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7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3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4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特点。学习重点:1、 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2、 揣摩作者在写景文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一、知识储备: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另精通书画。有“雄视百代”的称誉。我们曾学过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3、 介绍张怀民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二、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遂( )寝( ) 荇( ) 竹柏( )2、 朗读课文并填空记承天寺夜游是( )的一篇小品文,本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 ),写于作者被贬( )(地名)期间。3积累写月的诗句,不少于五句。4、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 人物( ),起因( )。5、本文从表达方式来看,共分为三层:第一层, ,交代了( )。 第二层, ,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 ,抒发了( )的感情。 三、学习研讨:(一)、学生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二)、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研讨完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1、夜游的原因:2、夜游的心情:3、抒发感慨的语句:四、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写月景的句子,并赏析这些句子。(教师教方法:赏析要找好切入点,如有修辞,可从修辞入手,说出修辞的作用即可;如无修辞可从重点词语入手进行分析。)3、 如何理解文章中的“闲人”?五、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补充资料:苏轼被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读苏轼的诗,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六、课堂检测:1、 解释词语欣然: 念: 空明 : 但: 闲人:2、翻译句子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填空正面写月的句子( ),侧面写月的句子( )七、课外作业:做伴你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