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发展新理念推动金昌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在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236653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绿色发展新理念推动金昌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在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用绿色发展新理念推动金昌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在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用绿色发展新理念推动金昌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在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绿色发展新理念推动金昌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在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研讨班要求,下面,我就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水平,推动金昌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谈一些体会和认识,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一、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旨(一) 绿色发展的提出。2015年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既是创新协调的载体和要求,又是开放共享的平台目标。绿色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二)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共荣,呵护人类共有的绿色家园;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三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三者融会贯通,形成绿色哲学观、自然观、历史观和发展观。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什么是绿色发展?在此先简要地梳理以下几个概念。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它还没有涉及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形象地讲,可持续发展是“不断子孙路”,当代人的发展不要给后代人留下后遗症或不良生态资产。它还没有体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这种理念。全面综合发展。这是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指其发展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变革,是促进各种传统关系、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生产方式朝着更加“现代”的方向转变的变革过程。绿色发展。这是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首先提出来的。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将会遇到极大挑战,需要一整套政策和实践相配合。虽然有了明确的承诺和清醒的认识,但在实现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三)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九五”计划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五”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中。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中,正式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党章总纲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由此成为全党的重要任务,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六大任务,并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之中,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调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四)绿色发展的要旨。绿色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具体包括:绿色经济理念、绿色环境发展理念、绿色政治生态理念、绿色生活理念、绿色文化发展理念和绿色社会发展理念。二、我市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会同驻金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从治理工业尾气排放入手,加大工业、生活废水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和绿地建设力度,开展碧水蓝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得到很好保护,生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以“六城联创”为载体,以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为目标,依靠科技、依托项目、不断创新,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约束性指标管理,绿色发展逐步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水平显著提高。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思路,一是大力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紧紧抓住国家天然林保护等六大工程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累计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修建封育围栏123公里,封山育林29万亩,造林2.9万亩,8.8万亩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范围,15.01万亩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水源涵养功能逐年增强。二是着力构建北部防风固沙屏障。以保护性林业为重点,强化天然植被的自然修复,建立了芨芨泉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林业管护单位,管护总面积达200万亩,对以特灌林为主的灌草植被全部进行围栏封护、全面管护。加大人工乔木林营造建设力度,全力促进生态修复,减轻就地起沙。生态修复保护区林草植被盖度年均增加2.63.4,目前封育区内林草盖度已达30以上。利用国家三北防护林、公益林管护等项目,加快重点生态区域的节水型林业建设,在绿洲外缘和绿洲内部有重点地开展人工造林,加强森林抚育,不断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林草植被盖度,农业绿洲生态防护效益显著增强。至2015年底,全市林地面积360.58万亩,森林覆盖达到24.27%。三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打造紫金家园、生态绿城。重点建设了金川公园、金川科技广场、长泰园、金水湖景区、龙泉景观带、新华路中段景观带、西部防护林、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龙首湖景区、金川河河道治理等“十大景区”绿化工程。金川区紫金花城景区和金水湖景区晋升国家4A景区,永昌县居民健身公园、武当山等景观带绿化,北海子湿地保护等一批生态旅游工程前景看好。四是大力保护湿地资源。全市湿地面积38.4万亩。其中金川区湿地面积1.2万亩,永昌县湿地面积为37.2万亩,为了加强湿地保护,共修建围栏63.9公里,完成泉域湿地保护面积4875亩,退耕还湖面积195亩。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大力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空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持续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大气、水、重金属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全市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围绕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7+1”工作方案,完成了金川公司闪速炉精矿干燥、铜阳极炉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永昌发电公司老灰场治理、金泥集团干法二厂挡风抑尘治理等重点项目,各类扬尘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取缔关停燃煤锅炉186台,开展煤炭市场整治和烟花爆竹禁燃,推广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2015年,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为45g/m3,达到二级标准。PM10均值106g/m3,较上年下降10.2%,达标天数达到301天,较上年增加30天,位列全省第4。二是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149个减排项目,重点实施了有色、火电、水泥、钢铁行业废气治理及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特别是金川集团公司投入巨资,实施了一批重点治理工程,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至2015年,全市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4581.11吨,比2010年的5267.59吨下降13.0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05872.21吨,比2010年的118208.09吨下降10.4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9943.02吨,比2010年的29338.35吨下降32.02%。三是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针对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综合督查提出的问题,金川集团公司渗坑治理工作进展顺利、金铁集团公司58 m2烧结机淘汰关停,永昌县氟化工园区污染企业全面停产整改,河西堡居民搬迁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加强执法,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联动执法等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36件,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82份,责令停产整改企业14家,查封企业5家,移送公安部门调查处理3件。五是不断提升城市环卫水平。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中转、清运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对城区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50%以上。垃圾清运全程密封转运,进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对全市120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统一收集、运输,集中高温灭菌处理,年均处理医疗废物584吨。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每年清理死角垃圾达7000立方米,有力改善了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的长效化管理。六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立足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方式转变、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实际,新建、改造或扩建农村集中居住点37个,新建改造农宅(住宅楼)4991套。紧盯农村环境治理、垃圾污水处理、人畜科学分离和村庄绿化美化四个重点,改造整治环境整洁村43个。加强村庄公共空间造林绿化,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启动运营乡村客栈20家,实施沙漠公园、休闲长廊、蔬果采摘等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加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引进推广尾菜处理利用技术,巩固扩大“整洁村”活动成果,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果。(三)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之后,按照国家和省上对金昌在主体功能区中的划分和定位,2013年3月,我市出台金昌市贯彻落实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主要目标为:以到2020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国土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空间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乡及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一带两轴、四区、二十片”的市域城乡空间结构功能布局,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对本地区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划分,界定本辖区各类单一功能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边界的“四至”范围。(四)循环经济发展有了新突破。一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二五”时期,全市共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0余项,先后淘汰落后电机、矿热炉、冶炼炉等设备60余台套,关停拆除7台总容量299兆瓦的火电机组和全部立窑水泥生产线,关闭了所有造纸厂和5条铁合金生产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80万吨。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4.29%(从2010年的55立方米/万元下降至2015年的45.97立方米/万元),工业重复用水率从2010年的88.64%提高到2015年的92.01%。三是工业固废处理量和综合利用程度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工业固废处置量达到1216.69万吨,超出目标任务近6个百分点。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5.08%,圆满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四是科技支撑强劲有力。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自主开发和引进推广。目前,在镍钴铂族金属采、选、冶及相关新材料领域,已形成了一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备了世界领先的产业化能力。金川公司冶炼烟气回收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五是水回收利用程度提高。污水处理后的中水60%用于春、夏、秋三季市区北部防护林、金川公司尾矿坝绿化和少量农田灌溉,40%外排(冬春季节)。现有中水回用管网16.2公里(含市污水处理工程配套中水管网13.1公里)。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循环再利用。(五)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优先发展新能源。积极培育和发展以风光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促进低碳能源高效利用。截止目前,全市已取得风光电开发容量330.5万千瓦,已建成并网发电21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180万千瓦,风力发电30万千瓦,2015年累计发电量近20.58亿千瓦时,年可提供清洁电力45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00万吨。积极开展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发展。二是提高天然气利用比例。有效减少煤炭燃用比例,降低碳排放,截至目前,管道燃气普及率达58%。三是调整优化火电项目。“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热电联产工程,积极采取集中供热方式,先后拆除了168台燃煤小锅炉,年节约标煤22.5万吨、用水量10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万吨。(六)循环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建立生态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建立了清河城郊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沿祁连山浅山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发展龙头加工企业237家,食用菌产量占全省的50%,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85%以上。二是建立农村地膜回收利用体系。目前,全市已扶持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16家,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站35个、乡村物业管理站150个、废旧农膜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组织回收废旧农膜4000吨,占残留农膜总量的61.5%,加工利用废旧农膜3700吨,占回收量的92.5%。三是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积极开展秸秆青贮、过腹还田技术推广,着力推进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粉碎揉搓、机械打捆、高茬还田技术示范,广泛应用秸秆栽培食用菌、机制木炭加工等技术,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2%。四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废物利用体系。建设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2个,部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个;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设大型养殖小区(场)有机肥加工厂和处理场150个,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废物利用率达到了87%。推广“一池三改”沼气户14551户,发展“五位一体”、“畜沼粮”生态养殖户13200户。五是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大面积推广垄作沟灌、全膜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2010-2015年,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230万亩,实现节水4000多万方。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10年以来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0万亩,节肥3000吨。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统防统治,农药用量逐年减少,积极引导推广农家肥,倡导绿色无公害理念,农家肥年用量达到450万吨。六是建立循环型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建立“规模养殖沼气有机肥料绿色食品废物利用产品加工”等多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成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面积100万亩,完成标准化啤酒大麦种植20万亩,推广农田节水技术100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16万亩,建设养殖小区100个、万只羊场5个、万头牛场1个、千头牛场6个,建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处、有机肥料厂2家。七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修订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和规程47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认证98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30万亩,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17.6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3个,全市特色优势作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年均达到99%以上。(七)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养成。以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在全社会营造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理念,积极倡导市民购买“绿色”标志产品,提倡市民重拎布袋子、菜篮子,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以构建“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低能耗、低碳、环保标志家电成为人们的首选,低污染低消耗的无磷洗衣粉、生态洗涤剂、环保电池、充电电池、绿色食品走入寻常百姓之家。低碳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三进”活动得到普及;循环经济知识、绿色环保知识、低碳生活知识竞赛活动有序开展。绿色、环保、低碳、节约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得到全民认同,赢得社会认可。三、我市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市地处我国北方四大沙尘暴策源区之一的阿拉善南源的中间核心地段,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与工业污染共同成为我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目标,生态是短板,环境是约束,绿色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生态脆弱的短板仍然存在。土地沙漠化问题依然严峻。我市沙区地表植被极度匮乏,植被盖度一般在10-25之间,是我市沙尘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我市有48万亩耕地不同程度地遭受风沙侵害,1286个自然村庄饱受沙患,26万亩草场沙化退化。据监测,2009年以前,局部地区流沙每年以1米的速度向农区推进,年新增沙化土地0.75万亩,治理逆转0.27万亩,年净增沙化土地面积0.48万亩。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的实际仍然存在。我市是全国108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尽管我市林地总量占到了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但主要以灌木林地为主,乔木林比重很小,森林资源依然以荒漠植被为主,全市仅有的23.37万亩乔木林,森林分布不均,质量差。作为沙区重要屏障的防护林体系还没有完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上游毁林、毁草垦荒、采煤开矿严重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草场严重退化萎缩。受林木病虫害和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每年有大量树木枯死;无序开垦和滥建对自然植被造成破坏。湿地保护问题不容忽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围垦、过度开发利用及各种污染,使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草地退化问题不容忽视。受气候干旱化的影响,草原周期性的干旱化趋势时有发生,草原鼠害、虫灾时常暴发,同时,受生态环境退化和丧失、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十分严峻。生态旅游的品牌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金昌“紫金花城”打造取得一定成果,但旅游项目单一、精品旅游品种缺乏、推介宣传不到位、新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同时,还存在旅游道路、停车场、购物点、餐饮等基础设施薄弱、奖补政策不够优惠等问题。(二)环境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环境空气质量不能稳定达标。二氧化硫、工业粉尘排放总量较大、环境空气中PM10控制难度非常大。今年前两个月份,PM1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2016年要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91g/m3的目标异常艰难。二是实现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依然繁重。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仍需完善提高。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项目尚未建成,河西堡镇综合污水处理项目尚需完善,城市备用水源尚未建成,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根据2001年至2010年监测,金川区天生坑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幅度达1.39米/年,永昌县喇叭泉林场平均下降幅度在0.360.59米/年,永昌东寨平均下降幅度为2.70米/年。三是环保综合督查整改难度较大。特别是西北督查中心在后督察中涉及的居民搬迁、小锅炉关停等问题需下大力气解决。金川公司冶炼炉窑环集烟气治理投资巨大,而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资金筹措艰难。四是执法压力持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仍然不断,突发环境事件、核与辐射安全、危化品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增多,形势依然严峻。我市是全省碳排放交易试点单位,但目前此项工作还未起步。(三)循环经济发展仍需开足动力。一是产业结构难以适应转型需要。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及环境保护方面政策约束日益趋紧等因素影响,有色、化工、冶金、建材、能源等行业发展持续低迷,生产增幅持续下滑;二是循环经济产业共生机制尚不完善。随着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由于企业间的利益联合机制尚不健全,分配收益和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尚不完善,企业之间只有产业结合,没有产权关系,未形成共生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十二五”期间,虽然我市创新活动增多,申报专利数量增大,但是质量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经费投入不够,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四是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一些企业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资产负债率过高,自筹资金能力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实力弱、抵押不足,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四、我市绿色发展的主要思路(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绿色发展既是发展的新理念,也是生活的新观念。我们要积极引导全社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发展方向,自觉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过程。要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打破简单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切实扭转发展的传统惯性模式,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二)切实抓好生态功能区的环境建设。要按照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对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调查摸底登记,清晰界定归属,明确相应权责及监管主体,建立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建设用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政策,划定并严守红线,严禁任意改变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大力推进循环农业生产、加工、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农用地膜的回收利用。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土地轮作休耕和耕地草原休养生息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抓好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保护,对限制开发区采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着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特色旅游、农业特色种植、畜牧优质饲养、农产品深加工、化工园区建设等重点产业。(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有利时机,依托“双创”,坚持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采矿、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国有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上下游企业、高耗能企业及发电企业以多种方式联合,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丰富和发展“金昌模式”,立足已有工业循环产业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上下游产业利益联动机制,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化工产业向高精特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太阳能光热、小水电、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新能源项目,开展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试点工作,深挖用电潜力,积极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工作,加强在金融、节能减排等方面与供电部门开展合作,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高效煤粉锅炉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淘汰在用落后电机,推进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参与或进入能源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等领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四)切实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一要深化环保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好“1+6”组合改革方案,有序推进环保监察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配套制度。逐步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水平;二要全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根据水、气等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科学编制减排计划,至2020年力争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三要部门联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7+1”工作方案,抓好工业污染源、生活面源、小锅炉淘汰、煤质监管、扬尘粉尘管控等重点领域污染整治,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要对相关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四要切实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要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以西北督查中心后督察整改工作为抓手,保障整治任务按期完成;稳步推进全省碳排放交易权试点工作。五要扎实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深入组织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完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督查制度,加强尾矿库、饮用水源地、危险废物等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排查力度,认真查找和整改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环境监管层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环保部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确保不留死角。尤其是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五个第一(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进行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和“三个不放过(即: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积极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生态文明的发展新路,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金昌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