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1课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048550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些影响因素。能力目标1.利用一些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得出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的关系。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某一现象的影响因素可能有所不同。德育目标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2.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压力。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变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决不是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教学方法1.运用相关图表,联系实际生活,从身边的一些变化或现象说起,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2.多举实例,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深化知识。教具准备运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数字表格内容等制作出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并多准备一些新闻、报刊资料,及时将一些新的人口信息传输给学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再生产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了人口发展的概况,本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口的发展状况,我们仅从人口数量这一方面来学习第二节内容。讲授新课1.2 人口数量与环境(板书)一、人口数量的变化(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板书)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这也是上节课所学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这部分内容在以后会详细学到)。对于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移,从全球范围来看,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最终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考察的地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时,可以假定该地区是封闭的,忽略人口迁移变动的影响,这样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2.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板书)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减变动,主要取决于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即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世界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增长快,否则人口增长则缓。(2)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对劳动力需求也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随着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和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减少,而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提高了,从而造成一大批相对过剩人口,在客观上要求减少人口,这是造成自然增长率下降的根本原因。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农技水平、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农业仍占绝对优势,生产力发展要求劳动力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高出生率。(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完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能力提高,婴儿的死亡率也大大下降等,又解除了父母担心子女夭折而欲多生的后顾之忧,使出生率下降。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口死亡率仍比发达国家高。(4)政府政策 在历史上不少国家政府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口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以制定人口政策来试图干预人口增长过程。如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生育或计划生育的政策;欧洲发达国家采取的是鼓励生育的政策。(5)政治状况 政治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政局是否稳定、有无战争。政局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发生战争会使人口死亡增多,同时疾病与饥荒往往与战争伴生,使人口死亡率上升。(6)自然环境 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口增长,反之,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人口的增长。在一些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也会使死亡率上升。此外,婚姻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教育程度以及就业状况等对人口数量的变化都有影响。补充材料一:(1)新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的变化出生人数(万人)(2)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3)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4)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占总人口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是20多岁人口的23倍。中国1978年的退休金为17.3亿元,1987年为238.4亿元;1997年用于老龄人口的开支占工资总额的19.6%,到2030年将达工资总额的48%。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有1.8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15.88%,现在初中普及率仅为68%,有500万学龄儿童因贫困不能入学,在校生中每年流失小学生四百多万,每年产生200万新文盲。现在我国农村有剩余劳动力2亿人,城市登记失业人数525万人,有报道说,我国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率达20%。(承转)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从上面的内容可知,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原有环境,建立新的环境;同时,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环境利于人口数量增多,而有的环境则对人口数量起抑制作用。下面我们来分别作一介绍。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用投影仪打出所给问题,并指导学生分析)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各有哪些特点?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死亡率上节课我们已做过补充。这里只介绍生育率:生育率 就直接生育行为来说,人口的出生率只与妇女有关,更确切地说与育龄妇女有关。育龄妇女是指处于有生育能力年龄的妇女,根据妇女的生理状态,国际上把育龄妇女的年龄限定为15岁到49岁。因此,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与育龄妇女数之比。生育率可以全部育龄妇女为分母计算,得出一般生育率;也可分年龄计算,得到各年龄妇女的生育率。生育率和出生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育率水平是出生率水平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妇女生育率越高,出生率也越高;出生率低,意味着妇女生育率也低。但出生率除了受妇女生育率的影响之外,还受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1.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板书)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方面。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以及婚姻制度、生育意愿、生育政策、避孕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如课文中图12“接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中的统计数据来看,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的子女数越少。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微乎其微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直接的证据说明不同地区的人口,因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生育率的差异。有资料表明,现代女性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和一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平均初潮年龄相对提前,使女性人口有生育能力的时间得以延长,也就是说使女性潜在的生育力得以提高。然而潜在的生育力并不是实际的生育力,女性初潮年龄的提前也并不表明她们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提前。事实上,在那些女性初潮年龄提前较为明显的发达国家,妇女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却日趋增大。还有的学者认为,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在死亡率,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生育率往往也较高。人们之所以愿意多生孩子,主要是为了保证家庭后继有人。这种由于婴幼儿死亡率高而诱发的补偿性高生育率现象,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中普遍存在。因此,如果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的话,那也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2.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板书)环境与死亡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因素,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等对死亡率变化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也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比较直观。我们本节教材中,主要讨论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首先,气候、水、土壤等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1)有些因素是直接的。例如,克山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水土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疾病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危害非常突出。克山病是当地水土中缺硒造成的。还有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内陆山区,发病率较高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就是当地水土中缺碘造成的。这一现象在我国以前的表现十分明显,为消除这一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现在我国政府要求群众食用加碘盐,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在一些干旱地区常可见到的氟骨症(骨关节僵硬),是当地环境中氟的含量过多引起的。等等。(2)有些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如在湿热多雨的夏季,由于疟蚊大量繁殖,传染病多发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可能明显上升。还有,在冬春季节,我国较为流行的疾病有乙型脑膜炎,其影响较广,为此,我国政府也积极开展了消灭乙型脑膜炎的各种宣传活动与救治中心,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暴等,往往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受灾地区的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例如,1976年,我国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造成了24万人死亡。1999年9月,台湾省花莲发生7.6级强烈地震,10月,该岛嘉义市又发生一次6.4次地震。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特大地震等。还有我国1998年的洪涝灾害,2002年美国东部遭受暴雨和龙卷风的袭击等等,都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使死亡率上升。此外,环境污染对死亡率也有明显的影响。目前普遍认为,环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癌症的发生大多与环境因素有关,在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即便某一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较低,如果在此地长期生活,多样化的有害物质可能对人的机体产生不间断的微小损害,积累的结果能够导致人体生理和免疫能力的退化,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不过,要确切地估计环境污染到底对死亡率有多大作用,却比较困难。为此,我们还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研究与防治,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补充材料二:2000年3月,贫铀弹弹头爆炸时产生的高温,燃烧生成的铀氧化物会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容易引发包括白血病在内的许多癌症和一些肝脏、神经系统疾病,甚至还能引起孕妇流产和新生儿畸形。裸手接触贫铀弹物质后,在80小时内即出现皮肤病变。此外,贫铀弹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微粒还将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北约在1999年对南联盟78天轰炸期间,共使用了3.1万枚贫铀弹。环境专家认为,贫铀弹将给南斯拉夫及其周边的邻国的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预计整个巴尔干地区将会有10万人因此而丧生。总之,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很多,在这些因素中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类,它们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我们可用下表对比,在影响较为明显的因素后打“”。补充材料三:据2000年12月4日“焦点访谈”报道:广东省某县的农村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农民感冒发烧,打针吃药很长时间不能好,体质也不如从前,当兵体检很多都不合格。记者前去调查,原因是:废旧电脑大量从国外进入我国,当地农民自己拆卸,从中提取大量重金属如镉、汞、金、铜等物质,废弃的电路板堆放河边,雨水冲刷后直接流入村边的河流,使得河水中鱼类大量死亡,人们饮用井水中出现悬浮的油状物。记者采访国家环保局的官员:在国外已进入了电脑的更新时代,处理废电脑成本很高,一般采用深埋的方法,由于污染大,而且在上面加遮盖层,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再过5至10年,中国将进入电脑更新的时代,到那时,怎样处理废旧电脑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看来,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着发病率与死亡率。(承转)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是相互的,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正如上面讲到的,主要表现在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反过来,人口数量增减变化对环境也产生一定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做一下具体分析。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板书)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结合现实生活,联系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等状况,分析人口数量增多对其产生的影响。(课堂活动)在学生看课文后,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有关实例,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尤其是人口增多对当今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最后,老师针对学生所举事例,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自然环境,由于人口数量很少,生活空间狭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时期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过度,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由过去的完全依赖自然环境,逐步通过日益扩大的生产活动,影响和改造着自然。人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许多荒地变为良田;对动植物品种选育和传播,改变了陆生物种群的分布;修建道路、开凿运河,构筑城垣、采矿冶炼、建造“金字塔”“长城”等,进一步改变了原始的自然景观,但是,在利用环境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如因大量砍伐森林和破坏草原,引起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和土地的沙漠化,使一些文明地区沦为废墟或荒漠;盲目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带来了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和血吸虫病的蔓延等。进入工业文明,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使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大提高,也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数量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使得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废气、废水等,在大多数未得到妥善处理的地区,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侵害。(3)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比以前大大加快,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些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对水源的污染等。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不断加剧。纵观社会的发展,我们可概括如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中“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人口关系”“中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与人口的关系”两幅图,谈谈我国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讨论方式可以是开放式的,尽量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开拓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老师作一概括、说明,使这一问题有一个比较明朗的认识。同时要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教育。总结如下: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大量的生活废弃物产生了,垃圾清运量随之直线上升;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粮食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不得不加大开发资源的力度,大量施用化肥,而这又带来水源等的污染问题。总之,我国只有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决不是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所以,我们在认识和处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时,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既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惟一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污染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同时,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才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过去人类发展对环境已施加了太多的影响,因而已经或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力图协调人口,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趋于下降;社会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人们已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等等。课堂小结本节内容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环境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变动,主要是自然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环境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资源减少,污染加大。但是应注意的是人口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惟一决定性因素。板书设计1.2 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人口数量的变化1.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2.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量大小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1.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为主,自然因素极小2.死亡率社会因素为主,自然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如: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增多,会引起促成2.应正确认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适度的人口数量+较高的人口素质 环境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