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说明:1、新陈代谢: 机体于环境之间所进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我更新过程程称为新陈代谢。2、兴奋性:活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响的实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3、刺激:细胞或机体感觉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变更,统称为刺激。4、反响:是指刺激引起组织或机体功能活动的变更。5、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组织或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加强,抑制是指组织或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减弱。6、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响的最小刺激强度,其值称为阈值。7、内环境:体内细胞干脆生活的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8、内环境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9、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和下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10、反响:由受限制局部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限制局部活动的调整方式称为反响。11、负反响: 从受控局部发出的反响信息调整限制局部的活动,从而使输出变量向着和原来相反的方向变更。12、正反响: 从受控局部发出的反响信息,促进限制局部的活动,从而使输出变量向着和原来一样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二、问答题: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整方式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调整方式是什么?答: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整方式有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自身调整三种。其中神经调整是人体最主要的调整方式。2.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生理意义?答: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必须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更;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在正常生物体内,可在神经-体液调整下,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内环境既为细胞供应养分物质,又承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3、负反响和正反响的生理意义是什么?答:负反响的意义:使某种生理活动在必须水平上保持 相对稳定,不至于发生过大的波动。正反响的意义:使某种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快速到达所须要的状态或水平,并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三、填空题:1、机体内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成人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约2/3分布在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约1/3分布在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其包括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淋巴液等。2、人体功能的调整方式主要有3种,即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自身调整,其中最主要的调整方式是神经调整。3、反射的构造根底是反射弧,它由5个局部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反射弧构造功能的完整是反射活动得以正常进展的根底,假如在其中任何一方被损坏,都可导致反射异样或消逝。4、反射按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两类。5、依据反响调整的作用效果,反响调整分为负反响和正反响。四、是非题:1、组织兴奋性的凹凸和阈值呈反变关系对。2、组织兴奋性的凹凸和阈值呈正变关系 错。3、体液调整具有作用发挥缓慢,作用范围广泛,时间长久等特点对。4、自身调整是一种比拟简洁、局限的调整方式,其调整幅度小,灵敏度低对。 五、单向选择题:1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整方式是: (D)A体液性调整 B自身调整C正反响调整 D负反响调整E前馈2. 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 : (C)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必须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必须范围内波动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必须范围内波动 3. 衡量组织兴奋性凹凸的指标是: (E)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刺激 D反响 E阈值4. 神经调整的根本方式是 :(A)A反射 B反响 C神经冲动 D正反响调整 E负反响调整 5. 以下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响调整的是 :(B)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7. 可兴奋细胞包括 (C)A神经细胞、肌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8. 以下哪些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E燥热环境下出汗10. 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响的表现形式是:(D)A机械变更B肌肉收缩 C神经反射D兴奋或抑制11. 阈刺激是指:(D)A.到达阈值的刺激 B.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C.刚引起膜去极化到达阈电位的刺激 D.以上都对12. 人体内最重要的调整机制是:(A)A.神经调整B.体液调整C.自身调整D.反响调整答案:第一章 绪论单项选择题: 1D 2C 3E 4A 5B 6D 7C 8A 9A 10.D 11.D 12.A 13.A 14.B 15.D第三章:细胞的根本功能一、名词说明:1、单纯扩散:是指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统称为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离子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协助下,由高浓度一侧向底浓度一侧移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易化扩散。确定单纯扩散速度的因素的两个:一是细胞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这是物质单纯扩散的动力。二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即通透性的大小。3、主动转运:是细胞通过自身的耗能、作功过程,将小分子和离子物质逆浓度差和 或电位差,即逆电-电化学梯度转运,通过细胞膜的一种跨膜物质转运方式。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膜上“泵”的作用下浓度差和 或电位差的耗能性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的两侧的稳定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9、极化:在细胞未承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10、去极化:假如静息电位减小,即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更称为去极化。11、超极化:假如静息电位增大,即膜内外电位差增大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更称为超极化,称为超极化。12、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电位的根底上产生一次快速而短暂的、并可沿细胞快速向四周扩布的电位变更,称为动作电位。二、问答题:1. 载体易化扩散有什么特点?答:载体易化扩散有以下特点:载体蛋白具有较高的构造特异性。具有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形本钱质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故静息电位的水平,即K+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形成机制是:上升相即Na+内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下降相即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三、填空题:1、属于单纯扩散的物质是O2和CO2等气体小分子。2、载体易化扩散有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3、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过程中,物质转运的动力是细胞膜两侧该物质浓度差或电位差,因而细胞本身不须要消耗能量,故将它们称称为被动转运。五、单向选择题:1. 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属于(A)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 D.出胞和入胞3细胞在静谧时,K+由膜内移向膜外,是通过(B)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E被动转运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B)A.2倍 B.30倍C.50倍 D.70倍6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A)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8受体的化学本质是(B) 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 E糖蛋白11. 衡量组织兴奋性凹凸的指标是:(D)A.阈电位数值 B.RP数值 C.肌肉收缩力气 D.刺激阈值13. 以下关于静息电位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C)A.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谧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一种稳定的电位差B.在静息电位条件下,膜处于极化状态C.静息电位是由K+内流而形成D.静息电位是动作电位产生的根底14.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B) A.Na+内流 B.K+外流 C.Ca2+内流 D.Cl-内流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C) AK+内流 BCl-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1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E) AK+内流 BCl-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18遵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D)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响的实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响的过程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实力19判定组织兴奋性凹凸常用的简便指标是(B)A阈电位 B阈强度 C刺激的时间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更率 E刺激的频率21. 细胞膜外的正电位和膜内的负电位均减小,即RP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更,称为(B)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22.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完全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C)A.极化 B.超极 C.反极化 D.复极化26.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C)ANa+ BK+ CCa2+ DCl- EMg2+ 34、在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关键的物质是:ANa+ BK+ CCa2+ DCl- EMg2+ 答案:其次章单项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D 8B 9.D 10B 11.D 12.B 13.C 14.B 15.C 16E 17D 18D 19B 20B 21.B 22.C 23.D 24A 25.D 26.C 27E 28.C 29B 30D 31.D 32D 33E 34、 C第五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名词说明: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2、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3、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l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食物的氧热价。4、根底代谢:是指根底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根底代谢称为根底代谢。5、根底状态:是指人在室温20-25oC、早晨、空腹禁食12 h以上,醒悟、静卧而又极其静谧的状态,称为根底状态。6、根底代谢率:在根底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根底代谢率。7、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8、测定必须时间内机体所散发的总热量,即可估计机体在必须时间内的耗能量,即能量代谢率。二、问答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那些?答: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2.体温有哪些的生理变异?答:在生理状况下,体温可有以下变异:昼夜变更 体渐在一昼夜间呈现周期性波动。早晨2-6时体温较低,午后1-6时较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性别差异 女性根底体温略高于男性。女性常因孕激素水平及其产热作用的影响,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更。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最低,排卵后体温上升到较高水平,并可维持一段时间。年龄 新生儿体温易波动,老年人因根底代谢率低而体温略偏低。其它能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均可影响体温。3、散热的主要器官有那些?答:人体散热器官是皮肤、肾脏、肺和消化道其中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三、填空题:1、测定机体的产热量的方法有干脆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两种。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原来源是食物或组织中的糖、脂肪和蛋白的氧化分解,其中,主要供能的物质是糖,机体所需能量的70%由糖类供应,脂肪供应的能量约占机体消耗的总能量的20%-30%左右,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组分,一般状况下机体不依靠蛋白质供能,只是在体内糖原、脂肪分解几乎耗竭时,如长期饥饿,体内蛋白质才分解供应能量。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精神惊慌。3、在20-30oC的环境温度中,人在静谧时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4、人体深部的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通常测试以直肠、口腔和腋窝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的温度最高,正常值为36.9-37.9oC。测量时需将温度计插入直肠6cm以上,所测得的温度才接近于深部温度,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为36.6-37.6 oC 。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为36.2-37.2 oC ,测量时间需持续10min以上,以使机体深部的热量渐渐传递上来面接近于机体深部温度。5、体温的生理变动体温的生理变动昼夜变更、性别、年龄、 肌肉活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心情激烈、精神惊慌和进食等能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均可影响体温。6、体温的生理变动中昼夜变更般不超1 oC;成年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约0.3 OC左右。 7、机体处于静谧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肝的产热量最大,运动劳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产生的热量占总产热量的90%。8、人体散热器官是皮肤、肾脏、肺和消化道其中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9、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散热等其中辐射、传导、对流等三种散热方式的前提是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蒸发散热有两种形式:一是不感蒸发、二是可感蒸发。10、体温调整的根本中枢在下丘脑。11、人体深部的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通常测试以直肠、口腔和 腋窝 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四、是非题1、正常成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8 错。2、人体在活动时产热器官是肾脏 错。3、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 皮肤 对。 错。五、单项选择题:1 在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称为 (A)A能量代谢B能量代谢率 C根底状态 D根底代谢 E根底代谢率2.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C)A寒冷 B高温 C肌肉活动 D精神活动 E进食 3. 养分物质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E无机盐4.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D)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传导和对流散热 5. 1克食物氧化进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A)A食物的卡价 B氧热价 C呼吸商 D非蛋白呼吸商 E能量代谢7. 能量代谢率和以下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C)A体重 B身高 C体外表积 D环境温度 E进食量9. 正常人能量代谢率在哪种情部下最低? C A进食12小时以后 B室温为1825时C熟睡状态时 D完全静息时10. 人体单位时间内的根底代谢率CA和身高成正比 B和体重成正比C和体外表积成正比D和身高和体重的乘积成正比11. 长期处于病理性饥饿的病人,呼吸商趋向于CA0.70 B1.00 C0.80 D0.8212. 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D) A寒冷环境 B进食 C精神惊慌 D肌肉活动13. 摄取混合食物,呼吸商通常为(D)A0.70 B0.75 C0.80 D0.8217. 机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B)A脑 B肝脏 C肾脏 D十二指肠19. 病人发热起先时,自感发冷、寒颤,是因为(C)A体内产热量肯定不够 B散热过程加强C调定点向高水平移动 D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21. 根底代谢是指(C) A深睡时的能量代谢 B日常生活活动时的能量代谢C醒悟、静谧、空腹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D静谧时的能量代谢23. 支配小汗腺的神经纤维是(A)A胆碱能纤维 B肾上腺素能纤维 C5-羟色胺能纤维D嘌呤能纤维27、静谧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BA、心 B 、肝 C 、大脑 D 、皮肤 E、骨骼肌28、8、猛烈运动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EA、心 B 、肝 C 、大脑 D 、皮肤 E、骨骼肌答案:第五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D 5A 6C 7C 8.D 9.C 10C 11C 12D 13.D 14.C 15.C 16.B 17.B 18.A19.C 20.D 21.C 22.A 23.A 24.B 25.A 26.D 27、B 28、E第七章 血 液一、名词说明:1、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也称为红细胞比容。2、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底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中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3、等渗溶液:将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4、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称为贫血。5、凝血: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胶冻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6、凝血因子:血液和组织液中干脆参和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7、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溶。这一过程使血液由胶冻状态重新复原为液态。二、问答题:1、血液的功能是什么?血液的功能是:运输、防备、爱护、调整酸碱平衡以及参和生理性止血等功能。2、何谓血浆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各如何?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如无机盐、葡萄糖等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血浆中血浆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3、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分几型?依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的不同或有,无可将血液分为四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者称为A型血,只含B凝集原者称为B型血,同时含A.B两种凝集原者称为AB型血,无A .B凝集原者称为O型血。4、简述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根本过程:即:1、凝血酶原激活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三、填空题:1、血液的功能是运输、防备、爱护、调整酸碱平衡以及参和生理性止血等功能。2、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白细胞数量最少。3、血细胞比容的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约为55%。4、动脉血中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故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中含复原血红蛋白较多,故静脉血呈暗红色。因此,临床进展血液检查时,应空腹采血,以幸免食物的影响。5、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 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6、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可塑变形性 、 渗透脆 、 性悬浮稳定性 。8、依据白细胞质中有无特殊的嗜色颗粒,将其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又分为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最多占50%70%。9、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黏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10、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参和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11、大局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淌,称为循环血量,小局部血液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内,流淌很慢,称为储存血量。清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2.5:1。一般状况下,成人一次失血在500mL以下,即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时,机体通过代偿作用,可使血量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很快复原到正常水平,因此,对人体安康无明显影响;中等失血既一次失血约1000mL,达全身血量的20%,人体可能出现一系列失血病症;大量失血既一次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30%以上时,如不刚好进展抢救,那么可危及生命。Rh血型系统内没有自然的抗Rh凝集素。12、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中起重要作用的血浆渗透压是 血浆胶体渗透压 ;在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血浆渗透压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四、是非题:1、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对。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和溶液中所含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而和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对。3、ABO血型系统血清中存在有和凝集原相对应的自然凝集素对。4、血液由 血浆 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对。5、动脉血液呈暗红色,静脉血液呈鲜红色 错。五、单项选择题:1血液的pH值约为CA7.15-7.25 B7.25-7.35 C7.35-7.45 D7.45-7.55 E7.55-7.65 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以下哪种物质形成的CA无机盐 B葡萄糖 C白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细胞4.参和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EA红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 E血小板 5.50kg体重的安康人,其血量约为AA4L B5L C6L D7L E8L6.调整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EA雌激素 B肾素 C甲状腺素 D生长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8.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引起水肿的缘由是由于B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B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13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EA和血浆容积之比 B和血管容积之比 C和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6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DA铁和维生素B12 B维生素B12和叶酸 C蛋白质和钙D蛋白质和铁 E铁、蛋白质和维生素B61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B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19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CA细胞内液 B血浆 C血清 D细胞外液 E体液20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行缺少的是AA B C D E、23血清和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E A钙离子 B球蛋白 C白蛋白 D凝集素 E纤维蛋白原26. 急性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多少有生命危急?DA5% B10% C20% D30% 28. 有关Rh血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CA、红细胞含有D抗原的是Rh阳性血型 B、红细胞不含D抗原的是Rh阴性血型C、Rh阴性血型人血中含有抗D抗体,一般属于先天遗传D、Rh阴性血型人重复输入Rh阳性血液会发生凝集反响29. 血型划分的依据是: CA穿插配血试验的结果 B血清中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C红细胞上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 D凝集素和凝集原的协作状况33.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B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35. 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和血量分别为:BA40L和4L B30L和4L C20L和4L D30L和2.5L42、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局部是: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E 血清43、血浆蛋白明显削减:A组织液生成削减 B有效滤过压削减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中心静脉压提升 E收缩压提升答案:第三章 血液单项选择题1C2D3C4E5A 6E7B8B9D10B 11A12A13E14D15C 16D17B18C19C20A 21C22D23E24E 25.D 26.D 27.D 28.C 29.C 30.B 31.D 32.D 33.B 34.C 35.B 36.B 37.C 38.D 39.C 40.B 41.C 42.D 43C第八章 血液循环一、名词说明: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率。3、每搏输出量简称为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4、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5、每分心输出量简称为心输出量: 每分钟一侧心室泵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心输出量或心输出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6、心指数:心输出量和体外表积m2 的比值,称为心指数。7、心电图:用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必须部位记出来的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称为心电图。8、自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或其他细胞兴奋触发的状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9、正常起搏点: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10、窦性心律:窦房限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心律。11、血压:是指血管内流淌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血压的国际标准单位是千帕(kpa),但通常也用毫米汞柱(mmHg)来作为血压的单位。1mmHg等于0.133kPa。12、收缩压: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急剧提升,所到达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13、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到达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14、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15、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个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16、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变更而导致动脉管壁扩张和回缩,称为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简称脉搏。17、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O(0.392-1.18kPa)。19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20、滤过的力气和重汲取的力气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二、问答题:1、心动周期中心腔压力、瓣膜、血流方向和心室容积的变更心动周期分期压 力 比 较瓣膜开闭状况房室瓣 动脉瓣血流方向心室容积变更收缩期等容收缩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关闭 关闭血存于心室不变射血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关闭 开放心室动脉减小舒张期等容舒张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关闭 关闭血存于心房不变充盈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开放 关闭心房心室增大2、第一心音和其次心音是怎样产生的?各有和特点?心音听诊的意义何在?心音的分类第一心音其次心音心音的特点音调低、持续时间长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心音的产朝气制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及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振动而产生动脉瓣关闭及血液冲击主动脉根部引起振动而产生心音听诊的意义反映心室收缩的强弱和房室瓣的功能状态反映动脉瓣的功能状态和动脉血压的凹凸3、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只有小局部约1/3流至外周,大局部约2/3短暂贮存在大动脉内,对血管壁产生压力,形成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射血停顿,血压下降,形成舒张压。4、说出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支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血管神经的名称 支配的部位释放的递质对心血管的作用心交感神经窦房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心率、传导速度、收缩力、搏出量、Bp。心迷走神经交窦房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左右分支、心房肌细胞、少数心室肌细胞乙腺胆碱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心率、传导速度、收缩力、搏出量、Bp。交感缩血管神经全身血管平滑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Bp。交感舒血管神经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乙腺胆碱骨骼肌血管舒张。副交感舒血管神经脑膜、唾液腺、胃肠外泌腺、外生殖器等出的血管乙腺胆碱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外生殖器等出的血管舒张。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答:1搏出量心率2外周阻力3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4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6、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哪些?对心血管有什么生理作用?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肾上腺素:比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较强-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心输出量-血压。3去甲肾上腺素:比肾上腺素除冠状血管外的小动脉收缩作用较强外周阻力-血压。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根本和感神经的作用一样,在心脏,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为主,肾上腺素和其结合。因此临床上常用肾上 素作强心药,而去甲肾上腺素那么作升压药。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心率 加快 心输出量 增加血压 提升7、简述微循环的通路有三条通路?1迂回通路2直捷通3路动-静脉短路。三、填空题:1、正常成年人静谧状态时的心率为60-100次/min,平均为75次/min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每搏输出量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心肌收缩实力。3、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4种特性,前三者是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为根底的,称为电生理特性,后者是以收缩蛋白之间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反响为根底的,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3、我国安康青年人在静谧状态时血压为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为30-40mmHg(4.05.3kPa),成年人静谧时的收缩压持续高于140mmHg(18.6kPa)或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12.0kPa),可视为高于正常水平。假如收缩压持续低于90 mmHg(12.0kPa),舒张压低于60mmHg(8.0kPa)时,那么视为低于正常水平。4、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条件是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根本因素是心脏射血外周阻力。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6、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肌收缩力、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重力和体位变更、呼吸运动。7、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局部组成。8、微循环的通路有三条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9、迂回通路是血液和组织细胞进展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为养分性通路。10、心血管的根本中枢位于延髓。11、血压的国际标准单位是千帕(kpa),但通常也用毫米汞柱mmHg来作为血压的单位。12、窦房结 是限制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13、大动脉血压是心肌的 后负荷。14、生命中枢位于在 延髓 。15、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412mmHg。16、临床常用的强心药是去甲肾上腺素。17、 右心房 和上下腔静脉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四、是非题:1、心动周期和心率呈反变关系 对。2、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对。3、临床常用的升压药是升压素 错。4、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对。五、单项选择题:1 心室肌细胞0期的主要机理是AANa+内流 BCa2+内流 CCl-内流 DK+外流 E离子泵活动2. 心肌细胞兴奋传导最快的部位是E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纤维 3. 心肌细胞自律性最快的部位是A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纤维4. 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放前为AA等容收缩期 B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充盈期 E心房收缩期 6. 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因素是CA每搏输出量 B循环血量 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D心率 E外周阻力7.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B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D平均动脉压E体循环充盈压8. 血浆蛋白明显削减CA组织液生成削减 B有效滤过压削减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中心静脉压提升 E收缩压提升14 第一心音发生在CA房缩期,标记着心房收缩的起先B房舒期,标记着心房舒张的起先C室缩期,标记着心室收缩的起先D室舒期,标记着心室舒张的起先E室缩期末,标记心室收缩的终结17 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CA血液粘滞性 B微静脉的口径 C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D血管长度E骨骼肌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18 静谧状态下,平均动脉压等于D A收缩压舒张压1/2 B收缩压脉压1/2C收缩压1/3脉压 D舒张压1/3脉压 E舒张压1/2脉压19 老年人主动脉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更是BA收缩压提升,脉压减小 B收缩压提升,脉压加大C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D收缩压变更不大,脉压显著加大E收缩压和脉压均无变更20 在心输出量不变的状况下,舒张压提升主要是由于EA心率加快 B大动脉弹性增加 C循环血量增加D血液粘滞性增大 E外周阻力增加21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EA心脏的射血动力 B外周血管阻力C大动脉管壁弹性 D心率 E足够的循环血量24 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动力主要有D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25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C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氨基丁酸26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最主要生理作用是BA使心输出量增加 B使外周阻力增加 C使血管容量增加D使心率加快 E使心肌收缩力增加27 微循环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是CA维持血压稳定 B参和体温调整 C实现物质交换D促进血液回流 E维持血管内外液体正常分布29、安康成年人的心率平均值为:( D )A、60次/分 B、100次/分 C、60 100次/分 D、75次/分 E、75次/小时30、心输出量是指:( B)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31、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 ( B)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压 D平均动脉压 E体循环充盈压第 九 章 呼吸一、名词说明:1、呼吸: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2、肺通气:肺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3、肺换气:肺泡和肺泡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换气。4、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5、组织换气内呼吸:毛细血管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组织换气。6、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7、肺容量:是指肺容纳气体的量。8、肺总量:肺容纳的最大气体量。9、潮气量: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10、补吸气量:安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称为补吸气量。11、补呼气量:安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为补呼气量。12、残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仍残留不能呼出的气量,称为残气量13、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14、时间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快速度呼气,分别计算前3秒钟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称为时间肺活量。15、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量,其值为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16、每分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泡内的别致气体量,其值为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17、分压: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某中气体所占有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分压。二、问答题:1胸膜腔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作用于胸膜腔脏层的,作用方向相反的,肺内压和肺回缩力形成胸膜腔内负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大气压=0,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力意义:维持肺扩张,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5、何谓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整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各级部位。脊髓:不能产生呼吸节律。联系脑和呼吸肌,整合呼吸反射。低位脑干:脑桥和延髓1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 2脑桥中下部:长吸中枢3延髓:呼吸节律根本中枢 填空题:1、肺通气的干脆动力是大气和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是呼吸运动。2、参与安静呼吸的吸气:膈肌,肋间外肌;呼气:吸气肌舒张用力呼吸:协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2、通气/血流比值。4、氧的主要运输方式是O2和Hb结合形式运输。5、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碳酸氢盐形式。6、生命中枢位于在延髓。7、呼吸中枢位于在延髓。8、正常成年人静谧状下,安静时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 1218 次/分钟。9、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 肺活量 。五、1 机体和环境间进展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称为 A外呼吸 B内呼吸 C呼吸 D肺通气 E肺换气2. 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外表张力C肺内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E胸内压肺回缩力 3. 确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分子量 C气体溶解度D呼吸膜的厚度 E温度差4. 切断试验动物颈部两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将出现 A浅而快 B深而慢 C深而快 D浅而慢 E停顿 7. 肺通气的根本原动力是 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内压的变更 C胸内压变更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10 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依次是 A静脉血、肺泡、组织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