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864799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第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第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枣庄三中高二历史组 李娟一 教材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属于现代世界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选材上看,更具代表性,集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开放以来,重大最新成果,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接受。二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四方面科技成就的背景、影响学生资料收集,归纳总结、整合知识。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材料研究。归纳科技成就讲解过程中的影响,得出结论。建国近六十年来,在中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的影响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四 教学课时:1课时五 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六 教学手段: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七 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羊多利;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苏联的东方一号、阿波罗11号载人上天;原子能: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成功。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在课下,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从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四个方面查找到很多有关科技成就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些成果。讲授新课一、科技成就设计思路:请同学们用多媒体展示自己课下的准备,从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方面说明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每一部分都用图片和材料说明三个内容:成就、背景、影响或作用。通过让学生课下准备的方式,促进学生得到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从而得到价值体验。 (一)原子能方面请第一小组同学们出示有关原子能的资料。一名同学讲解。 生:首先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景象。图片讲解:1966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9:00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9:09分14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毛泽东接到报告高兴地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10月27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研制速度,增强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看到的这两位老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和钱学森。 还有很多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这几则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钱学森 材料二 在建国初期我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中国用最少的研究经费、最短的时间创造了奇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那些创造了如此辉煌成就的功臣们却一直默默无闻:王淦昌,当时参与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此前,他因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而轰动世界,到研究所报到后,由于保密需要,化名“王京”,而王淦昌这个名字从此消失17年之久;在“两弹一星”科研刚刚起步时,苏联撤走了专家,是邓稼先带着一批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京城北郊的灰楼里,用4台手摇计算机运算,开始了艰辛的攻关;还有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赵九章、姚桐斌、郭永怀、钱骥、于敏、王大珩、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等。1999年,党和政府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当时,他们中已有7位科学家去世了。生总结:我们找的材料主要就是从原子能成就和这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方面入手。老一辈科学家那种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探究 结合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研究原子能的原因。师:一组同学准备得非常充分。请大家阅读课本提供的材料,思考: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什么建国初期我国还要研究原子能?生答(略)师: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苏联都对我国进行核威慑,为了打破核威胁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科学。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师: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它给人类提供了土种新的能源。思考:原子能技术除了在国防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还在什么方面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生: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开始运行发电。另外还有大亚湾核电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能源。(二)生物技术方面第二组同学出示自己的材料。 生:这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他旁边是他的研究成果给农民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我国拥有世界7%的耕地,却有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吃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下面我们一起看几则材料:(课件展示) 材料一 “地,究竟能有多高产?” 袁隆平曾做过一个非常浪漫的梦:水稻长得像人一样高,人们在丰收的稻穗下乘凉1965年10月,当袁隆平写出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的时候,由于论文和当时的经典学说相背离,学术界并不认同,有人甚至嘲讽他异想天开。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二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称他为“世界水稻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 2004年,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世界粮食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沃夫奖被称为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而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材料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生:我们根据已知的材料(课本资料和我组提供的材料)设计了几个问题:探究1、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什么?2、我们的“东方魔稻”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生总结: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中国人多地少。我国的杂交水稻“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师:第二组同学能够根据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很有创意。大家思考:在面对外国人对中国将达到16亿人口会不会给世界带来粮食危机进行质疑的时候,袁隆平这种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何种关系认识?人定胜天。(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话题,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请三组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他们的“调查”结果。 生: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在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第二幅图是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下面我们看两则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9年研制成功神威巨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材料二 金怡濂院士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称为巨型计算机。到了20世纪9O年代,我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10亿次。但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上千亿次。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决定研制“神威”巨型计算机。金怡濂经过认真研究后说:“我们应当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而且必须有一个大的跨越,否则我们会被世界越甩越远。”金怡濂语出惊人,掷地有声。他被任命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1999年9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行。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生总结: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有一批我们自己的专家。而计算机技术也成为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通话、网上购物等等,但是也出现了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的“网虫”。相信今后我们的生活与计算机、互联网会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应当遵守上网公约,实现“绿色”信息化。师:三组同学查找的资料也很详尽,并且给大家不少启示。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四)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 请第二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的搜集成果。 生: 请大家看以下材料(课件展示)阅读以下材料: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T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 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日日,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己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总结:从以上的图片和材料可以知道,建国后我国的空间、航天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成果累累。如果大家想更详细的了解,请大家参考这个网站上的有关长征一号的介绍和图片。http:/zxf2003neasenet/OD1uo2Ii/_d1y/3_O_O_oA/3_o_o_oahtml。师:四组同学非常细心,不仅把本节课本上的有关知识展示给我们,还找了很多近年来科技成就。探究1、回顾“一星”发射时期我国的内政外交情况如何?国家领导人对空间技术的态度如何?为什么?2、空间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举例子说明。生讨论并发表见解(略)。师总结:1、国内正处在十年动乱期间,从外交上来说,国际地位有所提高: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等等。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空间技术,因为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征之一。只有综合国力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才能提高。2、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突出的是被誉为“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标志的神州五号。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两个经典片断(放截取好的录像)神州五号上天、杨利伟返回地面。师:这样一项开辟新时代的科技成就,凝结着多少科技人员的汗水。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民族精神。我们共同总结一下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见板书一)教学反思 采用情景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思考的同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成果展示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示一系列图片、音像制品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导入下一个标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的科技发展也举世瞩目。这让我们不仅想到前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生讨论) 师总结: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前后,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积极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原来已经受伤的祖国更加支离破碎。探究这两个时期,世界科技史上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建国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却发生了飞跃呢? 二、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科技革命的影响设计思路:从回顾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入现今科技发展的原因。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在学生对前面知识已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深层次引导学生,体现知识的递进性。在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讨论,并且指导学生回顾政治史、经济史上的有关内容。据材料、已知知识分析得出建国后科技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在自我提高当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处理课后习题的形式完成新课的最后一部分。把影响这一部分作为开放题目处理。加深同学们对“科教兴国”的认识。(一)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强迫中国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1963年9月,毛泽东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曾明确指出: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我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况,挨打是不可能避免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多次号召要“在技术上兴起一个革命”。1956年,当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团结起来向“自然开战”、“向现代科学进军”,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材料三 邓小平还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论述了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他说:“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生讨论。(略) 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科技成就的影响师:由以上分析可知,科学技术要有适宜的社会条件才能得到发展。科学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那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处理课后“解析与探究”的题目。教学反思 用对比法引出科技成就的原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前后、横向的对比方法,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通过处理课后“解析与探究”的题目,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当中得到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结:请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生: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著名的科学家。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只有主权独立、经济发达的国家才能给科技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反过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我们一定要在国家“科教兴国”的统一认识下,努力学习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十 板书设计: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 科技成就1、 原子能a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b背景:美苏核垄断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2、 生物技术a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b背景:地少人多c影响:解决吃饭问题3、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a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b背景: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c影响:国家工业生产 人们的日常生活4、 航天技术a成就: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b背景: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c影响: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 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一)原因: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影响:“科教兴国”必修三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滕州一中东校区 高二 孙运芳【课标解读】课标阐述: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课标领会:(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军事、农业、信息和航天领域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意义。(2)理解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和取得成就的原因。【本课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属于现代世界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选材上看,更具代表性,集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开放以来重大最新成果,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接受。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上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神舟飞船等;培养学生识记历史史实能力。(2) 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搜集整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培养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基本素养。采取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索资料中达到学习目的,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了解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奋读书的志向。重点:新中国成立所取得科技成就及其原因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四大发明 鸦片战争英国军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神五飞天课前展示中国四大发明、鸦片战争时英国军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等一系列图片:并配以背景音乐大漠之歌导语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但自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尤其是一些尖端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设计小贴士”:从古代四大发明到新中国成立科技成就相关图片展示同时配以音乐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得益彰,避免了只有图片的俗套路子,呈现给学生视听双重盛宴。一、 两弹一星过渡:新中国成立之初,条件极其艰苦、资金极度匮乏。新中国却做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科技的决策。为什么新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国防尖端领域取得突破?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概括1、两弹一星研制的历史背景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总统都曾威胁要使用原子弹。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材料三:原子弹爆炸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 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学生分组辩论:(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设计小贴士”:虽然课标没有明确要求,但依据材料分析事件的原因这是基本解题能力要求,所以通过本部分授课旨在更好的给予学生以完整的知识构架,积极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同时亦能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师: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在两弹一星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哪些突破性成就?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完成图表。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4.61964.101966.101967.61970.41975.11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成果:略师总结: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它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和国际威望,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二、东方魔稻师:两弹一星的研制使我国的国防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但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市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西方曾有人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粮食危机?”中国人能不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呢?中国农民做了肯定回答:“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和材料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九七四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材料二: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称他为“世界水稻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 2004年,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世界粮食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沃夫奖被称为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而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材料三: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合作探究】1、袁隆平的成就?2、我们的“东方魔稻”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总结:(1)成就:A、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B、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2)影响: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能力提升:结合中国农业现状,除了培育优良品种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设计小贴士: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通过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三、“银河”系列计算机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人类步入信息时代。而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话题,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请同学代表上台为大家演示他的“调查”结果。 生: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在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第二幅图是美国商业部长荣.布朗( Ron Brown ),下面我们看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9年研制成功神威巨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材料二: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美国副总统戈尔和商业部长荣.布朗( Ron Brown )于 1993 年 9 月宣正式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简称 NII )计划,人们将其通俗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何谓信息高速公路?把家庭和企业里的多媒体与全国范围的企业、商店、银行、学校、医院、图书馆、电脑数据库、新闻机构、娱乐场所、电视台、政府部门中的多媒体联结起来,形成互相交叉的网络,这个网络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材料三: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2005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成为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通话、网上购物等等,但是也出现了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的“网虫”。相信今后我们的生活与计算机、互联网会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应当遵守上网公约,实现“绿色”信息化。师:同学查找的资料很详尽,并且给大家不少启示。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设计小贴士”:创设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缔造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神舟”号飞船 师: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的飞天梦想。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终于在刚刚到来的21世纪之初得以实现。嫦娥奔月 万户飞天 神五飞天 杨利伟乘“神五”上太空材料:“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师:从以上的图片和材料可以知道,建国后我国的空间、航天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成果累累。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突出的是被誉为“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那空间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情感升华”:这样一项开辟新时代的科技成就,凝结着多少科技人员的汗水。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民族精神。“设计小贴士”: 采用情景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思考的同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成果展示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示一系列图片、音像制品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过渡: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前后,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积极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原来已经受伤的祖国更加支离破碎。这两个时期,世界科技史上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建国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却发生了飞跃呢? 五、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科技革命的影响(一)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强迫中国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1963年9月,毛泽东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曾明确指出: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我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况,挨打是不可能避免的”。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多次号召要“在技术上兴起一个革命”。1956年,当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团结起来向“自然开战”、“向现代科学进军”,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材料三:邓小平还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论述了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他说:“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渡: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对当今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科技成就的影响【合作探究】材料一: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材料二: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材料三: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材料四: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学生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师总结:由以上分析可知,科学技术要有适宜的社会条件才能得到发展。科学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那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处理课后“解析与探究”的题目。“设计小贴士”:用对比法引出科技成就的原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前后、横向的对比方法,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通过处理课后“解析与探究”的题目,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当中得到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结:科技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际地位高低的表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创造这些成果的科学家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明天会更辉煌!六、 课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两弹一星”所指为(1)原子弹 (2)氢弹 (3)导弹 (4)遥感卫星 (5)人造地球卫星A、(1)(2)(4)B、(1)(2)(5)C、(1)(3)(4)D、(1)(3)(5)答案;D 绝大多数同学能选出正确答案,少数同学做错,上课讲解时没注意听讲,弄不懂两弹一星含义。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A、1957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答案:B绝大多数同学做对,少数同学做错,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3.我国第一颗被送入太空的人造卫星是A、“东方-1号” B、“长征-1号”C、“东方红-1号” D、“长征-2号”答案:C绝大多数同学做对,少数同学做错,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或者是马虎选成A.(二)非选择题: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 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问题:(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答案】(1)美国和苏联。(1分)两极格局。(2分)(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2分)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3分)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七、 板书设计: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原因:成就:成就:意义: 原因影响 成就: 意义:成就:意义:军事:两弹一星农业:东方魔稻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航天:神舟飞船【反思应对】1、本教案使用中的亮点:(1)紧紧围绕课标的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史料的选用,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课标主要问题展开的。(2)一改传统授课老师讲学生圈点勾画模式,通过材料、表格和图片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这使课堂互动和课堂效果都比较好。(3)比较巧妙地做到了“史料” “史观” “史论” “史家“的有机结合。在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讨论,史论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很好,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2、本教案使用后的建议:(1)对于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在阅读史料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方面,教师还应给予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有效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2)教会学生通过制作表格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分时间、科技成就、原理说明和世界地位几方面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列表归类。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来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中国科技之最梁富强、李春荣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1991年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英),科学出版社版。相关视频片段和图片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