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分析视角下农民工的身份建构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393233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分析视角下农民工的身份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命题分析视角下农民工的身份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命题分析视角下农民工的身份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命题分析视角下农民工的身份建构 【摘要】农民工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下的命题分析的方法对人民日报关于农民工的新闻语篇进行分析,得出人民日报建构了两种农民工形象,即正面的和苦难的形象。 【关键词】农民工 批评话语分析 命题分析 身份建构 一、引言 由于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独有的社会显现。近年来随宣传方式的便捷化,多样化和农民工不断涌向城市这些现象的出现,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的受到关注。正确的认识这种矛盾有利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纵观对于农民工的问题研究,很少有学者从语言层面对农民工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命题分析方法对人民日报2015年1月至4月的8篇有关农民工的新闻进行分析,以期待为认识农民工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二、理论基础 身份建构是中的身份是指在文化语境中人们对于个人经历和社会地位的阐释和建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主体的活动,他不断地改变自己身份或者被迫地改变自己的身份。项蕴华(2009)指出,人们应该培养批评意识,认识到本人和他人的身份不是先在的和固定不变的,而是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话语建构的结果,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身份研究的重点应该在于话语的身份建构过程。 范代克指出,一篇新闻的标题可以看做是这篇新闻的“宏观命题”(macro-propositions),它是新闻文本主题的组织、实现、表达和暗示,区别于其它文本的特殊方式,它的层次顺序文由文本中的命题和句子顺序决定。除此之外,费尔克劳也指出新闻标题代表着文章整体结构的前景化信息。 三、分析过程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标题和一部分新闻内容来考察农民工群体的身份建构。本文涉及8篇新闻,其8个新闻标题中,直接命题有5个,预设命题为3个。 1.直接命题。直接命题是直接表达的命题,表现为主谓结构。例如, 将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年培训2000万人次 虽然在标题中没有出现明确的主语,但是结合新闻的内容可以看出,实施技能提升计划的施动者是具有统筹能力的国家机构。在本篇新闻文中,记者采访的是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所以这是一个直接命题,透过该命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次技能提升计划的发起人是中央政府,而农民工群体则是被提升技能者。国家的这一行动的目的是提高农民工群体的技能,实现其更好的就业。但是这样的举措也同时将农民工定位在一个受帮助的弱势的地位。 带“俺演的”电影回家 在本篇新闻中,农民工不再是受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扮演起了文化的传播者形象。这些农民工改变了映射在人们头脑中只会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的形象,他们也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具有了“不一样”的身份而成了文化的践行者。 通过对直接命题的分析,人民日报既建构了农民工的受帮助的形象,同时也建构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形象。 2.预设命题。预设命题是直接命题预设的信息,通过分析预设命题,可以了解到新闻报道的言外之意。例如, 劳监部门提前动手 避免节前讨薪扎堆 在本篇新闻中,提前和避免这两个词语表明,在广西此次帮助农民工讨薪行动之前,曾经发生过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在年关时分比较集中,所以,这次劳监部门要提前解决这件事情,使农民工能够拿着自己的工资,安心回家过年。同时这也说明,在出现薪资纠纷中,农民工这一群体经常处于弱势地位。当劳资纠纷发生时,他们有的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劳动报酬,有的则采取诸如跳楼等极端的行为进行讨薪。所以,通过本篇新闻报道,记者借助广西自治区人社厅劳动监察局局长的介绍,告诫广大农民工发生劳动纠纷时的正确行动方向,从而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分析发现,对预设命题的分析大多建构了农民工的弱势形象 四、结论 通过对新闻文本的命题分析,人民日报建构了两种农民工的两种形象,一是积极向上的形象,在建构这一形象是,大多使用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农民工大多是行为动词的动作者,这也就提高了农民工的地位,有利于增加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拉近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距离。另外一种形象是苦难的形象,在建构这一形象时,农民工大多是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对象,这种异化性的新闻使农民工处在“被帮助”、“被伤害”的弱势地位,构成了城市社会和农民工群体“帮扶/被帮扶”的社会关系,不利于农民工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Seo,S.Hallidayean transitivity analysis:The Battle for Tripoli in the contrasting headlines of two national newspapersJ.Discourse & Society,2013 24(6)774C791. 2Van Dijk TA News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1988a. 3Van Dijk TA News as DiscourseM.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8b. 4项蕴华,身份建构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9,5. 作者简介:杨佳明(1992.11-),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