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声音》教学设计3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3675963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声音》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什么是声音》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什么是声音》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什么是声音教学设计阿城区亚沟中学 王继华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第三章声第一节。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讲述的是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音知识,是引导学生走入有趣的物理世界的敲门砖,而什么是声音这节课是全章中知识比重较大的一节,是全章的重点。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声由物体的振动发生,声的传播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发声现象,能描述所观察到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概括能力;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3重点:声的发生条件。4难点:声波的概念。二、教学策略 1本节内容分为四块:(1)声的作用(2)声的产生(3)声的传播(4)人耳的听声能力。 2“声的作用”这部分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的产生”则让学生动手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建立声与振动的关系;“声的传播”中的“声波”则利用网上的多媒体资源,与水波类比,使学生理解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也利用网上的现有音频、视频资源,进行剪切,使其与教材内容相整合。三、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视频:小兵张嘎片段学生观看无声影片解释看到的引起学生对声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授一、声音的作用声的作用表达情感获取信息携带能量提问: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里,声在人类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呢?小结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二、声的产生提问:你见过哪些发声的物体?提问:这些物体的声音是怎么发生的?提问:1.当这些物体振动时可以听到声音吗?2.当这些物体停止振动时还能发出声音吗?3.这些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提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关于声音的产生,谁还有什么问题吗?演示实验1:敲音叉提问:你听到声音了吗?看到音叉振动了吗?演示实验2:通过塑料小球检验音叉的振动小结提问: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部位在哪里?根据生活经验举例猜想活动(同时思考师提出的问题)1. 把刻度尺的一端压在捉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尺子2. 把纸放在嘴唇边吹响3. 同桌合作,一人把橡皮筋张紧,另一人拨动4. 用手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或唱歌描述现象并概括提出疑问观察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观察回答通过观察、体验、对比、概括,建立声与振动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猜想与分析论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三、 声的传播1. 声波2.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3. 真空不能传声4. 声速(1) 声速(2) 影响声速的因素四、人耳的听声能力讲述:声源发声,人耳接受声音,那么声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到人耳的呢?播放多媒体:水波边讲解边板画声波的形成提问:1.我们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2.除空气外,还有那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小结:1.介质2.气、液、固都可以作为传播声的介质提问:如果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介质,声还能不能传播呢?播放多媒体: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提问:1.把铃放入瓶中,能不能听到声?2.抽气机抽出气体后,再摇铃,能不能听到声?3.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提问:1.月球上为什么是个寂静无声的世界?2.由“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联系”你能作出什么猜想?3.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太阳的“歌唱”?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要测量声速需要测那些物理量?提问:1.声传播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2.你还能总结出什么规律?提问:1.人耳的听声能力与什么有关?2.什么叫频率?3.人耳听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观看理解回答1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理解、记忆猜想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阅读P38图3-1-8回答1猜想阅读P38图3-1-9回答3阅读P39第一节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利用教材所给信息计算声速(一生板演)猜想观察声速表检验自己的猜想阅读P39人耳的听声能力通过水波与声波的类比,认识声波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真空不能传声”培养学生讨论交流能力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表格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体验、探究获得,因此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活动、民主。点评:将网上信息资源与教材相整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因实验器材缺乏而无法完成的实验演示,或因实验器材陈旧而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成功等问题,为我们的教学解决了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