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5234581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蚌埠市第二中学。鲁科版高中二年级化学选修4“反响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案例老师:胡婷婷微课程设计思路在录制本节微课之前先绘制知识地图,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展梳理、概括,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的及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实验录像展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由于原电池的根底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根本掌握,所以d微课中先回忆学生已有的知识,cefp录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启发学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这种异常现象带来的缺陷是什么?如何改良该装置防止这些缺陷。从而引出盐桥的作用,并进一步介绍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在微课中通过举例的形式介绍了设计双液原电池的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前自学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在家观看微课程视频自学。根据微课视频中学习的内容,完成作业平台中阶梯型练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理解盐桥在生活中各类电池的应用。课堂中分为如下几个环节作业情况反响:对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进展总结性分析p 反响。选择性分析p ,错误率较高的问题采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老师引导的方式解决。在修改作业平台中的练习时发现前4道题的正确率都在95以上,说明学生的自学才能很强,对微课中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情况很好,所以及时调整了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课堂上不必再过多解释。同时通过整理学生的困惑和分析p 在线答疑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对于以下几个问题困惑较大: A 盐桥是如何阻止液体外流的? B 盐桥中的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C 盐桥中的离子流完了怎么办? D 生活中的电池有盐桥吗? E 盐桥的作用有哪些?通过整理以上问题发现学生对于盐桥这个实物比拟生疏,对于它的组成、作用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会盐桥的作用。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在作业平台中设计双液原电池,亲自感受盐桥的作用。数字化实验展示:利用微电流传感器实时测定单液原电池与双液原电池的电流变化,引导学生分析p 图像中两种原电池产生的电流变化曲线,比照两种原电池的优缺点。实验探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电极材料:锌片、铁片、铜片、碳棒,电解质溶液:1molL-1 CuSO4溶液、1molL-1 ZnSO4溶液、0.01molL-1文档CuSO4溶液、0.01molL-1 ZnSO4溶液、1molL-1 FeSO4溶液、1molL-1 FeCl3溶液、1molL-1 H2SO4、1molL-1 NaCl溶液。仪器:烧杯、导线、盐桥、电流计。小组讨论,搭建各种能产生稳定电流的双液原电池并分析p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组与组交流比拟搭建的不同原电池产生的电流大小差异,分析p 原电池电流的影响因素。在交流互动过程中,老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p 自己设计出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讨论解决学习任务单中的困惑。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学生自己解决了多数的问题:A 盐桥是如何阻止液体外流的? B 盐桥中的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C 盐桥中的离子流完了怎么办? D 盐桥的作用有哪些?而对于 E 生活中的电池有盐桥吗?这一问题在目前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未能解决。此时老师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环节。知识拓展:学生交流讨论双液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消费中的应用。利用课前网络中查找的生活中各种电池的内部构造图,结合盐桥的作用,通过观察、比对、分析p 找出电池内部可以取代盐桥的部分各种隔膜,在此过程中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并指出了隔膜取代盐桥的好处是为了减小电阻。通过分析p 生活中的各种电池,加深了学生对盐桥的理解,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随堂检测: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展随堂反响,通过三道练习及时理解学生对本节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实现知识技能的构建与内化。课后教学反思进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按照“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完成练习课堂探究课堂反响形成评价”的流程,结合自身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性地补充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才能。实现了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学生在学习微课时由于理解才能不同,单独在作业平台上自主完成作业时,会出现错误率参差不齐的现象,此时老师可以分别录制微视频推送给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不需要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同时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时,所产生的困惑也会不同,在课堂上老师巡视学生分组探究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困惑与学生单独交流,予以指导,进展分小组或一对一的答疑解惑,进而对学生施行个性化教学。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阅读学习任务单后就明确了学习内容、目的和方法。从而根据任务单和个人需要选择观看微课的次数和时间,自主的有选择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掌握知识和概念。同时将课堂探究过程的实验方案设计前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进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微课程及课堂教学点评课前导学微课程:文档利用PowerPoint课件录制微视频课程,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展了梳理和概括,以简约生动的语言及明晰的实验录像,展现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老师讲解思路明晰,语言简练。微课程中插入很多图片和的录制的视频,并且视频的录制过程中,突出了实验的装置,而不是突出老师本人,这样有助于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同时边做实验边讲解,讲解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能很好的配合,截取的的图片2:05处明晰的反映出了实验前后的铜片和锌片发生的变化。在对图片进展讲解的过程中0:35处和4:55处,边讲解文字逐渐出现,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微视频课程制作还不够精致,如:3:35处和6:45处,可以用PowerPoint画图,并设置动画,标准的作图和动画,可以更加生动的显示原电池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过程和双液原电池的设计过程。4:13处文字可以渐渐的逐渐出现,不宜突然出现,5:30处的公式出现,可以用擦除的动画从左到右渐渐的逐渐出现,录课时的板书还不够标准,可以把部分的板书内容改为插入的文字,并且随着老师的讲解逐渐显示出来会更好。课堂教学点评: 学生在课前,不仅让学生观看介绍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课程视频,还给学生留有学习任务单,通过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学习的内容、达成的目的、学习的建议和方法、学习的流程以及学习任务等内容。课堂教学开场,反响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分别展示了几个学生设计的双液原电池。接着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16:50处,亲自搭建双液原电池,在实验中小组同学们间进展合作,有的实验操作,有的拍照上传,培训学生团队合作的才能。通过网络平台,随即把不同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呈如今屏幕上21:50处让大家分享。并引导学生分析p 两种电池的区别是什么23:05处?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答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况呢?为了更加精准的反响两种原电池电流的变化情况,利用微电流传感器25:40处,在屏幕上显示了单液原电池27:15处和双液原电池28:25处的电流变化情况,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两种原电池的电流变化是不同的,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屏幕上的演示实验,二者结合进来,引导学生分析p 总结双液原电池的优点是什么?从学生答复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学生是通过了实验发现了29:55处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和双液原电池的优点。这个教学环节,在培训学生动手操作才能的同时,培训了学生考虑探究才能、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不亲手做实验是不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再次动手32:12处操作,搭建更多的原电池。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的指导。然后让学生把实验的结果与大家分享36:55处,结合生活实际41:40处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深化分析p 问题45:10处。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原电池46:05处,引导分析p 哪些物质起到的是盐桥的作用?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共同解决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49:55处,课堂教学的内容前后遥相照应。这个过程既解决了原来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深化。本节课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搭建两种原电池,同时把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结合起来,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自的理论活动获取知识。并能很好的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后的环节,通过屏幕展现了学生课前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答复,答疑解惑,有针对性的进展课堂教学。文档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合肥市第一中学微课程设计思想 翻转课堂设计方案 课后教学反思 微课程及课堂教学点评。课前导学微课程用录课笔边书写边讲解,微课程中插入了老师亲自录制的实验视频,边讲解理论边实验操作,理论与实验很好的结合。在录制实验过程时,采用演示用灵敏电流计,可以明晰的显示出电流的变化,并突出显示了实验的部分过程。通过实验说明了单液原电池的缺陷,进而引出双液原电池。在讲解的过程中,随着讲解内容的变化,图形逐渐显示出来4:15处,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采用边讲解边板书的方式,与课堂黑板上的讲授很相似,学生会感到更加亲切。但内容的讲授和实验的讲解,声音的过渡不够流畅,视频录制好后,可以重新配音,保持所有内容声音的一致性。1:55处应该让学生看到,在硝酸铜溶液中插入锌片和铜片后,显示出电流指针的变化过程。课堂教学点评本节课课前既有微课程视频,又给学生发放了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任务单,指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防止了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也作了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13:28开场上课,讲课开场,不仅反响了学生课前微课程自主学习的情况,同时对学生课前原电池的设计方案进展了简单分析p ,为接着进展的设计原电池的实验打下了根底。紧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设计的方案或屏幕上展示的方案动手设计原电池17:40处,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原电池,并将设计的方案拍照上传,实验完毕后,分组发言共同分享22:35处实验的成果。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的根底上,老师归纳24:28处总结了不同的设计方案。老师又调出了课前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反响的问题25:15处,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并通过Flash动画28:24处形象说明离子运动的情况。继续引导学生深化分析p 30:25处,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31:10处,这个过程既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同时把知识进一步的引向深化。为了说明两种原电池的优缺点,播放了老师录制的实验视频35:05处,由于该实验的过程较长,通过播放视频可以节省课堂上做实验的时间,同时也说明了两种原电池产生电流的特点,此时引导学生分析p ,为什么双液原电池电流较小38:05处,把知识进一步的引向深化,引导学生分析p 由于盐桥的参加,增大了电阻,引起电流变小,同时又引导分析p 如何减小电阻使其电流增大,最后学生答复增大盐桥的面积且减小长度40:10处,这正是物理学中电阻定律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学科间的知识是互相关联的。同时由“纸”引出了“膜”,知识逐渐由理论到理论,引向生活、消费的实际。接着在知识延伸的过程中,介绍了离子交换膜40:50处,文档接着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到生活实际中,展示了干电池的内部构造,同时让学生亲自感受干电池的构造43:28处,学习的课堂知识与生活理论相结合,理论联络实际。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原电池44:40处让学生体验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并再次拍照上传共同分享实验的结果。最后通过平板做练习50:10处和继续设计原电池51:30处,检测学习的效果。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理论相结合,讲授和实验相结合。根据学生课前已经掌握的根底知识,课堂中进展实验探究,课堂上不是简单的根底知识的学习,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验引导分析p ,解决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中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文档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设计分宜中学 梅刚一、案例背景: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消费中的重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二、情境描绘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那么。设置许多问题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响产物探究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 老师提出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消费生浓重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泼; 但当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场不按要求进展实验, 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响实验后, 大量NO2气体外逸, 教室刺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引入阶段, 虽进展得比拟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等物理性质讨论完毕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在后面一样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展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p 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不稳定性进展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老师先按教材演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响实验后, 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响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 课本中描绘, 铜与稀硝酸反响生成无色的NO气体, 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 学生立即答复, 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生成NO2气体。老师追问, 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响开场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体? 部分1 同学答道, 反响前排出试管中的空气,然后重复刚刚的实验,老师继续追问, 那么如何排出试管中的空气呢, 请大家设计实验装置。这时老师给学生于使当的启发此时学生的动手才能还不够, 我们搜集气体时可用什么方法? 学生马上答复,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老师继续引导, 用什么气体好呢? 学生甲首先想到, 用CO2气体。排水法中是气体把水排出, “那么水能把气体排出吗?” 这一次学生乙最先想到, 能, 贮气瓶中气体就是用水压出的。接着老师要求学生按上述思路设计实验装置。经过几分钟, 有几位同学画出几种实验装置, 部分同学仍然无从下手。师生共同评价几套装置优劣后,老师推荐用注射器进展实验。老师先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展操作。先把细铜丝放在针筒中, 然后抽取23mL稀硝酸,针头用橡皮塞堵住注意:不可用手。观察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后,把注射器竖立针头朝上, 拿掉针头上的橡皮塞, 向外拉注射器, 吸入少量空气。立即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三、案例结果两种教学方法获得的效果比照,第二种的教学方法明显优于第一种,不仅没有出现第一种教学中出现有毒气体逸出或者教学进度偏慢慌乱的场面,而且整个教学按教材顺序从上到下, 有条不紊, 在把各个知识点进展一一传授, 同时把硝酸的性质与盐酸和硫酸进展比拟。整节课学生也能自始至终积极地配合,踊跃答复以下问题,同时由于老师所提问题学生经过考虑都能答复, 使大部分同学感到有成就感; 实验由几位学生来演示,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很容易实现教学目的。四、案例评析通过对两次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析p , 我认为第一次教学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对学生不够理解,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对班级学生来说只是充满好奇而已, 久而久之,随着好奇感的消失就很难进入状态。2、学生分组以及小组竞赛规那么介绍耽误一些时间。3、实验前未让学生彻底明确实验的详细步骤, 学生实验不能同步进展, 课堂节奏不好控制, 延误了不少时间。4、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所有内容都进展探究, 造成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不够。对于第二种教学本人比拟认同,我认为给教学方法既表达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现代教学理念, 同时又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落实。使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可以开展才能。实验的安排和设计也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 表达绿色化学理念。之所以这次教学能成功是由于:1、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历,课前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2、在此根底上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地去构建自己的意义。3、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4、探究点设置明确, 既突出重点也打破难点.2 虽然第二种教学方法现对于第一种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经过考虑本人觉得硝酸这一节内容还可以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讨论:1.你通过对硝酸的观察能得到那些信息?2.你能找出硝酸与盐酸、硫酸的区别吗?3.硝酸为何保存在棕色瓶中?4.通过实验比拟浓、稀硝酸与铜反响异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响的复原产物是NO?5.硝酸与非金属反响有何规律?6.你是如何来认识硝酸的氧化性? 你能对硝酸复原产物作出判断吗?这些只是构思,还没有进展教学理论,在今后教学理论中才会发现其优缺点。五、案例启示随着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探究教学崭露头角。大部分老师迫于现行高考的升学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缺乏对探究教学深化研究。导致探究教学大多流于形式, 停留在表演阶段, 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表达, 探究教学难以深化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从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探究教学, 一路走来虽然风风雨雨, 但埋藏在学生心里的自主学习种子已开场萌芽, 我们这些园丁应义不容辞倍加呵护, 使他们茁壮成长, 花开遍地, 结成累累硕果。高中化学教学案例上传: 潘跃平20-6-5 16:25:28 案例背景:随着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多,难度的不断加大,课时有限等问题的出现,导致高中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出现以下普遍问题:1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2老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3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表达等。这些反映出传统的化学课程,老师是教学的主人,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被动学习的状况比拟严重。有很多学生对化学不大感兴趣,觉得化学很难学。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老师必须创设很好的情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二、案例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展示样品。老师这里有瓶失去标签的有机物,它可能是烃或烃的衍生物。假如要确定它是什么物质,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生: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组成元素分子式构造式性质 问题1:我们怎样确定其组成元素呢?组成元素燃烧法问题2:取22克该样品与足量氧气反响,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洗气瓶,两装置分别增重18克和44克。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气态密度为1.964克/升。恳求出其分子式。由二氧化碳推测碳,由水推测氢。由元素质量守恒,推断是否含有氧.此处应强调化学中的守恒思想、定比思想问题3:知道了该样品的分子式,如何推测它可能的构造呢?大家先算一下其不饱和度:222421 一个不饱和度可能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由此推测它可能的构造是:【讲解】第二个构造式,烯醇构造不稳定,要重排,形成第一个构造。第一个的构造较为稳定。,所以我们在书写时仅写第一个。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第一个构造。首先我们一起来给这个物质命名,含有cho这样的官能团,我们称为醛基,所以它应该是乙醛。比拟它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乙醇和乙酸官能团的不同。 设计意图一瓶失去标签的有机物出发,引导学生得出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并强化学生的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定比的思想。利用学习乙醇时,利用其分子式推到其构造式的思想,请同学推导c2h4o可能存在的构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重、难点探究【板书】一、乙醛的构造1、分子式:c2h4o2、构造式: 3、构造简式:ch3cho【阅读】课本p65页,迅速找到乙醛的物理性质【板书】二、乙醛物理性质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 易挥发,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过渡】那么乙醛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三、乙醛的化学性质【过渡】从乙醛的元素组成,我们可以推断乙醛可以燃 烧即发生氧化反响 【板书】1、乙醛的氧化反响:a、燃烧【提问】请大家写出乙醛燃烧的化学反响方程式2 ch3cho+5o2 4co2+4h2o 点 燃 【板书】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许多同学喜欢照镜子,有谁知道“镜子”与一般玻璃的区别吗? 大家是否想知道它是怎么镀上去的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实验】教材p66 问题2:从实验过程的描绘中,你能说出此实验的考前须知么? 设计意图培养阅读才能中“关键点”的寻找实验考前须知:1、试管内壁应干净;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此处就可问问水浴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反响平稳;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止生成易爆物质;5、必须用新配的银氨溶液;【解释】在硝酸银中滴入氨水,发生复分解反响。硝酸银和氨水反响生成硝酸铵和白色的氢氧化银,氢氧化银不稳定,迅速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银,溶液变为棕褐色,随着反响的的进展,溶液变为无色澄清透明,这就是银氨溶液。【提问】请描绘本实验的实验现象 【现象】试管内壁有一层亮堂的银镜产生。问题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银从银离子变为金属银得到电子,发生了什么反响? 【答复】复原反响【追问】那么乙醛发生了什么反响? 【答复】发生氧化反响。 【板书】b、乙醛被氧化剂氧化 【板书】银镜反响加热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分析p 】乙醛可以被氧化剂所氧化,变为乙酸。乙酸和氨继续发生中和反响生成乙酸铵。 【讲解】银镜反响是醛基的特征反响,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醛基。 【过渡】乙醛除了可以被银氨溶液反响,还可以和新制的cuoh2反响【实验】教材p66 【现象】 cuoh2沉淀由蓝色最后变成红色沉淀。此处为何不区分铜和氧化亚铜?问题4:红色物质是什么呢? 【答复】氧化亚铜或者铜【追问】怎样来证明是铜还是氧化亚铜呢? 【信息】cu2o+2h+cu2+h2ocu 设计意图乙醛和新制请氧化铜的反响中,生成红色沉淀。设计实验:参加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不是铜,而是氧化亚铜。通过这个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 【讲解】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响也是醛基的特征反响,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醛基。问题5:上述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乙醛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醛基?【答复】乙醛能被氧化剂氧化,发生氧化反响,两个反响都需要加热。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存在。问题6: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乙醛被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那么乙醛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吗? 【答复】能【实验】取两支试管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参加乙醛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分析p 】乙醛能和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在常温下反响,而乙醛和银氨溶液以及新制的氢氧化铜都需要加热,说明:乙醛具有较强的复原性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是弱氧化剂。 【板书】在“乙醛被氧化剂氧化”中加“弱”设计意图由学生推测乙醛能否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通过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的正迁移,通式将乙醛的特征反响中的氧化剂与酸性高锰酸钾比照:得出银氨溶液和新制请氧化铜是弱氧化剂;乙醛是一种强复原性物质。问题7:根据乙醛的构造,你推测它还有什么性质呢?假设答不出,那么追问能加成么?为什么?【答复】乙醛和氢气反响【提问】请大家写出乙醛和氢气反响的方程式乙醛的加氢复原反响【展示】乙醛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响的flash动画三学以致用,解决详细问题 课堂练习:1、以下试剂中,能鉴别出乙醛、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溶液四种物质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金属钠 c、新制氢氧化铜 d、溴水2、糖尿病的检测方法:尿液中参加新制的情氧化铜检验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但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理解自己的尿糖情况。如何才能快速方便的化验呢?科学家创造了尿糖试纸。其制作的原理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会形成葡萄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形成有色的化合物。科学家将上述两种酶和无色的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职称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这种酶试纸与尿液相遇时,很快就会因尿液中铺糖糖含量的多少又少到多一次呈现出浅蓝、浅绿、棕色或深棕色,从而可以大致判断出尿糖程度。由此说明葡萄糖中含有。3、乙醛能否使溴水褪色?假如能,反响类型是什么?请设计实验证明4、请设计实验检验某新装修过的房屋室内空气中是否含有甲醛。三、案例分析p 一本节课的设计分析p 1、教学重、难点确实定重点:乙醛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的氧化反响2、教学目的确实定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乙醛的分子式、构造式及构造简式。 2.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乙醛构造、性质的推导,体会有机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及“构造决定性质”的思想。 2.通过乙醛与银氨溶液、氢氧化铜反响的分析p 过程,学会推理、比拟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感悟化学效劳于生活的价值。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本节课是醛第一节课,采用老师设问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师生交流,获得方法。本节课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乙醛的球棍及比例模型、相关实验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4、教学过程的设计针对本节课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课题引入阶段:创设情景,从一瓶失去标签的有机物出发,用其分子式推到其构造式的思想,请同学推导c2h4o可能存在的构造,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2定义探究阶段: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围绕七个问题,对教学重、难进展探究,层层深化,启动学生,积极考虑。3学以致用,解决详细问题阶段:通过4个随堂练习,将所学习的内容得以稳固。二本案例课堂教学的特点本节课以“情景问题活动”三个环节展开课,以“物质、构造、反响”串联课的内容。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构造,利用学习乙醇时,利用其分子式推到其构造式的思想,也请同学推导c2h4o可能存在的构造。在学生“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同时本节课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在乙醛化学性质教学重点学习上,老师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把学习设置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精彩成功的实验,主动解决问题。老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又不断组织问题解决,层层推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学习”。三本案例课堂教学引发的考虑基于问题的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是构建学习观的一个根本观点。问题式教学表达知识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知识化的思想,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主题表达教学的精华。问题式教学有赖于老师对知识的活化,有赖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对问题的呈现方式。在问题解决教学形式的施行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应用以下教学策略:1.创立良好的问题情境;2.引导学生积极考虑,并提供必要帮助;3、创立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乐高教学设计案例初中教学设计案例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