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3072511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序号:编码: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学校全称: 安 徽 大 学申报者: 集体名称:王 夔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创造制作A类科技创造制作B类报送方式:省级报送作品高校直送作品32 / 33说 明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创造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3表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4序号、编码由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组委会填写。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与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假设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与有关材料在8000字以,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左右。6发起高校的三件直送作品和各省区、市通过初评的作品数量参照“作品数额分配方案各一式四份分别按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时间用特快专递寄至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7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省或各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寄送。 8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本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9寄送地址: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联 系 人:叶汉钧 周 亮联系:02087110458传 真:02087114375邮政编码:510640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必须填写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当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确实认。申报者情况姓 名王夔性别男出生年月1980.12学校全称大学现学历硕士在读专 业戏剧戏曲学年级2002级学制3年 入学时间2002.9作品全称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题目本色质朴 情严凤英唱腔艺术简论通讯地址市肥西路三号大学中文系邮政编码230039单位0常住地通讯地址市肥西路三号大学中文系邮政编码230039住宅0合作者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单位资格认定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见是否为2003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各类高等院校中国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是否假设是,其学号为: 200202159部门签章2003年5月30日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是否负责人签名: 2003年5月30日 B2申报作品情况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局部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容确实认。作品全称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作品所属领 域 CA哲学 B经济 C社会 D法律 E教育 F管理作品撰写的目的和根本思路本作品通过对黄梅戏现状进展深入调查、细致剖析,对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借此个案分析到达窥一斑以见全豹之成效,对其它地方剧种乃至当前普遍低迷的戏曲艺术都能有所裨益。为此,本作品从作者创作舞台搬演观众欣赏三个层面,从剧目建立、人才培养、剧团经营、观众群四个方面对黄梅戏的开展现状做一系统论述,试图从中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一些有益于黄梅戏开展的合理建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与独特之处本作品以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省黄梅戏剧院、省黄梅戏学校等8个单位进展实证性调研,以与对大学生进展问卷调查,笔者获得了较多的一手资料。从中进展细致分析,相信得出的结论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本作品的先进性与独特处主要表达在:本作品对黄梅戏现状进展的全面调查研究在国外尚属首次,具有独特之价值;另外本作品对黄梅戏开展中的一些问题,不囿于旧说,做出了自己的阐释。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主要表达在:第一,通过调查、分析、研究黄梅戏的开展现状,可以更加科学地实施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唱响黄梅戏的文化开展战略,为黄梅戏获得更高层次之开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第二,通过对黄梅戏的个案研究,可以对其他剧种的改革、开展提供参考。作品摘要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目前黄梅戏剧目建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经典剧目。这主要是由于新创作剧目演出次数太少、缺乏舞台演出的锻炼,以致黄梅戏剧目建立中出现了“写一个,演一个、丢一个的状况。黄梅戏人才培养的现状是:培养人才的方式主要是学校培养,由此带来了黄梅戏人才队伍开展不平衡的问题。黄梅戏剧团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把握市场运作规律,经济状况普遍不佳。黄梅戏的观众群并非大多数人所说的越来越少,而是广泛存在着,只是未能争取。为此,笔者提出相应的对策:1关于剧目建立:创作为了演出 ,演出促进创作。2关于人才培养:全面培养人才,培养全面人才。3关于剧团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4关于观众群: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培育各类观众。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奖励与评定结果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比照数据与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1陆洪非:黄梅戏源流,文艺,1985年,2中国戏曲志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3年,3黄梅戏通论,省艺术研究所编纂,人民,2000年。4黄梅戏志,省艺术研究所编纂,即将出版。5鲍圣权:当前县级剧团急待解决的问题,载黄梅戏艺术1987年第3期。6窦楷:戏曲的天地在农村,载黄梅戏艺术1987年第3期。7吴元骥:对省黄梅戏现状的初步调查与思考,载黄梅戏艺术1988年第4期。8王洪章:活泼在大别山区的英山县青年黄梅戏剧团,载黄梅戏艺术1988年第4期。9朱万曙:系统工程方法和黄梅戏的开展,载黄梅戏艺术1993年第4期。10金芝:正确改革是戏曲振兴之魂,载艺术百家1993年第3期。11金芝:剧目建立与戏曲振兴,载艺术百家1995年第3期。12金芝:试说“大黄梅观,载艺术百家1998年第3期。13黄义士:严凤英的意义,载黄梅戏艺术,2000第4期14光南:记天蟾黄梅戏艺术周,载黄梅戏艺术2002年第4期。15开全疆:小剧场大有作为,载黄梅戏艺术2002年第4期。16胡劲松:徽州女人百场演出的思考,载2002年12月23日日报。调查方式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主要调查单位与调查数量省市县区乡镇村街单位 省黄梅戏剧院 230061 建国0调查单位8 个17人次管理部门签章 年 月 日C当前国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从1983年起,一些有识之士开场对中国戏剧的生存、开展状况予以关注,围绕“戏剧危机和“戏剧振兴两个关键性问题展开积极的探索。并且此项工作一直没有中断,中国戏剧2002年12期上发表了明伦先生当代戏剧之命运的论文,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当代中国戏剧向何处去的大讨论。童道明、傅谨、云程、林克欢、郝昭庆、曲润海、安葵、凌申等专家纷纷撰文,参与讨论。这些论文,大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戏剧的开展脉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但对戏剧开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却涉与不多。另外,虽然也有论文涉与到戏剧开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人才培养、剧团经营等,但将戏剧做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全面考察,进展实证性调查研究的论著尚不多见。从这一点上说,对戏剧生存状况的微观和实证性研究还很薄弱。具体到黄梅戏而言,黄梅戏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多以剧目搜集、整理为主;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多以声腔定位、定性为主;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分类与整体剧种的理论研究为主。 参见王长安黄梅戏研究纲略,载戏曲研究第58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场,陆续有单篇论文论与黄梅戏开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是对黄梅戏开展现状做整体考察,尤其是对黄梅戏当下境况的实地调查和对具体演出市场、演出形态的实证性考量、定量分析的论著并不多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就全国其他剧种而言,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文峰研究员目前正主持国家艺术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对全国主要剧种、剧团展开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对策。本课题也被纳入其中,成为该项目的子课题之一。预计2003年底,完成对、等省各黄梅戏职业剧团的现状调查;2004年底,课题结题。D推荐者情况与作品的说明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一样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3推荐者填写此局部,即视为同意推荐;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确实认。推荐者情况朱万曙性别男年龄41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通讯地址省市肥西路3号邮政编码230039单位0住宅0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情况属实。签章2003年5月30日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该作品系申报者独立完成,所引用数据、所调查的对象与所开展的调查活动均完全真实。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围与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作品对一个文化大省的文化品牌黄梅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展了实证调查,提出了科学而合理的对策。如果政府文化官员不盲目自信,认真阅读,吸取该作品中的对策,可以防止组织管理中的盲目性,加强具体操作中科学性,从而使黄梅戏这一文化品牌保持安康开展。其它说明推荐者情况王长安性别男年龄47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省艺术研究所通讯地址市美菱大道422号邮政编码230001单位0住宅0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情况属实。签章2003年5月30日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该作品的作者对黄梅戏的现状研究、调查历时数年,亲临许多基层演出单位,占有较多的一手资料,所发现和提出确实实是该剧种当前的实况。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围与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中国地方戏曲作为农业文明的遗响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自身的缺乏之处越来越明显。改革呼声虽高,然从何入手,如何把握脉搏,这方面还少有用心者。该作品由解剖一个在全国颇具代表性的剧种黄梅戏入手,提出了积极的对策,不仅对整个地方戏曲剧种的改革换型,而且也对传统文明的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它说明学校组织协调机构确认并盖章团委代章 年 月 日校主管领导或校主管部门确认盖章年 月 日各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评意见评委签名: 年 月 日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审定意见团委 科协 教育厅 学联签章 签章 签章 签章年 月 日E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资格和形式审查意见组委会秘书处资格审查意见审查人签名年 月 日组委会秘书处形式审查意见审查人签名年 月 日组委会秘书处审查结果合格 不合格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F参赛作品打印处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王 夔大学中文系 230039容摘要:基于实地调查,本文重点对黄梅戏的开展现状进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进而提出如何处理好作者创作舞台搬演观众欣赏这三个互动性层面的关系。这种系统性关系是该剧种在现时代获得更高层次开展的要旨。惟其如此,这朵艺苑奇葩才能永葆芬芳。关键词:黄梅戏 剧目建立 人才培养 剧团经营 观众群黄梅戏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曾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两度风行全国,甚至还波与港台、海外,影响甚巨。1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与其他剧种一样,黄梅戏在开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风光难再。尽管省委、省政府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立文化强省的文化开展战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清楚显,那么其原因何在?换句话说,黄梅戏在新的开展阶段终究面临了哪些问题?为此,笔者于2002年7月6日8月26日,分别对省艺术研究所、省黄梅戏艺术开展基金会、省黄梅戏剧院、市黄梅戏剧院、黄梅戏艺术杂志社、市黄梅戏二团、省黄梅戏学校、以与潜山县黄梅戏剧团等8个单位进展了调研。此间笔者也接触了一些黄梅戏的民间演出团体,重点采访了桐城市罗岭镇“小凤英剧社,对黄梅戏在民间流传的情况有所了解。为了使调研更具客观性、科学性,笔者又对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大学、师大学等11所高校的一百名大学生进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以上诸方面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展细致分析,笔者形成了对黄梅戏开展现状的认识,拟从作者创作舞台搬演观众欣赏三个层面,从剧目建立、人才培养、剧团经营和观众群四个方面对黄梅戏开展现状做一粗略地论述,试图从中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一些有益于黄梅戏开展的合理建议。一、 剧目建立:“写一个、演一个、丢一个?剧目建立对于任何一个剧种来说都是至为重要的。一方面,剧目的初级阶段剧本,是演员演出、观众欣赏的根底,是作者创作舞台搬演观众欣赏这一戏曲动态系统的起点。没有它,演员就没有东西可演,观众就没有东西可看。另一方面,好的剧目也可以给一个剧种带来勃勃生机,剧种往往借助于好的剧目而开展、成熟起来。人们常说“一出好戏可以救活一个剧种就是这个意思。那么,黄梅戏剧目建立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本次问卷调查中,在答复“你知道哪些黄梅戏剧目的问题时,除了9%的人答复“不清楚外,绝大多数人占总数的71%只知道诸如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黄梅戏经典剧目其中天仙配被70次提与,女驸马被40次提与,打猪草被21次提与;有18%的观众既知道经典剧目,也知道黄梅戏新创作的剧目;仅有2%的人熟悉黄梅戏的新剧目,而且涉与到的新剧目也只有17部。前不久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经典剧目中,黄梅戏只有天仙配、女驸马两剧上榜。其他新戏、现代戏却无一例外,全都名落山。2另外,2002年9月25日9月29日,市文化局在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举办了“天蟾黄梅戏艺术周活动,可是市黄梅戏一团、二团的参演剧目,却还是天仙配、女驸马,而不是新编创剧目。3看来,“提起黄梅戏,还是天仙配的为难局面,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因为黄梅戏缺乏创新剧目呢?据省黄梅戏剧院庆生同志整理统计:截止到1995年,42年来,省黄梅戏剧院的舞台演出剧目约计360个,其中现代题材160个,古代题材约200个,而这里面由剧院单独组织并首演的剧目有: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46个16个大戏,30个小戏,编演的现代戏30个20个大戏,10个小戏,新编的历史题材和改编的中外名著剧目8个,均为大戏。4另据该院建国院长介绍,自1996年至今,省黄梅戏剧院又新编、移植上演了新剧目十数台之多,并且“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年能出12部的新戏。同样,市黄梅戏剧院剧目创作室近五年来也编创大戏40本,小戏20本,这还不包括隶属于市文化局的剧目创作室的作品在。看来,黄梅戏并不缺乏新作,而且大多数新剧目在艺术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也更胜老剧目一筹。它们塑造的人物,并不像老剧目那样仅停留在道德评判的层次,特别是一些创新剧目如徽州女人、秋千架等更包含了对“人生的关注,对“人性的关心,其艺术价值、哲学底蕴更高。另外,大局部新剧目也客观地反映出了今天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更贴近现代人的欣赏水平。看来,黄梅戏新剧目难以打造经典,也不是新剧目自身质量方面的原因。通过调查,笔者认为,黄梅戏新剧目中之所以难以形成经典剧目,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剧目建立的思路有了偏差。许多剧目编演的目的很单纯,那就是:一切为了大奖。因为只要该剧获得了全国大奖,编、导、演各方面都会名利双收、皆大欢喜。正是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黄梅戏剧目创作出现了两个极端:其一是新剧目批量生产,作品过多过滥却缺乏精品。其二是某些作家是为了少数专家而不是为广阔普通观众写戏。而且即或有精品剧目,一旦获奖,精品剧目的生命周期也就戛然而止了。因为编导们又把目标瞄准了下一个大奖,又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下一部作品身上了。所以黄梅戏剧目建立中就出现了业人士所说的“写一个,演一个、丢一个的状况,5那么黄梅戏有如此众多的新剧目却难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经典剧目也就缺乏为奇了。第二,黄梅戏新剧目中缺乏经典剧目,最根本的原因是新剧目演出的时机太少了。由此产生了不良影响:1由于演出时机少,新剧目就无法在演出实践中不断修正缺乏,逐渐完善自身,当然就难以锤炼成经典剧目。实际上,“好戏总是改出来的,刚一出现就想到达炉火纯青是不大可能的。以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为例,女驸马的母本是流传于潜山县五庙乡一带的黄梅戏珍稀剧目双救主,建国初期由老艺人左思和献出。该剧最早由王兆乾先生改编,他将原本27场戏精简为7场,删去了十多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以与一些芜杂枝蔓。加写了“状元府、“洞房和“金殿三场,从而在立意上使该剧跳出了原本的窠臼。后来陆洪非先生在此改本根底上又做了全面的修改,增设了新的人物绍英,同时更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又可怜又可笑的老官僚文举的形象。并且在结构上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状元府一场的戏份。另外在“金殿一场中,也让素珍始终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这样,一个聪明机智、胆大心细的少女形象就更加光荣照人了。此后该剧在1959年被搬上银幕和1986年录制4集同名黄梅戏电视剧时,又做了两次大的改动。在此过程中,该剧在细节上大大小小、甚至是反反复复的改动更是不可计数。与此相类,天仙配、打猪草等一大批黄梅戏经典剧目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不断修改和不断锤炼的过程。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几代作者共同创作的集体智慧结晶,也是在数以百计的演出实践后逐渐积淀下来的成果。然而今天的黄梅戏新剧目创作,如前所述,绝大局部是以获奖为唯一和终极目的的,因而是“写一个、演一个、丢一个,接着再写、再演、再丢这样一种恶性的循环,出现了“一次性演足而后便“封箱搁置的现象,那么新剧目当然不可能在“滚动的轮番演出中获得整体艺术的提高了。62由于演出时机少,新剧目就不可能为大多数观众所熟知,当然也就无法赢取他们的支持了。什么样的剧目才算经典剧目?笔者以为,起码的一条是该剧应为广阔的观众所熟悉和喜爱,否那么仅仅适合某些专家的口味,或是山鸡舞镜、孤芳自赏,是绝不能称为经典的。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作家的“案头之作,需由演员进展舞台搬演才能获得生命。而台下观众的审美倾向和承受程度,那么直接决定了该剧目是否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为观众观看演出的次数多了,对该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逐渐熟悉了,才有可能对该剧提出中肯的批评或建议。否那么连剧情都还没有搞清楚,连演出都没有看过,就大谈特谈“批评或是“建议,这无疑是无益于戏曲的开展和进步,而只能是“隔帘听政或“隔靴搔痒了。7现在的情况是,一出新戏刚刚露面,观众还没有看清楚,就完成了演出任务,以后更是泥牛入海、音讯全无。那么观众凭什么来断定该剧是好还是坏呢?再有,观众观看演出的次数多了,对剧中某些唱段就耳熟能详,常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传唱开来了。这样,先是某些唱段成为经典唱段,进而全剧才变成经典剧目。以天仙配为例,仅电影放映一项,据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的汇编材料:截止1959年,国放映计154108场,观众达143049434人次,这还不包括通过舞台、电台等媒介形式的演出场次。正因为如此密集频繁的演出,观众才会对天仙配越来越了解,越来越喜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唱段才会广为流传。天仙配也因此赢得了更高的知名度,拥有了更多的观众。然而,据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有51%的人没有接触过黄梅戏的新唱段:这当中除25%的人“没有兴趣外,其余75%的人那么表示是因为“接触到的时机不多。两相对照,已能说明问题的所在。综上可以看出,近年来黄梅戏新剧目建立中缺乏新经典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新剧目演出时机太少造成的。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开展失衡作家创作的剧本,只有经过舞台搬演,才能从“案头之作变成“场上之曲。舞台搬演阶段首先要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所以黄梅戏事业要开展,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为关键。以往黄梅戏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剧团培养人才和学校培养人才。那么它们各自的开展现状又是怎样呢?1由剧团直接培养所需人才,由来已久,在20世纪50年代尤其盛极一时。那时,一方面黄梅戏正处于大开展的时期,各地黄梅戏剧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样,他们对黄梅戏各类人才,尤其是表演人才的需求量就很大。另一方面,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才供需上出现了“剧团想要的进不来,进来的又不太需要的矛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剧团开场自主招收学员,自主进展培养以满足需要。以这种方式培养人才的特点是学员理论联系实践的时机较多,教学通常是边学边演、边演边学。学员学成之时,也就相应地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舞台经历。从1956年起,不少黄梅戏剧团都开场招收学员,发现并培养了再芬、胡静、小成等一批功底扎实的黄梅戏优秀表演人才。看来这种由剧团培养人才的方法确实不失为一条投资少、见效快、针对性强的好路子。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这种很好的人才培养途径差不多已经快消亡了。以市黄梅戏二团为例,该团自1958年开场招收学员,一共招收了7届。1981年该团在地区招收了最后一批学员,此后再也没有招收新学员了。其他黄梅戏剧团也逐渐取消了剧团培养人才的方式。问与原因,市黄梅戏二团负责人介绍说:主要是编制问题不好解决。事实也正是如此,以省黄梅戏剧院为例,该院现有演职员工258名,其中在岗人员114人,离、退休人员84人,另外还有50多人未上岗。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占用本来就有限的编制来培养新人,显然是有困难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从专门的黄梅戏学校毕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剧团可选择的余地更加阔大。再以省黄梅戏剧院为例,该院80%以上的演员都是从省黄梅戏学校和省艺术学校毕业的。这样,剧团也就没有必要再花费精力去自己培养人才了。2设立专门学校培养黄梅戏人才,其长处在于学员们通过系统地学习各类理论、文化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开展也更全面。目前,培养黄梅戏专业人才的学校主要是省黄梅戏学校和省艺术学校。40多年来,两校培养的各类黄梅戏艺术人才数以千计。他们大都成为各类艺术团体的骨干中坚。一些优秀毕业生如丁同、广慧、吴琼、马兰、吴亚玲等更是出类拔萃、享誉梅苑。可以说这两所学校为我省黄梅戏艺术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绩。由学校来培养黄梅戏专门人才,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设置不完善。目前省艺术学校和省黄梅戏学校所设的黄梅戏专业,主要是黄梅戏表演专业,并没有相应的黄梅戏编剧与导演专业。另外,两校虽有音乐、舞美专业,但也并不是专门的黄梅戏音乐、舞美专业。然而黄梅戏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大批优秀表演人才,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优秀编剧、导演、作曲等专门人才。这样,黄梅戏艺术各组成局部才能协调开展。第二,即使是黄梅戏表演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着行当开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学校所培养的表演人才,主要是生行、旦行演员,而绝少丑行演员。实际上,从黄梅戏的开展史来看,“丑行对于黄梅戏的开展非常重要。在早期的“两小戏、“三小戏阶段,丑角的地位非常高,甚至有“唱戏会唱丑,走遍天下是朋友的说法。8许多黄梅戏优秀剧目,如打猪草、夫妻观灯等,都是以丑角为主角的;黄梅戏丑角演员诙谐、活泼的表演,实际上也构筑了黄梅戏通俗、幽默的平民风格。此外,在生行和旦行人才的培养中,也存在着小生、老生、武生以与花旦、老旦等各种具体门类人才培养不均衡的现象。第三,学员们实践时机不多。以省黄梅戏学校为例,由于市场、教学任务等诸多条件限制,学生一年的实践时机只占总教学任务的1/5左右。这比起由剧团培养的人才来,有明显的缺乏。所以在剧团培养人才日益淡出市场的今天,学校教学中增加更多实践的时机,锻炼学员们的舞台实践能力,尤为必要。三、剧团经营:一言难尽,处境不妙舞台扮演阶段的第二个问题是剧团经营的问题。说起黄梅戏的剧团经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了“剧团危机的说法。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场对黄梅戏剧团的生存、开展状况予以关注,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9这里所说的黄梅戏剧团,主要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各级黄梅戏职业剧团。通过走访省黄梅戏剧院、市黄梅戏二团以与潜山县黄梅戏剧团等单位,笔者发现省、地、县三级黄梅戏剧团在开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同黄梅戏学校存在的问题相对应,黄梅戏剧团也缺乏专业、配套的编创、导演队伍。以省黄梅戏剧院为例,目前该院在岗导演仅怀仁女士一人,在岗作曲也只有精耕先生一人,没有在岗编剧。另外据市黄梅戏剧院笑龙院长介绍,市黄梅戏一团、二团、三团都存在着黄梅戏专业编创、导演人才缺乏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全国来看,优秀的编导、作曲、舞美、服饰等专业人才的流动性强,没有必要培养专职的编创、导演队伍。而且这样还可以减轻剧团的负担,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其不利的一面那么是:剧团如果有自己的专职编创、导演队伍,那么演员与编、导之间长期、固定地合作,就会形成难得的默契。演员能对剧本充分理解,吃透吃深;编剧也可以根据演员自身的特点来为他们量身打造剧本,以便充分发挥演员所长,否那么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如果剧团排戏时总是高薪聘请省外名家来指导,虽然本省编导、演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付出了昂贵的费用,实际上也增加了演出本钱。2剧团人才青黄不接。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县一级剧团。以潜山县黄梅戏剧团为例,由于人少,演出时只能上演小戏。而且许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演员又被返聘回团,继续在舞台上挑大梁。潜山县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在200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收1215名演职人员。这样一来,最起码就凑够演大戏的人手了。而地、省一级剧团虽然不缺人,但是却缺乏能挑大梁、可以独当一面的新锐。3剧团经济状况普遍不佳。省黄梅戏剧院每年由国家财政拨款261万余元,加上演出所得的约100万元,也只能保证全团258人的工资发放而已,赢余不多。而市黄梅戏二团每年的财政拨款是70多万元,再加上演出的收入70多万元,同样只能够维持全团80多人的工资。潜山县黄梅戏剧团得到县里的大力支持,每年有67万元的财政拨款,然而该剧团每年的演出收入包括出租剧场等收入,也不超过3万元。所以这70万元资金,除了支付全团40多人的工资,再减去每年排戏、购置道具设备的费用,也就所剩无几了。看来,经济状况不佳是各级黄梅戏剧团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剧团每年的演出场次并不理想。据了解,省黄梅戏剧院2001年全年共演出253场,这比起桐城的一个黄梅戏民间演出班社“小凤英剧社一年500余场的演出记录,就相形见绌了。而且这253场演出还不全是商业演出,还包括一些政府指令性的演出,比方“送戏下乡等。当然与其他黄梅戏剧团比起来,省黄梅戏剧院一年的演出场次还算是最多的了。市黄梅戏二团的情况是,每年的演出场次在70场左右,最好的时候能到达80场。因为按照市的有关规定,市各黄梅戏剧团每年的演出场次必须到达60场才算“与格,如果能超过100场,就可以得到1万元的奖励。然而这一目标实际上很难到达。至于潜山县黄梅戏剧团的情况那么更糟,该团每年在剧场里的商业性演出,不过10场左右。调查后,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宏观文化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改革开放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电视和家庭影院逐渐普与,以与戏曲电视剧和戏曲音乐片等新的文艺样式的出现,人们不出门,就可以随意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人们也就更加喜欢一些节奏明快的娱乐方式,而不愿到剧场去感受节奏缓慢的“咿咿呀呀了。另外,各种娱乐方式日益丰富,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再不像以前那样“天天样板戏,不看也得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一个县级剧团,所面临的也是一个宏观的文化市场需求的大问题。而这一问题显然不是某一个人就可以解决得了的。第二,对演出市场的规律还没有弄清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黄梅戏剧团一年要演出多少场,以与怎样来演,就不能依靠政府指令性计划来决定,而主要靠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灵活应对。演出市场是有规律可循的。比方前不久到来演出的百老汇名剧悲惨世界,该剧在来华演出之前,票房收入就已高达18亿美元了,而观众们也心甘情愿地花费五、六百块钱去观看演出。这说明,创作出了一个精品剧目后,还存在着如何适应市场去包装、宣传它,如何去最大限度地开掘市场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弄清并掌握演出市场规律。否那么黄梅戏演出中存在的“有票的不想看,想看的没有票以与“大演大赔、小演小赔、不演还赔等问题还会继续存在下去。那么黄梅戏的演出市场也就会继续低迷下去。第三,近年来排演的新剧目,过分强调了大手笔和大制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影响了剧团演出的场次。一般而言,大手笔、大制作的剧目,确实会增加观众视觉的冲击力,相比而言,可能是“更好看了。然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大制作也使得演出本钱提高、演出难度加大,因而演出场次就难以增加。以徽州女人为例,该剧光是演出道具,就需要十卡车来装运。这样该剧到各地演出时,光道具的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且,该剧也不适合到基层演出,一方面因为基层舞台、灯光、音响等硬件设施跟不上,很难到达预期的演出效果。另一方面,基层演出的收入不多,这样大制作的剧目到基层去演出,只能是演一场,亏一场,经济上也十分不划算。看来,目前黄梅戏的人才培养和剧团经营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后者,更是一言难尽、处境不妙。四、观众群:存在却未能争取对于戏剧而言,观众就是上帝。法国18世纪戏剧理论家萨塞提出了观众中心论。他说:“谈到戏剧的时候,有一个事实,甚至最不经心的人,也不会不注意到,那就是观众的存在。谁谈戏,谁就一定要谈起看戏的观众。不能设想没有观众的戏剧。有助于演戏的任何东西,不管哪一样东西,你都可以取消或者替换,但是观众嘛,办不到。10朱万曙先生也指出,如果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黄梅戏开展问题,那么观众就应该是戏剧系统工程的控制机制,是戏剧的终极目的。11同样地,前文提到的“剧团危机,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剧场的上座率不高,剧团演出难以争取观众。观众在戏剧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可见一斑了。调查中笔者发现,实际上黄梅戏艺术的观众群不是不存在,而是没看见。1相当一局部的黄梅戏爱好者是潜在的剧场观众群。在问卷调查中,有81%的大学生没有到剧场观看过黄梅戏专场演出,其中有27%人是兴趣方面的原因,有22%的人那么表示主要是观看演出的时机太少,没有到剧场观看演出的条件。另有17%的人那么是由于对演出信息缺乏了解,也就是说尽管他们很想去看黄梅戏演出,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会有什么剧目的演出,因此就难以成行了。只有19%的大学生到剧场观看过演出,但是在问与“你最近一次观看演出是在什么时候时,只有约16%的人是在本年度观看的,还有26%的人表示“最近一次观看黄梅戏演出也是十年前的事了。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剧团演出场次少,宣传不到位,一些本来可以走进剧场的观众不得不望门而叹,难以成行。这样剧团的上座率就受到了影响。反过来,剧场演出上座率不高,剧团为了防止赔本太多,也就自然地减少了演出的场次,如此往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实际上如果增加演出场次,宣传工作又很到位,剧场观众应该会越来越多。另外,在答复“如果剧场有专场黄梅戏演出,并且票价不高时,你会不会看时,有41%的人明确表示,如有剧场演出的时机,肯定会去看的。另有35%的人表示,如果时间充足,或同一时间无其他重要事情可做,“可能会看。只有24%的人明确表示不会去看。而2002年9月中旬,改版后的徽州女人在、等地进展了30多场的巡演。本轮演出的一个新亮点是“剧组请出了专业演出经纪公司负责市场营销,走上了一条更加专业的市场化道路12。其策略之一是:公司花费很大精力到各大专院校广为宣传,设立订票点,对学生半折售票,以争取年青观众。结果,大批的青年学生被吸引到了剧场,剧组也获得了不菲的学生票房收入。据负责策划此轮演出的塞奇工作室的客户专员助理周如江先生介绍,剧组在获得了10万元的学生票房,在也有2万元的学生票房,总得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看来,即使在追求时尚,引领潮流的大学生当中,喜爱黄梅戏艺术的观众也不在少数,如果推而广之,将所有隐性观众都充分利用起来,那么黄梅戏舞台艺术的观众群不就会大扩大吗?2除了剧场观众之外,还有大量通过其他艺术手段来欣赏并喜爱黄梅戏的观众。著名剧作家金芝先生早就说过:所谓“危机不能只从“剧场看,而要从“观众看。当前的“危机,实在是“剧场艺术的危机。检视各种传播渠道,像黄梅戏这类剧种,绝对的观众数,可能还会扩大。13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对于黄梅戏而言,虽然剧场观众在减少,但通过积极与电视、电影等其他传媒联姻,黄梅戏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前文提到的大学生列举的17部新剧目中,黄梅戏影视作品就有12部,占总数的70%以上。这充分说明,相当一局部观众接触黄梅戏,并不是通过黄梅戏舞台演出,而是通过除此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来完成的。应该说,黄梅戏是全国较早与电视、电影等传媒结缘的剧种之一。在“群众金鹰奖的评选中,黄梅戏电视剧也获得了“十七连冠的辉煌成绩。所以如何利用其他艺术手段来争取更多爱好黄梅戏的观众,黄梅戏是有经历、也是有优势的。现在所要注意的问题那么是要防止黄梅戏影视作品过多过滥,而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如何制作出质量上乘的精品影视作品上来。3更为阔大的观众群在农村。而这正是各级剧团经营者所无视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可是受条件所限,农村中文化生活并不丰富;再加上黄梅戏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逐渐成熟开展起来的,与农村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所以黄梅戏在农村市场应该是大有可为的。早在1988年就有论者指出,黄梅戏要摆脱“危机的一条最宽广的出路就是“到农村中去。文中引用了英山县黄梅戏剧团的例子来做证明。该团从1980年到1987年的8年时间,到大别山区的鄂、皖两省乡、镇、村280个演出点,共演出2515场,观众达154万多人次,总收入也达21万多元,添置了演出设备,演员的工资得到了提高。14黄梅戏民间演出班社“小凤英剧社的情况也是这样,该剧社是由黄梅戏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民间演出团体,规模并不大,只有演职人员14名,其中男、女演员各4名。该团成立后,在地区桐城、枞阳、潜山、怀宁等地的农村中流动演出,根本上一天两场,一年总演出场次在500场以上。而且据我们了解,该剧社每演一场戏,可得400元的戏金,再加上演出中间“讨彩所得的收入,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有1000多元进帐,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每次演出的观众根本在1200人以上。以笔者2002年7月7日观看的演出为例,该场演出中观众就远远超过1600人。而且每场演出都要持续4个小时左右。另外潜山县黄梅戏剧团虽然每年的剧场演出不超过10场,但是剧团领导与时调整了开展思路,提出了黄梅戏剧团“要到山头河边,到宾馆学校,到一切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的开展思路。因此,配合着位于该县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旅游开发事业,县剧团每年要到天柱山各宾馆为各类旅客演出近百场。去年,潜山县黄梅戏剧团还与华联超市潜山店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同举办“黄梅戏专场演出晚会活动,露天演出了3个星期共6场戏。虽然每场仅有700元的收入,但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潜山县文化局党组书记凯表示,如果这次活动举办成功的话,那么县黄梅戏剧团与商家联姻,在街头巷尾举办露天黄梅戏专场演出活动将会作为一项根本制度长期坚持下来。与黄梅戏民间演出团体和县级剧团不同,地、省一级黄梅戏剧团到基层特别是农村中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少。市黄梅戏二团每年到基层演出只占其总演出场次的10%,而省黄梅戏剧院按规定每年到基层演出的场次应占其总演出任务的1/3,但建国院长也成认:这一目标实际上很难到达。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地、省一级黄梅戏剧团的新排剧目,讲究创新和超越,志在夺奖捧杯,所以制作上十分精良,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而在农村,设备条件极为简陋,演出时便很难到达预期效果。再加上农村演出收入不多,甚至还不够补偿演出的本钱开支,赔本在所难免。这也直接导致了地、省一级黄梅戏剧团不愿意到基层演出的结果。第二,尽管大局部黄梅戏剧团经济状况不佳,但是因为有国家财政拨款,即使吃不饱也还不至于饿着。所以也就犯不着到农村去吃苦,也就不必为生计而发愁。这样,很多演员也不愿意到农村去演出。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各级剧团正确定位的问题。笔者以为,县一级黄梅戏剧团,由于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各方面与农村的差距不大,而且交通、食宿等问题也较易解决,所以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农村、基层的演出中去。而地、省一级的黄梅戏剧团,由于担负着开展、创新黄梅戏艺术的重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创新剧目和满足城市黄梅戏爱好者的需求上来。但是每年也要创作出一定数量、通俗易懂的黄梅戏优秀剧目,提供应县级黄梅戏剧团以与各黄梅戏民间演出团体,以满足广阔农村群众的需要。所以各级剧团应该认真定位,决定自己的开展方向,从而从多侧面更好地开拓广阔的农村戏曲市场。综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黄梅戏艺术的观众群,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相反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隐性观众群存在着,只不过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已。五、黄梅戏开展的对策通过调查分析,我们针对当前黄梅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一关于剧目建立:创作为了演出,演出促进创作1要保持黄梅戏的“个性。在黄梅戏的剧目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最根本的一条原那么是:无论黄梅戏如何革新,无论它开展到任何阶段,黄梅戏都不能丢掉自己的个性特征。这里说的“个性,即黄梅戏的“质的规定性,是黄梅戏在长期开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有的,与其他剧种相区别的重要特征,说白了就是黄梅戏的特色。而黄梅戏与其他剧种相比拟,它最大的个性特征就是它的通俗性特征,具体地说:黄梅戏的唱腔是通俗的。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如夫妻双双把家还、为救郎离家园中的唱腔,节奏明快,篇幅不长,曲调优美质朴又琅琅上口,因而观众欣赏时就易懂易学。电影天仙配的导演石挥先生在谈到他第一次观看黄梅戏演出的感受时说:“首先吸引我的是黄梅戏的曲调,那种浓厚的泥土气息听上去确是动人我最喜爱它那种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郁的地方色彩,纯朴,优美,动听。并且还“越看越有好感,越听越入迷,曲调较易记忆,在第二场里,我已经能够随声唱个上半句或接个下半句了。15这里,“纯朴,优美,动听以与“曲调较易记忆等说的正是黄梅戏唱腔通俗的特点。而且由于唱腔通俗上口,就易于流传开来,能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承受。这样剧目才能在观众不断地传唱中成为经典,戏曲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增强。黄梅戏也才能从“三打七唱的民间小戏一跃而为全国五方剧种之一。相反,如果唱段过于华美,对演唱的技巧性要求过高,观众就会望而却步,无法学唱,进而就制约了该唱段乃至全剧的流传。黄梅戏的表现题材也是通俗的。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十六大戏,七十二小戏的说法。这当中,绝大多数是描写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琐事、趣事、伤心事,如打猪草、夫妻观灯、补背褡、卖线纱等;而绝少演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或才子佳人的悱恻缠绵。甚至于天仙配中玉皇大帝的七公主,也被整合成落落大方、主动追求董永的村姑形象了。应该说,黄梅戏最拿手的也正是这类平民风味的故事,与其他剧种比拟起来,就显示出黄梅戏自己的个性来了。此外,黄梅戏的语言也是通俗的。黄梅戏经典剧目中的语言,从唱词到对白,大局部形象生动、平白如话,有着本色之美。至于传统小戏中芬芳浓郁的方言对白,就更加幽默喜人,让观众倍感亲切。所以人们才有理由称赞黄梅戏是“一条山涧淙淙不尽的流泉,韵味清新,别具一般风格。16综上可知,黄梅戏最大的个性特征就是它的通俗性特征。至于黄梅戏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通俗性特征的,王长安先生在黄梅戏的定位黄梅戏的通俗文化基质一文中做了较为详尽地阐释,17兹不赘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黄梅戏确实是在困境中不断地开展着的,但同时也给人以“黄梅戏是在背离自己个性的前提下盲目求新求变的感觉。譬如前几年轰动一时的黄梅戏新剧目,“把一个传奇故事升华为一种人生况味的秋千架也好,“把黄梅戏引入一种音画境界的徽州女人也好,“有意地追求诗化风格的风雨丽人行也好,都是这样。虽然它们拥有国一流的剧本、导演和演员,虽然它们的尝试为丰富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黄梅戏通俗性的本质特征,背离了黄梅戏的个性,而盲目地追求高雅,就难以为大多数黄梅戏爱好者所承受,就难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因而不可防止地走向了“曲高和寡的为难境地。由此可以看出,黄梅戏要开展新剧目,最根本的一条是必须牢牢坚守住自己的个性,在此根底上进展提高和创新。否那么就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一点对于其他剧种也同样适用。很难想象,昆曲没有了典雅,豫剧没有了激昂,越剧没有了柔媚,腔没有了苍凉,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所幸的是,其他兄弟剧种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相当成功的。 2黄梅戏的剧目建立,要从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到主要依靠质量的提高上来。戏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合理配置有限资源,重点创作出一定数量的经典剧目,以精品求生存,向精品要效益。3正确实践“剧目轮换上演制度。早在1961年7月,省文化局剧团工作调查研究小组针对省黄梅戏剧团“绝大局部剧目是随演随丢或只排不演的情况,提出了建立剧目轮演制度的对策,即制定一个剧目演出的规划,使“原有的保存剧目和新排的剧目交互上演18。这一对策虽然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不能机械的加以套用;但是“剧目轮演制可以使新排剧目不断锤炼成新的保存剧目的成效,却正是黄梅戏开展所需要的。因此,灵活、辩证地实践“剧目轮演制也很必要。4对于已创作的精品剧目,不能“写一个、演一个、丢一个,而应该通过长期的、持续的演出实践,使其不断充实、完善,从而走向经典。与其重起炉灶、乱铺新摊子,不如在原来的根底上,再加一把火,将已有的初具规模的精品剧目锻造成经典剧目。比方省黄梅戏剧院就可以把80年代的黄梅戏精品剧目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无事生非等重新拾起来,进展二度甚至三度的加工创作。这比起每年花费一定的财力、人力和时间创作出12个新剧目来,意义更重大。而且通过这种加工,黄梅戏的一些精品剧目就可以积淀成经典剧目,那么“提起黄梅戏,还是天仙配的为难处境就不复存在了。 二关于人才培养:全面培养人才,培养全面人才1由剧团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方式最好能恢复起来。如果难度过大,也可以由黄梅戏学校与指定的剧团共同培养人才,可以将学员的学习任务分为两个局部:一半时间在学校里学习理论、文化知识,一半时间在剧团里进展舞台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开展才更加全面。2专门的黄梅戏学校应该培养出有关黄梅戏艺术的方方面面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黄梅戏的表演人才。建议设置比拟全面的专业,培养出黄梅戏自己的音乐、编导人才。而且根据黄梅戏自身的特点,在各角色行当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出现旦、丑、生、净行当齐全的合理布局。3在毕业生分配上,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相当一局部不怕吃苦的优秀毕业生到条件比拟艰辛的县一级剧团工作,以解决它们在开展中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4各级剧团现有的各类人才,也应该继续充电。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文化修养;另一方面,更要通过各类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三关于剧团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争取双丰收1各级剧团要认真定位,在此根底上制定出相应的开展计划。县一级剧团应以普与型演出为主,效劳的对象应该是县级以下,主要是基层农村中的观众。地、省一级黄梅戏剧团那么应以精品型演出为主,要担负起将黄梅戏艺术介绍给全国观众的重担,其效劳的对象应以城市中黄梅戏爱好者为主。具体说来,县级剧团要不畏艰辛、深入农村,为最广阔的黄梅戏观众群效劳。而地、省一级黄梅戏剧团那么应该把宣传、包装等工作做好,让“演出去找观众而不能让“观众去找演出;可以租用座位不多的小剧场来演出,一来可以降低本钱,二来也可以保证上座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剧场的持续演出,演员们可以不断获得舞台实践的时机而逐渐成熟起来。这一方面,市黄梅戏一团有着很成功的经历。该团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有超百场的小剧场演出,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19另外,剧团还可以到各高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部礼堂演出,将演出送到观众的面前。这样不仅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益。2剧团要通过多种方法,有效降低本钱,应该防止那种为追求视觉冲击效果而盲目地大投入、大制作。不要忘了,黄梅戏是一种有着平民风格、民间风味的地方戏曲,离开这一点,盲目追求豪华、高雅的效果,是不符合黄梅戏特点的。3形成科学的管理经营模式。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可以采取向其他剧种乃至国外成功的演出团体吸取有益的经历,从高校或研究所聘请有关专家予以指导,剧团主要决策者参加培训班学习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4剧团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剧团就可以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