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音乐 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案

上传人:ya****h 文档编号:114324119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音乐 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音乐 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音乐 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音乐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案教材:湘艺版高中音乐课标教材歌唱模块课时:一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二选修歌唱学生学情分析:这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大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教学难度较大。作为高二的第一堂音乐课,主要要达到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概念和感受感知什么是合唱。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清楚地分辨合唱与独唱、齐唱。2、通过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并能体会到不同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和艺术美。3、通过熟悉简单的卡农合唱练声曲的尝试,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认真听赏几首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通过简单的合唱曲的训练,初步尝试合唱。教学难点是能感受不同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艺术美。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视频资料:东方之珠的两个版本。并请学生回答有什么区别?一个为独唱版(刘德华版)一个为合唱版(合唱团版)(2)提问:分别谈谈不同版本的东方之珠给你带来什么感受?2、新课教授:(1)进入主题合唱: 提问:请大家先想象一下,三种同声合唱的音色分别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 听赏三段合唱,并请说说初步听到的不同点和感受?分别播放:东西南北茉莉花女声合唱猎人合唱一一男生合唱槟榔树下摇网床童声合唱 那么他们相同点在哪里呢?生回答:每一首歌都是同种音色在演唱。 教师小结:讲解合唱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三首作品的音色各为不同,分别是女声、男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一一较柔和抒情男声合唱一一较雄厚粗壮童声合唱较纯净甜美(2)用提问带出学生的新鲜感:那如果这三种音色结合在一起,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 讲解:介绍混声合唱:混声合唱综合了同声合唱的全部长处,并且有更丰富的声部构成及音乐表现手段,因此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感受听赏无伴奏混声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感知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3)简单介绍混声合唱 声部的划分女高音Soprano(简称S)男高音Tenore(简称T)女低音Alto(简称A)男低音Basso(简称B) 声部介绍*女高音声部处于歌唱的顶端,音域高,音色明亮。它在合唱团里的作用主要演唱作品主旋律。女高音声部内部还可分为两个声音小组,嗓音教高的歌唱群体为第一女高音组或声部,其余的为第二女高音组。*女低音声部的声音低、厚、饱满。在女声二部合唱中,女低音常常起第二声部或低音衬腔的作用。女低音声部也可分为第一和第二组或声部。*男高音声部的声音特点是多变、轻巧、坚定而有力。男高音在合唱团中经常起主导声部的作用,单独或与女高音一起演唱旋律。同女高音一样,在分唱时,更轻巧的嗓子为第一男高音组或声部,其余的为第二男高音组或声部。*男低音声部通常是合唱的基础,特点是浑厚有力。有时(尤其是在男声二部合唱中)男低音声部起第二声部的作用。在分唱时,更轻巧的嗓子为第一男低音组或声部,余者为第二男低音组或声部。3. 拓展与体验:让学生简单地亲自感受齐唱与合唱的区别把全班同学分好组,用儿歌两只老虎分别用齐唱和卡农轮唱的方式,简单感受。4.课堂小结2019-2020年高二音乐体验蒙古族舞蹈教案一是盅碗舞(顶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其踏地为节的舞蹈特点仍保持着蒙古族古代广泛流行的踏舞特征。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四是査玛。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阻止邪恶诱惑、坚定佛门信念而举办的一种带有庆典性质的艺术活动。历史上,在“殿宇雄壮、比拟佛国”的科尔沁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全境,绝大多数寺院召庙都曾一年一度由喇嘛们表演这种舞蹈。至今,部分召寺依然传承表演这种舞蹈。查玛在戴着鹿神、牛神等面具的喇嘛教舞蹈“查玛”,程式严谨而规范,具有情节和人物,表现手法多样。五是科尔沁“博”舞。“博”,是萨满教中的巫师,研究者称之为“萨满”。蒙古人则自称为博。博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行博。博舞即指行博时所跳的舞蹈。博教曾为蒙古族所长期信奉,但自藏传佛教传入后即日渐衰落,现在仅有少量残存,主要流传于科尔沁草原。博舞保留较完整的是兴安盟和通辽市。博舞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由于其自身的丰富内涵及其所具有的艺术性和娱乐性,不仅仍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科尔沁地区的行博,主要是用来祭祀求福和驱魔治病。以歌舞事神,治病驱魔,是其具有的主要特征。科尔沁地区的博舞动作基本相同,但风格各异,有的古朴雄壮,有的典雅健美,有的刚柔相济,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舒缓曼妙,有的潇洒明快。个别女博跳的博舞,其舞姿更是细腻柔媚,别具风韵。博舞也有其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博们在行博时都须头戴沉重的铜制五佛冠,腰扎九个圆形铜镜,身着法裙、法服等;行博过程中要做出颤腿、扭腰、旋转、跳跃等动作,并且能够对神鼓、神鞭、铜镜、宝剑、腰刀等运用自如。粗犷、炽烈、颠狂的激情表演是科尔沁博舞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