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 专题一 抢分点一 信息筛选题讲义(含解析)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554057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 专题一 抢分点一 信息筛选题讲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 专题一 抢分点一 信息筛选题讲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 专题一 抢分点一 信息筛选题讲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抢分点一信息筛选题确定信息源,排查设误点 确定信息源,排查设误点1.确定信息源落实信息的源头是解答信息筛选题的前提,落实的方法就是精细读文,圈点标画与文章脉络、作者观点、选项内容有关的词语与句子,如表层次的词语、表句间关系的词语、举例解说的词语、时间性词语、可能性、或然性词语等,这些句子和词语往往是选项信息的所在,是我们解答问题的依据与抓手。2.排查设误点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题,其命制方式是对原文词句进行删减、添加、调换、改变、拼凑,以造成选项具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等问题。因此,解题时将选项与原文细加比对,从用词差异、逻辑关系、依据或结论等方面找出差异,也就确定了答案。核心提示论述类文本作为整个语文试卷的开篇之文,往往被考生视为畏途,信息筛选、论证分析、观点推断3个题目,从局部到整体依次考查阅读的精度和深度。熟知这类试题的设题特点和解答技巧,无疑能增加答题的准确度。信息筛选题是论述类文本的“保留项目”,其答题技巧概括而言就是确定信息源,排查设误点。突破点一精准读文,确定信息源,比对分析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思维流程根据【读文示范】中的文本分析,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选项文本对应处比对分析A项,关键词为:广义上、始于、贯穿于“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A项是对第1段相关文字的整合转述,表述正确。B项,关键词为:照着讲、思想内涵“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B项是对第段相关文字的整合与转述。表述正确。C项,关键词为:接着讲、接续、新条件“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C项是对文章第段中相关文字的筛选整合。涉及这一项的信息点有两处,注意文中的“同时”一词。信息整合转述正确。D项,关键词为:新子学、脱离“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D项是对第段相关信息的曲解。第段强调其中的联系。故“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于文无据。答案:D【类题拓展】请在原文中找出选项A、B、C、D的信息源并比对分析。(原文见读文示范)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诸子之学可认为是先秦时代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的思想学术问题。B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诸子之学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新子学”即其一种。C“新子学”需要的“接着讲”,就是为了延续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D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新子学”也是这样,需要对既有思想的继承与批判。解析:C项说法绝对化,片面,“照着讲”和“接着讲”对应的是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历史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接着讲”也是为了体现“历史承继性”。两者之间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第三段开头有“接近”一词,下文论述的相互渗透性和统一性,也能证明这一问题。答案:C突破点二多重比对,排查设误点一、比对词语看用词有无差异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等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四类比对词语1表范围词、程度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人人、必须、严重、非常、似乎等。(2)思考趋向:以偏概全2表时间的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2)思考趋向:混淆时态3指代词、关联词(1)比对特征:a.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哪等。b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一些连词,如或、和、及、除等。(2)思考趋向: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4是非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或原文中出现的含有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每、无非、拒绝、妨碍等。(2)思考趋向:混淆是非阅读下面的选项,判断该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020全国卷,T1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原文信息: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比对词语,与原文相比:答案:原文“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而选项却成了“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对点训练】1用比对词语法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选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原文信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答:解析:选项将“一些”删除,造成范围扩大。答案:二、比对关系逻辑是否严密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1因果关系(1)比较点:a.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b一些改换因果关系位置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2)思考趋向:因果颠倒、强加因果2假设关系(1)比较点: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3条件关系(1)比较点:注意原文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要就,只有才等。(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4递进关系(1)比较点: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内容。注意关键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等。(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5.并列关系(1)比较点:注意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关键词,如: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表并列);或:虽然但是等。(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阅读下面的选项,判断该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020全国卷,T1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原文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比对关系,与原文相比:答案:“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原文表述的意思是“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成本过高的原因是信息的存储器廉价、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对点训练】2用比对关系法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选项:由于排放空间有限,发展中国家应该先满足其衣食住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再限制奢侈排放。原文信息: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答:解析:选项将原来的并列关系理解为“首先”“其次”的关系,造成曲解文意。答案:三、比对依据或结论看推理是否成立比对依据和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推断是否成立。一般论述类文章依然是议论文,所以就有说理的依据和结论,高考命题者就会在分析文意或内容推断方面设题。1位置关系(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2)思考趋向:张冠李戴,因果混乱2结论与依据(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曲解原意比对依据或结论两注意1比对选项句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注意选项是否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2比对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选项中的结论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选项所说的依据在原文中却找不到。选项中的依据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选项中的结论是多种依据推断出来的,但是选项只是其中一种依据。选项中的依据可造成多种结果,但是选项中的结论却只是一个。阅读下面的选项,判断该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020天津卷,T6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原文信息: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比对依据或结论,与原文相比:答案:曲解文意。“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原文记载的是“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对点训练】3用比对依据或结论法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选项: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原文信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答:解析:“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答案: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图,经也;文,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古代的岩画、铭刻、造像、字画等,都是重要的图像史料。西方也有图像学研究这一学术门类,致力于研究图像的“自然意义”“常规意义”和“本质意义”,除了用图像印证历史之外,还考证图像本身的真伪,图像比文字更具直观性,也提供了可能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切图片、实物、影视作品,都应该成为图像资料库中的藏品。比如研究中国古代礼学,主要依据的是文字资料,缺少直观性。幸而古代礼学中有礼图传统,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五代宋初聂崇义的三礼图,提供的是礼器的图像,南宋杨复的仪礼图,提供的是仪节的图像。如今借助真人演绎,应用3D数字技术,进行录影,更进一步改变了古代图像的静止状态,使传统礼图变成了“活动的礼图”。图像史料中的岩画是记录人类想象力的最早证据。在非洲大陆,现保存了一千万幅岩画,其中有些动物题材的岩画已有两万七千年的历史。岩画中除动物之外还有各种人像,或从事狩猎,或从事生产,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原始记录。在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也有三条连续性的人面岩画分布带,总长四千余公里,这些岩画呈现了甲骨文、金文的雏形,可与上古神话相对应,证实中国史前出现过太阳崇拜,成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源头,弥补了先秦典籍的缺失。年画也是一种图像史料。木版年画从宋代形成到明末清初大规模普及并流传至今,已逾千载,中国年画产地约有二十处,翻版刻印的地区则难以确数,年画题材广泛,蕴含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折射着民间的生命追求和精神信仰。确定下列选项的信息源,比对分析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1选项:为了扩大研究者的视野,王国维提出用考古资料与传统典籍文献互相释证的“二重证据法”。原文信息源:比对分析:答案:原文信息源: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比对分析:错误。因果颠倒,原文是说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这一考证方法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2选项:为了达到“立体释古”,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第四重证据。原文信息源:比对分析:答案:原文信息源: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比对分析:正确。3选项:西方虽然也有图像学研究,但致力于研究图像的其他方面,并没有把图像作为史料来研究。原文信息源:比对分析:答案:原文信息源:西方也有图像学研究这一学术门类除了用图像印证历史之外,还考证图像本身的真伪,图像比文字更具直观性,也提供了可能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对分析:错误。曲解文意,“并没有把图像作为史料来研究”分析错误,原文有“除了用图像印证历史之外”的信息。4选项:由于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人面岩画分布带的发现,证实了太阳崇拜最早出现在中国。原文信息源:比对分析:答案:原文信息源:在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也有三条连续性的人面岩画分布带证实中国史前出现过太阳崇拜。比对分析:错误。无中生有,“太阳崇拜最早出现在中国”在文中无依据,原文是“证实中国史前出现过太阳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