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3)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3749599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教学设计 (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它们平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 下册)第六章证明(一)第3节内容,学时为一课时。这节课是几何定理证明的入门,它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几何定理证明的思路和基本步骤,还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简洁、严格的数学符号和格式,经过一步步有根有据的推理,证明平行线判定定理。它是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载体,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证明(二)、证明(三)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能够运用这些判别方法证明两直线平行;(2)初步掌握数学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表达形式的转化,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2、技能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会公理化证明法在数学中的作用,感受数学证明的严谨性、简洁性和条理性;(2)让学生初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比、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做题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画法”和“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对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定理有了感性认知。本节课是要求学生按照几何命题的证明步骤,用严格的数学推理格式对平行线判定定理给出证明,使学生初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书写格式。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强,原本就对几何推理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因此,实施本节课教学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四、教学策略分析几何证明既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困难?首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另外,要让学生懂得几何命题的证明关键是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技巧。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设置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提供 “做数学” 的机会,从中感悟解题技巧;3、 实行分组讨论,团结协作,交流思想,发挥集体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喜悦;4、 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5、 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重视课堂总结。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几何证明的步骤和综合法证明的书写格式,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教学难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三者的转化,综合证明法的书写格式。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做一做:请同学们根据平行线的作图方法,利用直尺和三角板作直线ABCD.(一位同学板演,全班齐练)2、说一说:以上作图的根据是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想一想:以这个结论作为公理,利用这个公理,能否证明平行线的其它判定定理呢?【设计意图:通过用学生熟悉的平行线作图方法引出平行线判定公理,以切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活动一: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感受公理化方法证明数学结论的作用。1、提出问题:证明几何命题有哪些基本步骤和要求呢?(1)、弄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依题意画出图形;(3)、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4)、用综合法的格式和数学符号化语言写出准确、简洁、严谨的证明过程;(5)、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设计意图:本节课属于对几何结论证明的开始,学生对做题的要求和基本步骤是零认识,需要老师讲解清楚,才能使学生打开解题思路。】2、分析问题:将上述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的“条件”和“结论”。(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结论:两直线平行。)3、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画示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的内容,然后写出证明的过程: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 所截出的同旁内角, 且1+2=180.求证:ab.证明:1+2=180(已知)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1平角=180)3=1802(等式的性质)1=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并且向学生强调要注意证明过程的简洁性、严谨性和综合法证明的书写格式。【学情预设:学生对于要作一个怎样的图形以及如何阐述“已知条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注意巡视并酌情启发点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可能有些学生直接写出“1+2=180(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要告诉学生这偏离了题目要求;最后教师可以给出解题参考,让学生对解题有一个完整的感受。】【设计意图:将几何文字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并给出证明,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合作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不仅解决了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整合的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作出评价,帮助他们找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缺点,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鼓励学生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探究活动二: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 所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学情预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由于各组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教师还要注意巡视,对个别组进行适当的辅导,并选择做得好的小组派一代表上台板书;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有两种: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前一个定理的证明之后,让他们用类比的方法证明后一个定理,这对于一部分优等生来说,他们可以独立完成证明了,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困难,采取以点带面的训练方式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既照顾了尖子生,也实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四)、小结与归纳:(1)我们用公理化的方法证明了平行线定理,它们可以作为两直线平行的证明依据。在本章及九年级证明(二)、证明(三)的几何证明阶段,那些没有经过证明的几何结论不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2)以上的证明,肯定了平行线判定命题的正确性。那么怎样把它们的几何推理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达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1、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已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 180(已知)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平行线判定定理经过证明之后,可以作为证明两直线平行的依据。而几何命题的三种语言转换及其推理方式,是学生进行综合证明的关键,需要每个学生掌握好。】(五)、反馈练习1、如图,请利用1、2、3、4、5、6这6个角,写出能够证明ab的条件(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学情预设: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只考虑到判断直线ab的直接条件:13;23;26;2+4180;要让学生明确还包括间接条件:16;1+4180;1+51802+5180.】2、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 180.求证:ab. 3、证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已知:如图,ab,bc求证:ab【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并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喜悦,设置由浅到深的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六)、谈一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之后,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呢?【学情预设:让学生自我总结,畅所欲言,锻炼学生课堂反思、评价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聆听并补充:证明几何文字命题的步骤;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在本章学习中,还没有得到证明的几何结论暂时不能作为证明的依据。】(七)、课后作业:课本232页知识技能第1、2题。七、教学反思1、用学生熟悉而且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平行线作图导入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突破教学难点的环节,教师能够注意给予启发与点拨,能够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渗透新课标教学理念;3、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评价,适时鼓励;4、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