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三) 陕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1886721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三) 陕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三) 陕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三) 陕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三课时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违法犯罪。知识知道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知识要点1.违法行为 (1)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3)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2.什么是犯罪 (1)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其中本质特征是:具有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律标志是:触犯刑法。3.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违法行为,叫一般违法行为。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物质富足、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夹杂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有多少花季少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经不住不良诱惑而心灵扭曲,行为失范,甚至走向罪恶的深渊。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做错事后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样,违法行为也要承担贵任,犯罪行为还要受到刑法的惩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首先让我们进人今天的第一环节“特别报道。二展开第一环节 特别报道(课前准备: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资料)报道员学生甲: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比例的89%,报道员学生乙:目前,全国未成年人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报道员学生丙: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盗窃罪分别占37%32%,2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文化程度占22%,独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教师:同学们,以上这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据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学生:它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说明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教师:是的,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避免违法犯罪是行为的底线,也就是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严格地规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当我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之时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环节“热点追踪”。第二环节 热点追踪(多媒体显示第一个第一个材料)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一下这则材料,找一找社会青年刘某搭乘公交车时有哪些行为你认为是不妥的?学生:上公交车后不买票,并且拒不补票,进而辱骂售票员,最后因不满众人的谴责而动手打人。教师:很好,同学们,你们刚刚所叙述的这些正是刘某受罚款和行政拘留的违法事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作为乘客有上车买票、保持车内环境、遵守车内秩序的义务,不得恶意辱骂他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更不能在公共场合动手打人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明文禁止的,由此可见,刘某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自然应受到惩罚。从此案例我们可得出:“违法行为”就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板书)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一下: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属于违法行为呢?学生:出售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抢劫他人财物、强迫他人不得信仰宗教、剥夺他人合法选举权、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教师可作适当的板书)教师:同学们刚刚举到的这些都是属于违法行为,下面我们来对这些违法行为作为一个简单的分类。完成这个表格。多媒体显示:违反宪法的行为 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 强迫他人不得信 抢劫他人时物、出售质量不过 违法构留或者违法 仰宗教、剥夺他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关的产品 采取限制他人人身的合法选举权 自由的行为 教师: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种类,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教师过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口号“打击违法犯罪端正社会风气”刚刚我们学习了违法,那么什么是犯罪呢?第三环节 今日说法(活动准备:以教材第一个第二个的案例为背景,教师选举一名同学扮演主持人,两名同学扮演两位律师嘉宾,其他同学扮演观众)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看本期“今日说法”,我是主持人xxx,前不久在xx市发生了这样一起恶性抢劫案件:青年张某为谋取钱时,居然对一对卖废品的夫妇实施暴力,到底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前方记者发回的相关报道。记者: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前不久在XX市发生了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作案者张某为牟取私利,经周密部署和预谋,决定在x日晚上闯入这家废品收购站夺取钱财,但当他闯入废品收购站正准备行窃之时,无意间被老板夫妇发现,这对夫妇遂上前欲将其抓住,慌乱之中,张某竟抢起莱刀将这对夫妇砍伤,见此夫妇无力反抗,张某从屋里翻出现金3000余元,仓遑而逃主持人: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此案的具体案情,对这样一起恶性作案事例,应该如何认定、如何定性呢?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两位资深律师:王律师和张律师,请问两位律师,案件中张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呢?这属于一般违法还是犯罪?王律师: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是犯罪行为。主持人:为什么呢?张律师:张某的行为从他开始准备到将人砍伤,最后劫款而逃,这一系列的行为完全符合犯罪的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主持人:怎样来理解这三个特征呢?王律师:首先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行为危害社会的“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张某的行为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其危害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他的行为不仅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而且还实施了暴力,侵犯到了他人的生命权,这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其次,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也就是说犯罪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法律现象它不但包含了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而且具有明显的法律形式特征其行为触犯了法律的明文规定,张某的行为正是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再次,犯罪具有刑罚当罚性,犯罪和刑罚是紧密相连的。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刑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惩治”,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某一犯罪行为确定为犯罪行为而不予以制载,那就无法体现刑法的威慑力和惩戒性,最终也无法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张某的行为既然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自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主待人:根据我国刑法,张某的行为具体地触犯了哪一条规定呢?张律师:他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有关抢劫罪的规定,抢劫罪泛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强行劫去财物的行为。张某的行为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同时张某的行为是有预谋、有准备的,是一种主观直接故意,符合抢劫罪的构成条件。主特人:谢谢两位律师的分析,此案发生以后,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纷纷议论这种行为的同时,也在以一种舆论力量谴责这种犯罪行径。那在座的观众朋友们对于这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观众甲:张某的这种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应按法律规定将其严惩。观众乙:张某的行为是与当今社会文明和谐的气氛相冲突的,我们在谴责这种行为的同时也应加强全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做好普法工作,端正社会风气。观众丙:主持人:感谢在场观众的发言,其实,行为和结果是具有一致性的,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然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而且行为人还要对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违法犯罪行为也是一样的张某理所应当要为其行为付出代价,并接受法律的制裁,经过法院的审理处张某有期徒刑十年,罚款10000元张某虽然受到了应有的惩治,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沉思,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和谐、稳定、繁荣、发展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让我们远离违法犯罪,共创美好未来。教师: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刚刚几位同学已经把这个案例剖析得比较清楚了。张某之所以被认定为犯罪,是因为他的行为符合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这三大特征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的,只有三个特征都具备了才能确定为犯罪教师板书: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教师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那么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进人第四环节“画中寻理”。第四环节 画中寻理(多媒体显示第一个第三个)教师:在这则材料中记载了学生徐某从进网吧到抢劫伤人的过程,下面我们用联环漫画的形式把刘某逐步走向犯罪深渊的历程展示出来。第一、二幅画与第三幅画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第一、二幅画都是一些危害性不大、情节不太严重的行为,但第三幅画的情节就很严重了,而且触犯了刑法,应该说是一种犯罪行为。教师:对,其实这组画里就反映了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把违法行为按照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类就可将其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为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不管从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惩罚来说都是不相同的,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就会像漫画中的刘某逐渐演化为“犯罪行为”。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刘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学生:在生活中我们要坚决杜绝不良嗜好的滋生,远离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教师板书:一般违法与犯罪是有区别的,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三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所触犯的不同法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违反宪法的行、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如果我们把违法行为按照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类就可将其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为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转化为犯罪。在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地杜绝不良嗜好的形成,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