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过程中城郊农民失地变化及感知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086615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征收过程中城郊农民失地变化及感知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地征收过程中城郊农民失地变化及感知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地征收过程中城郊农民失地变化及感知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征收过程中城郊农民失地变化及感知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蔡银莺,李海燕*510152025303540(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对比方式,运用 Likert 5 级尺度度量法分析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城郊农民对土地征收过程中经济状况、收入来源、从业类型、农业种植投入、土地房产增值等各项变化及感知评价。结果表明:征地后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变化取决于其非农就业状况,非农或非农业收入占主导的农户家庭,征地后经济收入年均增长 元;纯农或农业收入占主导的家庭,经济收入年均减少 元;土地征收后,农户生计方式多元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农就业中。农户在农业种植投入上除化肥、农药和种子略有增加外,在地力培肥、基础设施、畜力、机械、资金和工时等方面均有所降低;征地活动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在有效改善当地公共基础设施状况、带动周边土地房产增值的同时,也对城郊地区农田生态景观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关键词:土地经济;土地征收;失地农民;感知变化中图分类号:F301Land-Losing Farmers Changes and Perception in the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 A Case Study of Wulijie inWuhanCAI Yinying, LI Haiyan(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Abstract: The Wulijie (a town in Wuhan city) was taken as an typical example to analyze theland-lossing farmers livings changes and their perception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Severa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is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comparison ofmeasured data. The first one is that farmer households non-farming employment status after landacquisition affect their income changes perception. For the households which dominated by thenon-agricultural income,the average income increased by 8733.9 yuan per year. However,according to the families which depend on completely agricultural income,the average annualhousehold income decreased 5144.15 yuan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 Secondly, land-lossingfarmers livelihoods diversify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 and they can take more energy into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In addition to they have a slight increase inputs at chemical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seeds, some inputs decrease,such as infrastructure, animal power,machinery and capital, the financial strength of the agricultural planting and working hours. Lastly,Land expropriation activities have significant externalities. Although it has a certain impact onfarmland ecological landscape,but it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local publicinfrastructure and adding the value of local farmers land and real estate.Keywords: Land Economics; Land Expropriation; Land-Losing Farmers; Change and Perception0 引言土地征收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已成为继废除农业税之后农村对抗性冲突的一个重要来源,未来 2030 年的时间里我国失地农民将会增至 1 亿人以上1。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失去土地后便面临着身份转型和就业状态的变化,多数失地农民将长期处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边缘境地,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生存困境。征地过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蔡银莺,(1979-),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经济与管理。E-mail:caiyinyingmai-1-4550556065707580程中,原有土地附带的低廉生活成本和生存保障也将随之消失,这对被征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因此,土地征收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的变化,一直是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点。一些学者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境况,如刘传江和李桂芝2完成的调查表明,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胡初枝等3的研究表明,失地农民的物质性资产和收入水平提高,但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严重滞后于农村发展;汤夺先和高朋4认为,部分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贫困问题,经济贫困、文化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主要贫困类型。一些学者5-6也尝试使用模糊评判方法测度土地征收前后的农民福利变化,分析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周围环境、心理状况的变化程度。此外,一些学者关注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型及心理认同感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如杨圆圆7认为失地农民市民化滞后严重制约城市化进程且降低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同时失地农民市民身份心理认同的缺失也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李永友和徐楠基于浙江富阳、德清和宁波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远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失地农民普遍存在被城市化的感受8;冀县卿和钱忠好利用江苏省 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不足、物质资本缺乏、社会资本薄弱是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较差的主要原因9。根据区域经济类型及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掌握和了解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经济状况、收入来源、从业类型、农业种植投入、土地情感等各方面的变化,是政府制定有效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引导失地农民适应身份转型的基础。本文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通过问卷调研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对土地征收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各项变化及感知进行分析,探讨城市近郊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经济状况、农业投入状况等方面的变化,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1 调查区域与研究方法 研究区域五里界镇位于江夏区东部,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总人口 万人,全镇有 29 个行政村,2 个社区居委会。2010 年 5 月 28 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江夏区签订区域托管协议,五里界街蔡王、吴泗、方咀、檀树岭、联益、张湾、大屋陈、星火、罗立、白湖、牛山、何头咀、青山 13 个行政村,以及大屋陈社区、大屋陈茶场、凤凰山五十万伏变电站、大坝养殖场、沙咀湖养殖场、箔咀湖、牛山湖、豹澥后湖等地纳入托管区域,处于征地活动较为频繁的城乡结合部。该区域的农民正处于逐渐被市民化的边缘,土地征收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研究其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各项变化及感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在预调查基础上,2010 年 7 月至 8 月课题组在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进行被征地农民的随机调查。采取全面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范围覆盖江夏区五里界镇的 29个行政村。抽取农户样本时根据调研村庄的征地状况及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兼业类型等基本特征,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随机抽取。设计调研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74 份,有效率 87%。有效问卷中,有 11 户农民所在的村庄已基本没有农田,51 户农民所在村庄有少量农田,112 户农民所在村庄仍有较多农田,占样本的64.37%。调查内容包括:受访农民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村干部、土地征收情况等;受访农民的农业种植和土地资源禀赋状况,详细调查了土地征收前-2-后农民的土地资源状况、种植结构以及耕作状况;土地征收前后受访农民的各项变化调查,859095包括受访农民在土地征收前后家庭收入(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收入来源)、劳作时间(休息、务农、打工)、农业种植投入、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种植目的等各方面的变化。测量指标的度量采用 Likert5 级尺度度量法和客观选项两种形式,以 Likert5 级尺度度量法揭示受访农民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各项变化的感知,客观有效的度量土地征收中农民各项变化的实际值。 样本特征受访农民的样本特征见表 1,以男性居多,占样本的 66.09%;以 40-60 岁的农民为主,占 55.74%;受访农民文化程度多在小学及初中,占样本的 85.16%;受访农民中有 87.36%为普通农民,从未担任过村干部;受访农民中有 122 户表示土地被征收过,占样本的 70.11%;征地活动自 1976 年便有, 2005 年以来变得较为频繁,占被征地农民样本的 68.85%;土地征收后,有 17 户农民完全失去土地,占被征地农户样本的 13.93%,绝大多数的农民属于部分失地。表 1 江夏区五里界镇受访农民的基本特征分析Tab.1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dents farmers in Wulijie town变量频数比例(%)变量频数比例(%)性别男女年龄40 岁40-60 岁60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村干部是否土地面积1 亩1-5 亩174 10080 174 1005-9 亩9-13 亩13 亩水田面积1 亩1-3 亩3-5 亩5-7 亩7-9 亩9 亩旱地面积1 亩1-3 亩3-5 亩5-7 亩7-9 亩9 亩145 100135 10046 1001051102 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变化感知分析 土地资源禀赋的变化程度分析土地征收后,122 户被征地样本中有 36 户农民完全失去土地,占被征地农户的 29.51%。被征地后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征地前受访农民户均拥有土地面积 亩,征收后户均土地面积仅存 亩,户均土地面积净减少 亩;从土地面积的变化幅度分析,征收后农民户均土地面积在 5 亩以下的数量增加较快,由征收前仅占样本的 17.22%上升到32.80%,且有 29.51%的农民完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拥有土地面积 5 亩以上的农户家庭数量急剧减少,其中家庭拥有土地面积在 7-11 亩和大于 13 亩的农户数量减少最快。从耕地面积变化的角度分析,目前受访农民户均拥有水田面积 亩,较征收前受访户均拥有水田面积 亩相比,户均水田面积净减少 亩;土地征收前有 26.23%的农户拥有的水田面积大于 7 亩,征地后该比例仅有 3.28%,土地征收后,完全失去水田和水田面积小于 1 亩-3-的农户数量增加 32.79%;49.17%的农户被征收的水田面积在 1-3 亩。征收前,户均拥有旱地 亩,目前户均旱地仅有 亩,户均旱地被征收 亩。土地征收前,有 68.03%的农民拥有的旱地面积大于 3 亩,目前该比例仅有 27.87%;家庭完全失去旱地的农民占样本的 36.89%,旱地面积在 3 亩以下的比例直接增加了 17.22%。总体上看,征地面积不断增115加,户均土地面积减少迅速以及水田、旱地比例减少明显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感知分析605040302010300较大增加略有增加家庭收入基本不变农业收入非农收入较大减少生活开支略有减少图 1 土地征收后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120125130135140Fig.1 The change of the respondents farmers economic condition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由图 1 可见,土地征收后农民家庭收入增加的占样本的 48.82%,23.62%的家庭收入基本保持不变,27.56%的家庭收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降低;土地征收后家庭收入有所增加的农户,年均家庭收入增加 元,其中有 56.45%的家庭认为收入增加幅度小于 8500 元;有 35 人认为土地征收后家庭收入有所减少,年均收入减少 元,认为收入减少 6500元以下的占样本的 80%。土地征收后,家庭年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20%的受访农民认为是当地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改善,本地打工的机会增多;52.31%认为是务农时间减少,外出打工的时间增加;16.92%认为当地基础设施及经济环境改善,从事非农业经营的机会增加;3.08%和 7.69%的农民则分别认为土地补偿款的再利用、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住房出租等方面才是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地征收后家庭收入减少的原因中,有 68.57%的受访农民认为失去土地导致农业收入减少;22.86%认为失去土地后在当地找不到其他工作;2.86%认为征地补偿款较低,家庭后期生活失去收入来源;5.71%认为外出打工太累,无保障、收入过低。土地征收后,有 71.20%的家庭认为农业收入有所减少,年均收入减少元;16.80%认为基本不变;12%认为有所增加,年农业收入增加 2900 元。土地征收后,家庭非农收入增加的占 65%,年收入增加 元;30%基本不变,5%的家庭非农收入有所减少。土地征收后月平均开支增加 元,生活开支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41.53%的受访农民认为是物价上涨较快,生活成本增加;有 26.27%认为是土地面积减少,多数家庭生活必需的食品需要花钱购买;16.11%认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费用增加;11.01%认为人情世故太多,开支逐年在增加;5.08%认为是小孩上学或又生了小孩等其他原因。总体看来,多数受访农户家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征地行为改善了地区经济环境,增加当地农民外出打工或本地务工的机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少部分受访农户认为包括非农收入在内的家庭收入在土地征收后不断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失去-4-土地收益、找不到其他工作,而征地补偿标准低和打工收入无保障则不是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土地征收后,物价上涨较快,部分生活必需品需要花钱购买,人情世故增多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直接导致受访农民月平均生活开支的增加。145150155 从业类型和收入来源的变化分析受访农民土地征收前后从业类型的变化感知分析,13.01%的农民认为土地征收后从业类型完全改变,18.7%的农民认为有较大变化,17.89%的农民认为略有变化,50.41%认为没有变化。具体从业类型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中完全务农的人数从征收前的 54.62%下降到目前的 35.40%,务农兼打工的人数比例仅增加 3.44%,务农兼非农经营的人数则直接增加了 8.84%。从收入来源的变化来看,征地后农民选择本地打工、外出打工、从事个体经营和农业养殖的比例均有显著增加,农业种植的比例则下降 11.23%。征地前56.99%的农民从事农业种植,其中 50.85%的农民家庭收入的首要来源是农业种植;征地后,仅有 45.76%的农民从事农业种植,作为受访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比例下降至 25.88%。征地前在本地打工和外地打工的农民占样本的 37.30%,征地后该比例上升至 43.39%;征地前,打工收入是 38.14%的受访农民家庭收入的首要来源,征地后该比例上升至 56.47%。6050个体经 营4030本地打 工外出打 工20100完全务农务农兼本地打工从事家务其他农业养 殖农业种 植0102030405060征收后征收前征地前征地后160图 2 土地征收前后农民的从业类型变化Fig. 2 The change of the respondents farmers employment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图 3 土地征收前后农民的收入来源变化Fig. 3 The change of the respondents farmersincome 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总体来看,土地征收后一半农民从业类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纯粹农业种植的农户数量165170175显著下降,选择本地打工、外出打工、从事个体经营和农业养殖的农户数量显著增加;农业种植已不再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本地打工和外地打工的收入则成为受访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新来源。 闲暇劳作时间的变化土地征收后农民一年的闲暇劳作时间变化由图 4 可见,被征地的受访者中分别有43.44%、55.37%、和 38.71%的农民认为土地征收后短期内其个人年度休息时间、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产业时间以及农业劳作时间基本没有变化,同时有 38.52%和 41.32%的农户认为休息时间和从事非农产业的时间较征收前有所增加,60.49%的农民认为农业劳作时间有所减少。从征收前后失地农民闲暇劳作时间的具体变化可知,土地征收后农民一年内闲暇和从事非农产业的时间有明显的增加,人均闲暇和从事非农产业的时间分别增加 和 个月;土地征收后,受访农民一年内从事农业劳作的时间直接减少了 个月,农民农忙和-5-非农忙时每天劳动的时间从征收前的 小时/天和 小时/天降至目前的 小时/天和 小时/天。由此可见,征地行为显著增加了被征地农民的闲暇与从事非农产业的时间,且受访农户在农忙与非农忙的日均劳动时间也有显著的降低。6050403020100较大增加 略有增加 基本不变 较大减少 略有减少休息时间/年非农时间/年务农时间/年180185190图 4 土地征收前后农民的闲暇劳作时间变化Fig.4 The change of the respondents farmers leisure time and working hour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 农业种植投入及目的的变化分析目前农户亩均农田资金投入为 元;较征收前的 元/亩而言,有 元的上升。农户平均一年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是 天,其中 59.84%的农民基本没有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征收前,农户平均一年投入 天的工时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41.49%的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投入。当前,农户平均一年投入农田松土等地力培肥的时间为 天,其中 43.90%的农民基本没有对地力培肥;征收前,平均一年投入农田松土等地力培肥的时间是 天,仅 27.97%的农民没有对地力培肥。从农民对土地征收后农田投入状况的主观评价可知(图 5 所示),土地征收后农户除在化肥、农药和种子方面的投入略有增加外,在地力培肥、基础设施、畜力、机械及资金等方面投入均有所减少。土地征收后,农民从事农业种植的目的发生变化(图 6 所示)。目前,受访农民农业种植收获的农产品平均有 61.54%的比例是用于市场出售的,较征收前 71.34%的农产品出售率而言,有 10%比例的下降。195200图 5 征地后农民农业投入的变化感知Fig. 5 The apperception of respondents farmers agricultural inputs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 土地房产增值的变化感知图 6 征地前后农民的农业投入变Fig. 6 The change of respondents farmersagricultural input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土地开发活动具有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通过开发活动直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及通勤条件,直接带动了周边土地与房地产的增值。调查表明,与土地征收前相比,有 9.35%的受访农民觉得自家的农田有较大增值,33.64%的农民认为略有增值,有 57.01%的农民认为基本不变。认为农田“价格增值”的,较土地征收前相比,土地价格每亩平均上涨 9710 元。205农田价格上涨,如图 7 所示,71.84%的农民认为政府的土地开发起到 70-90%的贡献。45.37%-6-的农民相信未来 3-5 年,伴随当地土地开发活动的增强,土地价格仍会继续上涨;27.78%的农民认为价格不会上升,25%表示不清楚。土地征收前后,分别有 41.56%和 35.06%的农民认为自家的住宅价格有较大增值和略有增值,仅有 23.38%的农民认为基本不变。农民认为自家住宅平均增值幅度达到 万元/家,62.18%的农民认为政府的土地开发活动和当地210的基础设施改善对家庭住宅“增值”起到 80-90%的作用。总体来看,土地开发活动直接带动调研区域周边土地和房地产的增值,其中每亩农田价格平均增值 9710 元,每户住宅平均增值 万元。受访农户认为土地开发行为以及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引起土地房产增值的主要原因。120100806040200-2090%80%-90%70%-80%60%-70%50%-60%40%-50%30%-40%20%-30%10%-20%土地增值房产增值215220225230图 7 征地后农民的土地及房产增值情况Fig.7 The increment of respondents farmers real estates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 基础设施条件的变化感知与土地征收前相比,受访农民普遍认为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晒谷场、环境卫生设施、健身设施)有所改善。有 32.31%的农民没有感觉到土地征收后村庄基础设施的变化,有 55.38%的农民认为有所改善,有 12.31%的农民认为征收后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变差了。土地征收前后基础设施的改善情况分析,通过对受访农民就土地征收后村镇连接道路、村庄内部道路、村庄规划、公共医疗设施、教育等情况的主观评价进行测算,运用李克特(Likert)五尺度法进行衡量,分别用 2、1、0、-1、-2 代表失地农民评价中的较大改善、略有改善、基本不变、略有变差、较大恶化,如图 8 所示。总体上看,土地征收后,受访失民认为在基础设施方面通勤条件有明显改善,表现为村镇连接道路和村庄内部道路较征收前有改善,在村庄卫生和村庄规划方面也有改善;娱乐设施方面较征收前有变差,医疗设施变化不明显;受访农民认为生活设施均有改善,尤其在用水、通讯、市场、储蓄、幼儿教育方面表现明显。图 8 征地后农民对基础设施变化的感知评价Fig. 8 The respondents farmers apperception about infrastructure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7- 农田生态景观的变化感知52.26%的农民认为征收后农田景观有所改善,42.34%认为基本不变,5.4%的农民认为变差了。具体表现见图 9 所示:多数农民感知不到土地征收短期对农田生态景观的影响,在235田块的破碎程度、土壤板结、耕作距离、昆虫数量等方面的变化感知较土地征收前有所变差,表现为土地征收后田块破碎程度增强,耕作距离变远,昆虫数量减少;在鸟类数量、土层厚度和单一田块面积上,受访农民认为略有变好,但基本变化不大;田块内灌溉设施较征收前改善程度略为明显。鸟类数量昆虫数量耕作距离灌溉设施土层厚度土壤板结破碎程度田块面积240245250255260图 9 征地后农民对农田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评价Fig. 9 The respondents farmers apperception about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 土地情感的心理变化分析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面积在逐渐减少,被征地农民是否有强烈的情感失落?调查表明,30.67%的农民表示心态基本不变,分别有 12%和 18.67%的农民认为会有较大失落和略有失落,20%和 18.67%的农民则表示略有期望和非常期望土地征收活动发生。从整体评价分值可见,受访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情感分值为,表明未完全失地的城郊农民在土地征收后其情感失落程度体现不明显。同时,调查表明有 42.86%的农民希望村庄的土地被政府纳到开发规划范围内,主要原因在于有 49.49%的农民认为开发能使农村迅速变成城市,让子女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30.30%认为开发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家庭生活条件;12.12%认为开发会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其他农民认为自身年龄过大,不愿意选择继续耕种农田等。52.63%的农民不愿意村庄的土地被政府纳到开发规划中,主要原因在于 41.07%的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过低,29.46%认为种地收入大于投入,种地更为划算;21.43%担忧失去耕地后,收入将无法保证;5.36%认为征收补偿难以替代土地的长期收益,2.68%认为土地征收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假设征地补偿标准按市场的标准地价补偿,有43.63%的农民期望自家农田被国家征收,41.81%的农民不期望自家农田被国家征收,14.54%表示无所谓。3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而城郊失地农民问题则更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武汉市城郊区五里界镇的征地过程为例证,实地调研分析了土地征收过程中城郊失地农-8-民在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来源、从业类型、农业种植投入、土地房产增值等多方面的感知差异变化情况,运用全面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借助 Likert 5 级尺度度量法揭示受访农民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各项变化的感知,客观度量土地征收中农民各项变化感知的实际值。265270275280285290295300深入探讨城郊失地农民变化感知状况,以及对政府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改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具体研究表明:(1)从受访农户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各方面变化的感知来看,随着征地进程的加快,城郊农民土地资源禀赋正在逐渐减少,其中水田减少幅度略高于旱地;而家庭经济收入变化感知主要取决于土地征收后农户非农就业情况,若土地征收前,农户为纯农户或农业收入占主导的农户,则征地后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感知明显,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家庭年经济收入平均增长 元;若征地前农户为非农户或非农业收入占主导的农户,则征地后对于家庭经济收入变化的感知主要表现在农业收入的不断减少,年经济收入平均减少 元。(2)土地资源禀赋的逐年减少促使农业种植目的发生转变,征地后农业种植投入除在化肥、农药和种子投入方面略有增加外,其他诸如地力培肥、基础设施、畜力、机械及资金等方面投入均有所降低。农户身份已由纯农户向非农户方向过渡,农业种植方面的财力、工时的投入也均有所降低,农户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农就业中去。由于征地行为具有正向货币外部性,征地补偿过程有效改善了当地公共基础设施状况,特别是在用水、通讯、市场、储蓄、幼儿教育等方面,直接带动周边土地及房地产的增值;(3)征地过程不断继续对城郊地区农田的生态景观变化产生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灌溉设施的改善,而土壤破碎程度、土壤板结程度、田间耕作距离、田间昆虫数量等方面状况较土地征收前略有变差;土地征收过程中,城郊农民对土地资源禀赋减少的情感失落程度表现并不显著,只有三成农民失落感知明显,较多农民则更期待土地征收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征地过程中诸如征地补偿标准的调整;征地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引导被征地农户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失地农民心里缺乏拥有土地时的安全感等问题,仍是调研中发现一直存在却未能很好解决的事实。 政策建议(1)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征地活动带来的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等正向的外部性,直接促进了失地农民生计多式的多元化,带动了周地土地及房产价值的增值,使农民分享到征地活动所带来的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因而,在当前农业种植比较效益低下、农田弃耕抛荒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出现部分城郊农民对土地资源禀赋减少的情感失落不显著,相反较多农民期待土地征收的短视行为发生。征收后土地增值收益的产生源于中央及地方政府通过开发对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及土地用途转化后收益的增加。因而,强调尊重农民土地发展权、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关键在于,需要合理地测算出中央、地方政府及基层组织的投入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等产权权能等在土地用途转换后产生增值收益的贡献比例,并以此作为测算土地征收补偿的有效依据,才能真正确保土地增值收益实现合理分配,减少土地寻租行为的产生。(2)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具有提供生产资料与社会保障双重职能。城郊农民土地资源禀赋在征地过程中减少过快,多数失地农户只注重分得的短期征地补偿,并未考虑失地后就业出路问题。虽然失地农民短期收入会增加,但征地过程伴随着长期生活消费支出也在增加。所以,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失地农民合理经营征地补偿款,避免失地农民家庭陷入坐吃山空的窘境。另一方面,地-9-方政府也要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制中来,保证失地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一致的标准。(3)关注失地农户的生存状况及身份转型后的心理变化305310315320325多数失地农民征地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定位,农民心里缺乏拥有土地所带来的安全感。失地农民心理变化情况已经折射出在完善的征地补偿制度、开阔非农就业平台的同时,合理引导失地农民在身份上进行转型,更深层次关注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心理感知方面的变化,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尽快适应现有生活状态显得尤为必要。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温铁军.中国失地农民将超过 1 亿2 刘传江,李桂枝.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三)-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三农现象及其出路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2):42-44.3 胡初权,黄贤金,陈志刚,等.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评价初步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8):43-48.4 汤夺先,高朋.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8):114-120.5 高进云,乔荣锋,张安录. 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J. 管理世界,2007,(6):45-55.6 尹奇,马璐璐,王庆日. 基于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的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07,24(7):41-47.7 杨圆圆.失地农民市民化相关问题研究-基于发达地区的考察J. 农业技术经济,2011,(11):24-33.8 李永友,徐楠. 个体特征、制度性因素与失地农民市民化-基于浙江省富阳等地调查数据的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11,(1):62-70.9 冀县卿,钱忠好.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1,(11):23-35,61.-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