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用塑料管往里吹气;2号烧杯中盛有同样的石灰水,我们用橡皮囊往里打气,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记录员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2名同学做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学生】小组汇报实验结果: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是不相同的。【教师】总结实验结论,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空气中氧气的成分最多,所以我们吸进的气体是氧气。9 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肺活量计。2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大小。3尝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4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并通过锻炼增强肺活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肺活量计。【教学难点】能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学生体检时测量肺活量的场景)同学们对眼前的这个场景熟悉吗?这就是我们每次体检时必做的一个项目:测量肺活量。你们是否也有过疑问:我们自己能制作一个测量肺活量的装置吗?这节课,老师会带领同学们完成这个活动。二、讲授新课(一)活动探究1任务讲述:测量肺活量是体检中的一项常规检查。问题:肺活量如何反映我们的身体指标。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整理:一般情况下,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强。任务: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可以测量肺活量大小的简易装置。2设计思考:如何将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引导: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能否用装置将水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交换,从而直观地反映气体的体积。任务:利用已有知识与方法设计简易肺活量计。提示:测量肺活量是测量人体呼出气体的体积,可以利用水和空气都占据空间进行设计,通过装置,能使呼出的气体将水排出,观察排出水后的装置里气体所占的体积,可以了解呼出气体的量,通过装置简单对比肺活量的大小。活动: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设计活动,分析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使用工具与材料,用绘图、文字等方式将自己的构想记录下来,并把设计简图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交流: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方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整理: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交流和共享,使每一个小组都能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听取不同的意见,理解别人的想法,进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设计。3制作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制作简易肺活量计。材料:水槽、大饮料瓶、塑料软管、吹嘴、水。活动:分小组按要求展开制作活动。可参考以下步骤完成制作:测量塑料软管的直径选择合适的工具,在大饮料瓶的盖子上开一个刚好能插入塑料软管的小孔将塑料软管插入大饮料瓶盖子上的小孔,还可以用橡皮泥封好缝隙,保证密封不漏气将吹嘴插入塑料软管的另一端。展示: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并展示所制作的简易肺活量计。4测试要求: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的大小。问题:如何使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整理:水槽盛约三分之一水大饮料瓶装满水,盖上盖子,瓶子垂直倒立在水槽中尽量一次最大吸气后,使用吹嘴缓缓呼出全部气体利用彩笔记录大饮料瓶中的水面位置。问题:测量肺活量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整理:吹气前必须尽量地吸气应尽力呼出肺中所有的气体,呼气时需要缓慢,避免水槽内的水溅到桌面不要共用吹嘴,每人都需要使用安全卫生且专用的吹嘴记录数据要清晰,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进行记录。活动:分小组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小组的数据。问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的肺活量是不是更大?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小结:经常运动的人肺活量会增加,肺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氧气以满足身体需求。引导:要经常参加运动,以增强肺部功能,促进身体健康。5评价与改进根据测试情况和同学之间的评价,对自己的简易肺活量计进行改进。10 健康生活教学目标1能列举保护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方法。2尝试通过调查,了解同学的生活习惯,分析哪些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3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举保护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调查,了解同学的生活习惯,分析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早上第三节课课间休息,坐在教室里的波波觉得头晕目眩。提出问题:才10点半波波就头晕了,是不是没吃早饭?【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教师】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哪些生活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二、讲授新课(一)生活习惯小调查【教师】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相同,有的生活习惯能让我们健康成长,有的生活习惯却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哪些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有不好的影响?【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生活习惯小调查。应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呢?(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生活习惯小调查)【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学生】汇总调查的情况,归纳分析出调查的总体情况。 思考哪些生活习惯会影响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学生】小结:通过生活习惯小调查,意识到自己生活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并纠正。(二)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教师】身体健康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前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帮助我们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主题讨论,并做记录。【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学生】每一个习惯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按时吃饭、进食要细嚼慢咽、注意营养均衡、定时开窗使房间通风透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会使用许多的电子产品。如果使用电子产品不合理,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我的健康作息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和同学一起到户外做运动,保证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少于 1 小时。第3单元 植物的“身体”11 一株番茄教学目标1能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 3了解观察植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 【教学难点】了解观察植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番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位新朋友你认识吗?二、讲授新课(一)观察一株番茄 【教师】出示番茄植株图片,提问:你知道番茄是什么吗?【学生】番茄是一种被广泛栽培的植物,它的果实营养丰富,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蔬菜。【教师】认真观察一下,你发现它有哪几部分?可以叫出各部分的名字吗?(出示全株番茄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番茄,交流各自的发现,并画下番茄的样子,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在图片上标注出番茄植株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为学生释疑解惑,及时纠正学生的讨论结果。依次讲解番茄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观察其他植物【教师】从低矮的小草到挺拔的大树,植物的“身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来观察以下其他的植物,比较一下吧。(出示辣椒和水稻的图片)【教师】提问:番茄、辣椒和水稻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认真观察一下,它们的叶子有什么相同之处?除此之外,你还能发现哪些不同?(要求: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使用感觉器官看、摸、嗅等比较它们大小、颜色、气味、光滑度、厚薄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分组观察番茄和水稻叶子标本,并将番茄叶子的样子画下来。【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两者的叶子都是绿色的,辣椒是复叶,绿色、粗糙,有网状叶脉;水稻叶子大,长条形,绿色,光滑、薄,有条形叶脉。 【教师】拓展任务: 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观察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并作记录。(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观察一株植物)12 植物的叶教学目标1同种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生长阶段,但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2不同种植物的叶子一般都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对比出叶子的异同点,知道植物的叶子一般有叶片和叶柄组成。【教学难点】对叶子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能描述叶子的外形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你们捡过落叶吗?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落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汇报对落叶的观察发现。【教师】这些植物的叶子有相同的地方吗?二、讲授新课(一)观察植物的叶子【教师】课件出示不同叶子的放大图片或实物。【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老师采集的叶子标本,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分组交流并填写观察记录。【学生】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小结:就算是同一种植物的叶子,由于叶子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它们在颜色、形状、大小、表面花纹等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叶子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专项讨论。【学生】陈述观点。【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的叶子,颜色、形状、大小、表面花纹等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的。(二)观察叶脉【教师】课件出示其中一片植物叶子的实物放大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察这片叶子的放大图时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放大叶片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教师】很多同学已经观察到叶片上的叶脉,叶脉的形状也是非常有趣的。【教师】观察不同植物叶片上的叶脉,尝试用笔把叶脉的形状描绘下来,并简单的对叶脉的特点进行描述。【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看一看或摸一摸,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大小、颜色、形状、光滑度、厚薄、多少等。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边写边画,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良好习惯。【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叶脉,并完成相应的观察记录单。【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和描述叶脉的发现。【教师】对学生说出来的记录进行评价,启发学生从多方面观察,使他们能通过观察形成丰富的表象,用准确的科学名词描述叶子的结构。【教师】小结:叶片上都具有明显的叶脉,有的叶脉成网状分布,也有的叶脉是平行分布。(三)拓展实践【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隐藏在叶子里的信息,在自然界里,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装配图区 > PDF装配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