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资料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3072595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赏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赏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歌赏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赏析资料1、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两个词给人以眼明心亮的感觉。2.这首诗是写乡愁的,点明这一主旨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 阔”“ 正”“ 悬”四字炼的好,说说你的理解“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且为颈联中的“江春”一语作铺垫,“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4.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之上。5.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理解。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在旧年将尽未尽之际,春天的气息已来到江上。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易逝,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6.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之情。7.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颔联中“阔”字表现出怎样的情景? “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试说说它好在哪里?好在: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易逝,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10点题的两句诗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11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12写船上所见景色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3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4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后四句由前面的景写到自己的情,又描写到自己的形,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 ,思家念亲的情怀。(2)颈联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也包含了对北方官军消息的关心。(3)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溅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啼。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5)你是如何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的?这两句写出了安史之乱时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6)诗的首写是望中所见,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尾联表达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艺术形象。(7)说说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可作两种解释,任作一种即可:(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8)首联写景,写望中所见,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9)颔联中“感时花溅泪”承上,“恨别鸟惊心”启下,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10)颈联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首联写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2.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其中用“闻笛赋”的作用是表现了诗人对故友怀念之情,用“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3.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表达了和友人共勉之意,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4. 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5.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6颔联运用典故,一是“闻笛赋”,二是“烂柯人”,写尽自己归来的感触。7颈联用“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身世之感。8诗的哪两句渲染了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让读者了解和同情诗人的痛苦经历?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9.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刘禹锡写诗答谢(回赠)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逢的酒席上赋诗赠己(刘禹锡)。10.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表现自己不辞劳苦种作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也是形象描绘一天农事的诗句)2 “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失去自我。(言之成理即可)3.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后四句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4.陶渊明的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这首诗朴素如随口而出,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5.说说你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两句的理解。这两句从表面上来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实际上有它特殊的内涵,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是世界中失去自我。5、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苍凉慷慨。(2)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景象。答: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答:这几句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诗人的阔大胸襟(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宏伟的抱负)。(5)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若”字用得好,试评析。答: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6、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了塞下秋景;下片抒情,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的思乡之情。2.词的意境悲凉壮阔,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开拓了宋词新的领域。3.“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季节,词人特地用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4.谈谈你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诗的理解。这句话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5.请说说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这句话用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白了头发,流下泪水。写出了将军和征夫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6.体会“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的“异”字的作用“异”字的作用是统领“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全部景物的特点(天冷、声杂、城孤),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描绘了一幅荒凉、迷蒙、冷寂的画面。7.请揣摩“羌管悠悠霜满地”这句景物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用笛声和浓霜渲染了边地悲凉的气氛,加重了征夫们的思乡之情。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为国建功,壮志未酬的情感。9.这首词上阙主要写塞下秋景,以一“异”字统领。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异”在何处?塞下风景“异”在与中原完全不同。大雁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到处都是号角声,荒芜广阔的土地上,只有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10全词上片重在写景,描绘了塞下秋景,下片重在抒情,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填表达方式)11首句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并用一个字“异”统领景物特点。12写出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3.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塞外景致。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已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反映了宋朝守军力量薄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词的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2.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3.“壮”是这首词的风格,它体现在: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4.说说你对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意思的理解。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5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天下事”指抗金北伐( 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表达了作者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和雄心壮志。6.说说你对“可怜白发生”的理解。(或回答“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一方面表明前面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过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完成自己的理想吗?表达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弛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8.试从抒情方式上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作赏析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9.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旅(军营)生活;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欲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感从词中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可以读出。11.“可怜白发生”一句使全词基调由雄壮变为悲壮,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或壮志不遂的抑郁) 8、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打猎时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词的风格粗犷豪放。2.“千骑”说明随从之多,“倾城”说明观猎者之众,“卷平岗”写出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3.说说你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的理解运用典故,是说作者自己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4.说说你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理解运用典故,是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5说说你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解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7.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猎、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祖国(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9.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10.“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亲射虎”是说作者自己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是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1、从表达方式上看,全词上片以叙事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12、“左牵黄,右擎苍”中的 “黄”指黄犬,“苍” 指苍鹰。13、作者直接表述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9、赤 壁 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咏史诗 特点是:借史实抒情(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1)“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2)理解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或者是: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4)全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5)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6)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东风不以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所谓咏史,实为咏怀,在赤壁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之之感才是本诗要表达的情感,只是形象含蓄而已。(8)这首诗前两句是写实,后两句是由眼前景而联想到的。结尾两句是对周瑜的嘲讽,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9)这首诗歌,作者借历史事件,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旨在表明周瑜打败曹操,只不过是侥幸的成功罢了。10、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这首诗充满了隐喻,诗人借乐府古体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望中仍怀有希望。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愿望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中用“冰塞川”、“ 雪满山 ”作喻,有何好处?谈谈你的看法。用“冰塞川”、“ 雪满山 ”作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3)说说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句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的宏大的理想,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4)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把筷子撂下来。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6)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所以,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仕途艰难。(7)从表达方式上看,全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乘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的思想。1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2)“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断肠”。(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4)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选择一点简要分析。答:例一: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例二: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例三: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孤寂愁苦之情。(5)马致远天净沙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与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诗句意境相近。12、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全诗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2)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夜间(时间)的风景;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写黄昏(时间)的风景。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过程,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4)这首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5)说说你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诗的理解。这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6)此诗是诗人 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全诗叙事、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的 思乡之情(7)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8)诗的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的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9)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1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时间)风光,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 最爱(或爱)”。(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这两句诗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4)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或最爱。(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14、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言为心声”。这首诗通过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情景。(2)尾联中用典故“燕然”,流露了诗人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请你运用想象和联想,描述这个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答:在茫茫无边的大漠上一缕白烟直上青云;黄河汹涌奔腾,直与远天相接,一轮夕阳火红,正在冉冉下落。(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答:“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直”和“圆”两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奇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5)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答:此句用比喻,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高路远。这两句诗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6)颔联“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7)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8)从诗中描写的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出征的季节是春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诗中“入胡天”三字看出。因为“入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15、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意,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病辨忘言。(1)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 宁静安详 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 闲适 ,“悠然见南山”的 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 真趣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心远”,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诗人身处“人境”却说“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16、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 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答: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3、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或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你谈谈你对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融入议论,表明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爱国热忱,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17、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ng)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简介:诗人陈与义生活在北宋与南宋之交,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靖康之难发生时,诗人入到逃亡的队伍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诗数首,本课所选其一。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长江为背景,巧用“东”、“西”两个方位词,在宏观的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而后再举目所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3、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转为强烈的抒情(填表达方式)。上句写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下句写黄昏时登楼望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4、经过前面的蓄势,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万里”与“三年”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来叙其事,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收到双重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千。5、诗的尾联诗人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之慨收束全篇。年仅39而鬓发已白的诗人,立于萧瑟的秋风之中,面对“老木苍波”,眼看大片国土落入金人之手,怎不悲从中来?“风霜”既指秋风,又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苍波”既指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6、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本诗抒发了作者滇沛流离之苦,气势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寂寞情怀。18、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都由一个“望”字统领,从观察的距离来看,首联写远望之景,颔联写近望之景,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2、说说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答: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的形象。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妙处。(答案见题3所表述的内容)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6、望岳中每一联都含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简单分析。示例:首联是“远望”。答: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示例:要实现理想,有所作为,就应当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就应当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19、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这首诗的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世情怀作结。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3、这首诗寓理于情,请你谈谈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答:理解是: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4、古代对月抒情的佳句很多,请再写出一句。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倚杖”与上文“老无力”一语相照应,“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的体验是写不出来的。2、诗的结尾,诗人把自己的困苦推及天下寒士,表示宁愿自己受冻而死,也要使天下贫寒的人得到欢乐,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伟大情怀。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的杜甫诗哪一首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写出诗题。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 诗题:春望石壕吏4、你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的理解是:这几句诗体现了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5、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6、阅读全诗,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中的“叹息”,你如何理解?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7、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赏析: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