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4 散文阅读(含解析)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765138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4 散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4 散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4 散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专题4散文阅读基础早知道1师说中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2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答案】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易错成语勤温习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老人都是坐如春风、亲切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是喧哗而锋芒难避。(坐如春风,比喻听了长辈教导,像是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主语应该是听话人。) 2记者赶到李婉芬生前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有动人的故事,了解到这位平民艺术家的许多东西。(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换成“耳闻目睹”。) 3对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广大读者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贬义。) 4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5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据文意,是说感情不好。) 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珍惜生命经典素材: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后因替抗击凶奴,兵败投降的李陵(前99)说情,激怒了汉武帝。司马迁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被处死;二是必须受“宫刑”,这对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摧残和耻辱。为了完成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不让自己的生命留下遗憾,他选择了后者。随后用受尽耻辱的生命完成了史记,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传世之作。时新素材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清词丽句背一点1扬帆于生命之河,难免会遇到暗礁;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静静地聆听,静静地品味生命之舟行驶过每一个港湾所发生的故事,有喜有悲,有甜有苦。2一棵难看的树桩。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灾难,竟成了那种令人不敢恭维的形象:断裂、枯干、粗糙。这一切都很容易让人想到死亡,它简直就是死的象征!然而,就在它那断裂、枯干、粗糙的身躯上竟长出了两棵幼嫩的,翠绿的芽!3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冷雨寒风,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4正因为有死亡,我们才这么珍惜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优秀的舵手,驾驶自己的生命之舟轻快的航行。优秀的舵手善于对付痛苦,而现实中的许多人去因痛苦而导致海水没顶,过早走向死亡。痛苦应该成为我们生命之舟的压舱物,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我们的船才得以稳健的前行。优秀的舵手还会摆脱魔鬼的诱惑,他们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追求真理,他们一生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他们惜时如金,勤勤恳恳,度过丰富而有效的人生。5生命是一支铅笔,而这支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颗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支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深刻的遐想。生命是一支铅笔,还意味着人生这一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觉悟的橡皮轻轻的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技能再提高散文阅读技巧一、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考察类型:直接概括全文内容;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2答题策略: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分析这些年文学作品阅读概括试题的答案,要么是文章的原句,要么有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联句组成,因此一定要用文章的词语答题,切莫想当然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有时意思对但就是不得分。既然这样首先就要划读文章找到这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词语主要有形容词、修饰语一般概括特点时要用;关联词语,通过关联词语找到文章的重心,转折句、递进句重心在后面,因果句可明确原因结果;句子主要有情感句、意蕴句、接榫句,这些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往往在表达方式变幻时出现,比如全段以记叙为主突然出现一个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这样这个句子可能就是把握文章内容情感的突破口。(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品味词语有“解释词语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1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理解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3语言赏析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中心句和点睛句。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先抓住句子的修饰语、难于理解的词语进行分析理解;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渡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第三,看语境,找邻近句,结合文章中心理解。第四,分析句子所反映的情感。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比喻:生动、形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排比:增强语言气。反问:加强语气。反复:强调。对比:突出其中一个。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夸张:极力的表现。(六)题目的作用:把握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七)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写的角度: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八)语段的作用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九)人称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你):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強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对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他):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三、散文阅读答题步骤:1通读文章,整体感知:中心内容,思路结构;写法特点,语言特色。2缜密审题,明确要求:关键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3分段研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确定区域,精读内容,瞻前顾后,圈点勾画,搜集信息。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整合信息,组织语言,规范答案,回照题干。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月 夜韩少功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1)文章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2)请结合第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3)“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分)(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答案】(1)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可结合“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2)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1分)“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1分)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1分)(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3)内容: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2分)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2分) 结构: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2分)(4)“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应先找到关于月光的内容,再借助对比概括“城里月光”的特点。第二段“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写其暗淡,“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写其短暂,“像死鱼眼睛一只”写其呆板(没有神采)第三段“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写其稀少。【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本题难度不大,但易犯的错不少。首先,审题的时候,容易出现漏洞,比如“对比”,考生可能只会专注于描写月亮的句子,而忽略了城里乡下的比较;其次,只会摘抄,而不会概括;第三,不知道应该使用形容词概括其特点;第四,会忽略第三段开头“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这一句,认为不是描写月亮的内容。(2)【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本题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知道列术语,贴标签,而忘记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应为:先点明技巧,再结合句子分析技巧的写景效果和表情效果。比如本题,“叮叮当当”是写月光的“飘落”状态,使用这个词语让“月光”变得灵动起来,有了生命的气息;“哗啦哗啦”是写月光在草坡上和湖面上的投射,使用这个词语,月光的一泻千里便呈现于眼前了。这些都是这两个词语的写景效果,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惬意之态。这些内容都是考生容易忽略的。(3)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段落的作用。题干在设题的时候,其实已经给了暗示“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凡是单独成段的句子,其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一般如下:如在开头,一般是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如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是在文章的开头,故结构上是起到了统领和引出的作用;同时还要看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一般是写了,表现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遇到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提问的方式,是直接问结构上的作用,还是只说作用,这两者是有所去呗的,如是前者,只需从结构上回答,如是后者,就应兼顾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要明确答题的模式,结构上,内容上。第三,要明确段落所在的位置,其在文中的位置就决定了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最后回答结构上的作用时,要回答完整,不能光列术语,比如本题,引出下文,到底时引出下文什么,就应该看紧跟其后的段落写了什么内容。(4)【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与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答题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只是前者在选取句子上不同,它一定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探究,不像后者可以选取一些关涉局部文字的句子。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为它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一般而言,第一个点是该句的表层意思,第二个点是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点是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第四个点可能是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角度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作品中的人,有内涵的景、物;(2)作品表面;(3)作品内涵;(4)作品背景;(5)作者;(6)读者。这类探究题答案基本上是对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或者区分散文中的不同材料,以找到探究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注意答案语言组织的两种类型。目前探究题答案表述形式有两种:一是注重探究的多角度,每一角度能写出探究的依据(即文本根据)和结论;二是注重探究的深度,只选择多角度中的一个角度,亮明观点,并结合文本内外,充分写出理由来,答案是“观点理由”形式。考生宜依据题干要求,采用相应的形式。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叫“破老汉”,几颗零零碎碎的牙,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总不得闲。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我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后来才知道,是叫“子 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说,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那天,队长把一碗“子推”放在炕沿上,让我吃。他也坐在炕沿上,“吧达吧达”地抽烟。队长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吹吹烟锅儿,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 思。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 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有一回,我和破老汉吆起牛回村,离村老远,就听见饲养场上一声声牛叫了,儿一声,娘一声,似乎一天不见,母子间有说不完的贴心话。母牛的目光充满 了温柔、慈爱,神态那么满足,平静。我最喜欢的是一头红犍牛,高高的肩峰,腰长腿壮,单套也能拉得动大步犁。红犍牛的犄角长得好,又粗又长,向前弯去;几 次碰上邻村的牛群,它都把对方的首领顶得败阵而逃。我总是多给它拌些料,犒劳它和牛在一起,也可谓其乐无穷了,不然怎么办呢?方圆十几里内看不见一个 人,全是山。看牛顶架,那实在也是一项有益的娱乐。那年春天,我的红犍牛处在新秀的位置上,开始对老黑牛有所怠慢了。它们拉开了架势,对峙着,用蹄子刨土,瞪 红了眼睛,慢慢地接近,接近猛地扭打到一起。红犍牛占据了有利地形,逼得老黑牛步步退却,只剩招架之功。红犍牛毫不松懈,瞧准机会把头一低,一晃一 冲,顶到了对方的脖子。老黑牛转身败走,红犍牛追上去再给老首领的屁股上加一道失败的标记。为了这事,破老汉阴沉着脸给我看。他抽着烟,望着老黑牛屁股上 的伤痕,说:“它老了呀!它救过人的命”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破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我对他说这是陕西省通用的。在北京不能用,破老汉不信,说:咦!你们北京就那么高级?我卖了十斤好小米换来的,咋啦不能用?!我只好带给你。破老汉说你治病时会用得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破老汉”的形象特点。(4分)(2)简述文章第四段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6分)(3)本文借写牛表现了“我”的哪些情感? (4分)(4)为什么作者说“清平湾”是“我的”清平湾?请加以探究。(6分)【答案】(1)贫穷(1分),生活孤单(祖孙相依为命)(1分),有爱心重情义(淳朴善良)(1分),豁达乐观(1分)。(2)手法类:选择典型画面(1分)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1分);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1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可);视听结合(1分),动静结合(1分),细节描写(1分)(手法类共4分,答满4点即可)。效果类:写出了清平湾秋天的美丽和生机,表现了清平湾人的善良(1分);表达对清平湾的热爱与留恋(1分)。(3)孤单寂寞(1分),人生渐老的悲凉(1分),赞颂慈爱(1分),歌颂勇敢(1分)(力量、拼搏、勇气)机智(1分);(答出三点即可)借写牛表达对清平湾的喜爱与留念。(1分)。(4)清平湾是作者生活过的地方,曾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2分)清平湾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善良、质朴、坚强、勇敢等。(2分)清平湾是作者悟出人生哲理之地,能让他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苦难。(2分)【解析】(1)试题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文中“破老汉”生活贫穷,“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祖孙相依为命;“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可以看出破老汉开朗乐观的性格;牛因顶架受伤,“破老汉阴沉着脸给我看”,说“它救过人的命”“我”住院时,用十斤小米换粮票稍给“我”,表明破老汉是一个善良淳朴有爱心的人。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思想情感,信息主要集中在56段,第5段,写牛儿母子间的“对话”表现出母牛的慈爱之情,表达作者赞颂之意;“我”以照顾牛为乐,“方圆十几里内看不见一个人,全是山”表达出作者的孤单寂寞;对红犍牛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对勇敢,力量的赞颂;第6段,看牛顶架,老黑牛屁股受伤,破老汉说“它老了呀”,表达出人生渐老的一种悲凉;作者写牛,也就是在记述他在清平湾的生活,对这种种细节的描述,就表达出作者对清平湾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的时候要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作品的主题表达等角度思考。从文本中展现的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看,清平湾是作者生活过的地方,作者对那里有很多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且都是一些让人回味的美好的记忆;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文本记叙了作者在清平湾的一些生活细节,写了清平湾的人队长、破老汉的美好形象,这些细节、这些人物非常感人,可以看出,清平湾使作者感受到的是人性的美好、善良;而从清平湾人的身上,作者也学到了他们的豁达与乐观。这也就是本题的答案所在。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8分)灯下漫笔鲁 迅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选自坟,有删节)(1)本文从论述思路上看可分为两个部分,请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分)(2)作者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试从文中找出这一论断的依据。(6分)(3)结合全文,说说“人的价格”该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所说“第三样时代”又是怎样的时代?(6分)【答案】(1)(6分)第一部分,回溯历史,紧扣史实(1分),将中国历史总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分,仅写“两个时代”给1分);第二部分,讽刺现实(1分),展望未来,发出对“第三样时代”的召唤(2分)。(2)(6分)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2分);在“乱世”,连奴隶也做不成,所以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2分);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循环怪圈之中(2分)。(3)(6分)“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1分),有“人”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2分)。“第三样时代”即百姓有“人”的价格(价值)的时代(1分),就是民主、自由的新时代(2分)。【解析】(1)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中问的是“作者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试从文中找出这一论断的依据”,其实就是问“为什么作者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找原因的题目基本上在这个结论的前后找,先到文中找到涉及的段落,然后进行筛选。本文第一节节说的是“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第二、三节说的是“在“乱世”,连奴隶也做不成,所以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第五节总结一下“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循环怪圈之中”。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或新的词语,带有某种特定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秋 天李广田春天是走向“生”的路,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因为我是太弱了,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但是到了现在,这秋天,我却不记得对于春天是些什么情场了,只有看见那枝头的黄叶时,也还想:这也像那“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样子,但总是另一种意味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请恕我这样糊涂安排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甚至连那被人骂为黑暗的冬天,又何尝不是走向“生”的路呢,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这一件艰难的工作,我们是乐得来作的。诚然是艰难,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而所谓“好生恶死”者,我想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死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的,还不就是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的呢,他们也是有福的吗?绝不,他们是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鞭策的是什么呢?于此,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朋友们,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这在我,年年是赶不上时令,年年是落在了后边的。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的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已照一照镜子了。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 于一九三0年十二月(选自李广田文集,有删节)1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要写夏天和春天?(4分)2简析“他们是有福的吗?绝不,他们是更不幸的”这句话含义。(5分)3简析文中多处提到“一只黄叶”的妙处。(6分)4作者为什么说秋天“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请简要说明原因。(6分)【答案】1循着对自然季候变化规律的思考,(1分)作者先后写出对春天太过“疯狂”、夏天则是“死路”的不同感受;(2分)通过层层比较,突出秋天在“酝酿着生命”的同时,更显示着“觉着的力”。(1分)2希望大的人走在道上,也就有着希望,因而看起来是“有福的”;(2分)但明知道路永长,希望远大,还就是要走在道上,且尝味着苦难,因而更是“不幸的”。(3分)3作者妙用“一只黄叶”重现的手法,(1分)生动而具象地表现出秋的“更显示生命”的季候色彩,(2分)以及这“一只黄叶”带给人的“时光无情”的紧迫感;(1分)说黄叶联系着枯荣,为生而落的联想也就得到了强化。(2分)4年年来来早,西风吹,黄叶摇,又见自己头发脱落,使人油然而生时光无情、人生被赶的危机感。(3分)人走在道上,希望还很悠远,不觉又来到秋天,更觉得是被鞭策着前进,而怕落在了后边。(3分)【解析】1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结合“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的呢”、“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以从“重现某一事物的手法的作用”是生动而具象地表现某一事物的特征,以及从表现主题上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能力捷进测一、【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B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C盘算:精打细算D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答案】19C20D21特点:巨大的生命力;纯真清澈;一次次的新生;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22含义: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丰富的精神世界;未来的发展。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23表现: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24A【解析】19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感受重要词语的含义。C项,“精打细算”的意思是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从原文“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盘算应为筹划谋算之意。【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或反映深层含义或体现作者观点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或有修辞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既有对某一段落或某些段落内容、意思的归纳、概括,也有对全篇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要准确理解文章某一段落、某些段落或全文的内容要点、思想内容或中心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前者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其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还应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归纳,防止要点遗漏。后者即概括出来的中心意思要能够覆盖全文或整个段落,不能离题太远、太笼统。这是互相联系的两方面:后者必须以把握文章的各方面基本内容为基础,前者又需以整体把握文章中心意思为宏观指导。2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及赏析作品内涵。解答本题对文本第二段的每一句进行筛选重点字词即可,如“巨大生命力”“纯真清洌”,而象征义从首段“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该句进行分析即可。【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此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请分析某物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中多次写到某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分析物象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内容和结构上,或交代什么样的环境,或暗示什么内容,或成为全文的线索;情感主旨方面,象征了什么内容,成为某种情感(精神)的载体。2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对“深奥”含义的理解及对“抵达不了”原因的分析,从文本第二、四、五、六、七等段落筛选重点字词理解,其中原因可根据文中“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来分析。【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重要语句包括:从内容上看,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