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备考手册 熟读篇二 现代文阅读指导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818938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备考手册 熟读篇二 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浙江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备考手册 熟读篇二 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浙江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备考手册 熟读篇二 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熟读二 现代文阅读指导 第一讲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分类按篇幅及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的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凸显主要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性格等。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的性格特征。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使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散文阅读散文定义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真实自然、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它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文学的轻骑兵”。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形散: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可议,可描写人物,可托物抒情;组织材料、结构成篇比较自由。神聚:主题(立意)必须明确而集中。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如散步藤野先生。抒情散文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如春济南的冬天。说理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是其主要特点。(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 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 设置悬念。4. 贯穿全文的线索。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考点二 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考点三 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答题模板】本文通过(事件)的描写(或对某一人物的刻画),揭示(表扬、赞扬、贬斥)了(现象、思想、品格),表现了的深刻道理,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启示我们(怎么做)。考点四 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对的环境进行描写,有何作用?2. 请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3. 试简要分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解题技巧】一“看”,二“抓”,三“联”1. 看位置。主要看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从具体位置可以辨别其具体的作用。2. 抓环境的特点。从环境的冷暖色调上考虑它和气氛、人物、中心的关系。3. 联系人物。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从人物的活动、心理、感情、性格或品质探究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4. 联系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常常起着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5. 联系文章中心。环境描写服务于中心,从文章中心思考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考点五 分析人物形象【常见问法】1. 请简要分析某人物的性格特点。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人物)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 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 文章刻画了和两个人物形象,你最喜欢谁?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知识放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描写角度正面描写: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的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凸显主要人物。环境、场面描写。描写方法外貌(肖像)描写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性格等。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等。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等。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等。【解题技巧】分析人物形象1. 抓住主要事件。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2. 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3. 关注侧面烘托。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4. 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5. 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历年中考试卷中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有: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答题模板】1. 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2. 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3. 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从中可以看出。散文阅读考点一 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2. 结合文意,说出文章标题“”的含义。3. 选文标题“”的含义是什么?4. 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的含义。5. 请说说文章标题“”妙在何处。【知识放送】散文标题的作用1. 交代文章内容。2. 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3. 交代行文线索。4. 具有象征意义。5.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解题技巧】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看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2. 分析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3. 理解双关义。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白杨礼赞其表层含义是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4. 把握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5. 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如白杨礼赞。6.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7. 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影”做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情深。【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考点二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 第段描写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 选文第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 “”一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知识放送】1.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记叙的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描述。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以“你”“你们”展开描述。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直接抒情。第三人称以“他”“他们”展开描述,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将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空限制,比较灵活自由。3.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作用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分明,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使情节曲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4. 常见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作用记叙详见上表“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描写描绘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解题技巧】1. 要明确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相关知识与作用(详见上文“知识放送”)。2.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考查,最常考的就是记叙与描写。在分析其作用时,不能只回答“知识放送”中单纯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来进行理解与分析。【答题模板】1. 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的特征。2. 景物描写:描写的自然风光,营造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3. 抒情: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的主题;表达的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考点三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常见问法】1. 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2. 第段写道“”,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 文中叙述了哪几件事?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 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解题技巧】1.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2. 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1)抓中心句。中心句既是文章内容的基石,也是阐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2)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章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3)抓抒情、议论段。它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3.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合并段意。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各段落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的词句以便通顺连贯,另外还要区分重点段落与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2)串联要素。写人记事的文章,弄清楚六要素,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3)划分结构。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常用于概括梳理故事情节类的题目。(4)扩展文题。有的文章题目就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情节。4. 根据题干分值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分值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分值是2分或4分,答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答题模板】1. 本文记叙了谁+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 本文记叙(描写)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考点四 重点句段的作用【常见问法】1. 文中“”句子有何用意(作用)?2. 简要分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 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知识放送】1. 段落的作用结构上(1)开头段: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2)中间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1)开头段: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结尾段: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出号召或倡议。(3)写景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4)议论抒情段:评价人物、景物、事物,抒发情感,点明主旨。2. 句子的作用(1)起始句:领起下文,引出主旨。(2)收尾句:点题。(3)过渡句:承上启下。(4)议论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5)描写句:形象生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6)抒情句:令人回味,烘托主题。(7)引用句: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前文,照应标题;令人深思,给人警醒等。考点五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含思想感情)【常见问法】1.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如伏笔、悬念等),暗示?请简要回答。2.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简要分析其作用。)3. 选文多处运用了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4. 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例,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5. 本文不止一处运用了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知识放送】1. 表达方式及作用(详见“考点二”)2. 修辞手法及作用(详见“考点八”中的“修辞句的赏析”)3. 结构手法及作用结构手法作用及答题模板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详略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铺垫描写,为后文做铺垫,使情节具有合理性。(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4. 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作用及答题模板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地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衬托(正衬、反衬)用的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人、事、景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夸张、讽刺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托物言志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营造的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了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画龙点睛点明了,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画龙点睛通常在文章关键处,卒章显志则只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虚实相生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主题。【解题技巧】1.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需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2. 解题时要注意:(1)牢记写作手法本身的特点。(2)联系文章主题。一篇文章的主题常常决定谋篇布局时采用什么写作手法。(3)联系写作对象。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写人叙事类文章通常用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手法;揭露类文章常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4)联系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通常所用的写作手法也不同。如富有静态美的景物通常借助动态描写彰显其静;感情、情怀的抒发常立足于景物描写之上。考点六 把握线索,理清思路【常见问法】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 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3. 整体感知全文,请简要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知识放送】线索分类及举例作用以实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羚羊木雕。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以人物为线索:如胡适我的母亲。以事件为线索:如孙犁芦花荡。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线索: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题技巧】1.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线索:(1)了解线索的特征:贯穿全文;有明显的文字标志;反复出现。(2)找线索的方法: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另一条感情线索;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2. 理清思路:注意表示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记叙性文章常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考点七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常见问法】1.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加点词“”的含义。4. 联系上下文,说出句中加点字的含义。5. 分别写出第段加点词“”(这一刻/这/那)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解题技巧】1. 词语的含义(1)理解词语的本义,把握引申义。(2)结合语境,揣摩语境义。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词语本义之外的深层含义。(3)联系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推断具体含义。(4)有时可根据修辞义,体会双关义。2. 代词的指代义(1)先看代词(这、那、这些等)的指代位置。(2)要结合指示词临近的上下文理解其含义。3. 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从词语的修辞手法、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及其他细节(如词语的轻重、范围、节奏、口语还是书面语等)入手,落脚到人物的情感、文章的主旨上。【答题模板】1. 词语的含义:“”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作用。2. 代词的指代义:“”一词指代,表示。考点八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常见问法】1. 说说(对)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2. 请对第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4.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5. 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解题技巧】1. 句子含义的理解(1)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结合上下文,分析修辞,探究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3)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才能准确理解一些特殊句的深层含义。2. 句子的赏析(1)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指句子含义、描写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词性等。(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面,无以上两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3)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答题模板】1. 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这个句子起了点题的作用,说明了的道理(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2. 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3. 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4.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5. 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6. 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一词是叠词,读起来有音韵美,写出了。7. 修辞句的赏析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模板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拟人作者把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活泼地描绘出。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优美,富有气势;抒发的强烈感情(使观点更鲜明)。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的特征。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引用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考点九 个性表达(拓展探究)个性表达题属立足文本又跳出文本的拓展延伸性质的试题,命题思路灵活,题型多样,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类题型。题型一:感悟启示题。要求: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等角度来谈。面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感受启示即可。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个人感受;再用两三句话深入展开谈感受,如题目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生活经历来谈;字数符合题干要求。题型二:理解评价题。要求: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不同角度(主旨、语句、情节、形象、感情、写作特色)谈。面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理解评价。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看法;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字数符合题干要求。题型三:联想想象题(含故事)。要求:有创意,必须与语境、人物、主旨吻合。思路:心理描写:用第一人称;符合具体语境。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用第三人称;符合具体语境。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题型四:思辨探究题。要求:结合材料,从相同点、相似点或不同点推导正确结论。思路:确立探究路径;亮明观点;摆出理由;强化结论。考点十 SOLO理论和分层赋分1. SOLO理论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John Bigs)教授和他的同事科利斯(Kevin F. Colis)在1982年提出。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他们认为,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比格斯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五个层次,各个层次及其表现如下(以满分8分为标准):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毫无关系,0分)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02分)(一方面一点,12分)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一方面几点,23分)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多方面,有关联,34分)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抽象、概括、拓展,58分)2. 分层赋分的标准层次具体描述特点前结构层次一种低于目标方式的反应,学生被情景中无关的方面及以前所学的无关知识所困扰或误导,基本上没有解决问题。错误地理解问题;不了解相关知识;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或同义反复;没弄清问题是什么就下结论。单点结构层次学生关注题干中的相关内容,但只使用一个相关的线索或资料,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一是有快速回答问题的愿望;二是忽视了内部可能出现的矛盾,回答可能非常不一致。多点结构层次学生使用两个或多个线索或资料,却不能觉察到这些线索或资料之间的联系,不能对线索或资料进行有机整合。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多个相关资料;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却缺乏有机整合的能力;常常给出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回答可能出现不一致。关联结构层次学生能够使用所有可获得的线索或资料,并将它们编入总体的联系框架中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能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资料及之间的联系,进行概括归纳;能检查错误和矛盾;能重建算法中缺少的元素;能进行反向操作。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学生超越资料进入一种更高层次的推理方式,并能概括一些抽象特征,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造意识。使用外部系统的资料和更抽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演绎和归纳;结论具有开放性且更抽象;能拓展问题本身的意义。3. 区分层次的四个特征回答的能力记忆的量(已有知识)或注意的广度(新材料);回答的思维操作把线索和回答联系起来的方式(论从史出);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如何达到某种结论(论证);整体的结构取决于前面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SOLO分类评价法的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对于某项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参照上述标准就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判断。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所以SOLO分类评价法可以用于形成性的学生学业评价。另一方面,如果将上述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那么学生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就可以被量化,量化的分数又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进而指导学生更有条理、更有深度地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二讲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一)知识梳理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貌、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说明文的分类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大自然的语言。按语言分平实说明:一般性说明文。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文。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说明的条理,也就是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的顺序。具体地可分为从古至今、由早到晚等。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四方上下来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例如介绍建筑物、实体、工艺品等的文章。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常用于事理性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八种: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个别;从总到分;从整体到局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有条理性。列数字运用科学严密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里的“数据”包括确数、约数。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强调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对比和类比)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让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具体化。说明方法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浅显易懂。引资料引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诗词、俗语、谚语、神话故事、新闻报道、谜语等,准确说明事物特征,富有趣味,或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摹状貌细致描绘事物形貌,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特点。列图表用图画、表格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直观。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并列式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议论文阅读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特点是“以理服人”。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从正面论证其观点的正确。驳论对错误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正确的观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1)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2)分类:有的议论文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多个,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支撑与补充。(3)要求:论点要正确、鲜明,不可模棱两可,应是一个表意明确的判断句,标志是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4)位置: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注:有的议论文需读者自己概括论点。)论据(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2)分类: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谚语、原理、定律等。(3)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二者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1)定义: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2)要求:合乎逻辑。议论文的思路与结构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例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具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比喻论证用比喻来说明道理,可以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浅显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来论证观点。运用这种方法,突出其中一个事物或道理,对比鲜明,能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是严密性。此外,也要准确、深刻。这样才能说理透彻,让人心服口服。(二)考点指津说明文阅读考点一 文章标题【常见问法】1. 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2. 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3. 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4. 给文章拟写标题。【知识放送】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揭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题技巧】1. 看语言结构。看标题是短语还是句子,是陈述句还是问句。如果是短语,一般就是告诉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完整的句子,往往就是告诉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个问句,除了点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外,还有设疑激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 看语言特点。说明文标题语言一般比较平实,但也有生动含蓄的。若是生动含蓄的标题,则应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其是否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对象,是否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3. 拟写标题。文章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事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作为文章的标题。也可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来拟写标题。【答题模板】1. 点明说明对象(是)及其(的)特征。2. 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说明了)。3.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二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常见问法】1. 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2.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3.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特征?4.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5. 给某一事物下定义。【知识放送】1. 找说明对象(1)区分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并且往往可以从题目或首段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则要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2)抓关键句。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能点明说明对象。注意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看标题。有些标题中限制性的修饰词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看首尾。一般总分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段首或段尾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3)概括、提炼、归纳。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概括、提炼来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可以采用摘引语句法。即摘引原文相关语句,回答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如文章中没有明确信息提示的文字,则需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概括。3. 把握下定义的方式考查说明的特征(1)下定义,要用简洁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2)掌握下定义的方式。其格式多为“(说明对象)是的(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对象特征)叫(说明对象)”。考点三 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常见问法】1. 概括某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2. 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 选出信息提取有误的一项。4.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解题技巧】1. 抓段落的中心句。一般说来,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2. 锁定答题区域。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的可能涉及一段或几段乃至全篇。3. 筛选有效信息。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发掘隐含信息,淘汰无关信息,挑选符合要求的信息。4. 权衡信息。将“筛选”之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5. 整合答案。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分值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答题时,语言要准确简洁、要点全面。6. 一般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最好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7. 以简答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若是选择题,其选项内容一般是改掉了原文语句中的个别关键词语,或者是对某段内容的概括性说明,或者是对全文各个方面的解说等。考点四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问法】1. 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第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技巧】1. 抓住标志。说明方法都有一定的标志性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准确地判断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中有“如”“比如”“例如”等词语;打比方中有“好像”“是”等词语;看到数据就要想到列数字;如从几个角度逐一解说,往往是分类别等。2. 有时会有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说明方法时不要有遗漏;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如要求回答“主要运用了哪种(或哪两种)说明方法”,则要选出最主要的说明方法作答。【答题模板】1. 举例子:举了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 分类别:分门别类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3. 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增强了说明的生动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 列数字:用具体数字,更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5.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6. 下定义:对进行简单明确的概括,准确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必须概括本质特征),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 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浅显易懂,概念清楚(不一定说明本质特征),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8. 作引用(引资料):引用名言熟语、神话传说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内容更具体生动,更有权威性。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9.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10. 画图表: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考点五 说明顺序【常见问法】1. 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2. 段落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解题技巧】1. 明确说明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但也不能绝对化。2. 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有表示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3. 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4. 判断说明顺序,可以采用排除法。如果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那一定是逻辑顺序。【答题模板】1.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具体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2.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指出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考点六 说明文语言【常见问法】1. “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指代性词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 “”一词(限制性、修饰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 “”一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4. 加点词语有何含义和作用?5.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6.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解题技巧】1. 指代的内容是上下文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且是最近的一句。注意有时候不是整句话,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2. 判断。一般是不能删掉(不能替换)。解词。解释该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作用。比较。比较删掉(替换)该词后文意发生的变化。结论。若删掉(替换),句子意思就变了。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3. 找出语言准确的语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性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4. 找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等。【答题模板】1. 不能删去。原文“”表,意思是。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不合文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2. 不可以替换。“”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3. “”(加点词语)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考点七 文本解读【常见问法】1. 分析本文的结构,划分文章层次、结构。2. 分析某段(首段、过渡段、尾段)的作用。3. 文章以故事开头(在文中引用传说、史料)有什么好处?【知识放送】1.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要抓住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2. (1)首段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增加说明的文学色彩,激发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2)文中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设置悬念。(3)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使结构更严谨;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3. 引用故事或传说的作用: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使文章内容更加翔实。考点八 拓展运用【常见问法】1. 阅读链接材料,获取信息谈感受。2.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3. 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进行解释或谈认识和看法等。4. 对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5. 为文章补写空缺的语句。【解题技巧】1. 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要善于从文章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不能脱离文本。2. 偷梁换柱,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3. 联系现实,提出的方案、建议等要具有可行性,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切忌无用的空想主义。4. 追求独立的见解、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5. 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谈感悟,要求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议论文阅读考点一 把握中心论点【常见问法】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4. 概括、提炼某一段的论点。5. 为本文拟标题。【解题技巧】1. 把握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般有三种:直接揭示论点。提示论点。提示议论的范围(即论题)。(2)看内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3)看句式。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4)看形式。论点一般是完整的一句话,不可能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但可能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5)看位置。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即标题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一类是论题型,即标题只是议论的话题,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研究开头。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A.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B. 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C.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D. 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研究过渡句(段)。过渡句(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概括作用,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研究结尾。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6)综合概括。有的文章中没有直接的句子点题,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2. 中心论点与论题、分论点、论据的区别(1)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可以是现象、问题或者事实等,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一般是一个句子。(2)分论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位于主体部分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和证明,其本身也可以是论据。(3)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抓住文中论据用来证明的问题。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理解论点。3. 概括、提炼某一段的论点,就是找本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还可以在段尾和中间。4. 给议论文拟标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作答:一是看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就可用论题作标题;二是看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是什么,就可用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作标题。考点二 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问法】1. 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