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327967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4第一次月考试题 试卷说明:本卷分两部分,第卷单选题33分,第卷表述题117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33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当垆(l) 楔子(xi) 亲家(qng) 禁受(jn) 闷热(mn)B伺候(c) 堤防(d) 惊愕() 喘气(chun) 凝噎(y)C战栗(l) 脚镣(lio) 觊觎(j) 暮霭(i) 处女作(ch)D蟊贼(mo) 国粹(cu) 给予(j) 自诩(y) 乍暖还寒(hun)1D自诩(x)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魂 贤慧 谛听 仓黄 阴险毒辣 B枯燥 蓑衣 罪孽 天堑 礼尚往来C吝啬 窒息 揭露 牙惠 冠缅堂皇 D神州 精典 诡计 惊滔 残羹冷炙2B(A仓皇 C牙慧、冠冕堂皇 D经典、惊涛)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_,这是不足为奇的。(2)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_ _,宽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3)“ ,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4)大学的人文传承_在于学问传播,_在于大学精神的延续,而前辈名师大师的形迹,便是展示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A、需求 包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不仅 更B、渴求 包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是 而是C、渴求 包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仅 更D、需求 包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不是 而是3、C(需求: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渴求:迫切地要求或追求。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包含:里面含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这句诗,还被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崇高精神。不仅更表递进,不是而是表并列。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B、满文军因歌曲懂你出名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出了不少唱片。C、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4、B(一发不可收拾: 局面向坏的方面发展。)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C、 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5、A(B去掉第一个“的”字,“提高”与“表现技巧”不搭配;C一面对两面;D歧义)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人,元杂剧的奠基人,与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B 、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C、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他的四大悲剧是指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朱丽叶。D、婉约派词的特点,主要内容是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窄狭。6C(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指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哈姆雷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6分)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武、百戏、游戏的含义。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其思想内涵深化了。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缜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沉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7、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B.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C. 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D. 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7. D(A“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B文中仅仅强调中国戏曲“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而没有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C作者不认可“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8、 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B. 布莱希特体系。 C. 梅兰芳体系。 D. 写意体系。8. A(文中说“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红楼梦作为电视连续剧,符合“斯坦尼体系”)(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9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册山人。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等到成年的时候,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常常一日作几千字的文章,特别喜欢贾谊、陆贽之文。后来读了庄子,感叹不已:“过去我时常想某些想法,欲表达出来往往觉得辞不达意,而今读罢此书,真是句句中我下怀!”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太子官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异议)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连)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英宗治平二年,苏轼进入登闻鼓院任判官,英宗在继位之前,就听说过苏轼的文名,所以就想根据唐朝的典故,诏苏轼入翰林院,担任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现在关键是要好好的培养他,使天下人都信服,都希望朝廷对他重用,那时再重用他,人们就不会有异议。如果现在骤然使他身居要职,则天下人未必信服,那样反而拖累了他。”苏轼后来听说此事,对韩琦非常感激,说:“韩公翰是一个爱人以德的人!”会(苏)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徒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辈)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防)水之再至。朝廷从之。适逢苏洵去世,(英宗)诏赐金银丝帛,苏轼婉言谢绝,只求赐官。英宗于是赐(苏洵)光禄寺丞。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有钱人争着要逃出避水。苏轼说:有钱人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有钱会人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要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辄能语其要 语: 说出B、轼诣武卫营 诣: 到去C、赐以金帛,辞之 辞: 告辞D、卒全其城 全: 保全9、C(应为“拒绝”)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母许之否乎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母程氏亲授以书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10. B(A我的;B用、拿,C想法被,D表承接如果;)11、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B. 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 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 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11.C(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第卷(117分)四古诗文理解与记忆(31分)12翻译(9分)(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1)等到成年的时候,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常常一日作几千字的文章,特别喜欢贾谊、陆贽之文。(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2)有钱人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3)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3)天地啊!只应该把是非分辨清楚,可是怎么混淆了坏人和好人?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菩 萨 蛮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1)、这首词起笔写“郁孤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分)(1)、“郁孤台”虽为台名,却也寄寓了作者的情感,“郁”有忧愁、沉郁之意,(1分) “孤台”有孤独、寂寥之意。(1分)(2)、上片“中间”“可怜”各是什么意思?(2分)(2)、“中间”指江水中;(1分) “可怜”是可惜之意。(1分)(3)、下片第一句“青山遮不住”,“遮不住”的是什么?(2分)(3)“遮不住”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和恢复故土的强烈愿望。(思念、恢复各1分)(4)、末句写“鹧鸪”对表现诗人的情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分)(4)、“鹧鸪”叫声对诗人的情感起到烘托的作用,(1分)“正愁余”已是哀伤愁苦不已,鹧鸪声声又仿佛是提醒人莫忘故土,使人愁上加愁,悲凉不已。(1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主要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1)主要抒写词人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首词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具体说明。(4分)(2)虚实结合。词的上片是写现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可以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写出了词人在梦中看见亡妻的样子,词人多少的相思苦痛蕴含其中;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15古诗文默写(8分)(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五阅读题。(18分)宋词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谴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 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为伊消得人憔悴”;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16、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表达效果?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16(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既通过“挂满”“网住”等词语形象可感地写出了“词”在宋朝的文学地位,同时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17、为什么“忧伤和哀愁”会成为“宋词的永恒主题”? (4分)17(4分)客观上,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主观上,是因为宋朝的词人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便将“小我”之愁、“大我”之愁融入到词作之中。18、 结合相应语段,回答问题(4分)文章在用例上都是名人,请说明这样做的作用。18(各2分,共4分)在用例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文中引用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该如何理解?宋词都是词人们为倾诉自己心中的哀愁和忧伤而写,并没有想到流传千古,而事实恰恰相反,宋词依然能为今人所接受并被其感染。19、作者为什么要在文末说“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6分)19(每点2分,满分6分)因为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的徜徉其中,我们就不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让人时间只有粗野狂妄和冷漠。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的六语言表达题(8分)20、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仿照示例,在处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40字。(4分)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串联词:示例一: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赞歌。示例二:雷雨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一(1)班演出。串联词: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下面请欣赏高一(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2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青春痘”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活动。为营造氛围,彰显主题,请你以“端午节”为内容,撰写一副对联,要求突出特征,主题鲜明,每联在5个汉字以上。(4分)上联:_下联:_21(4分)示例:清明节: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端午节:拴五色线挂荷包吃棕子度端午 饮雄黄酒去百病赛龙舟过夏节中秋节:三秋桂子十里荷 一轮明月两地心七、写作(60分)22、请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