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鲁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183121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学校密云五中姓名赵建军授课年级初一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单元题目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具体内容第12课 抗日救亡运动课时节次1课时第13课 众志成城1课时第14课 日寇暴行1课时第15课 抗战胜利2课时本单元的课标表述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内容标准(1)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2)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3) 简述七七事变后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4)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5)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6)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7)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雪百年耻辱,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开辟了现实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说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单元。在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历史中,它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单元。正是因为抗日战争,带来了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大变化,才有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说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它作为一个学习主题,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教学的意义挖掘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层次:铭记耻辱:日军的侵略暴行和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是近代以来加诸于中华民族身上的最大灾难和耻辱。胜利反思: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作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反思和教训的吸取:国家必须富强,人民必须团结 现实意义:“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希望“中日永不再战”,共同面向和平的未来。另外,在教学中也应该关注侵华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武力侵华使中日关系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之下。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性逆转。这场战争留在中国人记忆之中的不只是两军对垒的场面,还有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万人坑、慰安妇、杀人比赛、荒淫强奸、刺刀挑婴儿、割乳流肠、活体解剖等残忍画面。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严重的伤害,是中国人的对日感情处于一种十分敏感、十分微妙的状态。本单元基本概念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 本单元主要揭示全民族的抗战,贯穿着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面对日军的残暴侵略,国共合作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第12课抗日救亡运动主要讲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影响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不顾个人安危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捐弃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中国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良好大局。蒋介石终于接受和顺应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意,应予肯定。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内战,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局面开始出现。在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并企图灭亡中国的情形下,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自己血肉之躯共同筑起中华民族的伟大长城,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源于爱国主义的巨大的民族凝聚力。第13课众志成城主要讲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各阶层、各党派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情怀,不计前嫌,携手合作,共赴国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反抗侵略。因此说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国民党“顺应历史潮流”对于夺取抗战胜利的作用。第14课日寇暴行主要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中华民族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觉醒。中国人民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中懂得了,国家必须富强,人民必须团结这一道理。落后就会挨打,富国强民才能御敌。只有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唤起学生民族自尊、自强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进而为祖国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第15课抗战胜利主要讲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等爱国官兵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1944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作了重要准备。在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过全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洗刷了百年耻辱。本单元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通过探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2、能够从典型史实提取历史信息,分析理解抗战的全民族性,提高联系现实认识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历史资料,进一步学会收集、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2、通过课堂分组探究,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铭记耻辱,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认识抗战的全民族性,感悟抗战中的爱国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爱国情感。3、培养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和平意识。本单元的重点难点重点:众志成城全民族抗战难点:如何让学生从这段历史的学习中展开反思 学生分析1、学生调研: (1)、学生需求的调研:、在小学社会课中,学过抗日战争吗?、你对抗日战争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你知道哪些有关抗日战争的电影、电视、歌曲?、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你知道这件事吗?我国开展了哪些纪念活动?有何意义?(2)、学生对中日关系了解情况的调研:、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最早可以上溯到何时?、你理解周恩来总理说的“2000年友好,50年交恶”吗?、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中日永不再战”,共同面向和平友好的未来。2、学生调研分析: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学过抗日战争的历史。熟悉一些有关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歌曲,知道一些抗日英雄及他们的事迹。知道几个重要的历史史实如: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对日本右翼势力肆意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有一些了解。但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的、多侧面、深层次的认识,基本上是全新的内容。3、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课堂气氛掌握不好,本单元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又要让学生不出现过于偏激的情况,这也是教师的一门技巧。4、现有知识大致获得途径:学校历史课堂教学历史常识、影视作品等网络5、预计主要在哪些方面让学生有所发展:识图能力总结历史经验,记取历史教训和激励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认识到国家必须富强,人民必须团结才不会被欺辱这一道理。历史思维能力及阐释、领悟历史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教法分析、采取的主要教法:活动探究、教法选择的依据:课标所体现的三维要求。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我校学生基本素养及已具有的学科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课题第12课 抗日救亡运动 授课人:赵建军对本课教学设计的说明、 四个知识层次的设计:、事实性知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和平解决的意义。、概念性知识: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方法性知识: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分析历史的方法。、主体性知识:铭记耻辱,感悟爱国精神。、 学生调研:、你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的具体内容吗?、你能讲述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吉鸿昌的故事吗?、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吗?3、学生分析:、学生总体状况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任何的苦痛,所以说,让他们学这种课,让他们能充满感情学好这个课,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设计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氛围,使学生了解真相,进入角色。学生现有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听说过“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但不能说出具体内容。预计主要在哪些方面让学生有所发展:识图能力、表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及阐释、领悟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3、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2、利用师生搜集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提供丰富的素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铭记耻辱,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感悟爱国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和意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抗 日 救 亡 运 动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出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的“残历碑”图片并介绍之:出示史料,指导学生阅读。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演示:九一八事变动态示意图师问:作为中国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蒋介石持什么态度呢?师问: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师:现在沈阳市每年9月18日的晚上9点18分鸣响警报,届时在沈阳市区行驶的机动车辆停车并鸣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播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音响或画面。假如你置身沈阳街头在听到鸣笛或音响播出的那一刻你会有何感想?请结合今天的中日关系谈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过渡(略)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过渡(略)播放: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行动说明了什么?你们怎样评价西安事变前后过程中,爱国学生、张杨等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以及蒋介石的行为 ?小结(略)出示课后探究问题(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用江泽民主席的一句话来结束:要想跨入世界强国之林,赢得世界的尊敬,只有自强不息自己奋斗,让我们背负着耻辱铸成的历史,用哪怕几代人的奋斗,也要实现一个伟大的承诺:和平,富强!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此歌曲强烈的时代感,激起爱国主义情感。仔细观察图片听老师介绍阅读分析史料,思考并回答问题简述九一八事变阅读教材并回答分析原因、各抒己见分组探究归纳抗日救亡洪流包括哪些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的活动。思考:从五四运动到一二 九运动,反映了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仔细观看分组探究,代表发言创设历史氛围,使学生进入角色。教师借用文学语言,复现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借助史料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探究感受爱国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