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十议论文阅读 针对训练 第1讲论点、论证思路、论证语言、感悟一、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问题。(10分)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魏寅“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青年马克思临近毕业、谋划前途时,决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后来,即使陷于没钱买面包的境地,他也未曾背弃誓言。“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万贯田产,皆因“主义”而义无反顾。有了精神的觉醒,一个人就不难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就能够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大写人生。然而,“觉醒”并不会自动到来。对青年人而言,倘若在应该觉醒的年纪没有觉醒,就难免遭遇内心的“苦闷”。今天,社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企,一些青年人,或是被房子、车子、票子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常感喟人生与梦想之间的“断层”;或是被富足生活、安定环境麻醉了精神,变得满足现状、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或是被“失意人的牢骚话、悲观者的厌世谈、讽刺家的夸张语”干扰,消解了奋斗的意志、向上的劲头。青春并非完全由年龄来界定,如果思想守旧、精神困顿、心灵迷失,即便年纪轻轻,也可能暮气沉沉。倘若如此,又怎能燃旺生命之火,成就不凡人生?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觉醒了的青年,就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反之,如果“立在人生的旁边”迷迷糊糊、蹉跎度日,难免会虚掷稍纵即逝的青春韶华,最终遗憾一生。不觉醒,不仅难以成就“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青春。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身边从不缺乏向青春致敬的青年。在“鸟比人多”的孤独小岛上,青年突击队队员奋战在海事工作一线,时刻准备战风斗浪、抢险救援,他们没有一丝怨言;在边陲的“生死路”上,边防连官兵守卫在祖国边境线,常年穿越冰河和雪山进行巡逻,他们笑对万险千难;在灾情紧急的火场中,消防战士向着最危险的地方探索,用背影完成一次次“最美的逆行”,他们总是奋不顾身是青年,就理当如此:少一些望洋兴叹的徒劳,多一些直挂云帆的勇气;少一些“关我何事”的冷漠,多一些“匹夫有责”的担当。真正把“为什么而活”想明白、想透彻,青年才能奏出雄壮、优美、高亢的青春之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以“不可一日无觉醒”警策自己,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青年一代必将在伟大的时代赢得更加出彩的人生。(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1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第段举青年突击队、边防连官兵、消防战士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2分)4.分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2分)一些青年人,或是被房子、车子、票子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常感喟人生与梦想之间的“断层”;或是被富足生活、安定环境麻醉了精神,变得满足现状、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或是被“失意人的牢骚话、悲观者的厌世谈、讽刺家的夸张语”干扰,消解了奋斗的意志、向上的劲头。5.你身边是否也有一些同学不够“觉醒”?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2分)第2讲提取概括、词句含义、论据、论证方法二、原创 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问题。(13分)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3日)1.文章开头从一张3名男子在遭受空袭的图书馆的书架前翻书籍的照片说起,有哪些作用?请写出两点。(2分)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加点短语从议论文语言特征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4.本文第段所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分)5.文章第段说:“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一、1.做觉醒青年,铸精彩人生。(意思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鲜明的文章,论点的位置一般在题目、开头或结尾。而本文题目“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和第段中“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及第段“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2.作为事实论据,在文中起着论证“青年应该用觉醒意识铸就璀璨青春”的中心论点的作用。解析 此题考查事实论据的判别及作用。判别事实论据,首先要理解事实论据内涵;其次,要联系上下文和中心论点,第段举青年突击队、边防连官兵、消防战士的事例是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有力补充和说明,论证了中心论点。3.先提出“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这一分论点;然后,引用鲁迅的话从正面进行论证,即觉醒可以让青年奋发有为;最后,从反面进行论证青年没有觉醒就会虚掷青春、遗憾一生。(意思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对论证过程的梳理,其实是对论证思路的梳理。答题时,要结合相关语段的具体内容,围绕作者的结构思路组织语言。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一般格式为:首先(通过)提出了的论点;然后举名言和事例进行论证;最后。4.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些年轻人没有觉醒意识、精神迷失的状态,增强了文章节奏和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解析 此题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划定区域,理解句子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本句主要讲了没有觉醒精神的年轻人精神迷失、暮气沉沉的人生状态;再看修辞,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节奏和气势,富有感染力。5.示例:我身边个别同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攀比现象严重,信奉享乐主义,追求物质生活,遇到困难就逃避,还不够“觉醒”。建议:以伟大的人物如马克思为榜样,树立高尚的理想,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收获快乐;珍惜青春时光,与困难坎坷的处境、不思进取的颓废思想做斗争,摒弃负能量;磨炼自己的本领,多一些勇气,多一些担当,不断以“不可一日无觉醒”警策自己。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结合选文阐发自己观点的能力。第一步:反复阅读选文,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觉醒”,摆出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所摆生活事例要与选文内容有关,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取向有问题、勇气不足、担当不够等等。第二步:应用选文中的观点“觉醒”来分析指导所叙述的生活现象,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分条解答。二、1.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书籍浸润灵魂,让人们勇敢面对现实、振奋精神”的观点;充当论据。(写出两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答题时需要从引出话题(论点)、激发兴趣、做论据三个方面考虑。本文第段从一张3名男子在遭受空袭的图书馆的书架前翻书籍的照片说起,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吸引读者读下去;结合第段“书香滋润的灵魂”“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概括出这个事例有引出话题(论点)的作用,且充当论据,极具说服力。2.句中加点的短语“一位作家曾指出”,表示后一句内容的来源是有据可依的,是一位作家提出的,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其所体现出的议论文语言的特点。3.第段。这段文字引用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读书能养人精神”的论点,与第段所阐述的“(书籍)是精神的营养品”“让人生气象万千”的观点一致。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与所给材料相关的段落,材料中提出“读书能养人精神”,第段中提到书籍“是精神的营养品”,因此应放到第段。4.本文第段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深刻、透彻、具体地论证了“读书可以丰富内在、涵养气质、丰盈内心”的论点,增强了说服力。解析 此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和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解答这道题要认真阅读第段内容,文章举了武亦姝和雷海为夺冠的事例,使得论证更具体,增强了说服力;引用的话属于道理论证,使说理更深刻、透彻,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回答作用时,要明确论据、论证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的,为中心论点服务。5.示例:我在读书生活中追求的是快乐和愉悦,而不是功利性的回报。书香浸润了我的灵魂,读书让我保持了思想活力,让我得到智慧启发,让我滋养浩然之气,让我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意思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阐发自己观点的能力。第一步,反复阅读句子,理解关键词“外在的成功”“内在的丰沛”,“外在的成功”指的是功利性的东西,“内在的丰沛”指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第二步,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经历展开阐释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