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实施计划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14895457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实施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实施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实施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实 施 计 划 双龙小学课题组“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是我校申报的县级课题。一、课题的提出1.学生文明行为缺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独自拥有食物、玩具、空间,拥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去关爱别人、为别人服务的意识,也不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于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霸气”等现象严重。学生文明行为缺失现象严重:得到别人帮助时,没有一句由衷的“谢谢”;给别人带来不便和打扰时,没有一声真诚的“对不起”;出门乘车疯狂占位,没有主动让座的意识;别人发言时,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看见打架斗殴事件时,没有上前制止的想法;随口说出脏话时,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甚至文明行为包含哪些内容都不太清楚。案例1:2007级2班有个学生叫小红。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出口成脏”,他基本上每说一句话就带着一个“脏”字,大家都不喜欢他。可他自己没有觉得有什么,因为已经习惯了。他说:“爸爸妈妈都是这样说话的,我已经习惯了。”案例2:小挺是班上一个挺聪明的孩子,他个子高,长得也壮实,学习成绩不错,再加上家就是街上的。所以,他自身觉得挺有优越感的,常常嘲笑别人。有时嘲笑别人矮;有时嘲笑别人成绩差;有时嘲笑别人家里穷总之,常常都会有孩子告他的状,他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挺紧张,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他。案例3:小林是一名很调皮的学生,他个子比较高,在班上都是那种别人都惹不起的刺头,老是欺负别人。班上有什么事情他从来都不关心,觉得什么事情都与他无关,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有的时候还和别班的孩子一起欺负本班的同学。案例4:小刚,小学五年级学生。上课时经常晃动椅子影响周围的同学,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特别是总爱乱拿别人钱物,甚至去超市拿东西。有一次,拿走班级水费170.00元,另一次拿走客人钱包里的50元,而且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拒不承认。老师、家长为此感到头疼。附:学生行为调查问卷表双龙小学校“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学生调查问卷统计表(研究初期)年 级 低、中、高段 参与人数 58人 统计人张兴芝 发放问卷数 58份 回收问卷数 58份 回收率 100 题型选择统计情况1.下面属于文明行为的是喜欢看课外书车上让座47人,占8111人,占19.2.你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吗?经常偶尔没有30人,占5224人,占424人,占73.你周围的同学有无说脏话现象?有没有偶尔有14人,占2519人,占3325人,占444.你们学校是否有打架斗殴现象?常常有偶尔有无6人,占1137人,占6415人,占585.你听到或看到不文明行为时,心里的感觉是不喜欢很厌恶无所谓29人,占5026人,占453人,占66.你们班围绕“做一个文明的孩子”开展过活动吗?经常开展偶尔开展没有开展27人,占4727人,占474人,占77.你认为“文明行为”包括那些内容?知道一些的什么都不知道的48人,占8310人,占182.学校教育现状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德治校,强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但是,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都偏重于学习习惯和纪律习惯的培养(只要学生守纪律、成绩好,就“一好百好”,就是“乖娃娃”)。部分教师平时与家长交流的也常常是关于学习纪律方面的话题(如:孩子没有交家庭作业,上课不专心,作业书写不认真,单元检测成绩差等)完全缺失文明行为习惯的探讨。学校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方面也存在制度不太健全,措施力度不够的问题。在学生与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惊人地发现:50的班级没有开展过有关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班队活动;20以上的学生语言不文明,说脏话现象严重;25的学生不知道文明行为包含的内容;10.5的学生较自私,关心他人意识淡漠3.家庭教育现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我校的孩子多数来自农村,家长的知识水平偏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严重存在问题:要么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还有少数家长本身胸无大志、趣味低级、言谈粗俗,无形中给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外出打工的父母的增多,一些孩子也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于是,班上“霸气十足”的学生自然产生,对老师的教育有抵触情绪的学生也为数不少,漠不关心周围人和事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文明”“文明行为习惯”离孩子们越来越远。4.素质教育要求及法规要求(1)素质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空间和时间。以上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正是素质教育中“德”涵盖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学生全面发展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正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2)相关法规要求小学生守则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第二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第五条: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第七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第八条: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这些要求明显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这些规定也看出加强小学生的文明礼貌及基本伦理道德教育的训练,对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的依据(一)课题的理论依据翻开一部中国教育思想史,发现对弟子(学生)的道德培养是历代教育家不变的教育主题。从古代的孔孟儒学(大道)、张载、朱熹的教育思想,到近代的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都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且把塑造人的品行放在首位。尚书开卷赞帝尧“克明峻德”说他能够自我修明品德;大学开卷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说人能自明其德,是入道的根本;中庸则以“尊德性”为“道问学”的纲领,让人先存心于道体之大;孔子同样强调品德的重要性,他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千里马不是以其力量被人称道的,而是因为它优秀的品德被人喜爱。品德,让人从容立于世间。(二)法规依据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规定: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求方面也作了具体的表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确,成才先成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质,健康的人格,才谈得上真正成为有用之才。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成长中的小公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根据上述种种分析,加强对儿童的文明行为习惯教育,铸造儿童的文明行为习惯,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得矫正他们之前养成的不良习惯。因此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现代文明行为习惯,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以“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述评通过网上搜索,我们发现前面已有学校对农村小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或与文明行为相关的内容进行过研究。例1: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的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创新研究(区级课题)此课题于2006年3月开始准备,2006年12月正式实施研究。围绕课题研究了以下内容: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的研究;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的研究等。但课题仅对研究的效应作了简单的叙述,没有提炼出具体的可供学习借鉴的成果。例2:塔石镇中心校的小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和探索此课题在分层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策略上值得借鉴:第一层面按范围大小制定分层目标(各层次的具体目标为:做人好习惯;做事好习惯;学习好习惯);第二层面根据所分层次,确定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低段主要进行“做人”习惯的培养;中段主要进行“做事”习惯的培养;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的)例3:城西小学的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此课题在学生文明礼仪的评比上制定了较为具体的细则(共四项十六条),编写了校本课程小学生文明礼仪(内容涵盖:接待礼仪、就餐礼仪、观看礼仪、集会礼仪、上课礼仪、出行礼仪、交际礼仪等)。研究措施具体有效:1、优化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2、制订规范,普及文明礼仪知识;3、挖掘内涵,开设“文明礼仪” 课程;4、学科融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5、树立典范,引导文明礼仪方向;6、搞活阵地,实践文明礼仪行为;7、检查评比,激励学生自我完善;8、家校互动,拓宽礼仪教育渠道。通过两年的研究: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文明礼仪操作体系;形成了文明礼仪评比相关制度;编辑了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等。但以上课题有的研究目标单一,仅考虑培养学生的做事好习惯、做人好习惯、学习好习惯等,没有探索教育模式的思考;有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太大太宽泛;有的课题形成的策略不成体系,仅从“学科渗透、文化陶冶、榜样引领、评价反思”等零散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有的课题未提炼有价值的成果。而我校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通过“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学校实际的“现代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的思路清晰:先把“文明行为”包含的常见内容具体化,然后再根据年段学生特点有侧重地进行研究。如:低段研究的专题是“使用礼貌用语研究”“文明礼仪研究”“爱心、善心的培养研究” ;中段研究的专题是“尊重他人教育研究”“热爱集体教育研究”;高段研究的专题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这样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会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四、课题的界定 “文明行为”: 文明行为指与野蛮行为相比较而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个性特点要求,具有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养成”: 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即通过各种严格的训练、管理,培养学生具有较为持久的稳定的文明行为习惯。五、研究的对象本课题属养成教育课题,所以研究时有必要关注整个面,以便体现课题对全校乃至全镇的影响,又要分段选取几个“点”作为研究班级,以便研究更加深入和具体。研究班级(低段:双龙小学2009级 1 班学生;中段:双龙小学2007级 2 班学生;高段:双龙小学2005级2班学生。)六、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通过“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构建适合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形成富有特色的育人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目标,确定以下研究内容:1.低段研究内容:(1)使用礼貌用语研究;(2)文明礼仪研究;(3)善心、爱心的培养研究。2.中段研究内容:(1)尊重他人教育研究;(2)集体主义教育研究。3.高段研究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学校德育处课题组低段组中段组高段组参研教师参研教师参研教师礼貌用语研究文明礼仪研究善心、爱心的培养研究尊重他人教育研究热爱集体教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附:研究流程图七、研究的原则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来自不同的社区、家庭,因此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家庭资源,创造社会影响力,把学校对学生文明行为的教育延伸到校外。2.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艰苦的长期性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逐渐深入;实验中要遵循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内容,按阶段,分层次,环环相扣,螺旋上升。3.明理与导行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4.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驱力,变“要我做文明的孩子”为“我要做文明的孩子”。5.针对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是有不同的,要充分尊重不同阶段儿童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内容、要求及标准,让每个学段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和谐发展。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思考指导行动操作,同时在不断总结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理论成果,使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通过系列的实践性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欲望,从而推进课题的深入开展。7.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校本教研相结合的原则。八、研究的方法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测评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在研究前、研究后以及研究过程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变化情况。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在校内校外、课堂内外的种种表现,从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耐心、诚恳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课题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和学生实际情况,把培养小学生礼仪习惯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个案研究法:结合农村儿童的特征和班上学生实际,对典型学生建立个体研究对象档案,追踪其转化情况。榜样示范法: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随着学、跟着走,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文献法:在研究过程中,参研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方法。九、研究的时间研究周期:(2009年3月2014年2月)研究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结题阶段。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1)拟定研究方案;(2)调查学生文明行为现状,并作具体分析;(3)制定相关研究保障措施;(4)提炼县级课题“农村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经验和问题,学习相关养成教育理论,为研究储备力量。2.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2年8月)(1)分期写出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落实开展相关活动;(2)及时总结,形成阶段性、个性化成果;(3)间周一次理论培训或经验交流,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明确工作方向,提高教育科研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思考研究对教学的作用。3.结题阶段(2012年9月2014年2月)(1)总结提炼研究成果;(2)申请结题。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