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了解几种微量元素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能力方法目标: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在了解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性质实验探究: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合作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维生素C的发现是与坏血病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见背景资料),维生素究竟有何性质呢?由史载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缺乏维生素C的危害。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21页,归纳总结维生素C的资料: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以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多。其结构简式为:学生归纳整理1、维生素C的结构:2、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3、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4、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5、维生素C的来源: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onxAiY:H:CHIHQOH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味酸,分子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受热或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来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指导实验取规格为0.5g、2mL的维生素C注射液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并在其中加入8mL蒸馏水,振荡,使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A、B、C、D、E5支小试管中,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KMnO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溴水,在C试管中滴加碘水,在D试管中滴加AgN0溶液,E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利用碘水和淀粉溶液进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大小比较?提问除维生素C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以及她们对人体的影响?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及维生素过量的问题。指导交流1、维生素的作用:2、维生素的分类:3、维生素的来源:学生提供各种实验方案,并父流、讨论其可行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A试管中紫色KMnO溶液立即褪色。4B试管中溴水颜色迅速消失。C试管中碘水很快褪色。D试管中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E试管中滴入的FeCl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3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预测和构想,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且对科学的认知过程有所体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丰富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齐U:课堂讨论富含维生素的常见食品有哪些?课堂讨论维生素C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分解,痕量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对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一些蔬菜(黄瓜、白菜)含有铜金属酶,它能促使维生素C氧化,但这些酶比维生素C更不耐热。请问应米取哪些有效措施减少蔬菜在加工、烹调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反馈练习1、下列有关烹调蔬菜的方法正不正确?A、蔬菜切后再洗,容易洗干;B、炒蔬菜的时间不能太长,炒熟即可;C、炒蔬菜时放一些面碱,使蔬菜易炒熟;2、夜盲症、脚气病、牙龈出血、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都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学生提供各种措施。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运用脑力激荡法集思广益,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维生素相关知识,并由练习2可顺理成章过度至微量元素的教学。引入缺碘可引起大脖子病,除碘以外,还有哪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学生回答:必需兀素是指人体新陈代谢或生育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们可分两类:一类叫常量元素是指占人体0.01%以上的元素,它们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11种元素。另外一类叫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目前已确定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钻、钼、硒、碘、锂、铬、氟、锡、硅、钒、砷、硼等16种。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冋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某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反馈练习3、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下列补钙的途径不正确的是()A、经常晒太阳B、经常饮用钙离子含量高的硬水C、经常饮用牛奶、豆奶D、大量补充维生素D4、卜列不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A铜B锌C汞D氮E钙F碘G铁5、克汀病是由于缺之什么而导致的?A铜B锌C汞D氮E钙F碘G铁6、缺铁会引起下列哪些症状:A侏儒症B骨质疏松症C甲亢D贫血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布置研究性课题1、参照教材第25页第4、5题,根据父母和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设计一份合理的家庭食谱,并附加简单说明。2、已知5I-+10-+6H+=3I+3H0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所购买的食盐是加碘食盐。3、请设计实验探究补铁保健食品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其价态如何?4、家庭小实验:教材第25页第6题5、教材第25页第7题巩固知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附:探究性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A、滴加紫色KMnO溶液4溶液立即褪色B、滴加溴水溴水颜色迅速消失C、滴加碘水碘水很快褪色D、滴加AgNO溶液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E、滴加FeCl溶液FeCl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结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第1课时训练全程跟踪新人教版选1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A. 溴和CClB.苯和溴苯4C.汽油和苯D.硝基苯和水解析:分液漏斗是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硝基苯不溶于水,且与水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答案:D2. (xx首师大附中高二检测)下列各组物质中,用分液漏斗无法将其分开的是()A. 四氯化碳和水B.溴乙烷和水C.硝基苯和水D.苯和苯酚解析:苯和苯酚均为有机物,互溶不分层.答案:D3. (xx烟台期末)下列分离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分液法分离水和酒精B. 用蒸馏法分离苯和溴苯C. 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苯甲酸D.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解析: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碳酸钠可以与co2反应.答案:A4. (1)如图,是一套蒸馏装置图,图中的错误是(2)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甘油(沸点为290r)和水的混合物,被蒸馏出来的物质是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CCl4(沸点为763C)中含有的乙醚:CH3CH2OCH2CH3(沸点为45C),应控制温度在解析:(1)蒸馏装置图中的错误有: 温度计水银球伸入到液面以下,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冷凝管内的冷却水进出方向错误,应“下进”“上出”. 未垫石棉网加热(2) 水的沸点低于甘油,故被蒸馏出来的物质为水(3) 乙醚的沸点为45C,故应控制温度为45C.答案:(1)缺少石棉网;温度计位置错误;冷凝管进出水方向不对(2)水(3)45C5回答下列问题:(1) 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玻璃仪器是(2) 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解析:(1)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2)分离出下层液体后,往下层液体加水,若液体不分层,则该层为水层,若液体分层,则该层为有机层答案:(1)蒸馏法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2)利用该有机溶剂和水互不相溶的性质,将下层液体放出少许于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若液体分层,则下层为“油层”,若不分层,则下层为“水层”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A. 分液漏斗B.普通漏斗C.蒸馏烧瓶D.容量瓶解析:用分液漏斗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普通漏斗可用于过滤;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容量瓶可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答案:D2下列各项操作,有错误的是()A.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B. 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 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 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解析:酒精能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溴水中的Br2答案:A3. 化学工作者从有机反应:RH+Cl2(g)RCl(l)+HCl(g)中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A.蒸馏法B.水洗分液法C.升华法D.有机溶剂萃取法解析:RCl(l)难溶于水而HCl(g)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故可通过水洗分液法得到盐酸和RCl.答案:B4. 现有三组混合液: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乙醇和丁醇;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乙酸钠易溶于水,利用两者分层采取分液方法将两者分开.乙醇和丁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可用蒸馏法.NaBr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可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其中的Br,从而分离.2答案:C5. (xx南京高二期末)四种无色液体:己烷、己烯、苯和四氯化碳.将它们分别置于四支试管内,各加少量溴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内上层液体可能呈无色的是()A.己烷B.己烯C.苯D.四氯化碳解析:己烷、苯、四氯化碳与Br2不反应,且Br2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可将溴从水中萃取出来,由于己烷、苯的密度小于水,故有机层在上层,有颜色;而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有机层在下层,有颜色,上层为水,无色;己烯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因此上层溶液也可能无色.答案:BD6. (xx浙江高考,有改动)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 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杂质C. 用KMnO酸性溶液可以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4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解析:A.乙醇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正确;B项,Br+NaOH=NaBr+NaBrO+HO,NaOH溶液可以除去杂质Br,正确.C项,KMnO与乙烯、乙炔均发生反应,错误.D.乙酸与24CaO反应生成盐,蒸馏可分离出乙醇,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7(4分)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操作有:过滤、分液、升华、萃取、蒸发、重结晶、蒸馏等为了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将适当的操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将苯和乙醚的混合物分离,需(2)从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分离出氢氧化铜固体,需解析:苯和乙醚互溶,且二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Cu(0H)2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其悬浊液中分离答案:(1)蒸馏(2)过滤8(4分)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层(填“上”或“下”),分液后再用洗涤(填入编号)已知:密度(g/cm3)熔点(C)沸点(C)溶解性环己醇0.9625161能溶于水环己烯0.8110383难溶于水A.KMnO溶液B.稀HSOC.NaCO溶液42423解析:环己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应浮在液体的上层;环己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KMnO溶液氧化,稀硫酸达不到除去酸性杂质的目的;NaC0溶液不与环己烯反应,且423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上层C9. (10分)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O=Ca(OH)22(1)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填写代号).A. 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B. 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C. 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2)在你选择的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3)用酒精灯作热源,在加热的过程中要适时调整酒精灯的上下或左右位置,目的是解析:(l)CaO和Ca(0H)2都是不溶于酒精、难挥发的固体,酒精是较易挥发的液体.因此,此处的答案是C.(2) 实验方法是蒸馏,有关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在蒸馏操作中,为了使馏出的蒸气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然后再加热冷却水要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3) 做蒸馏的操作,要根据混合物组分沸点的情况,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恒温温度的显示靠温度计,温度的升降可通过控制热源的强弱来实现答案:(1)C(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使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3)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10. (12分)(xx上海长征中学期中)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CHOCH2OHCOOK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C,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C,沸点为249C,溶解度为0.34g;乙醚的沸点为34.8C,难溶于水.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koh、H2O黑水、乙瞇操作in要过程如下所示:苯罷放置24h姿仙物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操作I的名称是,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2) 操作II的名称是,产品甲是.(3) 操作III的名称是,产品乙是.(4) 如右图所示,操作II中温度计水银球上沿放置的位置应是(填“a”、“b”、“c”或“d”),该操作中,除需蒸馏烧瓶、温度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收集产品甲的适宜温度为解析:(1)由题意可知,白色糊状物为苯甲醇和苯甲酸钾,加入水和乙醚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醚中溶有苯甲醇,水中溶有苯甲酸钾,两种液体可用分液法分离(2)溶解在乙醚中的苯甲醇沸点高于乙醚,可蒸馏分离(3)加入盐酸后生成的苯甲酸为微溶于水的晶体,可过滤分离答案:(1)萃取分液苯甲醇(2)蒸馏苯甲醇34.8C(3) 过滤苯甲酸(4)b冷凝管、酒精灯、锥形瓶、牛角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