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2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自主预习案】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陋 () 馨( ) 儒( ) 牍( ) 苔() 甚fn( )y()泥 zhu() 清涟() xi( )玩 xin()有闻2了解周敦颐、刘禹锡,文学常识填空。【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铭,是古代文体名,刻在器物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和爱莲说,作者分别是_代著名诗人_和_(朝代)哲学字_体裁分别是铭和_,其中“铭”本指_,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都是_的;两位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没有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见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1、解释加点的词语。有仙则名 ( ) 往来无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不蔓不枝( ) 花之君子者也(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二)2、“之”有时相当于“他 (她 它) ” “这 那”,有时相当于“的” 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1)孔子云:“何陋之有?” ( )(2)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无案牍之劳形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三)3、翻译下面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四)【问题探究】4、“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5、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6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7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2.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人?3.理解填空。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5.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是:8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的愿望和_的生活情趣。这两篇短文采用了_的写法。9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11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课外语段阅读。丁香赋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12、认真阅读,把你喜欢的的句子划出来,并抄两句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1)、句子:理由:(2)、句子:理由:1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_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写的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15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_16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_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_17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你所居住的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附答案:【自主预习案】【课内探究案】4、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的道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作者援引西汉杨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的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用了比兴的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同时 引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 ”是赞语。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8、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陋室铭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作者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拓展检测案】1.蕃(多) 濯(洗涤 ) 蔓( 长蔓,牵牵连连。) 益(更加 ) 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4.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5. .,。,。,。:6. D 7.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 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9 C10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1 略 12、略 13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 14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16 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 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 17写出某一处的景或物的名称;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语言畅通、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