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练习内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4815550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队列练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队列练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队列练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队列练习内容.精品文档. 队列练习内容(一)原地队列练习 1,立正。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0;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2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经立正姿势,自行换脚成稍息。 3停止间(原地)转法。 (1)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前脚掌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起向右(左)转900,重心在右(左)脚上,左(右)脚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2)半面向右(左)转。 口令:“半面向右(左)转”。 要领:按向右(左)转的动作要领向右(左)转450。 (3)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0。 (4)向左、向右转。 由两路纵队变成面对面(背对背)的两列横队。 口令:“面对面(背对背)向左、向右转”。 要领:按向左、向右转的要领。 由两列面对面(背对背)横队变成同向的两路纵队。 口令:“面向方向,向左、向右转”。 要领:按向左、向右转的要领。 4集合、解散。 (1)集合时,教师应先发出“全体同学注意”的信号,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列(路)横(纵)队集合”的口令。学生听到信号后,原地面向教师成立正姿势;听到动令后,跑步面向教师指定的集合位置(凡是在教师后侧的人员,均应从教师右侧绕过),基准学生首先跑到教师左前方适当的位置成立正姿势,其他学生随基准学生依次向左侧排列(或向后排列),成指定的队形。自行对正、看齐,成立正姿势。 (2)解散。 口令:“解散”。 要领:听到口令后,学生迅速离开原位置(稍息时,先立正,然后迅速离开原位置)。 5看齐、报数。 (1)看齐。 向右(左)看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他学生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人的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学生,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左)第三名学生为度。后列学生,先向前对正后看齐。 向中看齐。 口令:“以为基准,向中看齐”。 要领:当指挥员指定“以为基准”时,基准学生左手握拳高举,听到“向中看齐”的动令后,将手放下,其他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 向前看齐。 口令:“向前看齐”。 要领:排头学生不动,其他学生向前对准,第三名以后的学生,以看不见自己前面第二名学生头的后部为度。 向前看。 口令:“向前看”。 要领:学生在向右(左、中、前)看齐后,教师发出口令,听到动令后,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2)报数。 口令:“报数”。 要领: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二列横队时,后列的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伍”;数列横队时,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 (二)行进间队列动作 1齐步。 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第五衣扣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l22步。 2正步。 口令:“正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20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重心前移,右脚照此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摆到第三、四衣扣之间,离身体 1015厘米;向后摆臂时,摆到不能自然摆动为止。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3跑步。 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预令后,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后,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屈,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弹力跃出约80厘米,前脚掌先着地,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时不露肘,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不得超过衣扣线;向后摆时不露手。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4踏步与原地跑步。 (1)踏步动作: 口令:原地开始:“踏步(原地踏步)走”。 行进间开始:“踏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摆臂的动作要领摆动。踏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后,继续踏两步,按齐步的动作要领前进。 (2)跑步动作: 口令:原地开始:“原地跑步走”。 行进间开始:“原地跑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跑步摆臂的动作要领摆动。原地跑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后,继续原地跑两步,再按跑步动作要领前进。 5立定。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走、正步走和踏步时,听到口令后,左脚向前大半步着地,右脚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跑步或原地跑步时,听到口令后,继续跑进(或原地跑)两步(两臂不摆动),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迅速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6数步(五步以内)移动。 (1)向右(左)跨步。 口令:“向右(左)跨步走”。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每侧跨一步并脚一次,其步幅约与肩同宽,跨到指定步数停止。 (2)向前或后退。 口令:“向前(单数)步走”。 “后退步走”。要领:向前走时,按照齐步走的要领,进到指定步数停止(向前一步时,不摆臂)。向后退时,从左脚开始,每退一步并脚一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7步法变换。 (1)齐步、正步互换:听到动令后,即换正步或齐步行进: (2)跑步换齐步:听到动令后,继续跑两步,换成齐步行进。 (3)齐步(正步)换跑步:听到预令后,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后,从左脚开始换跑步行进。 8行进间转法。 (1)齐步、跑步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走”。 要领:左(右)脚向前半步(跑步时继续跑两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左)约450,以右(左)脚的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左)转900,左(右)脚不动,同时出右(左)脚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转动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两腿自然挺直,上体保持正直。 (2)齐步、跑步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走”。 要领:左脚向前迈出约半步(跑步时继续跑两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约450以两脚的前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0,出左脚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转动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两腿自然挺直,上体保持正直。 9方向变换。 (1)纵队变换方向。 左(右)转弯走。 口令:原地开始:“左(右)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开始:“左(右)转弯”。 要领:基准学生用小步边行进,边向左(右)转900后,照直前进,其他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原地开始时,基准学生向左(右)转后,按齐步走的动作要领照直前进。其他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左(右)后转弯走。 口令:原地开始:“左(右)后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开始:“左(右)后转弯”。 要领:基准学生用小步边行进,边向左(右)后转,然后照直前进,后面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原地开始时,基准学生向左(右)后转,按齐步走的动作要领照直前进。后面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2)横队和数列纵队变换方向。 口令:原地开始:“左(右)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开始:“左(右)转弯。 要领:轴翼踏步,并逐渐向左(右)旋转,同相邻学生动作协调,外翼第一个学生以大步行进,注意掌握方向,不要向轴翼挤靠,其他学生用眼睛的余光向外翼取齐,越接近轴翼者。其步幅越小,并保持规定的间隔,不要向左右挤靠。保持排面整齐,转到900踏步,取齐,听口令前进或停止。队形练习内容一、队形变化(一) 分队。口令:分队走。要领:一般排头走近端线时下达口令,听以动令后,单数学生左转弯,双数学生右转弯,由一队依次分成左右两个不同方向绕场行进的队(图3-3)图3-3 图3-4(二)合队。 口令:合队走。 要领:两个一路纵队迎面相遇时下口令,听到动令后,相遇的两个队,在同一点上左路转弯走,右路右转弯走并依次进到左路后面,成一路纵队行进(图3-4)。 (三)裂队。 口令:裂队走。 要领:二路纵队行进,听到动令后,左路左转弯走,右路右转弯走,由二路纵队裂成两个不同方向绕场行进的队(图3-5)。图3-5 图3-6(四)并队。口令:并队走。要领:两个一路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相遇的两个队,左路左转弯走,同时右路左转弯走并成二路纵队行进(图3-6)。分队、合队、裂队和并队也可以二路或多路进行练习,方法同一路纵队的练习。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规律,安排教学进度时,先分别教分队、合队,和并队、裂队走,然后进行分队、并队、裂队、合队的综合练习。其中,要使排头两名学生明确行进路线。 2.下达口令时,预令应提前拖长一些,动令应在排头走近端线的预定地点和两队相遇靠近时发出。对初学者预令更应适当提前一些发出,与动令之间拉长一些,以便排头有时间反应理解要做的动作。 (五)一路纵队变多路纵队及还原。 1.以一路纵队变成四路纵队为例。 口令:成四路纵队,向左(右)转走。 要领:听到动今后,基准(前四名)学生一起向左(右)转,以小步行进,后面每四名学生进至基准学生转弯处,同时向左(右)转跟进。 2.以四路纵队变一路纵队为例。 口令:成一路纵队向右(左)转走。 要领:听到动令后,基准(四名排头)学生同时向右(左)转走,并以大步行进,后面每四名学生前进至同一地点,向右(左)转走依次跟排头成一路纵队。 一路纵路变成多路纵队还可以连续进(六)特殊队形。 1.一路纵队变三角队形及还原。 (1)成三角形。 口令:成三角形,向左(右)转走。要领: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依次按递增数走到适当的位置(前排排头转弯处的前两步处)向左转跟进。成三角形队形后,按指挥员口令(按原步幅前进或立定等)执行(图37)。 (2)连续三角形。 口令:成底边四人连续三角形,向左(右)转走。要领:同成三角形的方法,只是在走成底边四人组成一个三角后,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变成同样的三角形。三角形与三角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图38)。图3-7 图3-8(3)三角队形还原成一路纵队。 口令:成一路纵队,向右(左)转走。要领: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右(左)转大步行进,后面各列行进到排头转体处,亦向右(左)转跟进成一路纵队。 2.一路纵队变“V”字形及还原。 (1)一路纵队变“V”字形。 口令:成斜边X人“V”字形,向左(右)转走。 要领: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右)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依次每二人走到排头转弯处适当的位置向左(右)转,保持一定夹角跟进,走成一个斜边X人组成的“V”字形。 (2)“V”字形还原成一路纵队。 口令:成一路纵队,向右(左)转走。要领: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右(左)转大步行进,后面各列行进到排头转体处,亦向右(左)转跟进成一路纵队。3.一路纵队变菱形及还原。 (1)对角线人的菱形。 口令:成对角线人菱形,向左(右)转走。要领: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依次按递增数,走至排头转体处向左转跟进成横对角线X人后,再按递减数跟进成纵对角线X人组成的菱形。其余学生照同样方法再组成一个同样的菱形(图39)。图 3-9 图 310 (2)菱边人组成的菱形。 口令:成菱边人菱形,向左(右)转走。 要领: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每两人依次走到排头转体过。向左转并保持一定夹角跟进,成菱边人时再缩小夹角跟进或菱边X人组成的菱形。其余学生用同样方法继续变菱形(图310)。 (3)菱形队形变一路纵队。 口令:成一路纵队。向右(左)转走。 要领:听到动今后,排头向右(左)转大步行走,后面各列行进到排头转体处,亦向右(左)转跟进成一路纵队。 4.四列横队变“十”字队形及还原。 (1)四列横队变“十”字队形。 口令:成“十”字形,左转弯走。 要领:听到动令后,以左(右)翼为轴连续左(右)转弯行进,当第一列转到90,第二列开始左转弯,后面各列依次左(右)转弯成“”字形后“踏步”或按教师的口令“立定”(图311)。 (2)“十”字形还原成四列横队。图 311 图 312 口令:成四列横队走。 要领:听到动今后,第一列踏步,其余各列左(右)转弯成 四列横队踏步,然后按教师口令前进或立定(图312)。 5.“十”字形变圆形及还原。 (1)“十”字形变圆形。 口令:成圆形,左(右)转弯齐步走。 要领:由面向外的“十”字形站立开始,听到动令后,各路左(右)转弯沿圆周行进成圆形(图313)。 (2)圆形还原成“十”字队形。 口令:成“十”字形,各路左(右)转弯走。图313 图 314要领:听到动令后,各路左(右)转弯走,各路排头走至圆心踏步成十字形,然后按教师口令做动作(图314)。二、基本图形变化 基本图形变化从与场地关系来讲,一般分为直线、斜线和曲线三种方向行进,并且在这三种方向的基础上可做出不同的图形变化。 (一)直线方向行进。 1.绕场行进。 口令:绕场行进。 站立开始口令:绕场行进,齐步走。 要领:听到动令后,队伍自动沿着操场或体育馆的边,绕场行进,学生每到一角依次自动转90行进,绕场行进是最基本的行进(图315)。 2.错肩行进。 口令:从右(左)边走。 要领:两个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两队均以本队前进方向的右(左)边行进,相错左(右)肩,两队相隔为一步(图416)。图3-15 图3-16 在这种错肩练习的基础上,左右二路纵队练习时,可以产生各种变化。 (1)一路隔一路的错肩。 口令:一路隔一路,从右(左)边走。 要领:两个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两队一路一路的隔开,均以本路前进方向的右(左)边行进。 (2)从里(外)边错肩。 口令:左(右)队,从里(外)边走。要领:两个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左(右)队的二路纵队中间(外侧)行进,而右(左)队的二路 队均向外侧(中间)行进(图330)。(二)斜线方向行进。 1.对角线行进。 口令:沿对角线走。 要领:排头走至场地的某一角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排头左(右)脚向前一步,右(左)脚向前半步左(右)转弯面向对角行进,后面的学生依次按排头的动作行进。当排头走近对角时,及时下达右(左)转弯走的口令。2.交叉行进。 口令:交叉行进走。 要领:两队同时做对角线行进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今后,单数在前、双数在后依次交叉穿过正中点。 (三)曲线方向行进。 1.蛇形行进。 口令:成蛇形走。 要领:一路纵队排头走近某一角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从排头开始依次左后转弯向相反方向行进走到边线时自动再向左后转弯行进,按此方法来回两次以上的走动形成蛇形行进。蛇形行进时左右相隔为一步(图317) 2.螺旋形行进及还原。 口令:成开(闭)口螺旋形走。要领:开口螺旋形走是一路纵队走到边线中部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排头循圆周靠内做螺旋形行进到达中心(图318)。还原时排头自动向右后转弯沿队伍中间空隙相反方向走出来。闭口螺族形行进方法同上。但还原时教师下达“向后转走”的口令,全体同学向后转走,排尾变成排头。图 3-17 图 318 (四)特殊队形。 1.“8”字形行进。 口令:成“8”字形走。 要领:一路纵队排头走到边线中部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排头按“8”字路线走成“8”字形。“8”字形行进必须走成近似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形,并充分利用场地。 2.圆形行进。 口令:成圆形走。 要领:一路纵队排头走到任何位置可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从排头依次走弧形成圆形。成圆形后再下达继续圆形走或绕场行进等口令。 三、疏散与密集 疏散和密集是用各种散开和靠拢的方法,完成各种队形的变化。它主要用于各项准备活动和原地定位操的练习,以及某些项目内容的组织教学。选择散开队形的种类要以学生安全、舒畅地做动作为原则。例如:做准备活动时,根据队伍所处的场地位置来指定基准学生,根据练习动作和持轻器械的需要,来确定散开的间隔与距离。 (一) 以右(左、中间)翼为基准散开和靠拢。 1.散开。 口令:以右(左、中间)翼为基准,两臂间隔、一臂(步)距离散开。 要领:以右翼基准为例,听到动令后,基准生(第一列排头)不动,左臂侧举,后各列排头左臂侧举,右臂前举(后面离前面排头稍大于一臂距离),其余学生两臂侧举,迅速散开至到达预定位置,先对正,后看齐。听到“臂放下”口令后,全体学生将臂放下成立正姿势。 2.靠拢。 口令:以右(左、中间)翼为基准靠拢。 要领:听到动令后,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迅速向基准学生靠拢,先对正,后看齐后成立正姿势。 散开和靠拢时采用什么步法,可根据学生水平、教学需要选定。如果口令中指明某种步法时,学生必须用规定的步法正确、迅速地散开或靠拢。散开和靠拢的步法除了采用便步、侧并步和跑步外,根据学生水平也可采用跑跳步、踏跳步等动作。 (二)横队梯形散开和靠拢。 以一列横队散开成四列梯形横队为例。 口令:成四列梯形横队散开。 要领:根据场地和人数的多少来决定成几列横队。先按前进的步数进行报数,如1、3、5、7报数。听到动令后,按自己报的“数”向前走步,散开成四列梯形横队。 靠拢时口令:还原成一列横队靠拢。要领:听到动令后,学生全部向后转,按原步数向前走步,靠拢后马上向后转成一列横队(三)弧形散开和靠拢。 以四路纵队为例。 口令:向前弧形散开。 要领:听到动令后,外边两名(路)学生不动,中间两名(路)学生,用六步经外侧学生前面弧形绕至外侧,然后向后转成散开队形。 靠拢时口令:向前弧形靠拢。要领:听到动令后,外侧的学生,按照散开的方法向中间弧形走回到原位(。(四)分列式散开和靠拢。 口令:成分列式散开。要领:首先由后向前纵队报数,然后各列报数,每人记住自己的纵队和横队的数,并将其“数”乘二减一就是各人散开时所要走的步数。听到动今后各列依次向前散开,走完后全体学生立即向左转,继续依次向前散开,走完后全体立即向右转,成分列式散开队形。听到“以右翼为基准靠拢”口令后,全体学生向右成密集队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